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
最新六法
〉〉
法規目錄
資通安全管理法(114.09.24)躺平"聽看"記憶法|考試條文不用死背|法規運用神來一筆|輕鬆學法律
【法規名稱】。
簡讀版
。
相關子法
資通安全管理法
【修正日期】民國114年8月29日
【公布日期】民國114年9月24日
【法規沿革】
1‧
中華民國一百零七年六月六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700060021號令制定公布全文23條;施行日期,由主管機關定之
中華民國一百零七年十二月五日行政院院臺護字第1070217128號令發布定自一百零八年一月一日施行
中華民國一百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行政院院臺規字第1110184307號公告
第2條
、
第5條
第1項、
第6條
第1項、
第7條
、
第8條
、
第12條
、
第14條
第2項、第3項、第4項、
第15條
第2項、
第18條
第3項、第4項、第5項、
第19條
第2項、
第20條
第3款、第5款、
第22條
所列屬「
行政院
」之權責事項,自一百十一年八月二十七日起改由「
數位發展部
」管轄;
第3條
第7款、第8款、
第4條
第2項、
第16條
第1項、第6項、
第17條
第4項、
第23條
所列屬【
原條文
】
2‧
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九月二十四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400095391號令修正公布全文35條;施行日期,由
行政院
定之
【章節索引】
第一章
總則
§1
第二章
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
§11
第三章
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
§20
第四章
罰則
§28
第五章
附則
§32
【法規內容】
第一章 總則
第1條
﹝1﹞
為積極推動國家資通安全政策,加速建構國家資通安全環境,以保障國家安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特制定本法。
第2條
﹝1﹞
本法之主管機關為
數位發展部
。
﹝2﹞
資通安全業務之執行,由
數位發展部
指定資安專責機關辦理。
第3條
﹝1﹞
本法用詞,定義如下:
一、資通系統:指用以蒐集、控制、傳輸、儲存、流通、刪除資訊或對資訊為其他處理、使用或分享之系統。
二、資通服務:指與資訊之蒐集、控制、傳輸、儲存、流通、刪除、其他處理、使用或分享相關之服務。
三、資通安全:指防止資通系統或資訊遭受未經授權之存取、使用、控制、洩漏、破壞、竄改、銷毀,或其他情形影響其機密性、完整性或可用性。
四、資通安全事件:指系統、服務或網路狀態經鑑別而顯示可能有違反資通安全或保護措施失效之狀態發生,影響資通系統機能運作。
五、公務機關:指依法行使公權力之中央、地方機關(構)或公法人。但不包括軍事機關及情報機關。
六、特定非公務機關:指關鍵基礎設施提供者、公營事業、特定財團法人或受政府控制之事業、團體或機構。
七、關鍵基礎設施:指實體或虛擬資產、系統或網路,其功能一旦停止運作或效能降低,對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國民生活或經濟活動有重大影響之虞,經行政院定期檢視並公告之領域。
八、關鍵基礎設施提供者:指維運或提供關鍵基礎設施之全部或一部,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指定,並報行政院核定者。
九、特定財團法人:指符合財團法人法
第二條
第二項、第三項或第
六十三
條第一項、第四項規定之財團法人,並屬該法
第二條
第八項所定全國性財團法人者。
十、受政府控制之事業、團體或機構:指銓敘部依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第
七十七
條第一項第二款第三目及第四目公告之事業、團體或機構,具資通安全重要性,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指定,並經主管機關核定者;其受地方政府控制者,應經地方主管機關同意後,主管機關始得核定。
十一、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指經主管機關認定,對國家資通安全具有直接或間接造成危害風險,影響政府運作或社會安定之資通系統、服務或產品。
第4條
﹝1﹞
為提升資通安全,政府應提供資源,整合民間及產業力量,提升全民資通安全意識,並推動下列事項:
一、資通安全專業人才之培育。
二、資通安全科技之研發、整合、應用、產學合作及國際交流合作。
三、資通安全產業之發展。
四、資通安全軟硬體技術規範、相關服務及審驗機制之發展。
五、協助民間處理、因應及防範重大資通安全事件。
﹝2﹞
前項相關事項之推動,由主管機關擬訂國家資通安全發展方案,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實施。
第5條
﹝1﹞
為落實國家資通安全政策,各政府機關、中央及地方間,應致力配合推動執行國家資通安全措施,共同建構國家資通安全環境。
﹝2﹞
為辦理國家資通安全政策、應變機制與重大計畫之諮詢審議,協調各政府機關、中央及地方間之資通安全相關事務,行政院應定期召開國家資通安全會報,由行政院院長或副院長擔任召集人,得邀請專家學者及民間團體代表出席,必要時得召開臨時會議,其幕僚作業由主管機關辦理。
﹝3﹞
前項國家資通安全會報決議事項,相關政府部門應予執行,由主管機關定期追蹤管考,並得辦理績效評核。
﹝4﹞
第二項國家資通安全會報之組成、任務、議事程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行政院定之。
第6條
﹝1﹞
主管機關應規劃並推動國家資通安全政策、資通安全科技發展、國際交流合作及資通安全整體防護等相關事宜,並應每年公布國家資通安全情勢報告、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情形稽核概況報告及國家資通安全發展方案。
