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圓滿】看淡世間事,並非不負責任
【名稱】
【現在位置】
回首頁
〉〉
智慧經典電子書
《2014淨土大經科註講記07》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121-140集
【01】
1-20
集【02】
21-40
集【03】
41-60
集【04】
61-80
集【05】
81-100
集
【06】
101-120
集【08】
141-160
集【09】
161-180
集【10】
181-200
集
【11】
201-220
集【12】
221-240
集【13】
241-260
集【14】
261-280
集【15】
281-300
集
【16】
301-320
集【17】
321-340
集【18】
341-360
集【19】
361-380
集【20】
381-400
集
【21】
401-420
集【22】
421-440
集【23】
441-460
集【24】
461-480
集【25】
481-508
集
【來源】
社團法人中華華藏淨宗學會
~淨空法師 。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全文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註
。
2014淨土大經科註參考資料
。
索引
121-130
第121集
。
第122集
。
第123集
。
第124集
。
第125集
。
第126集
。
第127集
。
第128集
。
第129集
。
第130集
131-140
第131集
。
第132集
。
第133集
。
第134集
。
第135集
。
第136集
。
第137集
。
第138集
。
第139集
。
第140集
121。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二一集)【日期】2014/10/24【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12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五十二
頁,倒數第五行,從「世尊」這看起:
「
世尊,指釋迦牟尼佛。《淨影疏》曰:佛具眾德,為世尊重,故號世尊。
」在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知道,佛具足圓滿的德能,也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沒有想到自性本來具足。具足什麼?具足萬法,一樣都不缺。萬不是數目字,是代表圓滿,沒有一樣不具足。這是自性。正是大乘經上常說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一切法都是心變的。《
華嚴經
》上佛說得很具體,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他把萬法(一切法)分三大類,第一類是智慧,第二類是德能,第三類是相好。相好完全是從物質上說的,德能裡面,我們今天講的精神,起心動念,精神這一方面的是德能,物質這一方面是相好。現在科學家也分為三類,第一個能量,第二個念頭、意念,第三個物質,分為這三大類。大乘經裡面稱為阿賴耶的三細相,科學家講的能量,阿賴耶的業相;精神、念頭,阿賴耶的轉相;物質是阿賴耶的境界相,都分為這三類。這三類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從外頭來的。
所以經上佛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句話被現代量子力學家證明了,一切法確確實實是從念頭生起來的。佛又說「境隨心轉」,境是環境,無論是物質環境、是精神環境,都是從念頭轉的。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美好?是我們自性純淨純善的念頭變現出來的。我們今天這個世界社會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災變?這是我們一切不善的念頭、不淨的念頭所變現出來的。今天世界的動亂,地球上的災變異常,我們生活在這個地方感到非常痛苦,心情煩躁,定不下來,這是什麼原因?是我們自性裡面,自性本來是清淨,本來是純淨純善,迷失了自性,自性是真心,從真心裡頭變出來一個妄心,阿賴耶。阿賴耶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真,永恆不變,阿賴耶有生、有滅。
極其微細的念頭是我們覺察不到的,頻率非常高。我們根據彌勒菩薩的談話,菩薩告訴我們,最微細的念頭,在多高的頻率之下產生的?菩薩說「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三十二億乘百千,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個十萬就是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我們現在科學用作時間單位是秒,那一秒鐘我們能彈多少次?我以前講的大概是五次,我們能夠感受得到。有人告訴我不止,可以彈七次,我能接受,為什麼?我年歲大了彈不動,一秒鐘可以彈個四次、五次;年輕的、體力壯的,身體很強壯的,我相信他可以彈到七次。七次,三百二十兆乘七,三七二十一,二千一百兆,二千一百兆次,一秒鐘。一秒鐘它的波動是二千一百兆次,我們毫無覺察。這是什麼?就在我們眼前的事實真相,在這個頻率之下發生的是幻相,根本就見不到真相,真相就在眼前。
近代的科學家,科學在地球上發展大概四百年,四百年累積的經驗,後人踏著前人的業績向上攀升,到最近的二十年才突破了第一個關口,物質現象。物質到底是什麼搞清楚了、搞明白了,跟佛經上講的一模一樣。這些科學家對佛經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想的,佛三千年前沒有科學的技術概念,他為什麼知道?說的比他講的還詳細。於是我們就明白了,大乘經裡頭不但有尖端的哲學,它還有尖端的科學。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頻率是我們沒有辦法掌握到的,一個幻相,我們根本沒有辦法覺察。
我們看老式的電影,老式的電影是動畫的原理組成的,幻燈片。放映機的鏡頭打開,這一張幻燈片打在銀幕上,再把鏡頭關起來,換第二張,再一打開是第二張,一秒鐘二十四張。二十四張就把我們眼睛欺騙了,我們眼睛看到銀幕上,這畫面在移動,像是真的一樣。那是什麼?二十四分之一秒。那我要看真相,真相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只看一張相、一張底片。可以,我們來做實驗。我們把鏡頭打開,一張畫面,再關起來,下面的底片全抹黑,沒有,全抹黑,只留下這一張,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看到沒有?看到了。看到什麼?看到一道光一閃就沒有了,這光裡面有什麼東西沒看清楚,只看到光一閃。光裡頭有畫面,有完整的畫面,可是我們完全看不到,它太快了。我們必須在什麼狀況之下?二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鐘十二張底片,我們能看到這裡頭剛才有樹、有人、有房屋,有這個概念,一閃就過去了,詳細看不見了。所以這眼能量不大。現在的科學技術有能力捕捉一千兆分之一秒,能被它看見、看清楚,它可以照相,把它照出來,我們能看到裡面的真相。所以真相就在眼前,我們聽不到,我們看不到,我們聞不到,我們接觸不到,連第六意識都想不到,就是我們的心,妄心,想不到。
佛告訴我們,到什麼時候你能夠看到?經上常講的八地以上。所以佛不需要科學儀器,不需要用現在科學技術,他直接就看到。他用的是什麼?用真心,用清淨心。真心為什麼能看到?真心不動,你是動的,妄心是動的,動得再快,真心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心裡面本具有智慧、有德能,這個觀察、聽聞,這是德能,它沒有受到障礙,所以再微細,頻率再高,它也看得清楚、也聽得明白,它沒有障礙。所以它在一念,這一念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就這麼短的時間,它能看清楚,它能聽明白。這事實真相就在眼前,不是過去、不是未來,就是現在,現前一念。大乘經裡面教導我們,我們如果能證得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地裡面證到第八地,我們六根的功能,眼耳鼻舌身意,就跟佛差不多了。佛所能看到的,我能看到;佛所能聽到的,我能聽到;佛所能接觸到的,我也能知道。八地,八地距離佛很近。《
華嚴經
》上把菩薩修證的果位定作五十二個階級,前面五十一個是菩薩,最後一個就是成佛了,第五十二位就成佛了,八地距離成佛很近,你看,八地、九地、十地、等覺,這就成佛了。菩薩最高的第四個位次,他六根的能量完全恢復了,跟佛一樣,佛知佛見。
這話說起來容易,修起來好難。怎麼修法?放下而已。放下什麼?放下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我們不知道,起心動念就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的那個生滅,那叫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妄心沒有了,阿賴耶沒有了,完全用真心。真心極其靈光,再微細的,它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不可思議。學佛沒有別的,回歸自性而已。《
楞嚴經
》上所說的「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你證得圓滿的果位,成佛了,妙覺如來,你有沒有得到什麼?沒有,一無所得。你所得到的是自性本來具足的,沒有一樣是新的東西,自性本有的。所以佛法最忌諱的是心外求法,心外沒有法,你到哪裡求?佛法一切向內不向外。所以佛經稱為內典,佛學稱為內學,向內不向外。一切是自己本有的,外面沒有一法,外面全是假的,幻相,如夢幻泡影。向內求,一切圓滿;向外求,永遠得不到。
自性本具眾德,所以佛具眾德,你證到佛的地位,無量無邊德能統統現前,為世間所尊重。世間是凡夫,六道是世間,十法界還是世間,六道十法界裡面的眾生對佛尊重,所以稱之為世尊。世間沒有比佛更尊貴的,他的性德、他的智慧、他的相好圓滿的顯現出來了。雖然如是,我們必須要知道,世間所有一切眾生跟世尊沒有兩樣,只是他覺悟了,他不迷,性德完全顯露;我們在迷失自性,我們是妄心當家做主,不是真心。妄心是生滅心,就是這個生滅的念頭,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這是妄心。這個妄心把真心所變的相扭曲了,真心所現的相是完整的、圓滿的,妄心所現的相像水,我們在湖的面前,小湖,風平浪靜,水清澈沒有染污,那水就像鏡子一樣,四周圍的風景都照在裡面,圓滿照在裡面,叫照見,真心見,那是什麼?叫一真法界。妄心怎麼樣?妄心就是有染污,水不乾淨,有波浪,有風吹起了波浪。能不能照?能照,照得不清楚。十法界的眾生心動了,就是他有波浪,他有染污。染污有輕重不同,波浪的頻率高低不一樣,所以分為十法界,愈往上面去愈潔淨、清淨,愈往下面去,大風大浪,特別是三途,也可以把阿修羅加進去。人天兩道比較好一點,天上很好,有修行,有點定功,雖然有雜念,有波動,不是大風大浪;大風大浪,阿修羅,下面餓鬼、地獄、畜生,浮躁到極處。最可悲的、最難受的是地獄,地獄裡頭有無間地獄,《
地藏經
》裡面講得很詳細。所以經上講的世尊,我們每個人都有分,希望我們恢復本來面目,那就叫世尊。「
佛是世間極尊
」,極為尊重,「
故稱世尊
」。
「
威者,有威可畏謂之威
」。這個威,底下講的「
威神
」,威嚴,眾生見到他自自然然產生畏懼,中國人所謂畏大人。古時候,我這個年齡,親身感受,從小就得學規矩。這個規矩大致上就是《
弟子規
》上所說的,小孩見到老人規規矩矩,見到長輩要有禮節,言談舉止都不能隨便,像小大人一樣。管教嚴,從小養成習慣。中外對比,中國小孩像小大人,一舉一動都要符合規矩,不像外國的小孩,外國小孩天真爛漫、活潑。這兩種不同的教育,對比之下你就曉得。所以諺語說,外國是兒童的天堂,是老年人的墳墓。我們中國跟它比,少年的時候嚴格的教育,小孩一點自由都沒有,都要訓練,把他嚴格的訓練,所謂是習慣成自然,嚴加管教,沒有自由,不能隨便說話,不可以隨便行動,有規有矩、有模有樣。小時候嚴加管教,中年的時候學成學術或者是技能,你能夠養家活口,晚年享福。
中國的社會有沒有享受?有。什麼時候享受?晚年,退休了,回家,落葉歸根。回家幹什麼?養老,享受天倫之樂。這外國人非常羨慕,外國人是兒童的天堂,老人的墳墓,老人真可憐。中國人的享受是放在晚年,享晚年。晚年有福報是真正的福報,晚年體力衰了,兒孫滿堂,有人照顧、有人侍候,什麼都不要操心。古時候大家庭,到退休年齡就回家了,回家教育下一代,工作是辭掉了,他有經驗、他有學問,回家跟小孩、兒孫們在一起,自自然然就傳授給下一代了。小孩接受父輩的、祖父一輩的,絕大多數是祖父一輩的,接受他們的教誨,他們一生人生的經驗,給小孩講故事,小孩都記住了,對他有很大的受用。
中國人懂得教育,重視教育,有教育的理念、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內容。從小教倫理,倫理是什麼?人與人的關係。關係都搞清楚了,這就有尊卑,對長輩要尊重,對平輩要友愛,對晚輩要慈悲。都從小時候就養成了,習以為常,熟透了,任何狀況之下不會錯了規矩。人有喜怒哀樂,喜怒哀樂發出來都中節,不過分,恰到好處,這人情。這些外國的確比不上中國,外國從小沒人教。兩百年前,外國的文化從日本傳到中國來,中國也派了很多留學生到外國留學。這些小孩功夫還沒有練成熟,在中國做小孩很苦,一舉一動都要守規矩,到外國完全放鬆,完全沒有了,這覺得外國好。中國小孩的確沒有外國小孩那麼活潑、那麼天真,那麼樣的放肆,決定不許可的。這一學外國好了,把中國東西疏忽了,造成今天中國社會的苦難。兩百年前的老祖宗看到現在這個狀況他做何感想?痛哭流涕,承認錯了,沒有遵從老一輩的教誨,帶的這個頭是錯誤的,但是後悔莫及。今天的社會,前輩的祖宗不願意看到。
我們今天算是很有福氣,看到了中國前途現了一線曙光,我們看到有賢明的領導人,古人所講的明君出世,眾生有福,國運轉過來了。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我們要發願把它繼承下來發揚光大,對自己身心健康長壽,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國家富強,天下太平。可不可以做到?可以,只要回歸傳統的教育就能做到。中國歷史上往上去看,例子太多了,你能不信嗎?中國古人不會騙人。現在人會騙人,他騙自己、他騙別人,所以他不相信歷史,認為歷史記載都是騙人的,存這種心,這是沒福報。
我們要相信,中國這五千年來,做人的標準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中國文化的大根大本,每個人都必須要接受的,從小就把它養成,所謂習慣成自然。倫是講關係,人跟人的關係要清楚,你才能盡分,明倫盡分,盡到自己本分的義務。五常是德,做人基本的德行,仁義禮智信,這叫人。如果違背了五常,那就不算是人。左丘明在他的著作《左傳》,這裡頭說得很清楚,「人棄常則妖興」,一個人把仁義禮智信這五常丟掉了,不要了,變成什麼?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那這個人是什麼?這個人是妖魔鬼怪,不能叫他做人。所以古時候的社會,這五個字販夫走卒都知道,都知道做人。仁者愛人,「凡是人,皆須愛」。義者循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想符不符合道義,不符合義,不能想、不能說、不能做。智是智慧、理智,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你會造罪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依智,不依感情,理智,用理智,不能用感情。最後一個信用,人無信就不能立足於社會,一定要講信用。做人基本的德行五個字,仁義禮智信,你統統做得到,這是標準的中國人。
四維八德,四維是管仲說的,是對於國家各個階層的領導人,從國君到我們現在講村長,領導人是社會群眾的榜樣、模範,要做到四個字,領導要做到四個字,禮義廉恥。禮就是規矩,他帶頭做,領導人帶頭做,哪一個敢不做?領導人他的職責是君親師,君是領導,你走在前面帶路,你把大家帶到哪裡去,這個重要,這是他的責任。你是他的親,親是什麼?像父母一樣,你要照顧他的生活,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統統要照顧到,盡心盡力幫助他們離苦得樂。第三個是師,師是老師,你還要教他,被你領導的這些人你要教他。你天賦的責任就這三樁事情,君親師,這是好領導。整個社會的道德標準,「孝悌忠信,仁愛和平」,社會整齊,國家強盛,天下太平。就這幾個字,大道至簡,一點都不麻煩。這幾個字做到了,天下太平,地球上會出現盛世,一點都不麻煩,最高領導人垂拱而治。這都是講的威神。
「
《勝鬘寶窟》曰:外使物畏,目之為威
」,表現在外面,有風度、有威儀(儀表),人家看到你自然對你產生恭敬心。民間通常接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古時候學校不多,教育,家負主要責任,國家只是開科考試選拔人才,主要教育全是家庭,所以家有家學,叫私塾。私塾裡面教學,遵守大自然的規律,老師教學生是採取個別傳授的,一個老師能夠應付二、三十個人,最多一般不超過四十個人,老師才能完全照顧到;超過四十以上老師照顧不到,必須要開第二個班。家裡要小孩多的話,兩個老師,兩個講堂。它的教學是個別教學,為什麼?每個人的稟性不一樣。尤其是家庭這個學校,學生年齡不相同,有的十幾歲,有的七、八歲,所以要個別教。個別教有好處,這小孩有天賦,記憶力很強,理解力很強,他的進度就比別人快。為什麼?這是個人才,好好培養他,讓他將來參加考試。縣考秀才,省考舉人,國家考試進士,所謂功名。功名就是現在的學歷,最高的學歷,現在是博士學位,古時候是進士。這些考取的多半將來都做官,從政了,他們有這資格從政。
古時候所謂三百六十行,各個不同的行業,哪個行業令人最羨慕?就是做官,都以做官為榮,成就自己德行、成就自己的學問,將來從政。為什麼?從政身分地位很高,人民,你當個縣長,父母官,這一縣的人對你恭敬,都聽你的,你要負起君親師的責任,要做個好的領導。人為什麼羨慕?因為他工作量很少,他很輕鬆。為什麼?人民都被他家裡教好了,沒有犯罪的人,沒有作奸犯科的,工作量很少。他有的是時間,外面去巡察,尋訪實際上是遊山玩水。一個月有幾件案子就很多了,你這個地方不太平,怎麼有這麼多事?家家都教好了,人人都好了。所以做官的人事情很少,他的時間很多,他的心很清淨,清淨心生智慧,不生煩惱。多餘的時間,這些人,讀書的人,寫文章,詩詞歌賦就這麼來的。我們《四庫全書》集部,超過一半以上都是這些做官的人閒著沒事,他搞出來的文學、藝術。待遇也不錯,足夠以養家。所以各種行業裡頭,這是最清高的,大家都喜歡。
可是有些人天賦達不到這個程度,他不行,不行老師怎麼教?老師只教他一般應用,與人來往,像寫書信,寫個契約,日常生活這些文字東西教給他,他可以學一個手藝。所以農工商,那是職業,他可以學一個行業技術,可以謀生。所以它的教育是獨立的,像種樹一樣,一棵一棵樹苗種樹。現在學校西方的不是的,西方把這個橫刀切,把樹都砍得一樣齊。你看學校,一年級,一年級程度,二年級,二年級程度,不像中國古時候。古時候那個種樹,有小樹、有大樹,不同的品種,他有不同的照顧方法。從這個地方你來看,中國古人教學的理念跟方法跟現在學校不一樣,它出人才。人才不是個個都能培養的,要有那個條件,適合他自己個性的條件,都把他培成有用的人才。所以行行出狀元,讀書出狀元,學工,學個木匠,木匠也能達到一流的木匠,水泥工也能達到第一流的水泥工。所以你是什麼樣的,依這個天賦來塑造你,都能把你造成有用之材。這是中國古時候的教育,理念跟現在不同。
現在真的是一刀切,整整齊齊,一班一班往上提升,跟中國古人不一樣。所以中國歷代都有聖賢豪傑出現,這都是老師有慧眼,從學生當中提拔出來。哪一種學習方式好?還是古人那個方式好。為什麼?真出人才,他培養人才,他認識人才,他懂得你是什麼材料,可以把你塑造成什麼樣典型。西方的學校雖然整整齊齊,但是天才被埋沒了,他要跟大家受一樣教育。所以中國過去教學是豎的,往上提升;現在外國的學校,它是給你一刀砍平,一年級就是一年級,二年級就是二年級,真正天才被疏忽了。這是在教學理念方法,中國老方法超過現在。現在人樣樣相信外國人,中國這麼好的教學理念方法被拋棄了,真可惜。
古時候私塾教學,每個學生進度不一樣,天分好的,我們一般講上等根器的,記憶力好、理解力好,一天可以讀六、七百字。從前算字數的,六、七百字。標準是什麼?念十遍就能背誦,以這個為標準。最高的標準七百字,念十遍就能背下來;等級差一點的,背不下來,好,五百字;五百字背不下來,三百字;三百字也背不下來,一百字,大概差不多了,一百字。你看每個人進度不一樣,個個都能夠滿足他的能量,他有什麼樣的能量,幫他,成就他,在這個裡頭提拔,不是一刀切。所以古時候那個教室雖然小,它是大學校,為什麼?各種不同根性的人在一起學,這叫大學。程度不是平等的,它有差異,老師要善於調教,一個人才都不會漏失掉。
《勝鬘寶窟》裡頭說,外使物畏,目之為威。「
內難測度,稱之為神
」,後頭這兩句好!外面是儀表,內裡頭是精神,精神不可思議,稱之為神,威神。「
光者,光明也。自瑩謂之光,照物謂之明
」。自瑩是放光,他的智慧、他的德能,在他言談舉止當中就能夠顯露出來,我們一般人講風采,能看出來。對於外面境界一切人事物,大乘教裡面說諸法實相,在佛法教學裡面,所謂體相用、因緣果、事理,你看一個人,看一樁事情,要能看到八面,這是智慧,這叫事實真相,對人、對事、對物。體、相,體是本體,相是現相,作用。像我們看電視屏幕,屏幕是它的體,頻道所現的這個相是現相,現相裡面所表的是它的作用,它在勸善,它在作惡,這是作用,你能夠看到這三方面。再往下面細細去觀察,它有因、有緣、有果,你就看到因果了。再往兩面去看,事上看、理上看。你能對人事物任何一樁事能看八面,這個人叫有慧眼,這個人是個明白人,不是聖賢。聖賢人可了不起,賢人能看透,這八面每一面都有八面,這個人能看到六十四面,六十四面每一面又有八面,愈看愈深入。
然後我們才知道,佛菩薩之可敬,佛菩薩看的層面可深了,八面是表面,六十四面是第二層,還有第三、第四,其深沒有底。誰能夠徹法底源?如來,成佛才能夠徹法底源,這真的不是假的。其廣沒有邊際,其深沒有底。誰能?有人能,阿羅漢能、菩薩能、諸佛如來能,究竟徹底是諸佛如來。所以佛陀教給我們要成佛,不成佛不能徹底明瞭,成佛就明瞭了。怎麼成佛?要放下,放下所有的障礙。為什麼?所有的法的根源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你本來知道,所以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為什麼不知道?你用錯了心,你用的妄心,不知道。你用真心,全知道了。所以,明白這個道理,這個大前提,你就要曉得,應當徹底放下。為什麼?假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是虛妄,念頭也是虛妄,真心離念,沒有念頭,正念無念,它起作用的時候無不念,不起作用的時候無念。佛與法身菩薩,明心見性就無念了,起心動念沒有了,他的六根起作用是性德。我們六根起作用是阿賴耶,是無明。
我們為什麼不能放下?沒有真正知道諸法實相,不知道相是假的,不知道相是虛妄的,是夢幻泡影。《
金剛經
》上偈子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偈子目的是叫我們放下,曉得一切法不是真的。什麼是真的?性是真的,我們的靈性是真的。靈性不是物質,是精神,但是要曉得,物質是跟著精神念頭轉的,我們要身體健康,要有好的念頭,自然就健康,為什麼?它跟著心轉。你看,我們心裡頭歡喜的時候,滿面春風;心裡頭有很難過的事情,愁眉苦臉,它就變了,跟著念頭變。佛為什麼那麼健康,佛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所以我們能真正做到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就成佛了,那你的身體就金剛不壞身。
人到無念很難,做不到。八萬四千法門都要走無念的法門。大乘經上講得清楚,而且非常簡單,你對於一切法,就是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不執著,內不執著於六根,外不執著六塵,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執著了,證果了。不執著就證果,證阿羅漢果,清淨心現前。再深一層,不但不執著,分別都沒有,不分別了,你又升一級,你從阿羅漢升到菩薩了。菩薩不分別,阿羅漢不執著。再向上提升一層,你是法身菩薩,成佛了,就是大徹大悟,這什麼?不但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放下了,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成佛了,你看多簡單。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最後的目標都是一樣的,就是教你放下執著,執著是見思煩惱;放下分別,分別是塵沙煩惱;最後放下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這三種煩惱都放下了,成佛了。所以成佛不是說念很多書,不是說知道多少,你所知道的、所讀的書都有限。佛是教你回歸自性,回歸自性是沒有限制的,過去、未來你沒有一樣不知道。為什麼?因為整個宇宙是自性變現的,你回歸自性,自性變現的一切你全知道。你要想學,生生世世無量劫你也學不完;你懂得訣竅,不要學,全知道了。
海賢老和尚知道了,這個人老實,沒念過書,不認識字,世出世間法他沒有一樣不知道。他的師父那個時候警告他,那個時候年輕,二十歲,剛出家,師父教他一句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特別告訴他,明白了,明白什麼意思?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叫明白了,明白了,不可以亂說,不能夠指手畫腳。他就能守一輩子,這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你要問我,他什麼時候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估計他,從光碟上看,估計他應該在四十歲左右,他就證得了。老師的話說得好,那個時候的環境不一樣,在這個環境裡老實,要知道裝作不知道,你平平安安過日子,就表法。他要出現在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他就講經教學說法;他要出現在六祖那個時代,唐朝盛世,他可以去做祖師了。但是生在現在動亂的時代,不可以。為什麼?嫉妒障礙,必然的。所以他是我們現代這個亂世學佛最好的榜樣,做出這麼一個樣子來給我們看,阿彌陀佛教他的。
他要求往生,他在二十幾歲就有能力往生極樂世界,延的壽命這麼長,我認為他的壽命佛菩薩給他的,不是自己的,自己的壽命應該也就是七老八十。他母親八十六歲往生,他師弟海慶八十二歲往生的,我想法他應該是七、八十歲。延長了這麼長,完全是表法,是阿彌陀佛的加持。一直要等,等待那一本《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這本書,他看到了就圓滿了。真的,這本書被他看到之後,他要求大家替他照相,一生從來沒有要求過人給他照相,只有這一次。照相完了,三天之後走了,自在往生,沒有病苦。往生是晚上走的,白天還幹了一天,在菜園工作,澆水、拔草、整地,從早到晚幹了一天,晚上走的。為我們表什麼法?諺語所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盡忠職守,一天也要做得規規矩矩,一切如法。不能說我要走了,可以不幹了,不是的。你看多麼負責盡職,有始有終,表法圓滿,做給我們看的。老和尚為我們表演的,確實就是『威光赫奕』。
「
光明有二用:一者破闇,二者表法。因佛之光明,正是智慧之相。赫者,明也。奕者,盛也。故知威光赫奕表佛所放之光,雄猛有威,明耀盛大
」。下面佛用個比喻,以熔金來做比喻,這個我們看見過,黃金在冶爐裡頭的熔化,放出的光特別好看。早年我在美國,有個同學他經營一個首飾店,首飾是假的,不是真金的,鍍金的,做得非常好看,價錢非常便宜,像真的一樣,丟了不痛心,一副手鐲,一副耳環、項鏈,只要十幾、二十塊錢,大概是二、三十年前在美國,很便宜,戴在身上真的看不出來。他帶我參觀他的展覽室,跟我去的有十幾、二十個人,我就告訴大家,你們來看,經上常常講「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現在你看,我們進入他的展覽室,你都看到了。他的樣品大概有兩萬多種,都不一樣,全是黃金,美不勝收。從花樣看,它有兩萬多種,從質料上看只有一種,金,所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它只有一樣東西,黃金。那個時候他生意很好,銷到全世界,價廉物美,丟了一點都不心痛。所以黃金在這個冶爐裡頭,它是鍍金的,真好看。「
金色光耀,熔金彌甚
」,你看到之後,你才知道非常好看。「
喻佛光明,如熔金聚集
」,故曰『
如融金聚
』。
底下一句,『
又如明鏡,影暢表裡
』。影是光影,「
影者,光影也。暢者,通達也
」,沒有障礙。「
海東憬興曰
」,海東是現在的韓國。這都是唐朝時候,韓國、日本、越南到中國來留學的人很多,有不少人學成之後回去都是一代祖師。他說「
鏡光外照,名為影表。即同佛身,光明外舒
」,來比喻佛的身體、佛的外表,顯示出智慧光明,而且非常明顯,讓人人都能感覺到。「
外照之光顯影,暢在鏡內,亦同所放光還曜巍顏,故云表裡
」,表是外表,裡是內裡,內裡面充滿了德行智慧,外面就放光,這通常稱為儀表。「
佛身如是
」,用這個來形容佛身,
「光明外照所放之表
」,從佛的容貌、身體的動作、語言,你能感觸到他的智慧、他的德行,這就是光明外照所放之表。「
顯曜佛身,名影表裡
」,表,我們今天講物質的身體;裡,裡面精神的內在,或者我們講身心,外表是身,裡是心。
「
按上兩說,佛身內外映徹,喻如明淨之鏡
」,這個鏡子光明乾淨,淨是沒有染污,明是充滿了智慧。世尊當年在世,一切時、一切處,讓人見到的都能夠感到他的清淨光明,就是我們經題上的五個字「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非常重要,這五個字是形容我們的真心,清淨是離染污,平等是離波動,不動就平等。所以清淨是戒德,持戒所感的;平等是定,是三昧;後面這個慧就是放光,智慧,戒定慧三學。大乘佛法終極的目標就這五個字,無論用什麼方法,方法是手段,這個手段是讓我們得到清淨平等覺,你就是真學佛,你在佛法成就了。如果學一輩子,心不清淨,沒學到;心不平等,沒學到;不開智慧,還生煩惱,這是凡夫,天天誦經、拜佛沒用。山野裡面,所謂是高人,他們每天拜佛、誦經、繞佛,那是什麼?感恩。感什麼恩?他得到清淨平等覺,他回歸到自性了,就感恩,表法給別人看,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
學佛學什麼?清淨平等覺,對了。我們的心一年比一年清淨,這功夫就不錯了;一月比一月清淨,肯定你決定往生淨土,月月都有進步。真正得清淨心的人,往生到極樂世界生凡聖同居土,四土三輩九品,平等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功夫深的,他覺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功夫淺的,他在方便土裡面上輩往生。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那就大徹大悟,生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就是成佛,不過他還帶著有無明習氣,無明習氣只障礙回歸常寂光,就障礙這樁事情,除這樁事情之外,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諸佛沒有兩樣。我們把這些搞清楚、搞明白,才真正知道淨宗法門的寶貴,方法非常簡單,真正難信,遇到之後真正能夠依教修行,沒有一個不成就,而且是圓滿的成就。
像海賢老和尚,圓滿的成就,他要二十幾歲往生,生凡聖同居土;三十幾歲往生,他生方便有餘土;四十多歲往生,他生實報莊嚴土,一點都不假,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他一生沒有念過一部經,連住在別人寺廟,早晚上殿,他上殿那些儀規都不會,沒學過,上殿怎麼樣?他念阿彌陀佛。你們拜,他也跟著你拜,你們念經,他念阿彌陀佛。一生就是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外,他什麼也不知道,就這一句佛號把清淨心念出來了,平等心念出來了,覺念出來了。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理一心不亂,妨不妨礙事?什麼事都不妨礙。生活,佛號沒間斷,穿衣吃飯佛號不間斷。工作,他是農耕,農耕是從小學的,從小就生長在農田裡頭,農耕的經驗非常豐富,農耕的知識。得三寶的加持,我相信他的農產品一定比別人好,得三寶加持。他告訴別人,工作、農耕不礙念佛,佛號沒間斷。白天佛號不間斷,晚上睡覺佛號也不間斷。他說有時候睡著了,就會有人在他耳邊告訴他,快起來、快起來,念佛了。他有感應,真的有佛菩薩照顧他,做好榜樣給我們看。他見佛多少次?我看他這套的碟,應該超過十次以上。為我們證明,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度眾生是真的不是假的,讓我們對淨宗生起堅定的信心、堅固的願心,決定走這條路,決定走得通。他給我們提出了保證,這部經書,《
大乘無量壽經
》,就是往生極樂世界的保證書。我們能夠依教奉行,經可以念,依教奉行就是信願念佛,就行了。
這個念佛也要練,不能把它丟掉,在日常生活當中,什麼事情都可以幹,心裡就一句佛號。幹什麼事情都不要放在心上,為什麼?我們的目標是要清淨平等覺,放在心上就是染污,不善的、負面的是染污,善的、正面的還是染污,正面的果報是三善道,負面的果報是三惡道,三惡道染污,三善道也是染污,要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斷惡修善都不要著相,那就是我們用的是清淨心來修、用平等心來修,不著相。世間名聞利養、七情五欲統統要放下,這些東西你不放下,障礙你往生,讓你這一生的功夫全功盡棄,那就錯了,不可以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生無量智慧。阿彌陀佛是我們的真心,阿彌陀佛是我們的自性,像賢公老和尚說,「阿彌陀佛是我老和尚的根」。他的根是阿彌陀佛,我們每個人的根統統是阿彌陀佛,根不能一時一刻離開,把這個根照顧好。不念佛,那就是念其他的,念其他的都是空過、都是造業,總不外乎善念、惡念、無記念,無記是無所謂善惡。
我們再往下看,按上兩說,上面這兩種講法,佛身內外映徹,喻如明淨之鏡,「
由鏡放光外照,謂之影表
」,影就是照的意思,照的是表面。「
所放光明,還照鏡內,謂之影裡
」。內外通照,這是自性的光明,自性智慧對內、對外統統照見。「
漢吳兩譯中,佛光數百千色
」,有這句經文,
「數千百變,光甚大明
,
上下明徹,巍巍重明,皆顯影暢表裡之義
」。我們簡單的把它歸納,智慧、德能就全包括了。智慧德能充滿了內心,從六根門頭放光照物,我們今天講耳目聰明,看得比別人清楚,聽得比別人透徹,這是智慧德光,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外來的。
修什麼?這個要知道,修就是放下。為什麼要放下?因為本來無一物,這就是《
金剛經
》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甚至於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什麼?佛法。到最後一切經教都要捨,為什麼?這是佛的方便法,不是真的,一切經論無非是黃葉止啼而已。黃葉止啼是什麼?小孩在哭、在鬧,大人在外面拈一片黃葉,樹上落下來的,掉在土地上,大人拿著個黃葉,不要哭不要哭,來,這是好東西,你拿去換糖吃,小孩他就不哭了,目的就達到了,逗小孩的。這三藏十二部經教作用在此地,你要認識,逗小孩真管用。你覺悟之後它就沒用處了,覺悟之後再要這個,那就是累贅,被染污了,你就錯了。所以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非法是一切世間法,法是佛所說的一切法,統統要捨,自性清淨心裡頭本來無一物,你怎麼可以有一物在裡頭?
