【現在位置】最新六法〉〉法規目錄

 

【法規名稱】簡讀版


花東地區發展條例

【制定日期】民國100年6月13日
【公布日期】民國100年6月29日

【法規沿革】
1‧中華民國一百年六月二十九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000136201號令制定公布全文13條;並自公布日施行

【法規內容】

第1條(立法目的)


﹝1﹞為推動花東地區產業發展,維護自然生態景觀,發展多元文化特色,提升生活環境品質,增進居民福祉,特制定本條例。

第2條(適用範圍)


﹝1﹞本條例所稱花東地區,係指花蓮縣及臺東縣。

第3條(主管機關)


﹝1﹞本條例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在縣為花蓮縣政府及臺東縣政府。

第4條(主管機關任務)


﹝1﹞中央主管機關主要任務如下:
  一、訂定花東地區永續發展策略計畫,每四年檢討一次。
  二、協調、審議、監督與指導花東地區建設及發展。

第5條(花東地區永續發展策略計畫及方案內容)


﹝1﹞縣主管機關應分別或共同依花東地區永續發展策略計畫,擬訂四年一期之綜合發展實施方案,其內容如下:
  一、方案目標及實施範圍。
  二、觀光及文化建設。
  三、原住民族群生活條件及環境之改善。
  四、生態環境保護。
  五、基礎建設。
  六、產業發展。
  七、交通建設。
  八、醫療建設。
  九、社會福利建設。
  十、災害防治。
  十一、治安維護。
  十二、河川整治。
  十三、教育設施。
  十四、分年實施計畫及執行分工。
  十五、分年財務計畫及經費來源。
  十六、其他相關發展事項。
﹝2﹞前項綜合發展實施方案,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定後實施。
﹝3﹞第一項綜合發展實施方案,應配合花東地區永續發展策略計畫進行必要之修正,並適時作滾動式檢討;其程序,依前項規定辦理。

第6條(各項產業發展誘因及優惠措施)


﹝1﹞為善用花東地區優勢及特色,中央主管機關得指定重點發展產業,協調提供低利融資、信用保證、產業輔導、人才培育等各項產業發展誘因或優惠措施。
﹝2﹞公有公共運輸系統之場站或相關設施之主管機關,宜規劃保留適當之廣告空間,以優惠價格優先提供予花東地區重點產業使用。

第7條(建築景觀管制及獎勵措施之擬訂)


﹝1﹞為維護及營造具花東地區特色之城鄉景觀,縣主管機關得擬訂建築景觀管制及獎勵措施,整體提升地區建築美感及文化特色。

第8條(原住民生存保障與文化保存)


﹝1﹞縣主管機關針對花東地區原住民族生存保障與文化保存,應依原住民族基本法之規定擬訂相關計畫,納入綜合發展實施方案辦理;並應推動原住民族之人才培育、輔導原住民參與自然資源維護與經營管理,提供相關就業機會。

第9條(人才培育)


﹝1﹞為積極鼓勵人才東移及返鄉創業,各級主管機關應予以輔導及協助,並推動在地人才之培育及產學合作。

第10條(國民義務教育之補助)


﹝1﹞設籍花東地區受國民義務教育之學生,其書籍費由教育部編列預算補助之。
﹝2﹞前項補助範圍、條件、方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第11條(聯外交通運輸之建設)


﹝1﹞為改善花東地區對外運輸服務,滿足花東地區居民聯外交通及產業發展之需求,交通部應提高鐵路運輸能量及縮短行車時間,並提升公路之安全性及可靠性。
﹝2﹞花東地區應建設完善的公共運輸網路,健全原住民族部落之交通及公共運輸,提供安全、便捷、友善、可靠、舒適之運輸服務。

第12條(花東地區永續發展基金之設置及預算編列)


﹝1﹞為推動綜合發展實施方案及相關產業發展事項,由中央政府逐年編列預算支應或寬列預算補助之。
﹝2﹞為落實花東地區永續發展,中央主管機關應設置花東地區永續發展基金,基金總額新臺幣四百億元,其來源如下:
  一、中央主管機關分十年編列預算撥入。
  二、縣主管機關編列預算撥入。
  三、基金孳息。
  四、人民或團體之捐助。
  五、其他收入。
﹝3﹞花東地區永續發展基金之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花蓮縣政府與臺東縣政府定之。

第13條(施行日)


﹝1﹞本條例自公布日施行。


回頁首〉〉
【編註】本超連結法規檔提供學習與參考為原則;如需正式引用,請以政府公告版為準。
如有發現待更正部份及您所需本站未收編之法規,敬請告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