﹝2﹞
前項情勢報告、實施情形稽核概況報告及國家資通安全發展方案,應由主管機關送立法院備查。
第7條
﹝1﹞
公務機關及特定非公務機關,應按其業務重要性與機敏性、機關層級、保有或處理之資訊種類、數量、性質、資通系統之規模及性質等條件,報由主管機關核定或備查其資通安全責任等級。
﹝2﹞
公務機關及特定非公務機關應符合資通安全責任等級之要求,並自管理、技術、認知及訓練等面向,辦理資通安全防護措施。
﹝3﹞
前二項資通安全責任等級之區分基準、核定或備查程序、變更申請、資通安全防護措施辦理項目、內容、專職人員之資格條件與配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8條
【相關罰則】
第二項~
§30
﹝1﹞
主管機關得定期或不定期稽核公務機關及特定非公務機關之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情形。
﹝2﹞
前項稽核後,發現受稽核機關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情形有缺失或待改善者,受稽核機關應提出改善報告,公務機關送交依第
十四
條規定收受其實施情形之機關、特定非公務機關送交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審查後,由該審查機關送交主管機關。
﹝3﹞
前項收受改善報告之機關認有必要時,得要求受稽核機關進行說明或調整。
﹝4﹞
前三項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情形之稽核頻率、內容與方法、改善報告之提出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5﹞
第一項稽核由主管機關擬訂年度計畫,報請行政院核定後辦理,年度計畫及年度成果報告應送交國家資通安全會報備查。
第9條
﹝1﹞
主管機關應建立資通安全情資分享機制。
﹝2﹞
前項資通安全情資之分析、整合與分享之內容、程序、方法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10條
﹝1﹞
公務機關或特定非公務機關,於本法適用範圍內,委外辦理資通系統之建置、維運或資通服務之提供,應選任適當之受託者,要求受託者建立有效之資通安全管理機制,並監督該機制之實施。
﹝2﹞
前項受託者辦理受託業務之相關程序及環境,應具備完善之資通安全管理措施或通過公正第三方驗證。
﹝3﹞
公務機關或特定非公務機關辦理第一項委外業務,應與受託者簽訂書面契約,載明雙方之權利義務及違約責任。
﹝4﹞
公務機關及特定非公務機關,應配合主管機關之規劃辦理資通安全演練作業,並視需要導入第三方協力機制;演練內容及其他相關事項,由主管機關定之。
回索引
〉〉
第二章 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
第11條
﹝1﹞
公務機關不得下載、安裝或使用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其自行或委外營運場所提供公眾視聽或使用之傳播設備及網際網路接取服務,於維護資通安全之必要時,亦同。但因業務需求且無其他替代方案者,經該機關資通安全長及依第
十四
條規定收受其實施情形之機關資通安全長核可,函報主管機關核定後,得以專案方式使用,並列冊管理。
﹝2﹞
公務機關發配供業務使用之資通訊設備,不得下載、安裝或使用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並應遵守相關法令規範。但因業務需求且無其他替代方案者,準用前項但書規定辦理。
﹝3﹞
前二項有關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之審查程序、風險評估、情資分享、使用限制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
第12條
﹝1﹞
公務機關應置資通安全長,由機關首長指派副首長或適當人員兼任,負責推動及監督機關內資通安全相關事務。
第13條
﹝1﹞
公務機關應符合其所屬資通安全責任等級之要求,並考量其所保有或處理之資訊種類、數量、性質、資通系統之規模與性質等條件,訂定、修正及實施資通安全維護計畫。
第14條
﹝1﹞
公務機關應每年向上級機關或監督機關提出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情形;無上級機關或監督機關者,其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情形應依下列各款規定辦理:
一、總統府、國家安全會議及五院,向主管機關提出。
二、直轄市政府、直轄市議會、縣(市)政府及縣(市)議會,向主管機關提出。
三、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公所、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民代表會,向直轄市政府提出;鄉(鎮、市)公所、鄉(鎮、市)民代表會,向縣政府提出。
第15條
﹝1﹞
公務機關應稽核其所屬、所監督之公務機關、所轄鄉(鎮、市)公所、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公所及鄉(鎮、市)民代表會、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民代表會之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情形。
第16條
﹝1﹞
受稽核機關之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情形有缺失或待改善者,應向稽核機關提出改善報告,並由稽核機關連同稽核結果依指定之方式送交主管機關。
﹝2﹞
稽核機關或主管機關認有必要時,得要求受稽核機關進行說明或調整。
﹝3﹞
前三條及第一項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必要事項、實施情形之提出、稽核之頻率、內容與方法、結果之交付、改善報告之提出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17條