到最後連阿彌陀佛都要放下,都要捨掉。可以念,心裡頭痕跡都不著,那叫真念佛。那念幹什麼?勸人念的,那是大慈大悲,他自己知道本來無一物。這一句佛號是一切諸佛如來究竟方便,圓滿的方便,方便到極處了,你得到這個方便你就到極樂世界去了。到極樂世界還念這句佛號,那是什麼?那是完全明白了,一點都不迷惑。念這句佛號有兩個意思,第一個報佛恩,我這一句佛號,讓我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生到極樂世界,我念念不忘,表這個意思;第二個是對眾生的表法,這個法門,一切眾生,男女老少、賢愚不肖,只要你肯學,你這一生就能成就,是教化眾生的。自行化他,不離這一句,要明白這個意思。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你要不懂,佛法就害了你,佛不害你,是你自己上當了。八萬四千法門是斷八萬四千不同的煩惱,對症下藥,藥到病除,是這麼個意思,一定要懂。
佛法,早年頭章嘉大師教我,就是看破、放下,這就是真正佛法。看破什麼?明瞭真相,叫看破。放下,絲毫不沾染,決定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錯了,放在心上,你沒有放下。沒有放下,不是屬於我執,就是屬於法執,執著佛法不放下叫法執,執著世間法不放下叫我執,這兩種執著是最大的障礙。下面這段,從數千百變,光甚大明,上下明徹,巍巍重明,皆顯影暢表裡之義,都是顯這個意思。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22。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二二集)【日期】2014/10/26【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12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五十三
頁,倒數第六行,從當中看起:
《宋譯》,「
《宋譯》為面色圓滿,寶剎莊嚴。則更顯佛光明中,影現十方寶剎,如大圓寶鏡,映現十方
」。《宋譯》是五種原譯本最後的一種,這一種裡面說到寶剎莊嚴,其他的四種本子裡面沒有。則更顯出佛光當中,影現十方寶剎,如大圓鏡,映現十方。「
如《甄解》所釋:則光顏巍巍中,影現寶剎莊嚴相
」。十方諸佛剎土在佛的光中能見到,日本淨宗祖師大德的註解裡面說得好,光顏巍巍當中,不但見到光,而且在光中能夠見到十方諸佛剎土,就像寶鏡當中,「
能現森羅萬相
」。上面這個說法「
正顯
《
華嚴
》
境界
」,在佛光當中見到了。
下面,『
現大光明,數千百
變』,「
指佛於會上放大光明,瞬息萬變,光色參迴,自然最勝
」。佛菩薩放光現瑞,確實是不可思議。釋迦牟尼佛這一次放光,尤其是殊勝特別。阿難做佛的侍者,見過佛多次的放光,都沒有這一次殊勝。「數千百變」,指佛於會上放大光明,光色參迴,自然最勝。「
如《法華經序品》曰:眉間白毫,大光普照。
」這是佛宣講一乘大法才有這樣的瑞相,今天現大光明,就像法華會上所說的大光普照。「
故知《魏譯》
」,就是康僧鎧的譯本,流通最廣,這個裡面說的,「
威神光光,亦應同此
」,跟這個地方所說的是同一個境界,都是「
表佛之威光明曜廣大,無能比者。至於數千百變,則同於本經《壽樂無極品》中之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同表佛光自然交參迴轉,光色變化,愈變愈勝,無有窮極。
」這些光都表法的,表顯這個法門,就是佛說的《
無量壽經
》,在世尊一生所說這些大乘經典,一乘圓教,不但光色相同,而且比那些更殊勝。這個意思,就是顯示這一次說的這部經,在一切經裡面是無比殊勝的一會,稀有難逢,引發阿難的啟請。
我們看底下一段,「
阿難啟請
」,分為兩小段。第一個小段,「
見瑞希有
」,瑞相,看到稀有的瑞相。我們看經文:
【尊者阿難。即自思惟。】
他見到這個光,他就在想。
【今日世尊。色身諸根。悅豫清淨。光顏巍巍。寶剎莊嚴。從昔以來。】
從過去一直到今天。
【所未曾見。】
佛講過許多經,很多次講經都放光,但是像今天這個光放這麼殊勝,從來沒見過。
【喜得瞻仰。生希有心。】
這裡面就暗中顯示,這個法門稀有難逢,無比殊勝,顯這個意思。我們看念老的註解,『
尊者阿難,即自思惟
』,阿難尊者是本經的當機,他代表這一類的根機。「
若論其本,實亦從果向因之法身大士
」。這給我們透一個信息,阿難不是普通人,在這個會上他是證得初果的須陀洹,這個是在世尊法會裡面他所表演的角色,實際他是法身菩薩。換句話說,他跟文殊、普賢地位是相同的,舞台表演,他扮演的角色是初果須陀洹,你到後台去看,他是法身菩薩,不是阿羅漢。「《
法華經
》
中佛告菩薩曰
」,這是佛在法華會上透的信息,他說「
我與阿難等
」,這個等字包含的人多了,也就是說明,每一部經展開表法的這些阿羅漢、聲聞眾,代表這些人,也就是說明,佛在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的「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釋迦牟尼佛的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就是阿難等,這些人都是古佛再來,位置最低的也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像文殊、普賢、彌勒這樣的地位,來協助世尊普度眾生。佛法很深,凡夫不能理解,聽了之後也問不出問題來,這些人在旁邊代表,代表聽佛說經有許多的疑惑,提出來向佛請教,讓佛一樁一樁詳細說明。實際他們一問一答都是幫助六道凡夫,這是諸佛教化,代表我們問難。
佛說了,說我與阿難等,這個等字,就是與會一千二百五十五人。「
於空王佛所,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過去釋迦牟尼佛跟阿難地位相同的,可是「
阿難常樂多聞
」,這樂是愛好,喜歡多聞,廣學多聞,「
我常勤精進
」,世尊他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阿難是廣學多聞,表這個意思。這個廣學多聞的人一直到現在還沒放下,所以他的進步很緩慢,而常精進的人已經證得無上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國意思,無上正等正覺,這成佛了。我們現在有不少人有這個現象,在這個地方看到的時候要覺悟。喜歡多聞的人,真正持戒念佛,喜歡多聞他不能往生,來生還得人身,遇到佛法繼續再修學,那得靠緣分。如果沒有緣分可能耽好幾世,乃至十幾世、百世千世不一定,因為不知道你到哪裡去投胎去了,投胎在那個星球上沒有佛法,你就得空過,享一些痴福。這個精進的人念佛往生了,生到極樂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薩,不一樣!差別太大了。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是從理上講的,理上是一點都沒錯。法門必須要一門深入,無論哪一門,一門深入就對了,廣學多聞那你就錯了。四弘誓願裡頭明明說的,「法門無量誓願學」,那我怎麼學錯了?你有沒有看到前面兩句?法門無量誓願學,不是擺在第一句,第一句是叫你發心,第二句是叫你一門深入,一門深入你能證果,能證無上菩提。證得無上菩提,再廣學多聞,那就沒錯了。不是教你起步就廣學多聞,沒這個說法的。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阿難為我們表演的這個路,就是我們今天一般人絕大多數的人都走這條路。所以我們看到有人迷失道路走這一條不足以為奇,正常現象,為什麼?他受大眾的感染。什麼時候他才能回頭?他什麼時候真正覺悟到,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就回頭了。為什麼?修行修什麼自己要知道,這個最高的指導原則,就在本經的經題上,寫得非常清楚。學佛修的是什麼?清淨平等覺。清淨心,這是從果德上講的,清淨心,阿羅漢證得的;平等心,菩薩證得的;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佛證得的。你自己要去想想,你去試試看,廣學多聞你能得清淨心嗎?比世間人強一些,世間人煩惱習氣沒斷,你能夠把煩惱習氣斷掉,清淨心現前。記住,見思煩惱的習氣斷了,才能證得須陀洹果,最高的證得阿羅漢果,阿羅漢距離法身菩薩非常遙遠。遇到這個法門,一門深入,信願持名,一向專念,一生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是法身菩薩,一生成就。須陀洹要證到阿羅漢,天上人間七次往返,多長時間!人間時間不長,天上壽命長。忉利天距離我們很近,忉利天的一天,人間一百年,我們在人間活了一百歲,在忉利天上是一天。忉利天的壽命,一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壽命是一千歲,你去算。人間的壽命到了生天,天上壽命到了又到人間,這樣人間天上七次往返,證阿羅漢果。不容易!證得初果之後,你決定不會墮三惡道,你在六道裡頭就是人天兩道。跟極樂世界不能比,極樂世界的消業障靠佛力,阿彌陀佛加持你,此地消業障憑自力。
我們要有智慧,要細心觀察。遇到這個法門不容易,稀有難逢,你的運氣實在太好了,你怎麼會遇到?遇到之後還懷疑,還不相信,還喜歡涉獵其他的法門,認為還有比這個更好的方法,錯了,大錯了。你在這個法門真的紮根了,你去看其他法門,就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童子選定淨土,念佛往生,他第一參善知識是德雲比丘。德雲比丘修般舟三昧,專念阿彌陀佛,專求往生淨土。善財去參訪,他跟善財講二十一種念佛法門,那二十一不是數字,是表法的。密宗表法,十六、二十一都是代表大圓滿。《
華嚴
》是圓滿的大法,一樣都不漏,裡面有顯有密、有宗有教,宗是禪宗,教是教下,所以它代表大圓滿。他去參學,我們中國古人所謂先入為主,印度也是這個意思,第一個善知識傳給他的是他主修的法門。往後五十二參,五十三參第一個淨土法門,往後五十二個代表無量法門,代表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參訪,門門都明瞭,學不學?不學。你看,每一參末後禮謝,禮拜感謝,我對這個法門明瞭了,後面什麼?後面就辭行了。禮辭,這個意思就是他不學,我統統明白了,我不學,我還專修念佛法門。到最後第五十三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你要會看,一頭一尾代表大圓滿,他到極樂世界去了。一生當中他什麼都學,學了怎麼?什麼都不修,他只修他的淨土念佛法門。
為什麼要學這麼多?為接引眾生,眾生的根機差別太大,所以要廣學多聞。廣學不是為自己,是為接引眾生,淨宗是難信之法,他不能相信就得用別的方法,廣學是為度眾生。一門是為了度自己,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沒這個道理。可是世間確實有不少眾生慈悲心切,自己沒有度就先度別人,學地藏菩薩,地獄不空,我誓不成佛。這句話地藏菩薩講可以,我們要學這個法門,不可以。為什麼?地藏已經成佛了,他已經到等覺菩薩,我不願意成佛,度眾生,行。我們是什麼果位?初果都沒有證得,你怎麼敢學地藏菩薩?學地藏菩薩,跟眾生一同入火坑。這個道理,這個事實,必須要看清楚、看明白。真正要想度一切眾生,先到極樂世界度自己,到了極樂世界你就有本事學地藏菩薩。為什麼?雖然自己沒有證得等覺,但是阿彌陀佛威神可以加持你。你自己沒有證得,得阿彌陀佛加持,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跟等覺菩薩沒有兩樣,這行。而且你度一切眾生,自己並沒有離開極樂世界。可以學地藏,可以學觀音,學哪個菩薩都行,不到極樂世界都不行。所以叫你偶爾像善財一樣五十三參,他五十三參成就自己,成就什麼?成就自己堅固的信心,他沒有動搖,他還是一句彌陀念到底,沒有拐彎,沒有受外面影響,反而這個信心愈來愈堅定。我們要學善財,善財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的,當中經歷無量法門,那個五十三參代表無量,不為所動,對念佛求生淨土增長信心,堅固了願心。如果是見一個想學一個,見異思遷,這個人完了,這個人真叫福薄,一門都不能成就,還是博地凡夫,原地踏步,一步都沒有跨出去,你說他多可憐。
所以初學,老師太重要了!要遇到真正老師,教給你,你能聽話,你能真幹,你會得受用。你不能聽話,不能真幹,老師一般對你是結緣,跟你結個法緣,你跟佛結個法緣,為什麼?你這一生不能成就。跟眾生結法緣,這個情形多,大概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跟你結個緣。真正要給你成就,老師就不是這種教法,決定教你一門深入。老師有能力觀機,你瞞不過他。海賢老和尚的師父傳戒法師,我們肯定他,他開悟了,他明心見性,他有能力觀機,看到海賢這個年輕人二十歲,看出他什麼?看出他的老實、聽話、真幹,看到他學習的態度真誠、恭敬,具足這個條件,這人叫法器,他會有成就。老和尚只教他一句阿彌陀佛,叫他一直念下去,就成功了。他真依教奉行,一生沒有拐彎,一句佛號從來沒有丟失過。一句接一句,沒有丟失過,生活沒丟失,穿衣吃飯不妨礙,心裡頭念佛,工作沒妨礙,乃至於處事待人接物,一句佛號沒間斷。我這一生看到一個人,章嘉大師,他不是念阿彌陀佛,他是念咒,這一句咒語他沒有丟失過。在他晚年我有這個機會親近老人,無論在什麼時候,你看到他不說話的時候,嘴唇在動,金剛持。我們提出問題向他請教,他為我們開示,開示完了,他持咒就馬上提起來,養成習慣了,行住坐臥都未曾丟失,這叫功夫成片。他的功夫我們不知道,功夫成片我們看出來了。
念佛的人念到功夫成片,就決定得生。什麼時候往生完全自己做主,自己想現前往生,佛就來接引你,你念頭一動佛就現前;有壽命,壽命不要了,佛會幫你忙。海賢有這個境界,他很特殊,佛給他個任務,佛對他讚歎,說他學佛學得很好。很好是什麼?就是具足前面所講的條件,我講了五樁事情,老實、聽話、真幹、真誠,再加上一個清淨。他心清淨,恭敬,對人對事對物恭敬,恭敬就是絕不馬虎,非常認真,這個是學佛的好榜樣,念佛的好榜樣。現在這個世間,學佛的人雖然多,念佛的人也多,雖然多,不如法,所以念佛人多、往生人少。社會大眾看念佛的人都不能往生,認為這是假的,這不是真的。所以彌陀命令賢公老和尚為這個時代的人表法,做一個好榜樣給大家看看,是這麼個意思。壽命,壽命延長了,延多長他自己也不曉得,他有他的任務,他的任務完成,佛就帶他走了。諸位用心去聽光碟,你完全聽明白了,不是假的,是真的。
所以世尊對於娑婆世界這個地區的眾生,緣熟了,應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現佛身而為說法。這是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現身,千佛擁護,這一千二百五十五個聲聞弟子是千佛。他們來幫助世尊教化眾生,示現為佛的弟子,就像舞台表演一樣,釋迦牟尼佛唱主角,這些人唱配角。這個戲演成功了,無非是利益娑婆世界有緣眾生。一直到現在還繼續不斷在表法,凡夫完全沒有覺察到,真正覺察到的人會感恩。知恩報恩,不知恩他怎麼會報恩?知恩才會報恩。知恩的什麼?真幹。怎麼報恩?往生極樂世界真報恩。這個地方示現的阿難喜歡廣學多聞,耽誤了自己,而釋迦牟尼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證得無上菩提。
「
阿難護持我法,亦護將來諸佛法藏,教化成就菩薩眾
」。這兩個人發的願不一樣,阿難發願護持。弘法、護法地位是平等的,都重要。有弘法的人,沒有護持,不能成就;有護持的人,沒有弘法,也不能成就。兩個人一定要配合,少一個都不可以。弘護是一體,但是弘護的項目不一樣。護法的人,好比建立學校,是這個學校的董事長,是這個學校的校長,護法的;弘法的是教員,他會聘請教員到學校來教書,教學生。這個教員教得再好,沒有人請他,他無用武之地;弘法的人要兼著做這些行政業務,他不能專心,他教不好。弘護一定要配合,功德是平等的,我們讚歎護法就是讚歎弘法。佛法為什麼這麼衰?沒有護法的人。有很多能弘法的人,一生沒有機緣,所以在一個地區,小地區講經,教個幾十個人,法緣好的幾百人,如此而已。古時候如是,現在還是如是。
我們看後面,這裡讚歎阿難護法,他的任務是護持將來諸佛法藏,那就是集結經藏。佛法能傳到今天,有這麼多經典留下來,這個功德是阿難尊者的。「
若論其跡
」,這在事相上看,阿難「
集結經藏、傳佛心印
」,傳佛心印的是禪宗二祖,阿難是禪宗二祖,初祖是迦葉尊者。迦葉尊者傳給阿難,阿難是禪宗第二代祖師,二十八傳達摩祖師。菩提達摩到中國來了,在中國成為中國禪宗初祖。一個是傳教的,一個是傳心的。禪宗是傳心,這種人很少,他上上根人。不是上上根人。什麼叫上上根人?具足清淨平等覺的人,就是上上根人,有能力傳授佛的心印,叫一聞千悟。中國禪宗現在有沒有?沒有了。這樁事情,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的。他老人家晚年,我們遇到了,認識了。在那個時代,我每年會到北京去二、三次,向他老人家請教。他告訴我,佛法從今而後,真正成就只有淨土。他是密宗上師,他也是宗門的傳人,他的禪宗是虛雲老和尚傳給他的,可是他為我們表現的,念佛往生淨土。這部註解完成之後,他每天念佛十四萬聲佛號,念了半年走了。做樣子給我們看的,他沒有用密,他也沒有用禪,他用念佛,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他樣樣都通達,最後歸淨土,特別顯示淨土的殊勝,無與倫比。
阿難不但傳禪宗,還傳密宗,「
承傳大教之關鍵人物
。
《蓮華生大士應化因緣經》曰:密教初祖蓮花生大士,從阿難受釋尊預囑傳付之密法
」。這就是說明,密宗裡面,蓮花生大士的法誰傳給他的?阿難傳給他的。阿難受釋迦牟尼佛的囑咐,把密法傳給蓮花生大士。「
又《胎藏界曼陀羅鈔》
」,鈔是註解,第三卷裡頭說,「
阿難密號集法金剛
」,阿難在密宗裡頭的稱號叫集法金剛,集結如來法藏。密宗裡面稱金剛,顯宗裡面稱佛陀,金剛就是佛,佛在密法裡頭稱為金剛。又《胎藏界曼陀羅鈔》裡頭講,阿難密號集法金剛,「
此又顯阿難之本
」,阿難的本來面目,「
蓋金剛即佛也
」。密宗稱金剛,顯教稱佛。「
故知阿難護持佛法是其本願,現則示現為佛侍者
」。跟佛是同學、同參,同一個老師學道,他發願,各人願不一樣,他發願生生世世護持正法。所以護持正法是他的本願,無論是世尊所傳的顯教,宗門教下,或是密教,統統護持,統統參與承傳。世尊在世的時候,阿難示現為佛的侍者,「
續佛慧命,繼往開來。故於本經當機
」,這部經誰來承傳?阿難來傳。這部經兩個當機的,前半部阿難,後半部彌勒菩薩,意思深長。續佛慧命,繼往開來,故於本經當機,「
乃能善自思惟,發此妙問。
」由他來啟請,就是《
無量壽經
》由阿難尊者來啟請。
再看下面這句,『
色身諸根,悅豫清淨
』。悅是喜悅。喜悅,凡夫喜悅裡面摻雜著情識,情識是染污,不清淨。阿難的喜悅是清淨心,沒有絲毫染污,這是我們要學的,這叫真功夫,持戒的目的在此地。戒律成就,一切的染污都放下,清淨心現前,戒律成就;平等心現前,禪定成就。心裡還有高下,甚至於他還有高下的習氣,他還沒成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智慧成就。戒定慧三學,我們經題上有戒定慧三學,有佛法僧三寶,清淨,僧寶;平等,法寶;覺,佛寶。三學、三寶圓滿具足,這是修因。果報呢?果報是經題的上半部,大乘無量壽莊嚴,果。在哪裡呢?在極樂世界。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德,莊嚴是相好,圓滿具足。用的方法巧妙極了,信願持名就達到了。要多少時間?《
彌陀經
》上說的,若一日到若七日就成功了。我們的業障重,煩惱習氣重,一天、七天我們做不到,三年五載行不行?行,太多人了。你看看《往生傳》,你看看《淨土聖賢錄》裡面念佛往生的這些人,值得我們羨慕。這些往生的人,他們學了多久?大多數都是三年。
早年頭,我在台灣講經,在台北市,有一個同參道友,他年齡跟我差不多,出家早,二十幾歲就出家,早我好多年。他提出一個疑問來問我,他說他看《往生傳》,看到那麼多人都是念佛三年就往生,他問我,是不是他們的壽命都到了?我一聽他這個疑問,我告訴他,不可能,哪有那麼巧的事情?幾個,可以這麼說法,幾乎達到一半,那就不能這個說法,這個說法不合乎邏輯。應該怎麼解釋?應該是他念佛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可以做到,二、三年可以做到。就像海賢老和尚所說的,行住坐臥,一切時一切處,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叫成片。見思煩惱沒斷,但是功夫成片了,功夫達成一片。煩惱呢?煩惱不起現行,他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這叫把煩惱控制住了。煩惱沒有斷,但是它不起作用,這就能往生。功夫達到這個境界,阿彌陀佛一定來關懷你,或在夢中,或在定中,你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會告訴你,你還有多長壽命,等到臨命終時,佛來接引你往生。在這個時候,有不少人見到阿彌陀佛,這個機會他就抓住了,向阿彌陀佛要求,我的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這種事很多,不是偶然幾個,太多這個例子了。阿彌陀佛慈悲,就帶你走了。這才能講得通,講得圓滿,大家能相信。
如果自己有把握,對於教理有相當程度的通達,他不到極樂世界去,他要在這個世間把功夫向上提升。經上有說,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為什麼?這個地方難修,難修那就非常可貴。極樂世界沒有障緣,所以進步很慢;這個地方障礙太多,你能夠克服,提升得特別快。有了功夫成片,繼續三、五年精進不退,就能證得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是小乘人往生的,不是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是六道凡夫往生的,沒有能斷煩惱,功夫成片。把見思煩惱斷掉,有個三、五年時間,夠了,他往生極樂世界品位高。這個時候如果沒往生,再有三年五載,他就能提升到理一心不亂。於是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細心學習海賢老和尚的碟片,我們能體會到,他什麼時候功夫成片?應該在二十歲以後。他二十歲出家的,修這個法門,就是信願持名,一般三年可以達到這個境界,我相信他三年達到,那麼二十三歲。二十三歲他沒走,他繼續用功,他沒有改變,三十歲就能得到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就是阿羅漢,清淨心現前了。再過個六、七年,他就能證得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證得了。這個境界,跟釋迦牟尼佛表演的菩提樹下夜睹明星開悟了,屬於同一個境界;跟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裡頭聽講《
金剛經
》,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開悟了,都是屬於同一個境界,在淨土這叫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很清楚,我們能看到。
一句佛號能幫助我們證得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即身成佛。以後行止完全看緣分,緣分不同,用的方法善巧就不同。海賢老和尚是生在亂世,生在佛法非常衰微的時代,一般人不能接受,身邊常常在一起修行的同修不多,頂多一、二百人,常常見面的幾十個人,這是環境的緣分。在這個時代,人們都相信科學,都貪求物質,特別是財富,貪求這些享受,七情五欲的享受,不相信宗教,不相信輪迴,不相信因果。在這個狀況之下,他為我們表演一生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明顯的表示這個法門的希求,做出最好的榜樣給我們看,壽命延長了,一百一十二歲走的。最後的表法,就是拿到《僧讚僧》這本書。這本書是讚歎淨土的,讚歎淨宗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生圓滿成就。有些居士去看他,帶了這本書。他不認識字,他一定問,這什麼書?你們帶來的。居士們告訴他,這本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他聽到這個書的名字,無量的歡喜,為什麼?他天天在等,就等這個東西,真的到手了。馬上穿袍搭衣,拿著這本書要求大家給他照相,這就表法,最後的表法。大概就是阿彌陀佛告訴他,哪一天有人把這個書送來,你的表法就圓滿,佛就帶你到極樂世界去了。所以他天天盼望,天天等待,果然等到了,佛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看,照完這張照片之後,第三天走了。沒有生病,還幹了一天活,從早到晚在菜園裡面整地、拔草、澆水,幹一天,晚上走了。表演得好!不是說我今天晚上走了,這一天可以休息放個假,讓我準備準備。沒有,一樣幹活,跟平常一樣,說走就走。同修們有人告訴他,你哪一天走,跟我們講講,我們大家給你助念。他拒絕了,說不要助念,助念是沒有把握,我有把握,我自己走,不需要人幫助。他的壽命實在講太明顯了,阿彌陀佛為他延長的,應該他的壽命也是七老八十。他的師弟海慶法師,八十二歲走的,他母親八十六歲走的,在我們想一般當中,他也是八十多歲;換句話說,到一百一十二歲,阿彌陀佛給他延長的。完全是做給我們看的。