﹝1﹞
公務機關為因應資通安全事件,應訂定通報及應變機制。
﹝2﹞
公務機關知悉資通安全事件時,應向第
十四
條規定收受其實施情形之機關及主管機關通報。
﹝3﹞
公務機關應向前項受通報機關提出資通安全事件調查、處理及改善報告。
﹝4﹞
前三項通報與應變機制之必要事項、通報內容、報告之提出、演練作業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5﹞
第二項受通報機關知悉重大資通安全事件時,得提供公務機關相關協助;於適當時機並得公告與事件相關之必要內容及因應措施。
第18條
﹝1﹞
公務機關應符合其資通安全責任等級之要求,設置資通安全專職人員,辦理資通安全業務及應變處理;所屬人員辦理資通安全業務績效優良者,應予獎勵。
﹝2﹞
主管機關應妥善規劃推動專職人員之職能訓練,增進其資通安全專業知能;遇有重大資通安全事件,主管機關得調度各級機關資通安全人員支援之。
﹝3﹞
前二項人員獎勵、職能訓練、調度支援、績效評核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19條
﹝1﹞
公務機關於必要時,得對所屬資通安全專職人員之適任性進行查核。
﹝2﹞
主管機關得於資通安全人員任用考試榜示後,對錄取人員之適任性進行查核。
﹝3﹞
拒絕查核或前二項查核結果經用人機關認定未通過者,不得辦理涉及國家機密、軍事機密及國防秘密之資通安全業務。
﹝4﹞
前項人員職務得由用人機關基於內部管理及業務運作需要,依法進行調整。
﹝5﹞
第一項及第二項查核紀錄,由用人機關依相關規定保密處理,並妥為保管,不得移作他用;違反者,視情節予以議處。
﹝6﹞
有關查核權責機關、應受查核人員、查核程序、內容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定之。
回索引
〉〉
第三章 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
第20條
【相關罰則】
第二項、第三項、第五項~
§30
;第二項~
§30
﹝1﹞
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於徵詢相關公務機關、民間團體、專家學者之意見後,指定關鍵基礎設施提供者,送由主管機關報請行政院核定,並以書面通知受核定者。
﹝2﹞
關鍵基礎設施提供者應符合其所屬資通安全責任等級之要求,設置資通安全專職人員,並考量其所保有或處理之資訊種類、數量、性質、資通系統之規模與性質等條件,訂定、修正及實施資通安全維護計畫。
﹝3﹞
關鍵基礎設施提供者應向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提出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情形。
﹝4﹞
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綜合考量所管關鍵基礎設施提供者業務之重要性與機敏性、資通系統之規模、性質、資通安全事件發生之頻率、程度及其他與資通安全相關之因素,定期稽核其資通安全維護計畫之實施情形。
﹝5﹞
關鍵基礎設施提供者之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情形有缺失或待改善者,應向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提出改善報告。
﹝6﹞
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依指定之方式將稽核結果及改善報告送交主管機關。
第21條
【相關罰則】
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
§30
﹝1﹞
關鍵基礎設施提供者以外之特定非公務機關,應符合其所屬資通安全責任等級之要求,設置資通安全專職人員,並考量其所保有或處理之資訊種類、數量、性質、資通系統之規模與性質等條件,訂定、修正及實施資通安全維護計畫。
﹝2﹞
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得要求所管前項特定非公務機關,提出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情形。
﹝3﹞
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得稽核所管第一項特定非公務機關之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情形,發現有缺失或待改善者,應限期要求受稽核之特定非公務機關提出改善報告。
﹝4﹞
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依指定之方式將稽核結果及改善報告送交主管機關。
第22條
【相關罰則】
§30
﹝1﹞
前二條資通安全維護計畫之必要事項、實施情形之提出、稽核之頻率、內容與方法、結果之交付、改善報告之提出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由主管機關核定。
第23條
﹝1﹞
特定非公務機關應置資通安全長,由特定非公務機關之代表人、管理人、其他有代表權人或其指派之適當人員擔任,負責推動及監督機關內資通安全相關事務。
第24條
【相關罰則】
第二項~
§29
;第一項、第三項、第四項~
§30
﹝1﹞
特定非公務機關為因應資通安全事件,應訂定通報及應變機制。
﹝2﹞
特定非公務機關於知悉資通安全事件時,應向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通報。
﹝3﹞
特定非公務機關應向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提出資通安全事件調查、處理及改善報告;如為重大資通安全事件者,並應送交主管機關。
﹝4﹞
前三項通報與應變機制之必要事項、通報內容、報告之提出、送交、演練作業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5﹞
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主管機關知悉重大資通安全事件時,應提供必要之協助;於適當時機並得公告與事件相關之必要內容及因應措施。
第25條
【相關罰則】
第三項~
§31
﹝1﹞
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為調查特定非公務機關發生之重大資通安全事件,得依下列程序辦理:
一、通知當事人或關係人到場陳述意見。
二、通知當事人及關係人提出獨立第三方機構出具之鑑識或調查報告。
三、派員、委任或委託其他機關(構)前往當事人及關係人之處所實施必要之檢查。
﹝2﹞
前項所定關係人,以該項特定非公務機關委託辦理資通系統之建置、維運或資通服務提供之受託者,且與重大資通安全事件相關者為限。
﹝3﹞
當事人或關係人對於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第一項所為之調查,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
﹝4﹞
執行調查之人員應出示有關執行職務之證明文件;其未出示者,受調查者得拒絕之。
﹝5﹞
第一項第三款受委任或委託之機關(構)對於辦理受任或受託事務所獲悉特定非公務機關之秘密,不得洩漏。
第26條
﹝1﹞
特定非公務機關對於所屬人員辦理資通安全業務績效優良者,應予獎勵。
第27條
﹝1﹞
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對特定非公務機關下載、安裝或使用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得予以限制或禁止;特定非公務機關自行或委外營運場所提供公眾視聽或使用之傳播設備及網際網路接取服務,於維護資通安全之必要時,亦同。但因業務需求且無其他替代方案者,經該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長核可,函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後,得以專案方式使用,並列冊管理。
﹝2﹞
前項對特定非公務機關限制或禁止使用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之管控措施,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定,報主管機關備查。
回索引
〉〉
第四章 罰則
第28條
﹝1﹞
公務機關所屬人員未依本法規定辦理者,應按其情節輕重,依相關規定予以懲戒或懲處。
﹝2﹞
前項懲處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3﹞
特定非公務機關所屬人員未依本法規定辦理,情節重大者,由特定非公務機關依規定予以懲處。
第29條
﹝1﹞
特定非公務機關未依第
二十四
條第二項規定,通報資通安全事件,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處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罰鍰,並令限期改正;屆期未改正者,按次處罰之。
第30條
﹝1﹞
特定非公務機關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令限期改正;屆期未改正者,按次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鍰:
一、未依第
二十
條第二項或第
二十一
條第一項規定,訂定、修正或實施資通安全維護計畫,或違反第
二十二
條所定辦法中有關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必要事項之規定。
二、未依第
二十
條第三項或第
二十一
條第二項規定,向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提出資通安全維護計畫之實施情形,或違反第
二十二
條所定辦法中有關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情形提出之規定。
三、未依
第八條
第二項、第
二十
條第五項或第
二十一
條第三項規定,提出改善報告送交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違反第
二十二
條所定辦法中有關改善報告提出之規定。
四、未依第
二十四
條第一項規定,訂定資通安全事件之通報及應變機制,或違反第
二十四
條第四項所定辦法中有關通報及應變機制必要事項之規定。
五、未依第
二十四
條第三項規定,向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提出或向主管機關送交資通安全事件之調查、處理及改善報告,或違反第
二十四
條第四項所定辦法中有關報告提出、送交之規定。
六、違反第
二十四
條第四項所定辦法中有關通報內容、演練作業之規定。
第31條
﹝1﹞
違反第
二十五
條第三項規定,規避、妨礙或拒絕調查者,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
回索引
〉〉
第五章 附則
第32條
﹝1﹞
主管機關得委託其他公務機關、法人或團體,辦理資通安全整體防護、演練、稽核、國際交流合作及其他資通安全相關事務。
﹝2﹞
前項受委託之公務機關、法人或團體,不得洩露辦理相關事務過程中所知悉之秘密。
﹝3﹞
特定非公務機關之業務涉及數個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權責,主管機關得協調指定其中一個或數個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單獨或共同辦理本法所定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辦理之事項。
第33條
﹝1﹞
本法所定資通安全事件,涉及個人資料外洩時,公務機關及特定非公務機關應另依
個人資料保護法
及其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第34條
﹝1﹞
本法
施行細則
,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35條