想不想一生成就?想不想往生淨土?要是想,不難,真信切願,一向專念,求生淨土,個個都能成就。縱然過去造了很多罪業,不要緊,這一句阿彌陀佛,經上講的我們要相信,念一聲佛號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要相信,佛不是說大話,不是欺騙人,句句都是老實話,相信的人有福了。特別是生在現前這個時代,什麼都不要想,不要受社會這些變化所干擾、所影響,無論什麼境界,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統統都是一句阿彌陀佛。萬法歸一,一就是這一句佛號,一切法統統歸到這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代替一切法,你心就清淨,念佛功夫就得力。你要是還受外面境界干擾,還放不下外面境界,你的功夫怎麼會得力?不得力,那古人講的,只是阿賴耶裡面落一個念佛的種子,做為他生後世遇到緣繼續再幹的這個好處,這一生不能成就。
這一生要成就,要放下,萬緣放下,也就是我常常勸勉大家的,不受外面環境干擾。外面環境一定來干擾,干擾怎麼?隨緣。你說好,很好;你說不好,也很好,一切都隨緣。隨緣,怎麼叫隨緣?不著相叫隨緣。著相不是隨緣,著相就造業,無論是善法是惡法,只要著相。著相是什麼?你把這個放在心上,這叫著相。阿賴耶識有善有惡,著善的相,將來來生生三善道;著惡的相,來生果報是三惡道,你決定逃不了。怎麼就不著相?不管它是善是惡,都不要放在心上,心上只放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不放,這叫不著相。你心裡著的相是阿彌陀佛,念念都是西方極樂世界,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決定得生。如果你有壽命不要了,那你就三年決定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
過去幾年,黃忠昌大家還記得他,這個小伙子三十才出頭,聽我講經,念佛三年往生,他試試看。在深圳閉關,向小莉居士護他的關,二年十個月,還差兩個月圓滿,他預知時至往生了。真的,不是假的。壽命有,不是沒有,不要了,求阿彌陀佛帶他走,佛就真的帶他走了。黃忠昌能做到,人人都能做到,你怕什麼!念佛人有沒有災難?沒有,災難來了到極樂世界去了,災難不來也去了,所以不受災難。要明白這個道理。
法會,世尊釋迦牟尼佛,跟阿難尊者這些人舞台表演,表演給我們看,我們要能看懂,得真實的利益,自自然然能放下萬緣。放下萬緣不是不工作,照樣工作,照樣穿衣吃飯,一樁事情也沒少。怎麼放下?心裡不著相,心裡只有阿彌陀佛,一切時一切處,不要忘記阿彌陀佛,所有一切善業、惡業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可別認真,什麼都好。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功德就是不把外面境界放在我心上,這就是功德。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那叫專修淨土,決定往生。不難!阿難在這個時候,表演為我們大眾請法,這末後說,「
故於本經當機,乃能善自思惟,發此妙問
」。
「
色身諸根,悅豫清淨
」。清淨兩個字重要,我們要學,學清淨。換句話說,阿難沒有受外面境緣干擾。干擾就被染污,就不清淨,我們的麻煩就在此地,眼見色被色干擾,被色染污;耳聞聲被聲干擾,染污。這是六道凡夫的習氣,習氣太深了。怎麼回頭?學習經教是幫助我們回頭,但是學了要真幹,那就是要把經教裡面所學到的落實在生活,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保護自己的清淨心。清淨心是真心,真心沒有念頭,真心離念,起心動念是妄心。如何在境界裡頭恆順眾生,而不起心不動念,真功夫!只要能把握得住,控制得住,我們往生就成就了。
這下面說,「
諸根,指色相身之眼、耳、鼻、舌、身等五根。悅豫者,喜樂也
」。這是所有凡夫都有的,你在順境善緣五根快樂,但是不清淨。阿難比我們殊勝的、超越的,就是他清淨,有喜樂,不著相。為什麼不著相?當體即空,不可得。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常常想到世尊跟彌勒菩薩對話,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頭生滅。念頭生滅的次數,一彈指有多少?三十二億百千念。三十二億乘百千,百千是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念頭,能生萬法,這個萬法就是全宇宙,整個宇宙,一樣都不少。一彈指它已經生滅三百二十兆次,它是真的嗎?不是真的。我們這樣的微細念頭沒有辦法體驗,我們講最粗的,最粗的是什麼?我們今天講一秒,一秒一秒過去了,這過去了,再也回不來了。你去常常想這個,這就是事實真相,一秒一秒的過去,過去永遠不會回來。所以佛給我們講,這假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沒有一樣是真的。佛說這些目的是什麼?目的叫你不要著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可得,不可得你想得,錯了,你念頭錯了。不可得就是不可得,放下,放下就對了。放下什麼?清淨心現前,放下染污,放下心浮氣躁,躁動。放下躁動,心是平等的;放下染污,心是清淨的,真心現前。真心是清淨平等,起作用,覺。這個覺是什麼?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話是真話,不是假話,不是騙人,是事實真相,我們一定要把它掌握住。
清淨
下面有解釋,「
《嘉祥疏》曰:光顯也
」,佛光顯示出來的。「
又《寶積經》曰:如來身者,自性清澈
」。這都是我們要學習的。如來身,法性身,所以自性清徹。惠能大師見性,性是什麼樣子,他第一句就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就是自性清徹,它本來就是這樣的,永遠是這樣的,從來也沒有受染污過。那染污是什麼?染污是你自己的幻想,不是真的被染污。真的沒有染污,自己想到染污了,那一大堆的念頭是染污,放下念頭,恢復清淨。所以一定要曉得,妄心是假心,不是真的。一念不覺,從真心生出一個妄心,叫阿賴耶。如果是真的染污了,你還能洗得乾淨嗎?不可能。你的心被染污了,這句話不是真話,也不是假話,你要會聽。你放下妄念,清淨心就現前;放下浮躁,平等心就現前。什麼叫功夫?功夫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你能放得下,每天能吃得飽穿得暖就夠了,不要把明天的事情放在心上,不要把明年的事情放在心上,它還沒到。佛給我們講事實真相,沒有三世,也沒有十方,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是從這生出來的,真誠的愛心。我們所有境界都是自己念頭產生的,自己對自己負責,業因果報,自作自受,沒有任何一個人主宰你,是你自己主宰自己。
經教道理搞通,它的好處是什麼?幫助你放下。你為什麼放不下?把這些虛妄當作真實,這叫迷,這叫惑,迷惑。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不迷了。不迷,曉得全是假的。體是真空,不可得;相是生滅,也不可得。體跟相都不可以得,都不要去想,就對了。想統統是妄想,真心離念,沒有念頭,起心動念就是阿賴耶。什麼是阿賴耶?什麼叫迷?起心動念是迷,起心動念叫根本無明。六道從這來的,十法界也從這來的,所以你要是不迷了,不迷就沒有念頭,十法界跟六道全沒有了,它是迷裡頭產生的幻相。佛教給我們,把一切境界看作夢中佛事,夢幻泡影。這個夢幻泡影就是比喻十法界,包括六道。六道是一場惡夢,四聖法界是一個美夢,都是夢。六道輪迴裡頭只有苦沒有樂,只是苦樂多少,三善道樂多苦少,三惡道苦多樂少,如此而已。自性裡頭沒有苦樂,因為它一念不生。有念就是無明,沒有念,無明就破了。無明也不是真的,所以自性清徹。
下面提個問,「
何以故
」,為什麼?「
如來久已遠離一切煩惱諸垢穢故
」。這個話要會聽,久已是自性的,自性裡頭沒有一切煩惱,也沒有染污。煩惱就是我們現在習慣所講的,心浮氣躁,妄想雜念,這是煩惱。沒有染污,不受外面境界影響,因為境界是空的,境界不是真的,在境界裡頭如如不動,清清楚楚。因為什麼?如如不動的心是真心,真心照見一切諸法。諸法是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就是遠離。「
如來身者,出過世間
」,出是超出,過也是超過。「
何以故
」,為什麼?「
不為世法之所染污故
」,在世法裡頭它不染污。如來身,注意這三個字,如來身是我們的本身,是我們的自性,法性身。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的身相統統是法性身,佛是法性身,每一個往生的人到極樂世界都換了,這種肉身沒有了,這物質現象沒有了,這是阿賴耶,到極樂世界個個人都轉八識成四智,所以統統是法性身,居住的環境是法性土。那就是《
華嚴
》所說的「唯心所現」,只有心現,沒有識變。識是迷了才有識,不迷哪來的識?所以那是完全心現。六道、十法界,心現上再加上一個識變,妄心,妄心變幻,妄心生滅。
所以我們眼前的現象,一半是生滅的,一半是不生不滅。我們學習,我們聯繫是用屏幕,你收看衛星是屏幕,你用電腦收看我們的網路也是屏幕。屏幕就像自性一樣,裡面什麼都沒有。我們起心動念呢?起心動念就是屏幕裡面的影像,你看有音聲、有畫面。音聲畫面是生滅的,這個大家知道,有頻率的,大概一秒鐘這個畫面生滅一百次,一秒鐘,我們看起來好像是很逼真的。但是你要曉得,這個畫面是生滅跟不生滅集合在一起出現的,不生滅的就是屏幕,屏幕是體,能現;生滅的,是畫面。畫面跟屏幕融成一體,我們看到的。所以生滅當中有不生滅,不生滅裡頭有生滅,這是你看出真相。那我們現在要的是什麼?我們現在要不生不滅,我們要這個,我們不要生滅,我們要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就是我們的靈性,是我們的自性、本性,不生不滅。所有現象呢?所有現象都是生滅的,是從起心動念生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我今天心想佛就現佛,我想菩薩就現菩薩,我想貪瞋痴就現三惡道,貪是餓鬼,瞋是地獄,愚痴是畜生,想什麼現什麼,這是事實真相。所以會修行的人修什麼?就是修自己念頭,看得清楚,聽得明白,不起心不動念,佛境界,這成佛了。沒有煩惱,只有智慧。起心動念有,還沒能放下,分別執著放下了,這是菩薩。如果有分別執著,凡夫,六道凡夫,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他迷了,事實真相完全不知道。
所以你明白這個道理,天天看電視,看電視會開悟,看電視能成佛,那也是一個法門。為什麼?把它真相看出來了,恍然大悟。你看,生滅跟不生滅是一體,雖是一體,它確實又是兩樁事情,融在一起的時候,這我們才能看得見,才感覺到它存在,實際上它根本不存在,從這個地方能悟出。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寶積經》引的這一段,後面還有幾句,我們還沒講完,我們下一堂課接著再學。
回索引
〉〉
123。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二三集)【日期】2014/10/27【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12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
三百五十五
頁,我們從第二行看起,從第二行,這是一個段落:
『
色身諸根,悅豫清淨
』,這兩句是經文,下面是念老的註解。「
諸根,指色相身之眼、耳、鼻、舌、身等五根
」。「
悅豫
」就是喜樂的意思,歡喜快樂。「
清淨
」,《嘉祥疏》講「
光顯也
」。「
又《寶積經》曰:如來身者,自性清澈。何以故?如來久已遠離一切煩惱諸垢穢故。
」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這個裡面最重要的,我們看到了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人,佛如是,所有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過的日子跟阿彌陀佛決定是平等,是同一個稱性的安穩快樂,所以稱之為極樂。古大德給我們解釋極樂第一個定義,離一切苦。我們這個世間六道十法界裡面所有的苦難,極樂世界沒有,不但沒有,連這個名稱都沒有,從來沒有聽說過什麼叫苦難,沒聽說過。這就是大經上常講的,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離究竟苦就是得究竟樂。
苦樂是相對的,苦樂都不要放在心上,就是極樂。為什麼?樂要放在心上,被喜悅染污;如果受苦,把苦放在心上,就被苦染污。苦樂都不清淨,苦樂都是染污。自性清淨心當中,不但沒有苦樂,染淨也沒有,不得已稱之為極樂。極樂在哪裡?極樂在現前,並沒有喪失掉,只是現在我們被染淨、苦樂迷惑了,障礙了性德。性德就是悅豫清淨,喜樂清淨,這是明心見性的人他們的境界,他們得到了,證得了。
在中國唐朝時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開悟了,明心見性,給我們做出報告,開悟是什麼樣子。第一個就是悅豫清淨,真開悟了。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是用現在話說沒有想到,我們的自性本來清淨,沒有染污。過去沒有染污,現在還是沒有染污,未來總不染污,叫本自清淨。那染污從哪裡說起?染污是假的,不是真的,是一場誤會,沒有染污自己以為有染污,就這麼回事情。能大師說了五句,第一個是本自清淨,第二個是「本不生滅」,自性沒有生滅,它不是生滅法。
我們看看這個宇宙之間,什麼東西不生不滅?我們所看到一切現象,物質現象有生有滅;精神的現象,念頭,有生有滅;大自然的現象也有生滅,你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它是有生有滅,找不到一樣東西不生不滅。找來找去,大家想到虛空好像沒有看到生滅。沒錯,虛空生滅的現象時間很長,我們沒看到,它生我們沒看到,它滅我們也看不到。它的時間比我們長,我們的壽命只有幾十年、一百多年,看不到;虛空,過去無始,未來無終,它有生它有滅,我們看不到,在我們這一生感官當中,好像它是不生不滅的。所以它這個不生不滅是相似無為,不是真的無為。為什麼?虛空從哪來的?有來就有去,有生就有滅,虛空是一念不覺裡面產生的。
在法相唯識宗《百法明門論》裡面排列的,空間、時間,百法,這百法當中的二法,它排在哪裡?它不是心法,心法是起心動念,念頭,它不是心法,它沒有念頭;它不是色法,沒有物質現象。精神現象、物質現象都沒有,它是什麼?它屬於自然現象。也有來處,歸在哪一類?百法裡頭,它歸納在二十四個不相應的裡面,有二十四法,叫不相應行法。不相應是它不跟心法相應,不跟心所法相應,不跟色法相應,也不跟無為法相應,所以叫不相應。真有其事,不能說它沒有,也不能說它真有。它從哪裡產生的?從我們念頭當中產生的。
空間是講十方,這空間;時間是講三際,過去、現在、未來。它是不是真的?它不是真的。所謂不相應行法,用我們今天的名詞來講,就是個抽象的概念,比物質現象、比精神現象還要虛妄、還要假,假中之假。我們得認識它,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之後有什麼好處?不再執著。不但不執著,連分別也沒有必要,也就是你能把時間、空間放下。你不了解真相,以為它真的存在,它就染污你的自性,它就障礙你的自性,這起了副作用。
所以要曉得,色身諸根是物質現象,悅豫是精神現象,快樂。清淨是自性本具的現象,我們用自然來稱它,因為它不是心理現象、不是物質現象,它是自性裡本有的,本不生滅,清淨不生不滅。而且具足萬法,它要不具足,它就不能現。六祖惠能最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怎麼能生?自性裡頭本來具足萬法,沒有一樣欠缺,遇到緣它就出現,沒有緣它就不見了,遇緣它就現形。這叫隱現不同,沒有緣它隱藏起來,自然隱了,有緣自然出現。
第四句也是說的本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定,戒定慧的定,這是什麼?自性本定。所以明心見性,它所具備的條件就是第一句跟第四句,本自清淨、本無動搖。從這兩句,就幫助我們明心見性,幫助我們回歸自性。這兩句太重要了,這兩句是因,因上轉,本自具足、能生萬法那是果上轉,那是果報,就現前了,因一轉果就現前。那個果是什麼?果是一真法界,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就是淨土宗所講的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是本有的。
如果我們的心清淨,本無動搖就是平等,像水一樣,你看清淨沒有染污,不動,這個水像一面鏡子一樣,外面色相都照得清清楚楚。照是性德,照得很清楚是它起的作用,這叫智慧;能照是根本智,照見是後得智。照見是什麼?了解萬法的真相,十法界依正莊嚴是生滅法,雖然有色相,色相不可得。像我們看電視畫面一樣,這個畫面清清楚楚,音聲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可得。為什麼?它的速度太快。一秒鐘,我們要用相片一樣一張一張的畫面來說,一秒鐘一百張,我們連翻都來不及,一秒鐘一百次的生滅。以前舊的電視,黑白電視,是五十次的生滅,現在是數碼,速度提升了一倍,一百次。過去,也許現在中年的同學還有印象,現在小孩沒有了,他沒有接觸到,老式的電影,是用幻燈片組成的。我們這個就是電影的底片,這個一秒鐘生滅多少次?二十四次。你就曉得,二十四個生滅一秒鐘,我們的眼睛就做不得主了,就被它欺騙了,以為它是真的。電視的畫面比它更逼真,因為它加一倍,一秒鐘五十次的生滅,現在用數碼,一百次的生滅,頻率愈來愈高,一點破綻都看不出來。
那我們現在回歸自性,我們的念頭,我們念頭一秒鐘多少次?就跟這個玩意一樣,多少次的生滅?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二千一百兆,單位是兆,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我們沒有感覺,完全沒有感覺,這個生滅的速度就在我們眼前,包括我們的身體(物質現象),我們起心動念(心理現象),統統是在這個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所以,色相不可得,物質現象不可得,起心動念那個現象也不可得,這就講幻相,能生萬法,萬法的相不可得。不可得你要得,你要把它放在心上,你那個心就有病了,就病態了,不是健康的。健康的怎樣?健康的是本自清淨、本無動搖,這健康的。所以佛為什麼教人修定?修定是健康的,修定是回歸自性。定功愈深跟自性就愈接近,深到一定的程度,跟自性本定融合成一體,修證一如,那就叫明心見性,那就叫大徹大悟。徹悟有什麼好處?徹悟,整個宇宙你全明白了。需不需要學?不需要學。為什麼?你回歸自性了,全宇宙一切萬法是自性變的,你自己心性變現的,你怎麼能不知道?哪有這個道理!
學佛,這是徑路,最快速的一條道路。教下稱為漸修,按部就班,好像讀書,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慢慢提升達到究竟圓滿,拿到博士學位好比是成佛。宗門呢?它不需要經歷這些階級,它沒有階級。教下有階級,五十一個階級,那念書,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十信十個階級,十住十個階級,十行十個階級,十迴向十個階級,十地十個階級,這就好比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每個階段都是從一年級到十年級。十年級以上,等覺,等覺還是菩薩,菩薩達到最高的位次,跟佛差不多平等了。還差一點,差一點就是他還沒有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成佛了,叫妙覺,不叫等覺了。等覺是等於妙覺,往上一提升那是妙覺,不叫等覺。總共五十二個等級。
禪宗不需要等級,所以他可以在很短時間就超越五十一個等級,他去作佛去了。第一個為我們表現的是釋迦牟尼佛,他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去求學,那年他十九歲。印度所有宗教、所有學派他都全學過,家家去參訪,學了十二年,到三十歲,他放棄了。為什麼放棄?這些學術、這些宗教都沒有辦法回歸自性,不能解決他的問題。他的問題是什麼?把自性裡面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開發出來。這個沒人做得到,所以放棄了,十二年的學習放棄了。放棄叫放下所知障,那個東西學得愈多障礙愈多,它對你解決問題實在講毫無幫助,只是惹麻煩。所以到畢缽羅樹下,入定了,入定是什麼?入定回歸到平等。
自性本定,本不動搖,自性它不動不搖。我們現在這個心是又動又搖,搖晃,不定,那就是什麼?妄想、念頭太多了,無量無邊。現在的人心,現在人的知識比古人懂得多,但是現代人的浮躁,古人沒聽說過,為什麼?他心清淨、他心平等。本來就沒有浮躁,實際上在他一生,在他所接觸的眾生,都沒有看到浮躁,即使有浮躁,小風小浪,那就不得了了。現在社會每一個人,從小孩到老人,那個心地浮躁古人作夢都想不到。為什麼?他看得太多,五花八門,他聽的、接觸到的,比過去的社會複雜百倍千倍都不止。他心是動的,定不下來;他心是染污的,無法把它清理乾淨,只能把染污減輕一點而已。如果要不好好的學,那個污染是一天比一天嚴重,所以來生不堪想像。
心地有一點清淨,有一點平等,來生可以得人天福報;如果是大風大浪,嚴重染污,三途去了,你說多可怕。三途進去很容易,出來很難!有很多畜生壽命很短,經典裡面佛告訴我們,那個短命的畜生,牠墮在那一道,不是死了就出來了,不是的。墮在那一道論次數,你投生做一隻狗,狗死了還做狗,要做幾十次,甚至於幾百次,你才能出來。你要了解事實真相,你才知道這個事情可怕。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在祇樹給孤獨園,那時候有工程,有建築工程,佛看到地上有個螞蟻窩,叫他的弟子一起來看,弟子很多都證得阿羅漢果的。佛就問大家:你們看,這個螞蟻牠受螞蟻身有多久了?阿羅漢的能量能知五百年前,甚至於能知五百世,看看這個螞蟻,五百世牠都在做螞蟻,死了都在做,還是這個螞蟻窩,在這一窩裡投胎,感到很驚訝。佛告訴大家,你們這個能量還不夠,佛眼看這個螞蟻,七尊佛過世了,牠還做螞蟻。一尊佛我們講三個阿僧祇劫,七尊佛,三七二十一個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牠還沒有脫離螞蟻身。
世尊這個開示提醒我們,畜生道去不得。不要以為地獄、餓鬼可怕,畜生好一點,不容易回頭,不容易得人身。我們今天已經得人身,要知道寶貴,人身太難得了!得人身的好處,容易覺悟;畜生太愚痴,不容易覺悟;餓鬼、地獄太苦,苦到讓你沒有辦法覺悟。天人享樂,享樂就迷了,對修道這個事情他不願意幹;人道苦樂參半,苦多樂少,容易覺悟。得有人提醒,沒有人提醒不覺悟。有人提醒這是緣分,但是自己必須有善根、有福德,遇到善知識能接受,能信、能修、能證,這比什麼都重要。所以經典上字字句句都給我們很深、很大的啟示,我們自己要會看、要會聽。
學佛學什麼,這個一定要知道,學清淨心、學平等心,就在我們經題上,這個經題太妙了,這個經題是無上的法寶。佛家講的戒定慧三學,戒的目的是什麼?是清淨心。我曾經看到有學戒的,樣子持得很像,穿袍搭衣,托缽吃飯,都是些形相,心清不清淨?不清淨。怎麼不清淨?他貢高我慢,對於一些破戒的,沒有像他那個樣,他瞧不起,他毀謗人破戒,將來你們都墮地獄,這是心不清淨。心不清淨,那個戒白學了,學戒的目的是得清淨心、得恭敬心、得真誠心,他三個都沒有。不學戒的時候他還老實一點、還謙虛一點,學了戒瞧不起人。這什麼原因?為什麼中國古人學戒能得清淨心,現在得不到,原因在哪裡?古人有根,今人沒有根。古人什麼根?古人從小培養出來的孝、敬,他有這個根,所以那個戒管用,真正幫助他得清淨心。現在沒有孝、沒有敬,心浮氣躁,學會了一點就拿這個當作尺碼子到處量別人,不合標準就批評他,造口業!
佛門裡頭有道宣律師的故事,道宣是律宗的祖師,中國戒律開山第一位,終南山律宗的初祖,道宣律師。大菩薩示現,表演這一招給後人看。窺基大師那時候是大法師,講經教學的,這是貴族出家的,他本來不願意出家,玄奘大師看中他,叫他出家,他提出三個條件。他習氣很重,從小過的是宮廷富貴的生活,他的叔父尉遲敬德,唐太宗的大將。從小生活過慣了,不能吃苦,我出家要帶一車金銀財寶,玄奘大師同意了,叫「三車法師」,帶一車書籍,喜歡讀書,還有一車美女,人家諷刺他,不能持戒,叫三車法師。今天這個法師從終南山經過,通知道宣律師,他要到山上來訪問,來看看。道宣律師說非常歡迎,趁這個機會來教訓教訓他。
道宣律師持戒之精嚴感動天人,他日中一食,中午這一餐飯,天人送供養。他就想明天表演一下,明天中午窺基大師到這來,親眼看到天人供養我,炫耀一下,這持戒的好處。第二天窺基大師來了,到中午,天人沒有來送供養,大失所望。招待窺基大師他們一行下山。到第二天中午,天人來送供養,他就責備,昨天你為什麼沒來送供養?他說昨天大乘菩薩在這個地方,滿山都是護法神,我進不來。道宣律師聽了之後,身上流冷汗,慚愧。佛門裡有這麼個故事。這個裡頭都講表法的意思,大乘菩薩持的是心戒,《梵網心地戒品》,他不動心。眼見色沒有起心動念,哪來的分別執著?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都不起心不動念,這誰的境界?法身菩薩的境界。他需不需要飲食?不需要。不需要為什麼還要這樣表演?表演給眾生看,我要不這樣做,大家不敢學佛;我這樣做,這佛法好學,我也可以學,接引眾生。
佛法是圓融的,圓人說法,無法不圓;圓人修法,也是無法不圓。從戒裡頭得定、得慧,從慧裡面有戒、有定,都是圓滿的,戒定慧三學一體,不懂這個道理就錯了。古大德說三教一源,我們昨天講過,三教就是戒律、禪宗、教下,佛用這個來教化眾生。戒律是基礎,是教小學的,紮根教育。中國過去紮根教育家庭做好了,所以受戒管用。現在受戒出問題了,為什麼?他沒有《
弟子規
》的根,沒有《
感應篇
》的根,沒有《
十善業
》的根,所以這個戒律學得有問題,學偏了、學邪了。
中國自古以來,到清朝的中葉,佛法鼎盛,每一個宗裡頭高僧大德,明心見性的人真有。我們看海賢老和尚,明心見性了,他的師父傳戒法師也是明心見性,不是明心見性,他不認識這個徒弟;他認識這個徒弟,這是他的功夫,這個人是法器。從哪裡看?從他的稟賦,我們講天性,這個人本性很好,老實、聽話、真幹,凡是這樣的人都會有成就。所以他師父,你看多簡單,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其他什麼都沒有,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這一句阿彌陀佛從早到晚不中斷,一句接著一句。我看到一個人,章嘉大師,他不是念佛,他持咒,他持咒也是金剛持,默念,不出聲音,嘴巴在動。無論在什麼時候你看到他,他站著也好、走著也好,他嘴巴在動,我們知道他的咒沒中斷過。只要你能夠不中斷,你就能得一心,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一個道理。
都是大徹大悟的人,我們比這種人比不上,他那個根基不是一世二世、三世五世紮的,至少十世以上。在佛經裡面告訴我們,對這個佛號能深信不疑,真信真願,這一生決定往生。這是什麼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在這一生當中得無量諸佛如來的加持,你才能信,你才能發願。不是凡人,凡人哪有不動搖的?所以修這個法門,見到別的法門動搖,一點都不稀奇。一萬個人當中,能找到一個不動搖那就不錯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個碰到這個情形都會動搖。
這個根我們要注意,現在最困難的是根沒有了。如何紮這個根?根一定要從《
弟子規
》紮起。我們要不虛心,我們小時候沒紮,現在學來得及,補習,把這個根補出來。把我們這個基礎,像蓋房子一樣,這個是地基,不夠堅固,我們來加功用行,把它補足,往後就一帆風順;不補足,遇到境界現前會動搖。要記住佛所說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那個法門不如我這個,沒這個道理,絕對是平等。問題你能夠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成功了,無論哪個法門,你不要動搖。我修地藏法門行不行?行,你只要一門深入。我學基督教行不行?行,你能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會得定,你會開悟,你把你修學的迴向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來接引你。你才真正了解事實真相,真相是什麼?惠能大師說過,「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基督教是不是在萬法裡頭,還是在萬法之外?不離自性!這個要懂得。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全是一家,你學通了,完全明白了。沒有通達的時候就有隔礙,就有分別、就有執著,自己給自己帶來麻煩;完全搞清楚了,分別執著全消了。
開悟的人說得多好,釋迦開悟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誰的心想?自己心想,不是別人。所以佛看一切眾生,無論學哪個法門都好,這世界上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最初創始的那個人都是諸佛如來,在我們眼睛裡面看去都是阿彌陀佛。一切世間都是極樂世界,只要你能夠把清淨平等覺找回來,你就真的看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在眼前,沒離開我一步。《
華嚴經
》上說的一切即一,一即一切,那個一是任一,不是專一,不是說只有阿彌陀佛這個一,不是的。任一,任何一個法門,一就代表一切,一切就歸到一,你能掌握這個一,你一生成就。
根性劣的,佛教給我們,這個一用阿彌陀佛最好,為什麼?阿彌陀佛是自性的德號。真如本性叫什麼?真如本性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一切眾生的真如本性,不是那一個,一切法都是從真如本性發生出來的,真如本性就叫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想它這個字的意思,阿是無,彌陀是量,佛是覺,翻成中國的意思,什麼意思?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只有自性稱無量覺。所以,這是把總的綱領找到了,總源頭找到了。枝枝葉葉行嗎?行,任何一片葉、任何一個枝你慢慢去找,最後,最後找到阿彌陀佛,找到根就找到阿彌陀佛。它是一不是二,每一片葉、每個小枝條跟這個根都是一體,所以平等。
你的平等性從這裡頭生起,平等的慈、平等的悲,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沒有了,這個時候就見性了。起心動念很難,為什麼?它太微細,一秒鐘二千一百兆的頻率,這高頻率,我們在這個頻率裡頭毫無覺知,一點都不感覺到。那個心清淨的人,清淨到極處,他感覺到。佛在經上說,什麼地位的菩薩?八地,八地以上,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都感覺到,這麼高的頻率他清清楚楚,一點都不含糊,徹底見到諸法實相。在大乘教裡,稱這個現象叫阿賴耶的三細相,阿賴耶的業相、轉相、境界相,或者說阿賴耶的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這部經上,每一品、每一章、每一節都是究竟圓滿的大法。
我們接著看下面註解的文,「
如來身者,出過世間
」。這個如來身是如來法身,法身就是自性。出是超出,過也是超出的意思,超過。所以出過就是超過世間,這個世間是十法界,超越十法界了。下面說,「
何以故?不為世法之所染污故
」。世間一切法不能再染污他了,為什麼?他不會把它放在心上。那佛法呢?佛法一半是世間法,一半是出世間法。佛在《
金剛經
》上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非法是世間法,法是佛法,佛法能不能執著?不能執著。阿彌陀佛這句佛號能不能執著?沒到極樂世界之前要執著,到達極樂世界之後不執著了,是這麼個標準。為什麼?自性清淨心一法不立,哪來的阿彌陀佛這句佛號?這個相沒有了,不執著了。理呢?理是圓滿的,理就是阿彌陀佛,無量覺。無量覺不是物質,無量覺也不是精神,痕跡都不沾。
戒律要執著,為什麼要執著?沒有離開六道輪迴要執著,離開六道輪迴就不能執著了。六道輪迴裡頭有善惡,斷惡修善,生三善道,不墮三惡道,持戒生三善道,破戒三惡道,標準在這裡。這句阿彌陀佛的標準是成佛,你沒有到極樂世界,要執著,它保證你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之後自然就不執著了,就放下了,我已經到了,目標到了。不一樣!戒有戒的功德,定有定的功德,慧有慧的功德,阿彌陀佛是屬於慧,你對他相信是大智慧,不是大智慧你怎麼會相信?大智慧不動搖,沒有大智慧會動搖。
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不拐彎,沒有丟掉,九十二年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念佛,一句佛號。你看他的光碟裡講的,那常常見的事情,晚上念佛,看到床上床下、屋子裡面的四周全是眾生,聽他念佛。三點鐘起床,三點鐘沒起來,就有人在他耳朵面前叫他:快起來、快起來,念佛了。有時候見到屋裡屋外全是阿彌陀佛。那天晚上他燒香,在香爐裡頭插了十二支香,第二天有人問他,你怎麼燒這麼多香?他就說出來,昨天晚上看到屋裡屋外全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現前,他看到了。
所以如來身,法身,不為世法之所染,沒有染淨、沒有善惡,法身。下面說,「
乃至如來身者,如淨鏡中微妙之像
」。這古人說的比喻,很乾淨的鏡子裡面,鏡子照到外面的境界相,這個意思代表就是沒有污染。沒有污染,我們把它說清楚說明白,就是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污染了,不放在心上就沒有污染,就清淨的。世間法放在心上,你就有執著,出世間佛法放在心上叫法執,還是執著。有執著是六道凡夫,沒有執著的是阿羅漢、辟支佛,沒有分別的是菩薩,沒有起心動念的是佛。大乘教裡頭告訴我們這個標準,我們要常常記住,要常常應用在見色聞聲上,那是什麼?那真修行。所以,放在心上壞了!
淨宗法門之微妙,淨宗法門成就那麼快速,等於說它保證你成佛,它的方法就是教你執持名號。眾生喜歡執著,世出世法全放下,你就執持這一句阿彌陀佛。這句阿彌陀佛與世出世間法都不相應,它只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相應,你念它,等於說直接跟阿彌陀佛建立關係,妙在此地。所以你真明白了,我們就可以肯定、承認諸佛說的,不是我們自己編的,大乘佛法當中,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所修、所證、所傳之法,第一法就是信願持名,往生不退成佛。深契娑婆世界眾生的根機,沒有一個人不成就,不成就的是他善根福德有問題,為什麼?他不相信,他懷疑,他不能放下。
這個法門第一等善根的,海賢法師、海慶法師,海賢法師的母親,在家居士;再往前看,諦閑法師那個鍋漏匠的徒弟,都是這個法門第一當機者。鍋漏匠三年成功了,他的條件沒有別的,四十多歲才遇到佛法,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學什麼都不會,沒有念過一部經,也沒有聽過一堂課,就一句佛號念到底。預知時至,自在往生,鍋漏匠也是自在往生。要信,要真信;懷疑,吃虧的是自己。不懷疑,往生表演給別人看,別人看了聽了生起信心,那都是你的功德。一個人聽到一個人生信心,你就度了那個人,所以你這個表演度無量眾生。鍋漏匠是個例子,念佛人看到他的公案,也就是看到他的事實證明,對淨土的信心堅定了,於往生淨土的願心懇切了,都是鍋漏匠度的,都是海賢和尚度的。幫助多少眾生到極樂世界作佛去,而且一生成就,宗門教下的祖師大德不能跟他比。宗門雖然快速,要上上根人,上上根人難找,不容易。我們自己要知道自己的分量,要知道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自己認識自己,與哪個法門相應,遇到之後,一生不改變,沒有一個不成就。
我們再看下面的文,「
綜上引證,經文釋為
」,以上用了許多經論來解釋色身諸根,悅豫清淨,「
當時世尊
」,釋迦牟尼佛講這部經之前,他老人家現的相,「
同現喜容
」,佛講這個經多自在、多快樂。為什麼?無量眾生因這個法門得度。講其他一切法門,度眾生不多,講這個法門,普度一切眾生,十法界上面是佛菩薩,下面是地獄眾生,統統得度,一個都不漏,佛歡喜。佛出現在世間幹什麼?就是度眾生成佛道。真正度眾生,眾生真正成佛道了,佛歡喜。這個時候的釋迦牟尼佛,五根同現喜容,「
心中安樂,妙相清澈,如鏡中影
」,很乾淨的鏡子,照得清清楚楚。「
如水中月,光明圓滿,淨若無形
」,月亮在水中出現了,水乾淨,水平,沒有波浪,月亮在裡面現得很清楚。光明圓滿,淨若無形,「
和悅歡喜,清淨莊嚴
」,看到這樣的情景。
「
又佛何故喜?
」《
淨影疏
》裡頭也解釋,佛為什麼歡喜。淨影大師說,喜有兩個意思,第一個,「
念彌陀佛所成行德可慶,故喜
」,念阿彌陀佛成就的行德,值得慶幸。這樁事情在海賢老和尚的身上完全看到,你看看這小冊子,或者細心觀看光碟,你能見到,念佛的人歡喜。有同修問我,歡喜的時候念佛,苦惱的時候怎麼辦?遇到苦惱的事情、遇到災難的事情,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把你的法喜念出來,肯定會念出來的。為什麼?記住經上這句話,要用得上,常常用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社會上千變萬化這個相,你看到了、你聽到了,一定要曉得虛妄的。這相在哪裡?相已經過去了,過去再不回來。昨天,能把昨天找回來嗎?上午,能把上午再找回來嗎?找不回來了。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全過去了,過去的再不回頭,你還去想它幹什麼?想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能看到過去,妙!在我們這邊看不到,為什麼?我們這邊是阿賴耶,阿賴耶是生滅法,它回不了頭。到極樂世界,不生不滅,到極樂世界,時空沒有了,那你就能看到過去,也能看到未來。看到過去,你也不會悲傷,頂多嘆一口氣,迷惑顛倒。迷了才會幹錯事,才會受惡報,覺悟了就不會了。所以別當真,一定要守住自己清淨、平等、覺就對了,這是真正學佛人。清淨心、平等心處理一切法,在佛家叫法,處理一切法,決定沒有過失。
從清淨平等覺裡流出來大慈大悲,大悲是拔眾生苦,救苦,大慈是與樂,來安頓這些眾生。怎麼安頓?佛用什麼方法安頓?教學,大乘經上常讚歎的「今現在說法」,說法就能解決問題,說法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他一覺悟他就回頭了。諸佛、菩薩、阿羅漢,他們證得這個果位,為什麼?就是為人演說,自己搞清楚、搞明白了,勸導別人。佛弟子要跟佛一樣,勸導眾生就是我們的義務、是我們的職責。我們要勸別人先自己搞清楚,自己還有疑惑,不能教人真信;自己沒有疑惑了,才能教人真信,真正發願往生。
往生極樂世界幹什麼?證得無上菩提的果位。證得無上菩提為什麼?為幫助眾生回頭、幫助眾生成就,回歸到四弘誓願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幹這個事情。這個事情幹得自然、幹得快樂,眾生個個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修行證果成佛,他又到十方法界廣度眾生,我們看到歡喜。歡喜可以,歡喜裡面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就是悅豫清淨。悅豫清淨是法喜充滿,沒有染污,不像世間法,世間法,他悅豫裡頭他有染污,因為他我沒有放下;他有我愛、他有我慢、他有我痴,這些東西都是染污,不清淨。我們要學佛的慈悲,要學佛的弘願,還要學佛的悅豫清淨,這就對了。
人生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有很多人來勸我,叫我少說一點,八十八歲了,一個禮拜說一次就可以了,就不算少了,為什麼一天還要講四個小時。為什麼?悅豫清淨,快樂無比。不說自己快樂,說了大家快樂,大家快樂自己更快樂。四無礙辯才最後「樂說無礙」,歡喜說,說了就歡喜,不說不歡喜。愈說愈有精神,愈說愈有體力,這就是一般講的得三寶加持,這真的,不是假的。得眾神加持、得眾靈加持,我們跟他們打成一片了,上跟諸佛菩薩,下面跟九界眾生成一體,成一片。所以說所成行德可慶,得歡喜。
第二個,「
念眾生得益時至,故喜
」。本經講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的利益,講經說法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得真實利益。《梵網經》裡面告訴我們,重戒,第一條「不作國賊」。賊是什麼?盜賊,明的是搶,暗的是偷,這是叫眾生受害。不做盜賊。第二條「不謗國主」。國主縱然不善,也不要批評他,為什麼?批評他會引起社會動亂,讓社會大眾都受苦,這有過失。瓔珞戒裡頭有兩條,「不漏國稅,不犯國制」,國制是國家法律。佛門弟子受一點委屈無所謂,修忍辱波羅蜜,不必去伸冤,沒有怨恨。遇到善緣沒有貪戀,遇到惡緣沒有瞋恚,都是在修自己,善緣、惡緣都是好。沒有這些境緣,我們的清淨心、平等心從哪裡修來?那就是外面環境我們看得清楚、聽得明白,這是智慧,要如如不動,永遠保持在戒定慧上,戒定慧看東西看得透徹,一清二楚。幫助這個社會,佛菩薩用什麼方法?講經教學,不收學費的,義務教學,把人全教好了。全教好了,天下就太平,社會就安定,人民就幸福。
大乘佛法,哪個地方有緣就到哪裡去,有緣,建立道場,教化眾生;沒有緣,就到深山裡面去清修,自己成就。真正是進則能利益天下,退可以獨善其身,無論是進是退,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這太重要了。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失掉一個字就錯了,那就不是學佛,不是佛弟子,不是彌陀弟子。佛弟子、彌陀弟子,怎麼能把清淨平等覺失掉?要學到一時一刻都不曾丟失,這真修行人。
生死是假的,不是真的。在這個世間,人活得這麼苦,你要問我自己,我要不為別人想,為自己想,我要為自己想,我就求阿彌陀佛現在帶我到極樂世界去,我對這個世間絲毫貪戀都沒有。我早到極樂世界早成佛,再回來教化眾生,身分不同,那是菩薩,是再來人。住在這個世間為什麼?還有人想聽經,那就有緣;這個世間人都不想聽經了,就沒有緣,那我就早早走了。我們講經用網路、用電視,講經在攝影棚裡頭,攝影棚經常沒人來聽,我自己對著畫面,自己講給自己聽,快樂無比。有人收看,那是有緣人,他每天到時間,他會按下它的按鈕,打開電視,那是有緣人。到底多少人收看我不知道,我也從來沒有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我只知道有人看,有人看我就講。
今年,除了講經之外還有一點小的變動,有個學習班,跟各處同學分享自己修學的心路歷程,自己的感想、自己的領悟。這個交流,像經上所說的真實利益,法喜充滿。所以今年我們就開始,我們學這部經,重點再把裡面經的意思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更重要的,怎樣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得真實利益、真實智慧。不是只是我講你聽,你聽了之後要跟我分享。
所以佛他會歡喜,眾生緣成熟了,為什麼?他能接受了,他能相信,他肯發願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世尊說這部經,等於替阿彌陀佛招生,他在娑婆世界這個地區招生,保送大家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迎接,這些人往生就證得阿惟越致,一生成就究竟果位。佛弘法利生第一歡喜的大事,這緣成熟了。
下面這段,『
光顏巍巍』
。「
光
」是光明,「
顏
」是容貌。《無量壽經箋註》裡面說,「
佛之顏有光,故云光顏
」。《無量壽經箋註》是丁福保,民國初年佛門的大德丁福保居士他作的。他所依的本子,是前清彭紹升居士他的《
無量壽經
》節本,他用這個本子。這個書早年我讀過,線裝本,可能這個書在澳洲,很久我沒去翻動它了。這丁福保居士註解的。「
巍巍者,高大尊勝
」,有這四個字的意思,極力在讚歎阿彌陀佛。念老下面引用嘉祥大師的疏,「
巍巍言德盛高顯也
」。「
總表佛之德容,顯曜光明,超於一切
」。這是世尊當時升座講經,讓大眾看到佛陀的儀表,顯示出真實的智慧,光明是智慧,巍巍是德容,老人家的道德,道德高廣。對於佛陀恭敬之心油然而生,這就能聽法了。所以佛講經之前放光現瑞,為什麼?不是炫耀自己,是把聽眾的真誠心、恭敬心引發出來。學生沒有恭敬心、沒有真誠心,老師是佛,跟他講經說法他也得不到利益,他得的是皮毛。甚至於他還有相反的意見,他把世俗的東西拿來跟佛來比較,這就錯了,現在在這個時代真有。
古時候從小教,有道德的根,所以對於有道德的人都還有尊重的心,縱然他有一些小的毛病,也不至於批評他,為什麼?要讓聽眾對他生歡喜心、生恭敬心。你要是一說,當中善根薄的人,他一聽,有道理,對於講的人恭敬心就減少了;換句話說,他也許在這一座經裡會開悟,因為這個緣故,開悟機會沒有了。這就是壞人的法身慧命,要背因果責任。現在人不相信因果,這就沒法子了,這是今天這個社會弘揚聖教最困難的一樁事情,就是恭敬心生不起來。這個不但是對佛法,對聖賢教育,聖賢教育包括所有宗教的經典,還包括我們世間法。中國有世間聖人,有世間賢人,世間聖賢有沒有開悟?有,有大悟、有小悟,徹悟沒有。如果是徹悟他就成佛了,徹悟是明心見性。他們確實有很高明的見解,看得很深,體會得很深、很廣,我們一般人沒見到的,他見到了。這樣的人世世代代都有,對我們後學有大利益。
我們必須要知道,古聖先賢留下來的東西跟性德相應,盡善盡美,全是精華,沒有糟粕。糟粕,五千年早就淘汰光了,還等到現在?糟粕要能傳五千年,它是精華,它不是糟粕,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哪有糟粕能留傳五千年的道理?五千年當中,都沒有有智慧、有遠見的人把它看穿?那不可能。可能有一點,就是古人所說的東西跟現代科學有相牴觸的,古時候人叫謹嚴,現在人開放,現在人講求自由,中國古來的教誨對自己約束,那是真的。兩個比較哪個好?還是古人那個好,它不出事情,它真正能守住自己,能夠對社會帶來安定和諧。自由開放帶來是什麼?競爭、鬥爭、戰爭。從這上面來看,你就會體會到古人的東西好,有道理,能夠避免這些災難,減少天災人禍。這才叫高,這才叫大,這才叫尊、才叫聖。現在人為什麼看不見?我們能理解,心浮氣躁,他只看到表面,沒有看到深度。我能守一點規矩,我能犧牲一點點利益,帶給社會的安定、帶給國家的和諧、帶給世界大同,有價值、有意義,值得!
佛陀在世,縱然遇到別人侵略國家民族,他也不用武力對抗,也不用報復,這個裡頭意思深。為什麼不報復?有因果關係在裡頭。他知道琉璃王滅釋迦族,前因後果他知道,他看到前面因,今天的果報一定要承受。不受怎麼樣?來生更嚴重,還是要受,冤家宜解不宜結。受了之後再開導,慢慢就覺悟了,明白了,雙方都懺悔,恢復到和諧,恢復到互助合作,這才是真正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不是一世,生生世世。這個生生世世現在人不相信,現在人只相信這一世,不相信有來世,這麻煩了。如何叫現在人真正知道有來世?古人都相信,在中國六經裡頭都有記載。你問我相不相信有來世?我相信,我真相信,我一絲毫都不懷疑。
道家對這個事情講得多,比佛教講得多,比佛教講得還要清楚、還要透徹。佛也講了,散在一切經裡頭,我們曾經費了一點時間查《大藏經》,講地獄果報的事情。把《大藏經》裡頭有關於這些文字,全部抄下來編成一本書,《諸經佛說地獄集要》,把它結集起來編這麼一本書,講得好。道家講的果講得多,有些因沒有說清楚,佛經上因講得清楚,合起來看,跟《道藏》合起來看就相信了。理搞明白了,一定有事,理跟事分不開,有理必有事,有事一定有理。
所以末後這一句,「
總表佛之德容,顯曜光明,超於一切
」。大家,這聽眾對佛的信心圓滿具足,說經的機緣成熟了,佛歡歡喜喜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部大經。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24。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二四集)【日期】2014/10/28【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12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五十五
頁倒數第三行:
『
寶剎莊嚴
』,這一句是經文,下面念老為我們註解的,這句經文是「
集自《宋譯》
」,五種原譯本《宋譯》。上面有「
面色圓滿
」,寶剎莊嚴。寶剎莊嚴這一句,其他四種本子都沒有,唯獨宋譯本有,這一句就被採取了。魏譯本裡面,就是康僧鎧的本子,有「色身諸根,悅豫清淨,光顏巍巍」,這些也就是面色圓滿的意思,面色圓滿這是總說,細說就這三句。下面接著「
寶剎莊嚴
」,顯示光中化佛,無比殊勝。念老註解上說,「
表佛面容所放妙光明中
」,佛的面門放光,光中現十方佛土。剎就是佛國土,這個地方不是現極樂世界,是現出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好像我們看電視,電視屏幕上全都顯現出來,「
映現十方佛土之莊嚴寶剎
」。「
剎者
」,這解釋這個剎字的意思,
《法華文句記》
第二卷說:「
此云田
」,此是我們中國,我們中國人所說的田地,「
即一佛所王土也
」。一尊佛他所教化的國土,叫一佛剎。佛行的是師道,菩薩亦如是,永遠是以老師的身分出現於世,經上稱王,這個王是比喻,是尊稱,像一個國王統轄他的疆域,稱為王土。現在就是國家所統治的範圍,出了這個界線,是其他國王所統治的。叫一佛土,「
故知剎即佛土、佛國之義
」。西方阿彌陀佛的國土,稱這個意思。
下面
《宋譯》的下文是「如是功德,得未曾有
」。這是告訴我們,世尊要告訴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眾生,為大家介紹一個出苦得樂,出究竟苦,究竟苦是六道輪迴;得究竟樂,究竟樂是極樂世界。一切諸佛教學的總目標,就是這一句,離苦得樂。苦的根源是六道,墮落在六道裡面苦不堪言,六道裡頭能生人天,這是很僥倖、很稀有、很難得,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在三途,我們見到了,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道。佛說這些話,我們稍稍涉入經教的同學,冷靜下來不難體會,為什麼?六道是果報,果必有因。因是什麼?因是染業、不善業,所感得的果報。
佛在經教上教導我們,宇宙事實的真相是「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句話我們要記住。心清淨就現淨土,心染污就現穢土,心善現三善道,心惡則現三惡道,外面境界總是隨著你的念頭在轉,由此可知念頭重要。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之所受都是自己造的,於任何人都不相干。別人勸你,別人誘惑你,你在正道,他是旁門左道,偏離正道,他來誘惑你,你接受他的,放棄正道,你甘心情願,責任要自己負。誘惑你的人不負責任,你自己情願跟他走,責任要自己負,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這些事實確實就在我們眼前,你從早到晚時時刻刻會遇到。你為什麼會那麼輕易受人誘惑?是因為你的煩惱習氣太重了,你的正知正見太薄弱了,有那麼一點點,禁不起名聞利養、財色名利,禁不起這個誘惑。所以學佛的人多,念佛的人不少,真正能離苦得樂的人很少。
正像《
彌陀經
》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緣,那個「少」字是貫下去三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不能少善根、不能少福德、不能少因緣。善根福德因緣三個都具足,難。台灣一位大學教授藍吉富,他在讀大學的時候參加慈光佛學講座,我們就很熟,曾經問過我這麼一句話,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難往生?我就舉《
彌陀經
》上這句話告訴他,我說你想想,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這三個條件具足,善根,什麼叫善根?真信叫善根,淨土三資糧第一個,信,沒有絲毫懷疑。第二個,福報,福德,福德是什麼?真願意到極樂世界去,這人大福報!他對這個世間還留戀,不想去,沒福報,他只有那麼一點小福,在這兒享他就滿足了。念佛求生淨土,世出世間第一大福報、第一大智慧。接觸到就歡喜,因緣。這三樣在一生當中同時具足。
藍同學現在是教授,教了不少年,我們在一起大概四十年前,慈光大專講座他是前幾屆的學生。他當時想一想,難,真不容易,幾個人能具足這三個條件:善根、福德、因緣。特別是在今天,正法的緣少,邪法的緣多,邪法裡面有打著佛的旗號來誘惑你,很容易被誘惑。為什麼很容易?因為你沒有根,你雖然學佛,沒根,很容易動搖。根是什麼?淨業三福,那是根。佛法的大根大本是紮在孝親尊師的土壤上,沒有孝順心、沒有恭敬心,阿彌陀佛來教你,你也不得利益。為什麼?你把它聽錯,你把它解錯了,你產生了誤會。開經偈上講「願解如來真實義」,談何容易,幾個人能解如來真實義?如來字字句句是真如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誰能接受?要用真如自性就可以接受,換句話說,用真心,真誠清淨平等恭敬心;也就是這個誠意跟恭敬,是從清淨平等心裡面生出來的。他接受佛菩薩的教誨很輕鬆,輕而易舉,一聽就明白,一聽就覺悟,業障立刻就消了,智慧立刻就現前。
真實智慧,信;真實的福報,願生淨土,世出世間第一大福報,為什麼?你這一生往生極樂世界就成佛了。這世界上七十多億人,哪一個人能成佛?為什麼不能成佛?善根福德因緣不足。學佛的同學有沒有?有。念佛的同學有沒有?有,不足,只有幾分而已。如果我們說六、七十分及格,他有一分、二分,所以難。我們得人身聞佛法,這個機會太難得了,這是信願持名的先決條件。如果你這生不得人身,白來了,聽不懂佛法,依舊要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沒有止境、沒有邊際,你要搞到哪一生哪一劫才有一次機會碰到。我們也是多生多劫,這一生碰到佛法,不容易!真正知道不容易,他就珍惜了,這個機會可不能錯過,不是千載難逢、萬載難逢,這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天,這無量劫來,這話彭際清居士說的。
佛今天要開演這個法門,「第一希有之法」,這句要記住。為什麼?真正能記住,常常記住,才覺得自己太幸運了,才真正發起的意願,我這一生不能空過,我一定要把它抓住。就像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上品上生章上所說的,有人來勸你,大善知識,天下人都尊敬的,都向他學習的,我還有一法,比念佛這個方法還殊勝,念佛不能消業障,我這個法能消業障。他心馬上動搖,馬上要跟他學,這是什麼?見異思遷。在這個第一稀有法門他有懷疑,他不相信這是第一稀有法門。別人說還有別的法門,他相信,他接受了。你這條路直接通到成佛的,他把你引誘到旁邊去,又引誘你到輪迴去打圈圈去,可憐!經教裡面說可憐憫者,哪一類人?就這類人,真可憐,好不容易摸到這條路,輕易的就放棄了。誰能抓住?諦閑老和尚的徒弟鍋漏匠抓住了,海賢老和尚抓住了;來佛寺兩個出家人、一個在家人,海賢母親沒出家,她也是一生念佛,自在往生,這些人能抓住。這個小廟平常就三、四個人住,各各都有成就,做出最好的榜樣。
《
觀經
》上說這大善知識,他來勸你,你給他頂禮感謝,我謝謝你,我就守這個持名念佛,我不再改了,謝謝你的關愛,感謝,禮辭,不能動搖。大善知識。那碰到一個修行證果的,證了二果、三果,來勸你,你也拒絕他。來了個菩薩,菩薩勸你,你還是如如不動。釋迦佛來了,最後阿彌陀佛親自來了,告訴你,我還有一個法門,比信願持名還要高、功德還要大,叫你放下信願持名,接受阿彌陀佛的大法。這個學人感謝阿彌陀佛,我還是守老方法,信願持名,我不願意改動。《四帖疏》上很長一大篇文字。佛來勸你,你都如如不動,你這個根深,根深蒂固,你哪有不成功道理?現在不必要阿羅漢、菩薩、佛,不必要,現在鬼來現神通就把你迷住了,到時候佛的話不聽了,聽鬼話,你說你可憐不可憐?所以這個經上講的第一稀有之法,這部經,你還要搞別的嗎?