﹝1﹞
本法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
回頁首
〉〉
:::民國一百零七年六月六日公布條文:::
【章節索引】
第一章
總則
§1
第二章
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
§10
第三章
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
§16
第四章
罰則
§19
第五章
附則
§22
【法規內容】
第一章 總 則
第1條(立法目的)
﹝1﹞
為積極推動國家資通安全政策,加速建構國家資通安全環境,以保障國家安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特制定本法。
第2條(主管機關)
﹝1﹞
本法之主管機關為
行政院
。
第3條(用詞定義)
﹝1﹞
本法用詞,定義如下:
一、資通系統:指用以蒐集、控制、傳輸、儲存、流通、刪除資訊或對資訊為其他處理、使用或分享之系統。
二、資通服務:指與資訊之蒐集、控制、傳輸、儲存、流通、刪除、其他處理、使用或分享相關之服務。
三、資通安全:指防止資通系統或資訊遭受未經授權之存取、使用、控制、洩漏、破壞、竄改、銷毀或其他侵害,以確保其機密性、完整性及可用性。
四、資通安全事件:指系統、服務或網路狀態經鑑別而顯示可能有違反資通安全政策或保護措施失效之狀態發生,影響資通系統機能運作,構成資通安全政策之威脅。
五、公務機關:指依法行使公權力之中央、地方機關(構)或公法人。但不包括軍事機關及情報機關。
六、特定非公務機關:指關鍵基礎設施提供者、公營事業及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
七、關鍵基礎設施:指實體或虛擬資產、系統或網路,其功能一旦停止運作或效能降低,對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國民生活或經濟活動有重大影響之虞,經主管機關定期檢視並公告之領域。
八、關鍵基礎設施提供者:指維運或提供關鍵基礎設施之全部或一部,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指定,並報主管機關核定者。
九、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指其營運及資金運用計畫應依預算法第
四十一
條第三項規定送立法院,及其年度預算書應依同條第四項規定送立法院審議之財團法人。
第4條(國家資通安全發展推動事項)
﹝1﹞
為提升資通安全,政府應提供資源,整合民間及產業力量,提升全民資通安全意識,並推動下列事項:
一、資通安全專業人才之培育。
二、資通安全科技之研發、整合、應用、產學合作及國際交流合作。
三、資通安全產業之發展。
四、資通安全軟硬體技術規範、相關服務與審驗機制之發展。
﹝2﹞
前項相關事項之推動,由主管機關以國家資通安全發展方案定之。
第5條(主管機關應規劃及推動國家整體資通安全政策等相關事宜,並定期公布國家資通安全情勢報告)
﹝1﹞
主管機關應規劃並推動國家資通安全政策、資通安全科技發展、國際交流合作及資通安全整體防護等相關事宜,並應定期公布國家資通安全情勢報告、對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情形稽核概況報告及資通安全發展方案。
﹝2﹞
前項情勢報告、實施情形稽核概況報告及資通安全發展方案,應送立法院備查。
第6條(主管機關得委任或委託其他公務機關、法人或團體辦理資通安全整體防護相關事務)
﹝1﹞
主管機關得委任或委託其他公務機關、法人或團體,辦理資通安全整體防護、國際交流合作及其他資通安全相關事務。
﹝2﹞
前項被委託之公務機關、法人或團體或被複委託者,不得洩露在執行或辦理相關事務過程中所獲悉關鍵基礎設施提供者之秘密。
第7條(主管機關應訂定資通安全責任等級分級辦法,並得稽核特定非公務機關之資通安全維護情形)
【相關罰則】
第三項~
§20
﹝1﹞
主管機關應衡酌公務機關及特定非公務機關業務之重要性與機敏性、機關層級、保有或處理之資訊種類、數量、性質、資通系統之規模及性質等條件,訂定資通安全責任等級之分級;其分級基準、等級變更申請、義務內容、專責人員之設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
辦法
,由主管機關定之。
﹝2﹞
主管機關得稽核特定非公務機關之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情形;其稽核之頻率、內容與方法及其他相關事項之
辦法
,由主管機關定之。
﹝3﹞
特定非公務機關受前項之稽核,經發現其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有缺失或待改善者,應向主管機關提出改善報告,並送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第8條(主管機關應建立資通安全情資分享機制,並訂定相關事項之辦法)
﹝1﹞
主管機關應建立資通安全情資分享機制。
﹝2﹞
前項資通安全情資之分析、整合與分享之內容、程序、方法及其他相關事項之
辦法
,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9條(公務機關或特定非公務機關,於本法適用範圍內,委外辦理資通系統或資通服務事宜時,應就受託者之資通安全維護為監督)
﹝1﹞
公務機關或特定非公務機關,於本法適用範圍內,委外辦理資通系統之建置、維運或資通服務之提供,應考量受託者之專業能力與經驗、委外項目之性質及資通安全需求,選任適當之受託者,並監督其資通安全維護情形。
回索引
〉〉
第二章 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
第10條(公務機關應考量其所屬資通安全責任等級之要求及保有或處理之資訊種類等條件,訂定、修正及實施資通安全維護計畫)
﹝1﹞
公務機關應符合其所屬資通安全責任等級之要求,並考量其所保有或處理之資訊種類、數量、性質、資通系統之規模與性質等條件,訂定、修正及實施資通安全維護計畫。
第11條(資通安全長之設置)
﹝1﹞
公務機關應置資通安全長,由機關首長指派副首長或適當人員兼任,負責推動及監督機關內資通安全相關事務。