我從《
華嚴
》《
法華
》《
楞嚴
》《大智度論》《瑜伽師地論》,大經大論,年輕的時候歡喜,真正看懂了第一稀有之法,我把那些全放下。《
金剛經
》上佛勸我,我懂了,我接受了,「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尚應捨,我把《
華嚴
》《
法華
》放下了,何況世間法?世間法,我熱愛的是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遺憾的是現在人看傳統文化裡頭有精華也有糟粕,我聽了很難過。為什麼?古人的糟粕也了不起,為什麼?能傳五千年,糟粕可以傳五千年,這不得了。糟粕早就被人丟掉了,一代一代,五千年不短,如果你要冷靜去想想看你就明白了。五千年,這些典籍經過多少人的眼目,他都沒有看出它的毛病,把它刪掉、丟掉,一代一代還傳到今天,糟粕也是精華,它禁得起歷史的考驗。你的東西有沒有這個能力?能不能禁得起歷史考驗?在五千年之後,你的東西能不能留下來?可能一個字都沒有了。
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篇,從三皇五帝到清朝末年,為什麼他們東西能保存下來?他們留下來的東西是自性本善裡頭流露出來。老祖宗所說的本性本善,佛講自性,本性就是自性,從自性流的東西是真的,真心流出來,純真。不會隨著時間變的,也不會隨著空間變的,它能站得住腳,不生不滅。它不是從分別妄想裡頭流出來的,分別妄想是八識五十一心所,佛稱這些都叫妄心。妄心東西是有生有滅的,那就是糟粕,它禁不起考驗的。科學家講的真理、定律,可是過個十幾二十年,新的科學家發現了,把他這個真理推翻了。會被推翻的叫糟粕,不能被推翻的那是真理。
可是今天真理被人推翻了,孝是真理,今天人反對孝道;敬是真理,誠是真理,現在人都不講了。我要誠實就不能賺錢了,要賺錢一定得騙人。誠不適合這個時代,孝也不適合這個時代;仁義禮智信不合這個時代,這個時代人不講信用,專門看誰會騙誰,誰的本事大,誰能騙得多。社會走到今天,人人沒有安全感,已經到了飲食沒有安全感,醫療沒有安全感,生病用的藥物,藥物沒有安全感,你說人多可憐!正能量的價值觀不要了,要用負能量的取而代之,這個社會往下走結果是什麼?結果是滅亡。中國正統這種能量是安定和諧,長治久安,永續的幸福,大家不要了,你說這個多可怕。
怎麼樣拯救這個世界?這不是中國人說的,中國人沒有這個分量,大家瞧不起,換了個英國人來說的。二十世紀,他是二十世紀歷史哲學家,英國湯恩比博士,他說的,「拯救這個世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孔孟學說、大乘佛法都在中國,這是中國古人所說的精華,現在人把它看作糟粕。我們要感恩習主席,他救了我們,他出來提倡,大家才慢慢有一點信心,抱著什麼?半信半疑的心態,來觀察到底是真的是假的。這二、三年來,有那麼一點效果出現,有些中國人回頭了、相信了,這好事情。在國際上,大家對習主席逐漸逐漸也產生了信心,讓我們看到一線光明。
治國、平天下,這個平是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個天下就是指的國家、族群。這個地球上許許多多國家、許許多多不同的族群,都能夠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叫平天下。在中國歷史上有出現過,不止一次。上古時代的夏商周,那個時候中國沒有大一統,全都是小國,諸侯,甚至於一個村、一個小鎮它就算是一國,它屬於主權國家。歷史上記載,周朝時候八百諸侯,八百多個小國。周不大,方圓一百里,商湯比它更小,商只有七十里,讓天下所有諸侯國都佩服他、都尊重他,都向他學習,稱他為王。夏商周不是實際統一,是文化統一。所以湯恩比博士說,將來的世界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統一全世界,就像三代,三代就是夏商周。以後那是政治上統一,秦始皇滅了六國之後,統一全中國。中國從這個統一之後,一直到今天還維持大一統,這是湯恩比博士非常佩服的、非常尊重的。統一就不會有內亂,不會有國際上的戰爭,不會有,刀兵劫就可以免掉了。
中國的復興、中國的崛起,將來肯定像上古的三代、往後的漢唐,是以文化達到和天下。世界國家、種族、宗教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人們能夠過到真正幸福的生活,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助合作,大同之治。用什麼方法?用教育,夏商周的統治用教育,中國古代一直到晚清還是用教育,沒改變。有非常堅強的民族自信心,對老祖宗尊敬,對老祖宗的教誨不敢隨便變更,為什麼?它是幾千年經驗累積下來的。變更就出問題,出了問題沒法子解決,真正解決還要把老東西拿出來。這就是我們背離老祖宗的教誨,災難就會現前。
要回歸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目的,教我們回歸自性,就是回歸本性本善。《大學》開宗明義一句話就講清楚了,「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明德是體,大乘佛法裡頭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叫明明德。明明德之後是什麼?親民,親民就是仁慈博愛。落實在事相上,在生活、在工作、在統治管理這個國家,方方面面的止於至善。生活止於至善,工作止於至善,無論哪一行都止於至善,我們從事於佛陀教育這一行也是止於至善。每個行業都止於至善,妙極了!挑不出毛病。
用什麼手段能達到目的?教學為先。我們看每一尊佛國土,佛國土為什麼那麼好?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模範,就像經上所說的,諸佛如來「今現在說法」,他在教學!諸位看看《四庫全書》裡頭有記載,清朝開國那些帝王,康熙、雍正、乾隆,這是清朝最盛的時代,大概有一百五十年,怎麼盛起來的?做帝王的人帶頭,帝王把儒釋道專家學者請到宮廷裡面上課,皇上帶著嬪妃、帶著文武大臣學習。學完之後,老師講完之後,皇上帶著大家做學習心得報告。就像我們現在學習《
無量壽經
》,這一個星期七天,一、三、五、星期日四天,我們學《大經科註》,二、四、六我們同學在一塊做學習報告。我怎麼學?把心得、感想向大家報告分享,這裡頭有研究討論。當時帝王真幹,那他底下大臣哪個不幹?各各都幹了。
現在我們丟掉了兩百年,再要復興談何容易。已經把它否定了,把它當作糟粕丟掉了,現在把它從垃圾桶再找回來,你就想這人什麼味道,多困難。可是現在要知道,現在科學的工具好,古時候沒有,皇上在宮廷上課,只有些大臣能夠參與,少數,多數人只是聽說、傳說,沒見到。現在有科學、有技術,國家領導人禮請這些專家學者在大講堂上課,經過電視廣播,全國人看到,全世界人看到。要多長的時間能恢復?我相信頂多兩年,快則一年,就能達到過去五十年、一百年的效果。這傳播的工具太好了,領導一帶頭,全國就振奮起來了。
我也有個妄想,我這個妄想是,非常可能將來的學校完全用電視、用光盤來教學,沒有老師了。為什麼?師資缺乏,師資斷掉了。一代不如一代,事實在眼前,我這一代跟我老師那一代差距太大了。我這三個老師,我算是很認真學習的,但是我跟他們比,無論在德行、在學問、在智慧,他們打一百分,我們頂多只能打十分,有這麼大的差距。我們跟下一代的來比,我們有十分,他們大概一分。這怎麼辦?所以用光碟來授課。
授課怎麼授法?基本的課程、紮根的課程不能變,童蒙養正有十幾種教材,都不長,那都是日常生活,必須把根紮好。讀書有這個根柢、有這個認識,養成習慣了,你喜歡哪一門東西選一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就天天盯著這部書,每天讀它,遍數愈多愈好。像我們現在學的《
無量壽經
》,非常適合現在人,它不太長,它也不算短。讀熟了,能夠背誦,從頭到尾念一遍五十分鐘,念得快的四十分鐘。五十分鐘,一天讀十遍、一天讀十五遍,讀十個小時,這十個小時在修什麼?在修禪定。為什麼?讀書的時候沒有妄想、沒有雜念,不求解義,只求讀得清楚、沒有念錯、沒有念漏掉,只求這個。念個三年五載,其義自見,這本書裡頭的意思豁然就明白了。為什麼?你的心清淨了,就透小智慧;你的心平等了,就透大智慧;真正覺悟,跟自性通了,用這個方法打通了自性,讓自性裡面無量的智慧透出來,這經全通了。一經通一切經都通,佛法通了,世間法也通了。大乘佛法裡頭有科學,我們這部書裡頭有,有近代的科學,有哲學,你全通了,妙,真妙!佛陀教育,中國傳統教育受佛教的影響很大,佛教教學這些理念、方法傳到中國來,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乃至於所謂三教九流都接受了。儒、道帶頭統統接受了,所以中國人有智慧。
中國人為什麼不走科學道路?那個道路不圓滿,那個道路是個危險的道路。外國人走這個道路,險道,冒險,用得不好會毀滅地球。所以中國不走這條路,中國走人文這條道路,人文是最健康的,湯恩比贊成。現在的機械化的農耕,用這些農藥、化肥,他反對,他說最健康的農耕是過去那種人工栽培,最健康的。這個事實真相現在已經暴露了,用科學技術培養出來這些農作物確實不健康,讓我們今天飲食提心吊膽,沒有安全感。中國五千年來,藥材用的是植物,大多數是植物,今天土壤裡頭有化肥、有農藥,所以栽培的這些藥材也出了問題,這個對於民生問題帶來嚴重的影響。
所以我們讀湯恩比博士的這些書,愈讀愈歡喜,他把這些利、弊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讀了之後,對中國老祖宗那個信心、恭敬心自然就生起來了,這是一本好書。我們常常在想,湯恩比博士的著作非常豐富,他的一些訪談在報紙、在雜誌上有不少。這些年我都在想,如何能把他對於東方文化這些文字、這些講演,把它蒐集做一本書,我們所想要知道的。這也是難事,沒有想到日本人替我們做好了,我們很感恩。這本書傳到中國,中國人翻譯出來,把書名改了,它原來的書名是《湯恩比的中國觀》。我這邊有一本,《湯恩比的中國觀》,這是原文,日本人寫的,用日文寫。在中國翻譯的,翻譯的本子書名是《未來屬於中國》,這句話是湯恩比博士自己說的,他在晚年非常強調這個理念,未來的世界中國人統一。用什麼統一?用文化統一。
我們能夠理解,他這種觀察是根據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夏商周三代,跟後面的政治統一之後,漢、唐每個朝代出現的太平盛世。中國周邊的列國,這些小國家統統來歸附中國,中國人沒有用武力,沒有強迫,要他投降什麼,沒有,自動來的。完全是仰慕中國統治的道德、這些方法,他們佩服得五體投地,自動來學習、來請教。他說將來世界是這個樣子,特別提醒,東方文化是以中國為核心,還有三個衛星文化,韓國、日本、越南。這三個國家跟中國往來兩千多年了,這三個國家過去用的文字是用漢字,用文言文,他們跟這個文化有深厚的根。這四個國家要是團結了,從文化上團結了,就能影響全世界。那是全世界人的幸福,戰爭、災難永遠不會發生,倫理道德、因果、聖賢教育會推廣落實到全世界,給地球創造了盛世。如果世世代代把教育辦好,這個盛世是千年萬世,地球變成了天堂,地球變成了極樂世界,我們對這個有信心。湯恩比晚年念念天天想這個問題,慈悲到極處,他有真實智慧,帶給我們真實的利益,我們要好好認真學習。我們看這部經,淨宗法門第一稀有之法,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上,第一稀有的文化。外國人搞清楚、搞明白了,他來教導我們,我們起死回生要靠他。這是我們讀了這一句感觸非常深。
下面說,「
故現是前所未見之瑞
」,阿難尊者是佛的侍者,對佛這次講經之前放光現瑞,這個瑞相過去從來沒見過的,第一稀有,佛說的這個法門就是第一稀有的大經。「
故本經中續曰:從昔以來
」,這阿難尊者說的,「
所未曾見,喜得瞻仰,生希有心。此表阿難雖久侍佛側,但如斯瑞像,前所未見
」。阿難是佛的侍者,天天沒有離開佛陀,佛陀放光現瑞他見得很多,但是像這樣殊勝的沒見過。在佛的放光當中,光裡面能看到十方諸佛剎土,所以生稀有心。「
見此光明,心中歡喜,乃起希有難遭之想
」。
我們看底下這一段,「禮讚陳辭」。先看到他的「禮敬」:
【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
於是阿難從座而起,袈裟被體,袒露右肩,此名偏袒右肩,乃比丘致敬之極
」。『
偏袒右肩
』是待命,佛有什麼指示,要他去幹什麼,他動作敏捷。跪的時候一個腳跪在地下,起來方便,已經準備好了。他袈裟本來包在身上,那做事不方便,露出一個膊子來,做事方便,這是最恭敬的禮節。「
合掌者,合左右兩掌之十指,故又名合十
」。合十是什麼意思?「
印度以合掌表敬禮,表一心專注
」,就這個意思。十個指頭表心散亂,合一,把所有妄念、雜念放下,專心,取這個意思,用這個來代表「
一心專注,恭敬之儀
」。
下面阿難說話了,請教,「
陳辭
」。這裡頭分兩小段,第一段「
最勝奇特
」,這是讚歎。
【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
白
」,表白,下對上,『
白佛言
』。上對下用告,告訴。現在人,我們看小孩朋友,對他媽媽講,我告訴妳;對他老師講,我告訴你。這不可以的,告訴是上對下的,下對上要白佛言。在古時候這是很重要,不能夠失禮。「
阿難長跪合掌,向佛陳說,敬發所問
」。先讚佛,「
入大寂定,離一切散動
」,散是指心,心散亂,動是指身,我們講心浮氣躁,這是很不恭敬。古時候的教學,學生心浮氣躁的時候,老師不教,老師一定在旁邊入定,等到學生心都定下來,身體不妄動了,這個時候才開始教學。所以「
究竟寂靜,謂之大寂
」。
「
大寂定者,如來所入之禪定
」。《
涅槃經》第三十卷講
:
「我於此間娑羅雙樹,入大寂定。大寂定者,名大涅槃。
」娑羅雙樹間是釋迦牟尼佛示現滅度。他老人家一生沒建道場,平常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晚上在樹底下打坐休息,白天上午出去托缽,托缽回來再一起,現在講的是用齋,就是吃飯,生活非常簡單。教學也是在樹下。老人家離開我們也在樹下,就是娑羅雙樹,在這個地方入大寂定,就是大般涅槃,離開我們了。
大寂定這個意思很多,《甄解》裡頭說,這是日本的淨宗祖師大德《
無量壽經
》的註解,
「《甄解》云:普等三昧及大寂定,並是念佛三昧異名也」
,就是念佛三昧,用念佛這個方法得到的三昧。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是禪定。「
故知大寂定,通說即為佛之禪定,名大涅槃。若按今經,則指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稱寶王三昧,為三昧中王。今日世尊開演淨土法門,故入念佛寶王三昧。
」佛說法先入定,然後再講,說明佛所說的這一切法,字字句句是從定中流出來的。定中流出來的是什麼樣子?他不通過起心動念,他不通過分別執著。我們說話要想一想我該怎麼講法,這是第六意識,這個言語是意識裡頭流出來的,佛不是,不通過心意識。
六道凡夫、十法界的聖人都沒有離開心意識,法身菩薩離開了,轉八識成四智,這法身菩薩。所以從法身流露出來的言語是真言。真言是什麼意思?沒有意思,所以你不能說它有意思,你說它有意思,那是凡夫,它沒有意思。它起作用的時候是無量義,經典本身沒有意思,學習的時候有無量義,怎麼講都講得通,它是究竟圓滿,靈活、活潑。無論遇到什麼問題他都能解,這叫真實智慧。這種智慧超越時間,三千年前的社會管用,三千年今天的社會也管用,三千年以後的社會還管用,永遠管用,它從性德流的,它不是知識。知識是有侷限性的,還有後遺症;智慧沒有侷限性,沒有後遺症。
那我們就要知道,學佛是學智慧,不是知識。用科學這套方法,它是求知識,行,學心性這門學問走不通,科學方法行不通。所以,心性學問需要的條件,真誠,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通常中國人喜歡簡單,講兩個字,誠、敬,誠敬裡頭有清淨、有平等。就是我們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有清淨平等覺,這是當機者,他一聽就懂,一看就明白,他不需要學,他只要具備這個條件,清淨平等覺。釋迦牟尼佛具備這個條件,在畢缽羅樹下入定,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一年他三十歲。見性之後說出這麼多經典,四十九年天天講經教學,這麼多經典,誰教他的?沒人教他。從哪裡學來的?他沒有去學,自己開悟的。所以佛法沒有別的,開悟你的自性,你的自性有無量智慧、有無量德能、有無量相好,都不是外頭來的,是你自己本有的。《
楞嚴經
》上佛說:「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成佛了,有沒有得到?沒有,那些全是自性本有的,它不是新得來的,是本有的。
智慧包含知識,知識裡面沒有智慧,不一樣。西方東西是知識,科學、哲學都屬於知識;東方東西屬於智慧,不但科、哲是智慧,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是智慧,喝一杯茶、吃一餐飯都是智慧。這東方文化,在這個世界只有這麼一家,一定要知道珍惜。難得習主席搞清楚、搞明白了,也給我們講清楚了,還在不斷的在宣揚。我們決定不能疑惑,相信歷史給我們做見證,五千年的承傳不是短時間,千萬再不可以有糟粕之想。有些方式、方法古今不一樣,社會變化很大,中國留下的東西,精神永遠不變,事相是可以常常去改變。譬如行禮,古時候最敬禮,佛家是三拜,中國明清是三跪九叩首,現在最敬禮是三鞠躬。形式要現代化、本土化,精神,精神是法性、是自性、是真心,那完全是平等的,那不能改變的,那一改變就是妄心了,那不能動的。所以有理有事,事上可以隨緣,理上不能改變。理,無非就是一個孝、就是一個敬,如何把孝道、把師道,師道代表敬,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圓圓滿滿做出來,那就是盛世,那就是諸佛國土。
這些事實真相迷失了,文化丟掉了,現在我們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無所適從,到底學哪個好?外國人羨慕中國,中國人自己不要了,怎麼辦?是不是等到有一天,外國人完全學中國的,咱們再跟外國人學習,會不會走這個路子?我想有這個可能。《
群書治要
》這本書,如果有一天被翻成世界上各種不同的文字,我相信有人會把它圓圓滿滿做到。那時候他這個小國、他這個城市,就是天堂、就是極樂世界,每個人看到了都會生歡喜心、都生恭敬心,都向他學習,世界才能進入大同。中國人理想當中的大同世界,就是一切人、一切族群、一切宗教、一切國家都能和睦相處,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和睦相處。整個世界人與人都像兄弟姐妹一樣,相親相愛,佛經上講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
所以用念佛這個方法得清淨平等覺,念佛三昧就是清淨平等覺。真心現前,清淨平等覺就是自性,中國人講的本性,本性的體就是清淨、就是不動。這五個字裡頭,清淨、平等就是中國老祖宗講的本性;本善是什麼?本善是覺悟,不迷,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念念覺而不迷。什麼是迷?著相就迷了,著相就染污了,著相心就動了。學不著相,真修行,不要把一切假東西放在心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換句話說,凡所有相都不應該放在心上,包括佛法。佛法對小學、初級要他放在心上,這是善法;到契入境界的時候就不能放在心上了,放在心上不能成就三昧。三昧是什麼?自性本定,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是自性本定。
所以自性本來是定的,像水一樣。我們供水,供水就代表自性,水乾淨、沒有染污是清淨心,水平等,沒有波浪、沒有波動,代表平等心,清淨平等起作用就是覺而不迷。佛像前面供這一杯水表這個意思,不是給佛用的,讓我們看到一杯水,就想到佛的用心就是這杯水,我們要學佛,就要學水的清淨、學水的平等。照見萬物那就是覺,他能照見,他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他用的是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自性、就是真心、就是真如、就是本性。用這個心生活,用這個心工作,用這個心待人接物,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表法就表這個。他的清淨平等覺跟他念佛那個佛號一樣,從來沒有丟失過。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如是,一切如來之所修、一切如來之所證、一切如來之所教化眾生都不離這個,所以這是第一稀有之法。我們通常講戒定慧三學,就在這一句裡頭,清淨是戒,平等是定,覺是慧,戒定慧三學圓滿具足。
持戒的目的是得定,修定的目的是開悟,淨宗法門就用一句佛號,六字洪名,這還了得!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抓住這句佛號,其他的世法、佛法統統放下了。那就是什麼?跟海賢老和尚走了,他就是這個修行方法,他成功了。成功之後一生不捨棄,還是一直念下去,一生不拐彎,不拐彎是決定不夾雜其他東西進去,第一稀有。夾雜就不是第一稀有,夾雜就變質了,那真可憐。本來一生成佛,一夾雜這個希望沒有了,馬上到六道裡頭去,輪迴去了。
所以,念佛三昧叫寶王三昧,為三昧中王。念這句阿彌陀佛,不知道是在修禪定,禪定裡頭的無上法門。這句佛號,把大小乘佛法、顯教密教全包括在其中,一樣都沒有漏,將來的成就是大圓滿,得到三昧之後,無有一法不通。今日世尊開演淨土法門,故入念佛寶王三昧,這相應,用的是什麼心,說的是什麼法,心口相應。
『
住奇特法
』。
《淨影疏》裡
頭說,「
佛所得法,超出餘人,在世所無
」,這個世間沒有,叫「
奇特
」。佛所得的法,蕅益大師給我們講清楚了,釋迦牟尼所得的法,得什麼法?念佛成佛之法。這是真的,現在講的人不多,眾生福薄,古大德還有說的。這都給我們表法,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各各都為我們說法表法,我們要會看會聽,你才能學到。不會看、不會聽,當面錯過,那是什麼?自己的煩惱習氣很重,粗心大意,沒有恭敬心,有懷疑,半信半疑。半信半疑的人太多太多了,他跟老修,老修如如不動,他干擾不了他,但是初學的人很容易被他干擾。他要不要負因果責任?要,他要負斷人法身慧命的責任,這個業可造大了,太可怕了。殺人身命罪小,斷人慧命罪大。
這個人修的有福,五戒十善修得不錯,你把他殺死了,他四十九天又到人間來,又得人身,所以這個罪不算重。他這一生得遇到佛法,他來生得人身能不能遇到佛法?問題可就大了。如果一生不遇到佛法,他迷了,下一生更不可能,不知道要迷到哪一生才有那麼個機會再碰到。這是說明,斷人慧命的罪業比斷身命要大太多太多,說明佛法難聞,說明淨土是難中之難,說明像夏蓮居老居士這種會集本、黃念老的這個集註太難得了!你把人家這個機會斷掉了,這還得了?他要是個明白人,要知道事實真相,決定不敢做。了解事實真相的人,決定深信切願求生淨土,什麼力量都沒辦法改變他,像海賢老和尚一樣,真搞明白、真搞清楚了。
下面,念老又引
《合贊》說
:「
濟凡祕術,今日將說,故曰住奇特
。」凡是六道凡夫。濟是救濟。六道凡夫太苦了,救濟的方法有,很多,很不容易。只有一門,很容易又很快速,縱然造作五逆十惡,你那口氣沒有斷就有救,斷了沒救了。這一口氣沒斷,勸他念佛,他要真肯接受,臨終的時候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個法門還得了嗎?還有哪個法門能比這個更殊勝的?找不到,沒有了。這個方法今天要說,所以稱讚世尊住奇特法。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25。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二五集)【日期】2014/10/29【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12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五十七
頁,倒數第六行,這是一個段落。
『
住奇特法
』,這一句是經文。下面是念老的集註:「
《淨影疏》曰:佛所得法,超出餘人,在世所無,故云奇特。
」奇是稀奇,很少有;特是特別,特殊。佛所證得的超出餘人,超出阿羅漢,阿羅漢有證,小乘的般涅槃;菩薩有證,菩薩的位次有五十一個,《
華嚴經
》上所說的,從初信位到等覺,五十一個位次。這五十一個是十信十個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五十個,上面再加一個等覺,五十一個位次。佛比這個還要高,佛是第五十二個,最高的,上面沒有了,所以超出餘人。大乘教裡面五十一個位次,小乘教裡面,聲聞,四果四向,八個位次,還有辟支佛,比阿羅漢高,比菩薩低,全部都超出,他所得到的是究竟圓滿的大法,我們在這一段集註裡面都會學到。在世所無,這個世是指六道、指十法界,佛所證得的,六道十法界裡頭沒有,這就稀奇,這個就特殊,故稱之為奇特。
「
《合贊》」
,也是日本淨宗的祖師,他說「
濟凡祕術
」,凡是六道凡夫,六道稱內凡,四聖稱外凡。外凡,有聲聞、有緣覺、有菩薩,這些菩薩沒有明心見性。在大乘教裡面還是屬於外凡的就是十信位,別教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都是凡。十地稱聖,登地這就稱聖,他超越十法界。如果是華嚴圓教,初住就超越了,這個是兩宗判教不同。華嚴高,初住菩薩就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是真佛,不是假的。雖然成佛,還沒有證得究竟圓滿,所以叫分證即佛,天台智者大師說的。初住以上統統見性,別教要初地才見性,別教的初地等於圓教初住,他們所證得的是平等。諸佛如來應化在世間,幫助這些凡聖,沒有離開十法界的這些聖者,小乘的阿羅漢、辟支佛,大乘的三乘菩薩,這個三乘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幫助他們。有一個祕術,術是方法。什麼方法?脫離六道的方法,脫離十法界的方法,這個方法不在八萬四千法門裡面,不在無量法門裡面,所以就祕了。這個祕是祕密,其實這不能說它祕密,深密,可以用這兩個字來解釋。深密,十法界裡面沒有人知道,雖然知道,他不相信,等於不知道。真正見到這個法門,聽到這個法門,能相信,能不懷疑,對他也是深密,他能相信。可是這個法門,絕大多數的人不相信,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說的,幾乎是十方諸佛如來,他們大家都說,都這個說法,都肯定這個法門難信之法。所以修學這個法門,他會中途退心、會改變,一點都不稀奇。不但不稀奇,是正常現象。什麼原因?他沒那麼大的善根,沒那麼大的福報。
這個法門,《
彌陀經
》上說得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縱然我們有因緣,有這個機會遇到,我們的善根福德不夠,所以看到別的法門會動心,不能夠堅持一直學下去。能夠堅持一直學下去,不為外頭境界所動,八萬四千法門動不了他,無量法門也動不了他,他不是不接觸,接觸如如不動,就像善財童子一樣。《
華嚴經
》上我們看到善財五十三參,善財修什麼法門?信願持名,求生淨土,善財修的這個法門。他在文殊會上開悟,俗話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文殊會上這叫得根本智,五十三參是成就他的後得智,後得智是無所不知,根本智是無知,般若無知,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所以得根本智之後,五十三參成就如來圓滿的智慧,這才能度眾生,這才是住奇特法。這個奇特法,今天在這個會上,釋迦牟尼佛要為大家宣說,什麼原因?世尊觀機,現前學生大眾當中有人能接受,有人不懷疑,有人能修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證,佛歡喜。證的人多了,善根不足的人看到,立刻就能把他的善根福德補足,為什麼?他看到那麼多人,他相信了,他不懷疑了,他善根就足了。這些人往生,讓許許多多人親眼見到的、聽到的,發心跟著往生,自行化他。這個傳說,記錄成文字的這些經典,留傳給後世,後世善根福德有還不足的人,他看到了,他聽到了,同時也在他當時見到真有這樣的人,雖然不多,二個、三個,這些善根稍稍不足的人很快就補上了。還有補不上的,補不上的在阿賴耶裡面他的善根增長,雖然增長他還不願意往生,他對這個世間還留戀,他對於十二分教還貪戀,不能專一,這一世善根增長,再等來生後世。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最後必定還是這個法門往生成佛。我們看到歡喜,看到讚歎。這一生當中,聽這一句阿彌陀佛佛號,我們看到、聽到都生歡喜心,知道這個人來生後世必定是這個種子成熟而得度脫三界六道,往生極樂世界成佛作祖。這個法門真的是奇特。
佛要說這個奇特的法門,當然先要住奇特的境界。奇特的境界是什麼?下面經文講的,『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這十二個字讚歎這個法門,這就是奇特法。「諸佛所住」的是彌陀淨土,「導師之行」是信願持名,這兩種都是最勝之道,誰知道?讀《
無量壽經
》的,讀到這一段就過去了,不知道這幾句話把淨宗讚絕了。一個善根福德深厚的人,讀了這段經文,「世尊今日入大寂定」,到「最勝之道」,就讀這幾句,他就會死心塌地,認真學習這個法門。像海賢老和尚九十多年不拐彎,這一輩子他都不拐彎,為什麼?沒有比這個更殊勝,它達到登峰造極,這一句佛號統攝一切法門,統攝一切經教,統攝一切諸佛菩薩的德號。而且這個法門不妨礙工作,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活活潑潑,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當下就得大自在。你看海賢老和尚,我們在光碟上看到老人,一天到晚法喜充滿,好像此地就是極樂世界,在他的心目當中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世界上各種人,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在他心目當中都是善知識,我們要能體會到。你能夠看出來、體會到,你的心定了,決定不可能再有浮動,還會受外頭境界影響,不可能,那就是入大寂定。大寂定不是盤腿面壁,心是定的,順境如如不動,逆境也如如不動,決定不會隨外頭境界影響,不會跟著外頭境界轉變,這叫大寂定。世尊要不是住大寂定,不是住奇特法、最勝之道,他怎麼能說得出來?連教學也要契入這個境界。從這個境界裡頭,流露出來的言語,流露出來的威儀,讓觀聽的這些大眾生起信心,引發他們的道心,大菩提心。
我們再看念老引《甄解》這段文字。
《甄解》
也是日本大德,「
奇特法者,如來正覺果海,名為奇特。奇特之極,至下
」,到下面會講到,「
華光出佛之文彰矣
」。彰是彰顯,讓我們都能夠看到,都能聽到,都能感覺到。如來正覺果海,我們一切眾生都具足,真奇特,我們無法想到,這就是真如自性。世尊在大乘經上常說,尤其是《
華嚴經
》,他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跟此地講的正覺果海是一個意思。如來正覺果海,如來智慧德相,正覺就是智慧,果海就是德相。果海是極樂世界,正覺是阿彌陀佛圓滿的智慧。念佛人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成佛,成什麼佛?你是哪一尊佛?告訴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正覺果海裡面的第一佛,是根本佛,是自性佛,一切眾生都有,只是迷而不覺。今天世尊要為我們宣說這個法門,讓我們統統覺悟過來,認識我們自己真心裡頭有寶,不要向外希求,外面沒有,外面是幻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要向自性裡面去求。
念佛念了多少年,不能攝心,妄想雜念還是多,除不掉,那什麼原因?不是體性上出問題,體性上不出問題,是我們的方法有了問題。念佛怎麼個念法?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講得好,觀音菩薩教給我們「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反聞怎麼樣?不聽外面的,聽裡面的,妙!裡面怎麼聽法?我們念佛默念不出聲音,心裡在念,有沒有聲音?阿彌陀佛有沒有聲音?外頭沒有聲音,裡頭有聲音,耳朵要聽裡頭的,別聽外面的,聽裡面的就相應。外面的聲音聽不到,外頭聲音再大,有吵雜聲音知道,沒聽清楚;裡面的佛號,字字句句聽得清楚,這就能攝心。大勢至菩薩講的跟觀音菩薩講的是一樁事情,觀音菩薩是「反聞聞自性」,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都攝六根就是反聞,說的話不一樣,意思是一樣,一樁事。不受六根干擾,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叫都攝六根。見色,眼在色上起心動念,就迷了,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你看,見色起無明煩惱,耳聞聲也是起無明煩惱,再分別,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生煩惱,三種煩惱都生。煩惱無盡誓願斷,怎麼斷法?懂得反聞可以斷,很有效,懂得都攝六根,有效。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本師,教我們念佛,怎麼念法?你看這兩個教授,這兩個教練,觀音、勢至是兩個教授、教練,他教給我們的方法,我們要會用,決定有效。所以要真回頭,對外面要放下,不受外境干擾,不受外境影響就是放下。為什麼?你在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是定,不分別不執著是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慧,戒定慧三學都在其中,妙不可言,奇特到極處。你能入這個味道,你才嘗到淨土的法味,極樂世界的法味,歡喜心真正生得出來。下面經文,華光出佛,極其奇特顯彰出來了。
下面引《華嚴性起品》,「
且如《華嚴性起品》
」所說的,「一
切眾生身中有正覺智。嘆之云奇哉!奇則奇矣,奇而非特
」。是稀奇,但是沒有什麼特別,為什麼?這種稀奇人人都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是沒透得出來,煩惱習氣障礙它,現在煩惱習氣放下,它不障礙,正覺智慧透出來了。一分鐘沒有障礙,它就透一分鐘智慧,一秒鐘沒有障礙,它就透一秒智慧,一有障礙就迷了。我們如何能把我們正覺智慧的時間延長,我們從幾秒鐘能到幾分鐘,從幾分鐘能到幾十分鐘,這就是修行功夫。怎樣才能做到?放下煩惱習氣就能做到。煩惱是什麼?貪瞋痴慢疑。順境,放下貪心;逆境,放下瞋恚;亂世,放下愚痴,把貪瞋痴放下就能隨順自性。不隨順境緣,隨順法性。法性就在眼前,沒離開,性相一如。
我們六根接觸的是法相,相沒有離開性,像我們看電視屏幕,我們把屏幕比喻作自性,屏幕上的畫面就是自性所現的一切法。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萬法是全宇宙一切法。《百法明門》裡面把它歸納為一百類,展開就是一切法。這一百類的法是相,法相,佛希望我們在相上見性。相是真心跟妄心混合變現出來的,真心現相它不變,妄心它會變。妄心是生滅的,把真心的相分變成生滅的現象。相本來是不生不滅的,它變成生滅現象。彌勒菩薩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它用什麼變的?動,一念不覺就是動。自性呢?自性是不動的。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叫自性本定。所以為什麼要修定?定是真心,動是妄心,修定就是把真心找回來了。諸佛菩薩用真心,不用妄心;六道十法界的眾生用妄心,不用真心。凡聖的差別就在此地。
真心是不動的,真心是清淨的,沒有染污。染污是阿賴耶,特別是末那,意根,這個東西是最容易受染污;其次是意識,第六意識,也很容易受染污,但是沒有末那那麼深、那麼嚴重。轉識成智要從六、七上轉。六、七怎麼轉法?我們要明瞭,我們要真幹,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分別就是轉第六識,不執著就是轉第七識。六、七轉了,前五識跟第八識跟著就轉,六、七是因上轉,五、八是果上轉,只要六、七轉了,它就跟著轉過來。轉凡成聖就是轉妄心用真心,用真心就是佛菩薩,就是聖;用妄心就是六道、十法界的凡夫,他用妄心。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懂得,六根在六塵境界上,從早到晚都在接觸,要讓這個分別執著減輕、淡薄,愈淡薄愈好,這就是有進步。淡薄到等於零就成功了,你就真轉過來了。可絕對不能叫它一天比一天濃,那就壞了,那是修六道輪迴,那不是修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一天比一天淡,淡到最後念頭裡頭沒有了,所以這個法門叫奇特法。
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這個普通的法門,都是要把念頭淡化,淡化到最後等於零,就成功了。這個事太難太難了!我們總會起心動念,沒有辦法叫它等於零。阿彌陀佛這個方法妙,他不叫你等於零,他叫你等於阿彌陀佛。所以這個法門是指方立相,指定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立相,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有極樂世界,讓你去觀想,你可別想別的。極樂世界是我的老家,經念得愈熟,對老家愈清楚,你就愈喜歡,轉你的念頭,把這個六道、十法界丟掉,一心一意專想阿彌陀佛。《
華嚴
》上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極樂世界想成,到極樂世界去了,問題解決了,到那邊阿彌陀佛幫助我們處理,不要我們操心,這法子好!非常簡單,而且有效果,有非常的效果,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極樂世界不是虛設的,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那個地方的人,身是法性身,居住的環境是法性土。法性是什麼意思?不生不滅,沒有轉變,這是法性。阿賴耶是有生有滅,是剎那剎那在那裡改變,法性跟法相不一樣。這個就是稀奇,就是特別。
「
一切眾生身中有正覺智
」,不要向外求,向內求。向內求就是佛法,向外求就是今天講的科學,科學是向外,佛菩薩不向外,外面是假的。向內,內是心性,心性是真的,有真智慧,有真德能,有真相好,都會表演在我們的身體,表演在我們生活環境當中,所以讚歎它,這是奇哉,稀奇。這樁事情雖然稀奇,但不是特別。
「
又如《法華提婆品》,龍女成佛
」,這個很特別,龍是畜生,牠不是人道,畜生道,而且只有八歲,小女孩,牠能成佛,這個很特別,但是不奇怪。為什麼不奇怪?佛在大經上常常提醒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那就不奇怪了。這是很特殊的一個案例。「
唯此一法,最奇最特
」。這一法就是信願持名,往生淨土,這一法稀奇,這一法很特別。
我們看這一段。「何者」,這何者是個問話,為什麼,為什麼它最奇最特?「
經說:眾寶蓮華周滿世界
」,三經都說到,《
無量壽經
》、《
阿彌陀經
》、《
觀無量壽佛經
》統統講到。這個蓮花,你要說它是依報,「
則華外無佛正覺
」。明明是依報,可是這個花是自性變的,不是阿賴耶的相分,不是阿賴耶的境界相。自性,那就是說它有圓滿的智慧,圓滿的性德。這樁事情,現在我們比較有一個清楚的概念,科學家發現了,發現的是只要是物質現象都有見聞覺知。在一般大乘經上所說的五蘊,五蘊是一體,色是物質現象,這個色不管大小,決定有受想行識。我們過去讀五蘊,都以為是人身體,現在知道了,不是的。物質跟精神是不能分開的,而且先有精神,後有物質。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我們看不懂,看了百遍、千遍,都沒看懂。《
心經
》一天念好幾遍,「照見五蘊皆空」,五蘊是什麼不知道,總以為人身,身體是色;有感受;有思想,能想過去、想未來;這個思想一個一個接著一個,前念滅後念生,這叫行(行就是它相續,它不斷);識,識就是阿賴耶,阿賴耶的種子,不斷的在那裡生滅,起現行,永遠不會消失,就這麼解釋的。
到現在的量子力學家,把這個謎解開了。用的方法跟佛經上講的一樣,就是將這一個物質把它分裂,看它到底是怎麼組成的,不斷去分。一粒微塵,肉眼能看得見的,叫牛毛塵。把牛毛塵分成七分,七分之一是羊毛塵;再把羊毛塵分為七分,七分之一叫兔毛塵;兔毛塵再分七分之一,水塵,肉眼看不見了,這裡很微細的物質現象,水有空隙,它在水裡頭活動沒有障礙;水塵,再把它分成七分之一,叫金塵,金是金屬,金屬有空隙;金塵再分七分之一,叫微塵。在佛經上微塵很小,阿羅漢的天眼能看到微塵,比微塵更小的,阿羅漢看不到了。那個微塵還能分,再分成更小的,七分之一,七分之一,一直分下去,叫色聚極微;色聚極微再分七分之一,極微之微,真的是最小的,再不能分了,一分物質現象沒有了,所以叫鄰虛塵,它跟虛空好像做鄰居,你這一分它就變成虛空。這個東西被科學家發現,科學家分到最後,這一分最後是微中子。微中子,就是佛經上講的極微色,極微之微,鄰虛塵。這個東西一分沒有了,空了,物質沒有了。
今天科學有方法掌握到微中子,把它一打破的時候物質現象沒有了,發現的是什麼?是念頭波動的現象。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物質現象的生起,是念頭波動產生的,沒有念頭就沒有物質現象。所以色受想行識,那個受想行識在物質之先,有受想行識才現物質現象。受想行識它的根就是識,由根,這個波(波動),波動就是行,從行裡面再產生想,想裡面才有受,受是感受,它有想,所以它才形成色相,形成物質。這個被揭穿了,揭穿之後科學家告訴我們,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物質全是假的,跟佛經上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個意思。得出的結論,佛三千年前說的,現代科學家證實了,佛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佛又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科學家完全接受。所以科學家聽到佛經上這些話,非常驚訝!科學到今天四百多年,一代接一代不斷的努力,發現了,為什麼佛在三千年前,什麼科學儀器都沒有,他知道得這麼清楚,講的比科學報告還要明瞭,這是什麼?佛向內求,科學家向外求。外求,四百年,多少人接著努力才發現;內求不要,自己幾年工夫你就發現了。向內求就是修定,先持戒,持戒幫助你得清淨心,清淨心就是定。得到清淨心,不要放棄,把清淨心加深,甚深的禪定,到一切法都不動了,最後跟自性融成一片,那就是自性本定。自性本定能照見一切法,因為一切法不離自性,一切法都是自性變的,所以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怎麼變的過程很清楚,比科學的分析還要清楚。所以佛經裡頭有高等科學,有高等哲學。
我們要問:佛經講的是什麼?四個字就說明白了,「諸法實相」。諸法就是宇宙之間一切法,今天講現象,一切物質現象,一切精神現象,一切自然現象,一樣都不漏,真相是什麼?見性的人完全見到一切法的真相。今天物質真相被人揭穿,念頭真相還沒揭穿,念頭生物質。念頭從哪裡來的?念頭怎麼來的?科學家現在在猜測,認為宇宙之間有個能量,然後怎麼樣把它去證明,這個能量又從哪來的?一層一層的剝除,讓它真相大白。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再過個二十年、三十年,佛教不是宗教了,佛教是什麼?高等科學,高等哲學。幾千年,我們迷在這些幻相裡頭,會被人揭穿。揭穿,他能不能成佛?不能。佛在大乘經上說的,第六識,就是思想,它的能量是有限的,不是無限的,因為它是妄心,它不是真心。真心是無限的,妄心是有限的,有侷限的,它只能侷限在阿賴耶之內,阿賴耶外面那是自性。就是說用第六意識,可以了解阿賴耶之內的,這個宇宙的奧祕都能揭穿,阿賴耶之外的真如自性,完全不相干,不但成不了佛,連小乘須陀洹他都沒分。這叫佛法跟世法的不一樣,這叫佛法。
小乘須陀洹恢復兩個本能,這經上講的,人有本能。本能,表現在外面就是六種神通,科學家沒有。須陀洹有天眼通、天耳通。天眼沒有障礙,坐在這房子裡,隔壁那人在那裡清清楚楚的,樓上的人,樓下,你都看到。科學家不行,沒這個能力。有天耳,不需要用手機,遠方的人談話他聽得見。須陀洹跟須陀洹交通不需要用這些機器,他能看得見,不需要用電視,能看得見、能聽得見,無論距離多遠,他沒障礙。再升一級,二果,初果須陀洹,二果就又多了兩個,又恢復兩個神通,他心通、宿命通。他心通,別人心裡想什麼他知道。宿命通是知道過去(前世、前生),阿羅漢能知道五百世,生生世世狀況他都能想得起來,他也能看到。三果,阿那含,神足通出現了。神足通是飛行變化,他能分身,而且真管用,分身管用,不是不管用。我們在過去這些典籍裡面看到,確實有印度高僧在中國弘法,回去的時候,信徒很多,都跟法師餞行,供齋,請法師來應供,法師歡喜答應了。同一天,同一個時間,中午,五百多人請他吃飯,不是在一個地方,人家家裡頭供養老和尚,他都去了。第二天,十里長亭送行,每個人都歡喜高興,法師給我很有面子,昨天到我家應供。那個說不對,昨天在我家,怎麼會在你家?這一串通才知道,五百家他都去了,他分五百個身。科學家沒辦法。飛行遠距離,他念頭一想,身體已經到達,不需要用交通工具,三果阿那含就有這個本事。達摩祖師過長江不需要船,拿一根蘆葦,岸旁邊拔一根蘆葦放到水上,踩著蘆葦他就過江去了,給我們表演,那個本事是三果以上才有。四果羅漢得漏盡通,煩惱就沒有了,就是見思煩惱斷掉了。
所以科學家沒法子跟他比。科學家用這些儀器觀察,事實真相被他發現了,他得不到受用。佛法用內功,用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他得受用,六種本能統統能恢復,他得大自在。大自在裡頭第一個隱現自在。需要辦事,幫助眾生覺悟就是他在辦的事情,他就現身;事情辦完之後,他走了,就不見了,不見是隱。隱現不同,隱現自在,隱現都沒有起心動念,而是什麼?眾生,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隨順眾生,成就自己的真實功德,這個功德累積,幫助他提升,這是大乘圓教,上面還有四十一個階級,用這種方式幫他提升。所以蓮花,蓮花每一瓣,乃至於我們把花瓣磨成粉,每一粒粉都具足圓滿的色受想行識,活的!真的,不是假的。
修.藍博士,你們有同學在這裡見過,他到我們這來訪問,不在這個攝影棚,隔壁那個攝影棚,那攝影棚裡我放他的照片。他告訴我們,不要以為我們起心動念沒有人知道,我們幹這個事情沒有人看見,錯了,桌子會看,它會聽,它懂得人的意思。我們座椅也是這樣的,牆壁也會聽,天花板也會聽,這地板也會聽,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為,它們全知道。這就是奇特法。他替人看病完全是用意念。我問他,你治病根據什麼道理,根據什麼理論?完全根據心想。佛經上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就是根據這個心想。他說,心要清淨,不清淨就不靈,要清淨,要把自己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清除乾淨,然後再把一切善的念頭也清除乾淨。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善惡,沒有染淨,沒有是非,什麼都沒有,「本來無一物」,這六祖說的,那是自己的真心。真心是清淨的、是平等的,是覺而不迷,我們經題上這五個字,清淨平等覺是我們的真心。清淨沒有染污,平等沒有動蕩,所以心要定,不能動,動就不平等,像水一樣,水一動它就起波浪。真心不起波浪,妄心起波浪,我們叫情緒,這妄心。大風大浪,高興的時候大風大浪,不高興發脾氣也是大風大浪,那都是妄心,不是真心。要用真心,給人治病要用真心,他說自己要具備這個條件。
治療的方法很簡單,病人跟自己不要見面,距離幾千里都可以把他治好,用什麼東西治?沒有離開戒定慧。他需要的資料就是四樁事情:第一個病人的姓名,第二個出生年月日,第三個現在人住在什麼地方,第四個病歷,在醫院檢查的報告,他只要這四樣東西。治療的方法是每天半個小時觀想,把病人的病歷看完之後,觀想到自己跟病人變成一體,病人身上的病就是我現在身上的病,我現在開始調理自己,完全用念力,把我身上帶著病毒的細胞恢復正常。他有四句偈,也等於咒語一樣,等於密宗念咒一樣,他不是念咒,他念這四句,第一句對不起,我沒有把你照顧好,讓你帶了病毒,對不起你;第二句請原諒;第三句謝謝你;最後一句我愛你,就念這四句。對著帶著病毒的細胞念這四句,用清淨心念,半個小時,一天做半個小時,連續做一個月,三十天,病就好了,就恢復正常。我這邊病好的時候,對方那個人病就好了,再檢查沒有了。很神奇,他治好了幾千人,到我們這來表演給我們看。
所以佛在經上講了多少次,數不清,「一切法從心想生」、「相由心生」、「境隨心轉」,統統講這樁事情。於是我們就明白了,我們今天還沒有辦法調理自己的身體,道理我們懂得了,那問題出在什麼地方?我們的心裡的染污沒有去除乾淨。要趕緊放下,全是假的,財色名食睡統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統統放乾淨了,至少像修.藍博士那個本事我們可以得到。這不是神奇,不是什麼佛菩薩附體,不是,也不是什麼加持,不是的,這道理在,人人做得到,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怎麼會做不到?海賢老和尚的師父給人治病,隨便抓一把草,那就是藥,什麼病都能治。是不是那個草的力量?不是的,草是個引子,實際上是什麼?念力。他的念力功夫比修.藍博士高明,所以修.藍博士還要一天半個小時搞三十天,才能做成,他那個馬上就見效。這就是人家的心不但清淨,到平等了。清淨是阿羅漢的定,定功,平等是菩薩的定功。如果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個力量就更高,法身菩薩,是如來果地上的能量來加持,馬上就見效。
所以心要真,真是沒有欲望。欲望就是六道輪迴的根,欲望不拔除,往生會有障礙。真正能往生的人,業障再重,他最後那一念真正放下了,他才能走得了。最後還有一念放不下,阿彌陀佛也帶不走他。我們的信心還是不夠,功夫不得力不是法的問題,不是佛的問題,不是外在的問題,全是我們內心有問題,「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才能解決問題。不向內求,不反省,永遠不能解決問題。經上講得真好,一定要看出,能看得出來,能得受用。
所以那個蓮花磨成粉,每一粒粉都有見聞覺知,你說它是正報還是依報?它是正報也是依報,依正是一不是二。這段文就好講了。這個蓮花,極樂世界的蓮花,「
欲言是依,則華外無佛正覺
」,花裡頭有,花外沒有;「
欲言是正,則說言百千億葉
」,這個葉是依報。「
欲言是因,則如來果上功德
」,花怎麼來的?花是如來變現的;「
欲言是果,則十方所生妙華
」,花確實,極樂世界的花非常非常微妙,是阿彌陀佛的願力,跟眾生念佛的功德成就的。我們這裡真念佛,七寶池這個花天天長大,光色美好;我們要不念,這花就枯了。在極樂世界看到變化的,就是七寶池裡的蓮花,其他的沒有變化,沒有生滅,只有這個蓮花大小光色不一樣,它有變化,奇妙!「
欲言是主,則能含十方三世無量慧;欲言是伴,則唯是如來正覺。欲言是一法,則此中出無量法;欲言是無量,則亦一句名號。奇奇特特,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之法
」,勉強說個名字叫它做奇特法。「
上義甚深
」,這幾句話的意思很深。下面黃念老略加解釋。
這些經文看到不稀奇,不難,字都認識,意思真的太深,你要參透,你才歡喜,你要是囫圇這樣念過去之後,念不出味道出來。我們學習經教不要貪進度,要讀多少,不需要,要懂裡面的味道,真實受用。然後才慶幸我們這一生多麼幸運,這一生遇到這個法門,問題解決了。問題解決要真正放下,一切統統放下,回歸自然。什麼都是自然的,自然的好,不要用一點點的心機,一切隨順自然,一切佛菩薩照顧。這一天有一餐飯吃,佛菩薩照顧的,沒有也是佛菩薩照顧的,統統歡喜,統統接受,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得大自在!一切心都不操了,操的心都是妄心,都是妄念。用真心,不用妄心。用真心跟佛菩薩相應,用真心,這佛經裡頭字字句句無量義;用妄心,什麼意思都沒有了,都是自己的雜念,都是自己的妄想。
我們看念老給我們的開示。「
茲略釋之。如來果德,稱為奇特。最極奇特,如經中華光出佛之文,則彰明矣!