第12條(公務機關應向上級或監督機關提出資通安全維護計畫之實施情形)
﹝1﹞
公務機關應每年向上級或監督機關提出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情形;無上級機關者,其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情形應送交主管機關。
第13條(公務機關應稽核其所屬或監督機關之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情形)
﹝1﹞
公務機關應稽核其所屬或監督機關之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情形。
﹝2﹞
受稽核機關之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有缺失或待改善者,應提出改善報告,送交稽核機關及上級或監督機關。
第14條(公務機關應訂定資通安全事件之通報及應變機制)
﹝1﹞
公務機關為因應資通安全事件,應訂定通報及應變機制。
﹝2﹞
公務機關知悉資通安全事件時,除應通報上級或監督機關外,並應通報主管機關;無上級機關者,應通報主管機關。
﹝3﹞
公務機關應向上級或監督機關提出資通安全事件調查、處理及改善報告,並送交主管機關;無上級機關者,應送交主管機關。
﹝4﹞
前三項通報及應變機制之必要事項、通報內容、報告之提出及其他相關事項之
辦法
,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15條(公務機關所屬人員就資通安全維護績優之獎勵)
﹝1﹞
公務機關所屬人員對於機關之資通安全維護績效優良者,應予獎勵。
﹝2﹞
前項獎勵事項之
辦法
,由主管機關定之。
回索引
〉〉
第三章 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
第16條(關鍵基礎設施提供者,應訂定、修正及實施資通安全維護計畫)
【相關罰則】
第二項、第三項、第五項、第六項~
§20
﹝1﹞
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於徵詢相關公務機關、民間團體、專家學者之意見後,指定關鍵基礎設施提供者,報請主管機關核定,並以書面通知受核定者。
﹝2﹞
關鍵基礎設施提供者應符合其所屬資通安全責任等級之要求,並考量其所保有或處理之資訊種類、數量、性質、資通系統之規模與性質等條件,訂定、修正及實施資通安全維護計畫。
﹝3﹞
關鍵基礎設施提供者應向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提出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情形。
﹝4﹞
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稽核所管關鍵基礎設施提供者之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情形。
﹝5﹞
關鍵基礎設施提供者之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有缺失或待改善者,應提出改善報告,送交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6﹞
第二項至第五項之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必要事項、實施情形之提出、稽核之頻率、內容與方法、改善報告之提出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主管機關核定之。
【相關法規】
第六項~
經濟部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中央銀行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交通部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農業部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國防部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衛生福利部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環境部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第17條(關鍵基礎設施提供者以外之特定非公務機關,應訂定、修正及實施資通安全維護計畫)
【相關罰則】
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第四項~
§20
﹝1﹞
關鍵基礎設施提供者以外之特定非公務機關,應符合其所屬資通安全責任等級之要求,並考量其所保有或處理之資訊種類、數量、性質、資通系統之規模與性質等條件,訂定、修正及實施資通安全維護計畫。
﹝2﹞
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得要求所管前項特定非公務機關,提出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情形。
﹝3﹞
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得稽核所管第一項特定非公務機關之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情形,發現有缺失或待改善者,應限期要求受稽核之特定非公務機關提出改善報告。
﹝4﹞
前三項之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必要事項、實施情形之提出、稽核之頻率、內容與方法、改善報告之提出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擬訂,報請主管機關核定之。
【相關法規】
第四項~
資通安全事件通報及應變辦法
*