」後面經文我們會念到。華是蓮花,光是放光,光是花放出來的,光中有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剎土,形相在其中。像我們現在看電視,這個畫面出現,十方諸佛剎土,你統統都能看到。看到之後,你就想去,真去了。怎麼去?化身去的,自己的身在極樂世界,在彌陀身邊,在彌陀講堂,如如不動。阿彌陀佛在講經說法,你在一心諦聽,分身到十方國土,管用。分身到十方國土供佛,供佛是修福,聞經聽法是修慧,福慧雙修。我們見一尊佛見不到,沒有這個緣,到極樂世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你都見得到,這個地方能不去嗎?沒有發心,不想去的人,古德講「非愚即狂」,他才不發心。真正聽,哪有不發心去的?這個法門無比殊勝奇特,圓融包含無量無邊法門,一法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就是這一法,真妙!
下面引用《
華嚴經
》經文說,「
如《
華嚴經
》云:一切眾生身中有正覺智
」。這句話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開悟的時候講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功德,無量相好,具足全宇宙。一切眾生身上有,所以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只是你現在迷了。迷了,你的正覺智、你的功德、你的相好沒有失掉,只是現在不能現前,並沒有失掉,你能把障礙去掉,它就現前。障礙是什麼?就這三大類的煩惱,無明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這三種煩惱障礙你性德。《
華嚴經
》上還有一句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跟這個意思都相同的。佛沒有妄語,佛說的話都是真話,要相信。換句話說,一切眾生跟諸佛如來、跟阿彌陀佛,原本是一模一樣,沒有絲毫差別。龍女八歲成佛不稀奇,因為本來是佛!
大乘教講得這麼清楚,無明煩惱是什麼?起心動念。但是微細的起心動念自己不知道,所以叫無明。你自己知道,那就明白了,不知道。科學家給我們說出來了,我們看了科學報告,對於無始無明有了清楚的概念。極其微細的動念,念頭,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我們讀到了,世尊問彌勒菩薩,說心有所念,人間的凡夫,他動了一個念頭,這一個念頭裡頭有幾念、有幾相、有幾識,佛問這麼個問題。經文是「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我們把這句話講清楚的話,用現在白話講清楚,凡夫起個念頭,有多少個細念,有多少個相分(物質現象),有多少個識(識就是阿賴耶裡頭含藏的種子、業習),問了這麼多,一句話裡頭,物質現象,識是精神現象。彌勒菩薩回答說,這一彈指,一彈指的時間很短,「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先說念頭,你說有幾念,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就是相,念念都有形,都有物質現象。「形皆有識」,只要有物質現象,每一個物質現象裡面都有受想行識,五蘊。五蘊是一體,五蘊不能分開,相裡頭有識,識裡頭有相,而且還是先有識後有相。
現在我們用的單位,時間單位是用秒,一秒鐘能彈多少次?我以前都是講五次,有人告訴我不止,可以彈七次。要是彈七次,這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把它乘一乘,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念頭,微細的念頭,誰知道?它就在我們眼前,我們對它毫無感覺,不知道。這是真相,事實真相。那一秒鐘如果彈七次,三乘七,三七二十一,那就是一秒鐘有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我們怎麼能捕捉到?沒有辦法。現在科學的儀器,能夠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佛說的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現代科學儀器還不行,還得進步,還要再進步,能捕捉加一倍的,我們相信可以做得到,再過個二、三十年,能翻一倍,捕捉到二千兆分之一秒,那就差不多了,跟佛說的接近。這微細念頭,生滅法。
你說,每一個念頭都是一張幻燈片。這是從前電影片,以前電影用動畫組成的,一秒鐘在放映機裡面,這一開一關,就是生滅,生滅多少次?二十四次。一秒鐘二十四次,我們看電影就被電影迷惑了,以為它好像是真的了。電視比電影進步,頻率更高,電視是一秒鐘五十張底片。一秒鐘,差不多翻了兩倍。現代的電視用數碼,每一秒鐘一百個生滅,一秒鐘一百,在這個電視上看不出破綻。二十四分之一秒的時候能看到,能看到什麼?這個光在閃動。電視的光看不到閃動,加一倍,五十分之一秒,就看不到閃動現象。現在數碼是一秒鐘一百張,所以就如同現場一樣。彌勒菩薩要不給我們講,我們永遠不知道事實真相。
科學對於我們有很大的幫助,雖然不是我們用禪定功夫親證的境界,我們相信了,對於佛在經上說的話不再懷疑了。這一相信,佛經裡面所說的,我們全都相信了,有一些很稀奇的事情,那是什麼?那是我們能力還做不到,我們達不到這個境界,我們相信真有。這個高的頻率,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在我們面前,我們沒有感覺。它這個生滅永遠不停的,前念滅後念生。經上告訴我們相似相續,不是真的相續。真的相續,前念跟後念完全相同,這叫相續相。相似相續不一樣。我們在小範圍,這個房間裡頭,兩個小時,沒有變化,一樣的;但是你要講整個世界,不一樣了;整個宇宙,更不一樣了。我們的念頭是生整個宇宙,不是太陽系,不是銀河系,是全宇宙,每一個念頭都是全宇宙。宇宙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心想從哪裡來的?是自性本有的。就是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功德、圓滿的色相,它本自具足的。千變萬化,不管怎麼變,它都不離根本,根本是自性。
所以見性比什麼都重要,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追求終極的目標是什麼?就是見性。所以說法門平等,因為門門都能幫助你見性。就好比藥,你生病了,藥到病除,你服了藥,病就好了。病各種不一樣,藥也不一樣,八萬四千法門治八萬四千眾生的病,無量法門治無量眾生之病。到底我害的什麼病,我要用什麼藥,自己不知道,碰到佛就行了,碰到阿羅漢、碰到佛,他們會看。阿羅漢的宿命通能知道五百世,他能看你五百世之內這些煩惱的習氣,他有辦法對治你。那要遇到佛就更好,佛能看到你無量劫之前的事情,所以遇到佛是最幸運的。那我們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問題不就解決了嗎?阿彌陀佛能看到我們無量劫前,看到我們最初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從迷了之後生生世世,他全知道。要不要請教他用什麼方法治?方法有了,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妙絕了!你到極樂世界,佛教你還是念這句阿彌陀佛,決定沒有錯。
現在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教給我們的,沒有改變,是一不是二。然後我們再頂禮釋迦牟尼佛,真正佩服本師。這個時候才真的明瞭,不是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又換上另外一個法門,不是,那是你的妄想,你想錯了。到極樂世界去,一句佛號念到底,為什麼?這句佛號是自性的德號,它不變的。自性是真的,其他名號都是方便的,為什麼?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釋迦是仁慈,牟尼是清淨,用大慈大悲、用清淨心,來幫助這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眾生缺乏慈悲心,心地染污嚴重,所以用這個方法來治。阿彌陀佛是無量覺,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是覺,正覺智慧,無量正覺智慧,什麼都治,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的眾生,阿彌陀佛這個名號統統治。所以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還是教你念阿彌陀佛,妙極了,真正不可思議。
所以正覺智,就是如來智慧德相,此實實在在很奇,稀奇,「
但眾生皆具
」,每個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沒有什麼特別,「則非特殊現象,故云奇而非特」。「《
法華
》
中龍女成佛,八歲之龍女,能立即成佛,確極特殊
」,確實極為特殊,「
但特而非奇
」,並不奇怪。「
因眾生本來是佛,人人有分,個個現成,故龍女成佛並不名奇
」,這不奇怪。「
唯此經中之淨宗一法,既是最奇,又是最特
。」這是我們要注意到的,妙極了。所以這部經要是真搞通了,搞清楚、搞明白了,整個佛法就通了。一定要守住老祖宗的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天天讀,從頭到尾念一遍是修定;如果細心,每天就學完一小段,那是慧,那是修慧。所以修慧跟修定功德都通,沒有兩樣,方法不一樣,隨著各人歡喜。戒完全在其中。戒是什麼?心地清淨,有法喜而沒有執著。你今天領略到這裡,再過幾天領略更高了,又深了,又有奇妙東西被你看到了,才知道字字句句其味無窮,其深沒有底,廣沒有邊,這就是性德。它為什麼會這樣?世尊從大寂定裡頭流出來的,祕密都告訴你了。如果不是大寂定,說出東西就沒有這種效果。然後才知道古聖先賢東西高,我們今天跟人不能比,為什麼?今天人心浮動,浮動到極處,他靜不下來,而且都以為是對的,不相信在清淨心當中會悟出道理,他不相信。一定要廣學多聞,一定要通過辯論,跟古德所說的完全相反,就難了。我們也是走古人的道路,才得到一點甘露,嘗到一點法味。要跟現在人學,得不到,得的是知識,不得受用。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26。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二六集)【日期】2014/10/29【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12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五十八
頁,我們從第六行第二句看起,從《
法華
》:
「《
法華
》
中龍女成佛,八歲之龍女,能立即成佛,確極特殊,但特而非奇。因眾生本來是佛,人人有分,個個現成,故龍女成佛並不名奇。
」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接著往下面看。「
唯此經中之淨宗一法,既是最奇,又是最特。下依經中《寶蓮佛光品》從依正、因果、主伴、一多等說明之。依常情而論,池中蓮花,應是依報。
」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都是蓮花化生,蓮花從哪裡來的?因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力變現出來的,這是因;緣是十方世界眾生信願持名,真信切願,七寶池中就會生一朵蓮花。你看有因有緣。將來往生,佛就用這朵蓮花來接引你,這個蓮花有你的名字,絕對錯不了的。我們念佛,真正相信,真正發願求生淨土,七寶池裡頭的蓮花已經生出來。我們念佛功夫很勤,念得很踏實,這朵蓮花愈來愈大,光色愈來愈美;如果我們念佛懈怠,或者改變,不念佛了,改用別的法門,這蓮花就枯了,枯了以後就不見了、就消失了。我們就明瞭,寶池裡頭的蓮花應該很多,無量無數,裡面大小、枯榮不定。念佛的人多,蓮花多,往生的人少,那就是說明寶池的蓮花很多都會枯謝掉,沒有了。到什麼時候緣成熟了,來生後世又遇到這個法門,他有善根、他有福德,如果遇到緣,寶池裡頭蓮花又生起來。這非常奇怪,也非常特殊。所以它應該是依報,往生的人是正報,這是依照常規來說的。
「
若說是依,但一一花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可見佛從花現,故云花外無佛,故不能說是依
」,花中現佛。「
若說是正報,經中說花有百千億葉,明明說是花葉,而非佛身,故不能說是正
」。不能說它是依報,也不能說它是正報。「
若說是因,但此乃如來果德之成就,故不是因
」,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成就。剛才說過了,蓮花是從四十八願來的,果德裡頭現出來的,它不是因。你要說它是果,「
然此花是十方世界所生之物
」,十方世界的人,念佛的人,沒有人發願求生淨土,老實念佛,這個池裡頭不生花,沒有這個花,「
不待行人果覺功圓,則不是果
」。說它是因、說它是果都不能把這個事實講圓滿,又像因、又像果,又像依、又像正。
「
若說是主,則能含十方三世無量慧,含攝一切,其伴甚多
」。這是從主伴上講的。如果說它是伴,「
則心外無法,唯是如來正覺。極樂之依正主伴一切一切,唯是阿彌陀如來自心所現
」。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展現出西方極樂世界,而極樂世界又跟十方諸佛剎土有密切的關係,分不開。關係為什麼這麼特殊?有原因,原因是什麼?遍法界虛空界就是彌陀如來的法身,就是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的自性。就跟我們平常講的五蘊一樣,五蘊是色還是心?你要說它是心,它有物質現象;你要說它是色,它原本就有受想行識。受想行識是心,色法是物質,心跟物融合成一體,不能分。明白這個道理,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就有一個概念了。
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願力現出來的,阿彌陀佛現出西方極樂世界目的何在?是接引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十法界眾生,主要是要度這些眾生的,幫助這些眾生一生圓滿成佛,這個東西真正不可思議。所以,極樂世界你說什麼都不是,也什麼都是,不能說它是依,不能說它是正,也可以說它是依、是正。明白了,說是、說不是都對;不明白的時候,說是、說不是全錯。所以它具足奇妙、特殊,奇特達到極處。彌陀自心就是眾生的自心,它是一不是二,這個自心就是自性、就是真如、就是本性,生佛是一體。所以,彌陀運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來加被眾生。這段意思深,念老特別做個簡單的解釋。
下面說,極樂之依正主伴一切一切,唯是阿彌陀如來自心所現。「欲
說是一法,但一花中有無量光,其中出生無量法
」,這一即是多;「
若說是無量,則只是一句名號
」,多即是一,一多不二。「
三種莊嚴,入一法句
」。這個三種莊嚴是《往生論》上說的,依報莊嚴說了十七種,正報莊嚴,正報分主、伴,主是佛,阿彌陀佛,八種莊嚴;伴是每一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就是菩薩。生到極樂世界,無論是實報土、方便土、同居土,只要你到了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花開見佛,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句話真正不可思議!對實報土的人來說沒話說,阿惟越致就是法身菩薩,生實報土。方便土也是阿惟越致,這就奇妙了。方便土是聲聞、緣覺、三乘菩薩,沒見性,雖然證得位不退、行不退,但是他念還退,這就奇特了。尤其奇特的是同居土,同居土是凡夫往生的,沒證果,連小乘初果都沒有證得,也作阿惟越致菩薩。換句話說,極樂世界雖然有四土三輩九品之名,有這個名,實際上?實際上沒有,實際上是平等的阿惟越致菩薩,皆作阿惟越致菩薩,統統都是的,那就是統統都是法身菩薩。這個也是奇特之一,奇中之奇,特中之特。
三種莊嚴,入一法句,這一法句就是這一句名號,一句名號統攝一切法。「
所以說此
」,這個此是說這個法門,「
乃奇中之奇,特中之特,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之法。亦不可安名,只是勉強名之為奇特法
」。這個奇特法就是這一部《
大乘無量壽經
》。「
今日世尊欲宣彌陀弘願一乘、最奇特之法
」,所以佛要「
住於彌陀之所住,佛佛相念。故曰住奇特法
」。彌陀、我心本是一體,說法如是,聞法亦如是。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這一段給我們說明的是一體,住佛所住,下面這段是講導師之行。『
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
』。「導
師
」是引導眾生成佛之行,這才稱為導師。狹義專門對佛稱的,菩薩稱師,不稱導師,導師是對佛的稱呼。「最勝之道」就是信願持名,本經說的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八個字。蕅益大師在《要解》裡,把八個字省略成四個字,更簡單。「信願」就是發菩提心,真正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一點懷疑都沒有。我們自己要發真心真誠的大願,願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做第二種想法,我這一生就這一個目標、一個方向,沒有第二個方向,這叫無上菩提心。「持名」,執持名號。像海賢老和尚一樣,師父教他這一句佛號,這傳授給他的法,他一生九十二年未曾丟失,念了九十二年。他給我們做證明,這光碟諸位要細心看,要用恭敬心、真誠心,你去看他。
他給我們證明西方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他見佛很多次,常常見佛。光碟上他老人家說,好幾次要求阿彌陀佛帶他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沒答應,說他修得不錯,留在這個世間表法,給念佛人做個好樣子。這就說明他見阿彌陀佛不是一次。往生之前,他老人家又說,這幾天阿彌陀佛來告訴我,叫我趕快往生。這給我們作證,老和尚決定沒有妄語,句句話都是真話。為什麼人家跟阿彌陀佛那麼熟悉?感應,清淨平等覺的感應。我們的心,念到清淨平等覺,就會跟老和尚一樣,跟阿彌陀佛起感應,我們念佛,佛就現前;我們求生,佛就帶我們去。不帶我們去,那就是海賢老和尚的樣子,你有能力表法,要做一個好榜樣給大家看。
我們在傳記上曾經看到,我們淨宗初祖慧遠大師,這是東晉時代在廬山建東林念佛堂,就是現在的東林寺。他老人家四次見佛,見到極樂世界,從來沒有跟人說過。最後一次,就是第四次,他才跟大家宣布,極樂世界又現前,阿彌陀佛來接引我,過去曾經見過三次。別人問他,極樂世界像什麼樣子?跟經中所說的一模一樣。遠公大師在世,他講的經就是《
無量壽經
》,《
彌陀經
》、《
觀無量壽經
》都還沒有翻譯出來。他那個時候東林念佛堂就依一部經,《
無量壽經
》,這最早到中國來。歷代一共十二次翻譯,所以它有十二個不同的版本。非常可惜有七種失傳,現在《大藏經》裡面只有五種。
這五種仔細去校對,裡面出入很大,說明這部經是世尊當年在世多次宣說,不是說一遍。一遍,那梵文的底本只是一種,無論怎麼翻譯,不會有很大的差錯。最明顯的,願力,四十八願,這決定不會有錯誤的。這五種本子裡頭有三種不同,有兩種四十八願,有兩種二十四願,有一種三十六願。這麼大的差別,這就說明不是一次說的,多次宣講。阿難結集的本子,這梵文原本也都傳中國來了。多次宣講說明這部經重要,釋迦牟尼佛講經沒有講過第二遍的,唯獨這部經,叫你明顯看出來它不是一個底本,它是不同的底本。就說明世尊在世不同的說法,多次宣說,才會有這種現象發生,也顯示出這個法門的特殊、奇特。
這個法門,遇到有緣的,緣就是信願,死心塌地,絕無改變,阿彌陀佛來,教我再有一個方法,我也拒絕,我就依照這個法就行了,我相信這個法字字句句是佛說的,決定成就。《
觀無量壽經
.上品上生章》要認真學習,我記得這一章,單獨這一章我講過。你真明白之後,死心塌地,一門深入,很快就成就。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在《往生傳》裡面看到,三年往生的人太多太多了。絕對不是他的壽命只有三年,他三年念佛功夫成就了,見到阿彌陀佛,會要求阿彌陀佛,我的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走。佛很慈悲,佛就帶你走。三年,到極樂世界去作阿惟越致菩薩,還得了!還有哪個法門能超過這個法門,找不到。你很幸運,遇到一切諸佛共同讚歎的奇特大法。只有善根福德因緣不足的人,雖然遇到了,他懷疑,他不相信,當面錯過,真可惜。
這個地方念老引用《淨影疏》,淨影法師隋朝時候人,他也叫慧遠,跟我們初祖法號完全相同,所以在歷史上稱為小慧遠。他有《
無量壽經
》的註解,就叫《
淨影疏
》,《無量壽經義疏》。這裡面說,「
住佛住者,涅槃常果,諸佛同住
」。住就是心安住的所在,心住無所住就是住佛住。為什麼?佛心清淨,佛心平等,佛見色、聞聲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這叫住佛住。我們也常常提到,要認識,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住佛住。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菩薩住;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小乘住,阿羅漢、辟支佛;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那就是六道眾生。六道眾生住哪裡?住六道輪迴。
記住,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你住六道輪迴。你要是能夠把執著放下,我再也不執著,我知道它是假的,不是真的,就是再也不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了,你就能證阿羅漢果。不但不執著,分別也沒有這個必要,假的,分別它幹什麼,那你就升級了,你升菩薩。真正覺悟了,雖然這個現象在面前,面對著它,起心動念都沒有,這就是佛住。修行修什麼?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道,修什麼?就是修這個東西,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
章嘉大師教我放下,放下什麼?就放下這個。真正放下了,事實真相就明白了,那叫看破,看破是真正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體是空寂的,相是假的,體是空,一法不立,連佛也沒有。自性是本體,所以不能執著,不能起心動念;相是假的,也沒有起心動念的必要。無論是性、無論是相,都不起心動念,這就是住佛所住。住佛所住,你要有行為,行為是什麼?眾生有感,自然有應,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法爾如是,沒有起心動念,還是住佛所住。那應幹什麼?應是幫助他解決問題。菩薩有感,則以佛身去度他;二乘有感,就現菩薩去度他;眾生有感,現隨類身。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那是講三十二類,每一類無量無邊身,與眾生感應道交不可思議。這都叫奇特。
「
今日世雄
」,世雄是指釋迦牟尼佛,今天釋迦牟尼佛「
住彼所住
」,住阿彌陀佛所住,就是「
住大涅槃,能起化用
」。化是化身,是變化;用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離開六道輪迴,離開十法界,叫離究竟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叫得究竟樂。十方諸佛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個個面對他有緣眾生都能起變化的大用,教化眾生,佛不做別的,就是教學。教學的儀式無量無邊,在我們這個世間,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出現在印度,以比丘的身分表法,表放下。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七情五欲,過出家人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他的示現非常活潑,示現的意義,就是放下萬緣,身心清淨,為我們表清淨平等覺,表這個法。有國王大臣禮請他老人家去講經,在宮殿裡面、在花園裡面,他也答應,他不拒絕。所以在竹林精舍、在祇樹給孤獨園還講了相當長的時間一段經,幾部大經,講完之後就離開了,又去過他遊牧生活。不呆板,為我們示現活活潑潑,佛,真的現在人講通情達理,讓眾生生歡喜心。
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只要你去向他請教,他都教你,包括所有宗教,這在經上能看出來。他不排斥,他也不勸你,你那個宗教有問題,沒有說過這個話,對每一個宗教都讚歎。我們要學,為什麼?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不但佛說的八萬四千法門,包括其他宗教,所有一切的法門都是平等法。同一個道理,只要你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都能夠得定,定深了不放棄,到最後都能見性。所以,用其他的宗教修行的方法,向世尊去請教,世尊都幫助他破迷開悟,明心見性。他明心見性作了佛,有沒有捨棄他的宗教?沒有,他到他那個宗教去做先知去了,他到那個宗教裡面去領導他們去了。外面看到是不同的宗教,裡面都是佛菩薩,這是對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修其他宗教也不例外,他本來是佛,他成佛有什麼奇怪?不奇怪。龍女八歲成佛,龍是畜生道,八歲小女孩,善根深厚,聽聞說法她開悟了、她證果了。
本經特別提到的是普賢菩薩,你看第二品「德遵普賢」,普賢菩薩專門講修行,落實修行。落實裡頭最重要的一樣就是心量拓開,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他的行門就是十大綱領,普賢十願,願願都是用真誠心、廣大心來修,真誠廣大。面對的是遍法界虛空界,一法不立,一法不捨,得大自在。禮敬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眾生是廣義的,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都叫眾生。動物是眾生,植物也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礦物還是眾緣和合而生的,乃至虛空法界。所以眾生這個名詞含義非常非常廣大,普賢菩薩的恭敬心,圓圓滿滿統統都禮敬到了。
我們今天對佛菩薩恭敬,對人就不恭敬,對好人恭敬,對惡人就不恭敬;普賢不是的,平等對待,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他的眼裡、他的心裡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平等平等,看一切眾生跟看阿彌陀佛完全一樣,對阿彌陀佛是用什麼恭敬心,對一切眾生用的恭敬心完全相同,沒有絲毫差別。那叫普賢行,禮敬、稱讚、供養完全平等。普賢行不容易修,為什麼?我們沒有平等心。雖然說恭敬心,恭敬心不到位,達不到佛所要求的標準,我們還自以為是,不知道懺悔、不知道改進。所以普賢行對我們有名無實。這也是我們念佛功夫不得力的因素之一,為什麼功夫不得力。
《
會疏
》裡頭說的,「
佛所住,不二乘菩薩所能及
」。這個「不」是非的意思,不是二乘、不是菩薩所能及。二乘是聲聞、緣覺,菩薩是說的三乘菩薩,天台別教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些菩薩沒有明心見性;也就是說,他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有起心動念。二乘,不但有起心動念,還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佛所住的是不起心不動念,二乘、菩薩做不到。「
唯佛與佛住之
」,只有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這是佛,他們住實報莊嚴土。「
又佛說三乘隨他教時,各住三乘法
」,十住菩薩住十住法,十行菩薩住十行法,十迴向菩薩住十迴向法,這就是隨順他們自己所學習的,隨他教時,各住三乘法。「今
住佛隨自所住,故云住佛所住
」。今天釋迦牟尼佛示現住佛所住,住一真法界,住實報莊嚴土,也就是住真實大菩提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佛心。「
而流出此殊勝妙法
」,就是這個淨宗法門,念佛成佛,奇特的妙法,無比殊勝。「
以為眾生之因心
」。這原本是如來的果覺,我們的經題清淨平等覺,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心安住在這上。表現在這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聲聲佛號,聲聲清淨平等覺,聲聲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與本經修學的宗旨完全相應,「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用這個來做眾生的因心。
「《甄解》曰:住佛所住者,住普等三昧,普等三昧
」,普是普遍,等是平等,三昧是定,禪定,「
及大寂定
」,大寂定就是大涅槃。普等三昧、大寂定,「
並是念佛三昧異名
」,它還有個名字叫念佛三昧;換句話說,念佛三昧就是普等三昧,普遍等同,平等。跟二乘人在一起,跟二乘平等;跟三乘菩薩在一起,跟菩薩平等;跟諸佛在一起就跟佛平等,妙極了。為什麼?三乘菩薩、聲聞、緣覺他也念阿彌陀佛,他也求生極樂世界,他們往生在方便有餘土。六道眾生沒有證得果地,念佛往生凡聖同居土。前面說過,雖然有四土三輩九品的差別,實際上,到極樂世界原來是平等的,普等三昧。真妙,真正是奇特到極處。「
三世諸佛皆住此念佛,故云佛所住。今佛
」,現在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念佛法門,住念佛三昧」。底下是念老的話,「
《甄解》之說,更切經旨
」,跟本經的宗旨,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完全相應,說得真好!