內政部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外交部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僑務委員會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經濟部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中央銀行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交通部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原住民族委員會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大陸委員會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農業部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財政部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國防部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衛生福利部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教育部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環境部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客家委員會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法務部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
司法院所管特定非公務機關資通安全管理作業辦法
第18條(特定非公務機關應訂定資通安全事件之通報及應變機制)
【相關罰則】
第一項、第三項、第四項~
§20
;第二項~
§21
﹝1﹞
特定非公務機關為因應資通安全事件,應訂定通報及應變機制。
﹝2﹞
特定非公務機關於知悉資通安全事件時,應向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通報。
﹝3﹞
特定非公務機關應向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提出資通安全事件調查、處理及改善報告;如為重大資通安全事件者,並應送交主管機關。
﹝4﹞
前三項通報及應變機制之必要事項、通報內容、報告之提出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
辦法
,由主管機關定之。
﹝5﹞
知悉重大資通安全事件時,主管機關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於適當時機得公告與事件相關之必要內容及因應措施,並得提供相關協助。
回索引
〉〉
第四章 罰 則
第19條(公務機關所屬人員未遵守本法規定之懲處)
﹝1﹞
公務機關所屬人員未遵守本法規定者,應按其情節輕重,依相關規定予以懲戒或懲處。
﹝2﹞
前項懲處事項之
辦法
,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20條(特定非公務機關違反本法相關規定之處罰)
﹝1﹞
特定非公務機關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令限期改正;屆期未改正者,按次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
一、未依第
十六
條第二項或第
十七
條第一項規定,訂定、修正或實施資通安全維護計畫,或違反第
十六
條第六項或第
十七
條第四項所定辦法中有關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必要事項之規定。
二、未依第
十六
條第三項或第
十七
條第二項規定,向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提出資通安全維護計畫之實施情形,或違反第
十六
條第六項或第
十七
條第四項所定辦法中有關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實施情形提出之規定。
三、未依
第七條
第三項、第
十六
條第五項或第
十七
條第三項規定,提出改善報告送交主管機關、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違反第
十六
條第六項或第
十七
條第四項所定辦法中有關改善報告提出之規定。
四、未依第
十八
條第一項規定,訂定資通安全事件之通報及應變機制,或違反第
十八
條第四項所定辦法中有關通報及應變機制必要事項之規定。
五、未依第
十八
條第三項規定,向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主管機關提出資通安全事件之調查、處理及改善報告,或違反第
十八
條第四項所定辦法中有關報告提出之規定。
六、違反第
十八
條第四項所定辦法中有關通報內容之規定。
第21條(特定非公務機關知悉資通安全事件未通報之處罰)
﹝1﹞
特定非公務機關未依第
十八
條第二項規定,通報資通安全事件,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處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鍰,並令限期改正;屆期未改正者,按次處罰之。
回索引
〉〉
第五章 附 則
第22條(施行細則)
﹝1﹞
本法
施行細則
,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23條(施行日)
﹝1﹞
本法施行日期,由主管機關定之。
回頁首
〉〉
【編註】本超連結法規檔提供學習與參考為原則;如需正式引用,請以政府公告版為準。
如有發現待更正部份及您所需本站未收編之法規,敬請
告知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