下面為我們解釋「
導師之行
」。「
導師者,指引導他人入於佛道者
」,這稱為導師。引導眾生入佛道,用什麼方法?八萬四千法門就是方法。一生成就呢?一生成就就是念佛成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一生成就不了,一生成就那真的億萬人當中難得找到一個。早年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在他這一生當中所看到的、所聽到的,修禪宗成就的一個都沒有。禪宗是什麼?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一個都沒有。修密宗成就的,他一生只見到六個人。念佛往生的太多太多了,念佛往生成就的,比禪、比密還要高。為什麼?生到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作阿惟越致菩薩。不是自力,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給你,是他力法門,阿彌陀佛把你抬舉起來了,對佛要感恩。如果對佛要不敬,大不敬,這個罪可就重了。你不遇到這個法門那沒話說,遇到這個法門,對佛大不敬,你違背了經教。
什麼是敬佛?依教修行是敬佛,一直念下去是敬佛。懷疑是不敬佛,改變方法是不敬佛,為什麼?你不能往生。真正能幫助你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敬佛。往生的方法,一句佛號,不能改動。無論修什麼法門,你聽到了去學習可以,它的結果是什麼?對念佛法門信心更增加、增長,這就對了。看到學那些法門那麼難,這個容易,容易就容易成就,難就不容易成就。
下面引
《十住斷結經》
這裡面說,「
號導師者
」,這個號就是稱號,導師者,「
令眾生類示其正道故
」,這叫導師,示其正道。「
《華首經》曰:能為人說無生死道,故名導師。
」無生死道就是指念佛往生,念佛往生不是死,你要說你這個地方死了,到極樂世界生了,錯了,沒有生死。往生極樂世界,這個肉身是阿賴耶的相分,是阿賴耶的境界相,這個東西是生滅法,說穿了它根本是個假象,根本就不存在,這是量子力學家說的。把這個假的放棄、捨掉,真身現前,真身是法性身,真身永遠不生不滅,這就是說無生死道,道道地地的導師。
「
《佛報恩經》曰:大導師者
」,大導師是指誰?「
以正路示涅槃徑
」,這個徑是小路、直路,最近的路、最快速的道路,
「使得無為常樂故
」。下面念老有個括弧,「
無為指無為
法」,一切法法爾如是,「
常樂指常樂我淨
」。常樂我淨這四德自性具足,你見性就得到了。大乘教講三德,「法身」,法身有常樂我淨,「般若」有常樂我淨,「解脫」有常樂我淨,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常,永恆不滅,就是不生不滅,這叫常;樂是無苦,離一切苦,離苦就是樂;我,是自己能做主宰;淨,就是清淨心,沒有染污,換句話說,決定不受外面境界影響,不受外境干涉。涅槃四德,這四個你都得到了這叫大般涅槃。
「
又《甄解》曰:導師行者,即彌陀世尊平等引接無所遺故
。」說得好!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平等的,真正具足信願,老實念佛的,一個都不會漏掉。不要以為阿彌陀佛把你忘掉了,阿彌陀佛不會忘掉你,只有你把阿彌陀佛忘掉。這一忘掉,當中障礙就發生了,阿彌陀佛不能在你面前現身。所以我們在平常要培養對佛的信心、對極樂世界的信心、對釋迦牟尼佛的信心、對所說法門的信心,不能有絲毫疑惑。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
中國古人,古代的中國教育,從小就養成他的信心,教五常,五常是德,做人根本的德行,仁義禮智信,性德。對聖賢、對祖宗有信心,從來沒有懷疑過;對人有信心,人性本善,不相信這個世間有壞人。壞人是沒有受過教育,習性學壞了,不是他的本性,本性純淨純善。所以說「性相近,習相遠」,習就是習慣,是染污。所以,人人都有可敬之處、可敬之時、可敬之事,怎麼可以失敬?普賢菩薩不是,禮敬圓滿的做到了,真的是用清淨心、平等心修一切恭敬。
《甄解》
裡面,導師行者,即彌陀世尊平等引接無遺。「
又大導師者,即彌陀世尊,以本願引攝五乘
」,五乘是指的法界一切眾生。三乘之外,三乘是聲聞、緣覺、菩薩,再加上人、天,五乘。引導攝受,也就是接引大眾往生極樂世界。「
故今本師演說本經,正是住彌陀之所行也
」。彌陀之所行,就是接引十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念佛求生淨土的大眾,這五種人,菩薩、聲聞、緣覺、天、人。實際上它還包括畜生、餓鬼、地獄,這是三惡道的,三惡道的眾生,過去無量劫中跟阿彌陀佛結了緣,修過這個法門,阿賴耶裡頭都含藏著淨土的種子。諸佛菩薩化身在惡道裡頭,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念佛往生淨土。佛門裡有一本小冊子,《物猶如此》,專門是講畜生道念佛往生的,真有。現在還有,你只要留意你就會發現,你就會看到,畜生念佛。牠過去生中是念佛人,念佛功夫還不錯,臨命終時一念錯了,墮畜生道,沒能往生。由於念佛功夫很深,做了畜生,牠懺悔,牠後悔牠錯了,所以牠看到佛像,看到念佛的人,牠恭敬。
今天釋迦牟尼佛演說這部經,就是住彌陀之所行。非常稀有難逢的,我們能在這個世界上,能在現前這個環境當中,遇到夏蓮居老居士為我們所會集的這新本子,太稀有了!使我們這些善根不足的人,看到這個本子把善根補足了,為什麼?不懷疑了,他講得清楚、講得明白。現在中文本的《
無量壽經
》有九種版本,五種原譯本之外,有王龍舒的會集本、魏默深的會集本、彭紹升的節校本,八種本子,再加上夏蓮居老居士這個會集本,九個本子。過去我們把這九種本子都印在一起,印成一冊,便利大家參考,你看看你喜歡哪個本子。這個本子出現,度人多了,許多不能得度的,遇到它得度了,功德無量無邊。夏老的學生黃念祖老居士,六年的時間為我們做成集註,這是真實智慧。如果他自己註的,我們一般人不相信,他用另外一個方法,用經來註經,我們服了,用祖師大德的開示來註經,他用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所以,經是會集本,註解也是會集本,我們由衷的敬佩。自己謙虛,把這部經的義理說透了,讓我們讀了斷疑生信,信心堅定,願心踏實,決定得生淨土,這比什麼都重要。這兩位大德出現在我們這個時代,要特別感恩,這菩薩再來,不是凡人,凡人做不到。
可是今天這個時代是個科學的時代,科學講什麼?第一就是教我們懷疑。我們用懷疑的心就不得其門而入了,入科學行,入聖賢學問不行。聖賢學問要真誠、要恭敬,用清淨心來接受;科學不需要,不需要恭敬心、不需要真誠心都能學得到。這是聖賢學術跟科學不一樣的地方。不能用科學的方法來學經教,用科學的方法念佛不能成功。學科學得到的結論還是科學,佛法是心性的學問,科學方法沒有辦法幫助我們明心見性。佛所說的,局部,科學能幫它證實,讓我們對於佛法,對於佛所說的、祖師大德所說的生起信心,有時候能得這個利益。
下面這句經文,「
最勝之道
」。「
《淨影疏》曰:無上菩提,是最勝道。
」大乘妙覺果位所證的是最勝道,再沒有超過它的,叫無上菩提。無上就是最勝,菩提是梵語,翻成中國是覺悟,究竟的覺悟、圓滿的覺悟。不是讚歎,是真實,真實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真的證得了,釋迦牟尼佛證得,維摩居士證得,佛弟子當中,菩薩們證得,在家居士當中也有不少人證得了,可見它不是假的,他說的是真的。怎樣修真才能證得?章嘉大師告訴我,看破、放下就證得了。看破,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般若經》上說得最清楚、最透徹,是真的不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聽到這一句不要消極,它是事實真相。你必須要把大乘經教搞清楚、搞明白,才能解決問題,才不至於產生誤會。
佛所講的東西不能想像,用自己的意思來解釋,愈解釋愈錯誤。為什麼?佛是從大寂定裡面流出來的,這前面剛剛讀過,大寂定是什麼?是真心,真誠到極處,沒有絲毫虛偽,沒有一個妄念,自自然然流出來的。我們也要住大寂定才能懂得,不能入大寂定,總得有幾分定功,定功愈深你知道的就愈多,知道的也愈深愈廣。沒有定功,心浮氣躁,是完全不懂。聽不懂還要批評,說佛說錯了,他憑什麼?他憑科學,佛說的跟科學家講的不一樣,用科學家的標準來看佛法,佛全錯了。科學在今天的社會非常普遍,大家都是用科學的眼光來看一切法,對佛法、對中國傳統文化都不例外,與科學不相應的就是糟粕,應該要捨棄的,這就難了。
佛法重視心法,今天講唯心、唯物,它重視唯心,也不捨唯物,法相宗對於物相說得非常清楚。大乘佛法是圓滿的、是究竟的,但是它有一定的深度。深度的東西對誰說?對清淨平等覺的人說,他聽到了會開悟,會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細心觀察海賢老和尚,乃至於他的師父傳戒老法師,有跡象讓我們看出來,他們確實是開悟的人。開悟與有沒有讀過書不相干,與有沒有上過學也不相干。唐朝的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在黃梅住了八個月做義工,每天舂米破柴。他那個舂米破柴不妨礙他用功,他用什麼功?看得破、放得下,他就用這個功。真看破了,真放下了,五祖忍和尚把衣缽傳給他。真的明心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他報告的二十個字,那就是對自性簡單的描繪,自性就是真心、就是本性,真如本性是清淨的,沒有染污,不生不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五祖一聽,真的,不是假的,衣缽就給他了。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也做了報告,見性是什麼樣子?他在定中說了一部《
大方廣佛華嚴經
》,那就是細說,詳細說明自性的樣子。這部大經,流傳在我們世界上這個《
華嚴經
》,其實它是《
大方廣佛華嚴經
》的目錄提要。像《四庫全書》一樣,《四庫全書》分量太大,紀曉嵐編了一部目錄提要,每部經裡頭說些什麼內容,簡簡單單提下來,有五本,全書一千五百冊,提要五冊。《
華嚴經
》,龍樹菩薩見到的,多大分量?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這個書要搬到我們這個地球上來放不下,搬到我們這個銀河系也放不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收藏在哪裡?大龍菩薩的龍宮裡面,龍樹菩薩有緣見到了。再看中本,分量還是太大,閻浮提眾生沒有能力受持這部大經。最後看小本,小本就是目錄提要,這個可以,十萬偈,四十品,是《
華嚴經
》的提要。世尊當年是細說,這一部《
華嚴經
》說些什麼?就是六祖惠能大師講的二十個字,《
華嚴經
》濃縮起來就這二十個字,展開來,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
六祖惠能大師知道,在他手下跟他學習開悟的四十多個人,這四十多個人都入這個境界,不是假的。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單傳,傳到惠能,禪宗法門無比的興旺,中國寺廟都叫禪寺,學習的人多,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四十多人,在《
華嚴經
》上,他們的地位初住以上。這些人不求西方淨土,他們到哪裡去?他們到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的實報莊嚴土,都到那裡去了,到那邊去作佛去了。這是我們要知道,我們從這裡生起信心,對如來大法生起無上的恭敬心,我們展開經卷才能看出一點門道。經卷字字句句其深沒有底限的,其廣沒有邊際,所以百讀不倦、千讀不倦、萬讀不倦,遍遍都有新意思出來。它沒有意思,說的住大寂定,沒有意思在裡頭,我們學習的人,在這個經典裡面,字字句句體會到無量義。世間書籍不能比,世間的書是人從腦子裡頭、思想裡頭寫出來的;這是稱性的,自性裡頭流出來的,沒有意思。因為沒有意思,它才能成為無量義;有意思,就是那個講法,不能做第二個講法,第二個講法就講錯了。經典不可思議,佛法不可思議,淨土不可思議,信願持名不可思議,這無上菩提最勝道。
「
又《會疏》釋曰:於一切世出世中無有倫匹
」,真的,現在我們看這話我們相信,一切世間、出世間沒有一法能跟這一法對比。「
《甄解》曰:最勝道者,念佛往生一道
」,多清楚、多明瞭,「
於一切方便中,無上最勝故
」。你要放棄,找別的,那真叫可憐,那是愚痴。「
又最勝道者解脫德,《涅槃經》云:無上上,真解脫
」,解脫是得大自在,解是解開,脫是脫離,脫離一切苦,解開一切煩惱習氣,回歸自性,得究竟樂,「
故無上上,即最勝義」
。「
《甄解》之兩說,互為表裡,因念佛即無上上最勝之道,往生必證涅槃也。
」這個涅槃是如來所證的大般涅槃,不是聲聞緣覺證得的。
「
又正當念佛時,心作心是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當下即是,即無上上解脫時也
」。那我天天念,這境界不現前,這什麼原因?有原因。你念佛裡頭有夾雜、有妄念,所以這個境界你沒有得到。觀音、勢至教我們的方法可以去試試看,用觀音、勢至這個方法,跟這講的一樣。觀音菩薩教我們反聞,「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大勢至菩薩教我們「都攝六根」,你六根一根都沒攝,所以你念佛功夫不得力。怎麼樣反聞?專聽佛號,聽自己念佛的佛號。特別是默念,不是金剛持,金剛持口動,口完全不動,心裡在念佛,有沒有聲音?有。耳朵聽心裡念佛的聲音,不要聽外面,這叫反聞。那個是心完全集中注意在佛號上,外面東西聽不到了。這才是真正把六根在六塵境界上放下了,都攝六根。你用這個方法一定有效,當下就是無上上解脫時。「
今日釋尊將演彌陀之妙法,故住於彌陀之所住,行彌陀之所行,念彌陀之所念,故云住諸佛所住最勝之道
」。說得真好,妙極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27。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二七集)【日期】2014/10/31【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12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六十
頁,倒數第三行,第二科,「念佛功德」。
【去來現在佛佛相念。為念過去未來諸佛耶。為念現在他方諸佛耶。何故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
這是阿難尊者見到世尊放光現瑞,這一次的放光是阿難為侍者多年所沒有見過的。這一次放光特別殊勝,佛說法,顯示這一會必然是無比殊勝的妙法。這個光瑞從哪裡來的?想必是念佛。這一點阿難很清楚,一切法門裡頭,念佛的功德無比殊勝,想必是佛佛相念,但是不知道世尊是念哪一尊佛。我們學習經教,希望得佛力加持,讓我們了解佛的真實義,就像開經偈上所說的「願解如來真實義」,要得佛力加持。佛說法也不例外,同樣的,佛很謙虛為我們做出好榜樣,也啟請十方諸佛菩薩加持,讓自己講得透徹、講得清楚,讓聽眾聽得明白、聽得清楚、聽懂了,這是加持的意思。有效嗎?有效。為什麼?大乘教裡佛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的心真誠,我們的心清淨,我們的心至誠恭敬,就能感得三寶威神加持。實際上,是我們自性真心般若智慧流露。這是感應道交的原理。善與善相感,惡與惡相感,都有感應的。所以念力不可思議。在講經之前,顯示出釋迦牟尼佛他心裡頭念什麼?他今天開這個會,我們講法會,開這個法會,法會就是教學,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他心想什麼?肯定是想阿彌陀佛。我們有理由相信,阿難尊者知道,他這個問是代我們問,明知故問,這一問一答,讓我們這些凡夫,業障深重的眾生,也能夠明白事實真相。這是慈悲到極處。
我們看下面的註解,念老的註解。「
去
」是過去,「
來
」是未來,「
現在
」,這就講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佛佛相念」這些話,一直到「光瑞殊妙乃爾」,像今天大眾所看到的。嘉祥法師《
無量壽經
》註解上說,「去來
現在佛佛相念者
」,這是說明「
三世諸佛皆有化眾生之念
」。這句話什麼意思?諸佛如來通達明瞭,也就是證得遍宇宙,佛門的術語說遍法界虛空界,我們今天稱它作全宇宙、整個宇宙,就這個意思,包括過去現在未來,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都有佛在那個地方教化眾生。佛出現,必然有眾生,眾生有感,佛則有應,眾生希望佛來教我們,佛就現身教導我們;眾生歡喜菩薩教我們,佛就現菩薩身教我們。佛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永遠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心裡怎麼想,他就怎麼變現。
這個地方一定要明瞭佛這個字的含義,佛是覺,徹底覺悟,所以他現的相是佛菩薩。用我們現代人的術語來說,他所現的是正,不是邪;所現的是善,不是惡;是正面的,不是負面的,眾生的真誠、善心、善願所感得的。如果這個地區,眾生的心行不善,他的想法、看法、做法都是屬於負面的,這個世間的眾生所感應的不是佛,不善的感它有應,誰來應?魔來應,妖魔鬼怪來應。二千五百年前,跟孔子同時代,左丘明說過,這個話在《左傳》,他這一句名言說「人棄常則妖興」。常是道、是德,是正面的。中國人自古以來,喜歡簡單明瞭,這五種德稱之常。常的意思,永恆不變,二千五百年前,孔夫子那個時代管用;再往上面推二千五百年,三皇五帝的時代還是管用;二千五百年之後的今天,這個社會管用;往後三千年還管用,永恆不變這叫常。哪五個字?仁、義、禮、智、信,叫五常,這是我們自性裡頭本有的。
仁者愛人,為什麼要愛人?因為眾生與自己關係是一體的。我愛我的身體,我愛我的耳目,我愛我的手足,為什麼?跟我是一體,分不開的,這是人人都知道。可是整個宇宙,萬事萬物跟我們是一體,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佛知道,菩薩知道,阿羅漢也知道,佛教沒傳到中國來之前,我們中國老祖宗古聖先賢也知道。老子曾經說過,「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跟大乘經上所說的完全相同。老子那個時代,佛教沒傳到中國來,中國有沒有佛在?有,能說出這兩句話的,這個人就是佛陀。中國人尊重聖人,所以佛出現在中國,以聖人的身分出現。像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以聖賢身得度者,他就現聖賢身,老子、孔子是聖,孟子、莊子是賢。中國人對聖賢非常尊重,他們知道宇宙萬物跟自己是一體,所以生起同體的慈悲,慈悲就是愛心。同體大悲,悲是憐憫心,看到眾生在受苦,就像自己在受苦一樣,如何幫助他離苦得樂,這個心叫悲心,叫大悲心。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幫助他快樂,這叫慈心。慈偏重給他樂,悲偏重救他的苦,統統是愛心,真誠的愛心。五常裡頭,頭一個仁是仁愛,想到自己就想到別人,別人跟我同體,仁代表這個意思。
義代表循理,人要隨順大自然的規律,不可以違背自然,這叫義。父子有親,這個親是義;夫婦有別,這個別是義;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是義,朋友有信是義,沒有義,人何以立足於社會?所以義是循理,要遵循道理,不能夠違背道理。道理就是大自然的規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一年的四季,是自然規律。人的心行與自然規律相應,就得到幸福、自在。我們從出生到二十歲,這是人的春天,春生,要把做人的道理、做人的義務,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成就自己的悲心。在佛法講菩提心,在世俗一般講,就像毛主席所說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發這個心,這個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比這個意思廣大,都是全心全意為一切眾生服務,眾生範圍比人民大多了。十法界裡頭人民是人道,除人道還有九法界。眾生呢?九法界全部包括了,從佛法界、菩薩法界、聲聞、緣覺,下面諸天、人道、畜生、餓鬼、地獄,整個合起來十法界。十法界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所以大乘佛教教人要發這個大心,全心全意為十法界眾生服務。十法界裡面特別是六道,六道迷而不覺,六道裡面最讓人憐憫的是三惡道,這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意思要深、要廣,發廣大心。
仁義下面是禮,禮是禮節,禮節非常重要。有禮節整個社會有秩序、有規矩,男女老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有規矩。規矩從哪裡來的?從自然法則裡頭來的,不是某一個人設計出來的,不是某一個人的學術,不是的,大自然的規律,是自性裡頭本有的,從自性當中流露出來的。自性是什麼?在本經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就是自性,就是真心。真心是清淨的,沒有染污;真心是平等的,沒有動搖;真心永遠覺悟,不會迷惑。清淨平等覺就是真心,就是自性,一切道理都從這個地方流出來的。大乘佛教學什麼?恢復我們本有的清淨平等覺而已。恢復一個清淨心,清淨心現前,在佛教稱你作阿羅漢;能夠恢復平等心,比清淨更高一層,平等,這個人叫菩薩;再提升,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覺,這個人叫成佛。你看經題上,阿羅漢的清淨,菩薩的平等,諸佛如來的大覺,都在經題上,這從修因上說的,從學習上面立的不同的階位。經題的上半段是從果上講的,就是你能夠證得大乘,大乘是智慧,是自性本有究竟圓滿的智慧;第二個無量壽,無量壽是講德能。德能裡頭最重要的、最殊勝的,叫第一德,就是壽命。如果壽命沒有了,一切全都落空,壽命是諸佛菩薩到九界眾生最重要的第一德。下面一句是莊嚴,莊嚴就是美好,莊嚴就是《大學》裡頭所說的「止於至善」。
《大學》,佛教沒到中國來,我們老祖宗、古聖先賢他們隨順大自然而悟出來的道理,把它做為我們學習的綱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從自性裡面流出來的大慈大悲就是親民,親民就是普度眾生,四弘誓願裡的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親民是大慈大悲,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依據什麼理論發出這個大願?這個理論就是眾生與我是一體。所以明心見性之後,這自性裡頭的一個願望自然生起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從明明德流出親民,「親民」是大慈大悲,普度眾生,「止於至善」是落實,看到結果,眾生怎麼樣?真離苦得樂。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那是什麼?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止於至善。用什麼方法?用教學。所以佛法是教育。
釋迦牟尼佛見性之後就開始教學,教一輩子。他七十九歲圓寂的,三十歲開悟開始教學,從三十到七十九歲,講經教學四十九年。用現在人的話來說,他是什麼身分?現在人說的多元文化義務工作者,他是這麼個身分。他是教師,我們稱他為本師,我們自稱弟子,我們跟釋迦牟尼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弟子是學生,這要搞清楚。現在人講多元文化,那什麼意思?他教學不分國籍,不管你是哪一國的人,不管你是哪一個種族的人,也不管你信仰什麼宗教,統統沒關係,你只要肯跟他學習,他統統收你做學生。做佛的學生,不必改變宗教信仰,在佛經上很多,諸如婆羅門教,婆羅門是宗教,他們的信徒許許多多跟著釋迦牟尼佛學習,稱釋迦牟尼佛為老師,自己是學生。因為他不是宗教,所以他勸別人不必改變宗教信仰。學佛,像這些地方必須搞清楚、搞明白。明白了,自己能自度;沒有明白,跟佛學習。明白之後,自己度自己,不難!放下執著就證阿羅漢,佛陀教育裡面第一個學位拿到了;再勇猛精進,放下分別,你是菩薩,菩薩是第二個學位;最後再放下起心動念,你拿到最高的學位,佛陀,第三個,最高的學位。所以佛陀、菩薩、阿羅漢是佛陀教育學位的名稱。大乘經上佛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將來都會作佛,他說得很清楚、很明白。要不把這些道理搞清楚、搞明白,我們無從學起,從哪裡學?佛教不迷信,佛教是破迷起信,它的信心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它不是迷信,它不是盲從。
今天釋迦牟尼佛啟建這一個法會,用現代人的話來說,他今天要開一門功課,老師在學校開這門功課,這門功課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莊嚴,心裡面歡喜。因為八萬四千法門,需要的條件很多,我們在這一生都做不到,修那些法門你這一生不能成就,來生後世還要繼續修。來生後世能不能得人身是大問題,得人身能不能聞到佛法又是大問題。淨宗這個方法簡單,男女老少、大人小孩,從博學多聞的,今天講博士學位,佛法講的是菩薩,法身菩薩,下面到地獄眾生,每個人都能學。而且在一生當中,你能夠懂得方法,一門深入,沒有一個不成就的,佛歡喜!佛歡喜一切眾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去,這是佛最歡喜的一樁事情。作佛好,作菩薩好,天天教學,天天提升自己,天天幫助別人破迷開悟,這個工作無比的快樂!讓我們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都是純淨純善。
我們看到世間有很多惡人,不善,怎麼說純淨純善?純淨純善是從性德上講的,「人之初,性本善」,一點都沒有說錯。不善是習性造成的,習性是他向外面學來的。現在這個社會不善的多,他全學會了,小孩都學會了,誰教他的?電視教他的、電腦教他的、電動玩具教他的。這些科學的工具本來是好的,人把它錯用了,沒有用它的正面,完全用它的負面,所以把人教壞、把社會教壞、把世界教壞了。我們學佛、學傳統文化,對於這樁事情怎麼應付?我在年輕時候,老師把這個東西的利害給我講得很清楚,我完全聽明白了。我用什麼方法?不接觸,我五十多年沒看過電視,沒看過新聞、報紙雜誌、電視,娛樂場所沒去過。每天讀聖賢書,念阿彌陀佛,每天天下都太平,發生很多事情我不知道,所以我的身心居住在太平盛世。許許多多負面的,我沒有看到、沒有聽到,我所看到的是經論、是古聖先賢的教誨,都是好的,沒有一樣不好,我用這種方法成就自己。
淨宗學人修普賢行,我們這部經第二品「德遵普賢」,還是屬於序品,還不是正宗,由此可知,淨宗學人的榜樣是誰?普賢菩薩,是我們的好樣子。中國人知道淨土宗,淨土宗的祖師是誰?他有各個不同的階層。我們先要說法界,遍法界虛空界第一個提倡持名念佛求生淨土的是誰?法界初祖,諸位知道嗎?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就是修念佛法門成佛的,法界初祖。娑婆世界的初祖是誰?這就小了,單一世界,這一個大宇宙,包括多少個星球,祖師大德們依照淨土三經一論,為我們說出娑婆世界淨土宗初祖,大家都公認是普賢菩薩。《
華嚴經
》上突出顯明了,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的時候,第一部說的經就是《
大方廣佛華嚴經
》,在定中講的,不是在人間,人間聽不懂,這部經全是法身菩薩的境界,義理太深了。閻浮提洲是說我們這個地球,地球上的人雖然也很聰明,對這部經他看到眼裡茫然無知,太深了。但是有淺顯學習依據的理論,這個不難。雖然相信,信心可以建立,距離真正的成就,還是有一段距離的。不過這一段距離,如果有好的環境、好的善友,幫助你可以彌補,你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決定得生,在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裡頭,找不到跟這個法門平等的法門,沒有了。所以,持名念佛就變成佛法裡面頭等大事,沒有能跟它相比。佛要講這個經,你看他放光,所放的光明奇特殊勝,從來沒有任何的放光能夠跟釋迦牟尼佛今天放的光來對比。今天放光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平常放不出來,就是發心講這部經,感動了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感動了諸天天人,感動了我們無量劫以來的老祖宗,這還得了!這樣的殊勝沒有言語可以表達,是真的,不是假的,只有契入境界,古人所謂冷暖自知,說不出來。喝一杯水,這水是溫的還是燙的,沒人能說出來,為什麼?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最好的方法,你喝一口,冷暖自知,你就很明白。你很明白,你也說不出來,因為你的標準也不是別人的標準。
但是說一個法門,要與這個法門相應的,得大成就者,他修這個法門成就了,跟他相應那就方便多了。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我們念阿彌陀佛就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我們學這部經就容易懂、就容易契入,就這麼個道理。佛要講這部經,或者我們發心為大眾來講一部這個經,你怎麼樣?你要念阿彌陀佛,得阿彌陀佛加持。你看釋迦牟尼佛講這個經,放光現瑞,念阿彌陀佛加持,他才能講得這麼好。如果不得佛加持不行,這一定要知道,要謙虛,要恭敬。印祖講得好,「一分誠敬」,就是真誠恭敬,「得一分利益」,你聽到、讀到能入一分;你有十分真誠恭敬,你能得十分;你要是有萬分真誠恭敬,你就得萬分。你能得多少,完全看你的真誠恭敬心有多少分,一點都不錯。沒有真誠恭敬,阿彌陀佛來給你講,你也聽不懂,你也不得利益。
我們知道在現前這個時代,講這部經人不多,聽這部經,真正聽懂的人也不多。什麼原因?現在人喜歡懷疑,現代人不老實,總要在經文裡頭挑出一點毛病出來,雞蛋裡頭去挑骨頭,他有這麼一個反常的心理,所以願解如來真實義就難了。他不知道一切眾生跟佛本來是一體,同心同德、同願同行,他不知道,所以得益就不多。最大的利益他得什麼?阿賴耶識裡頭有一個阿彌陀佛的種子,有一個淨土極樂世界的種子。這個種子是金剛種子,永遠不滅,來生後世再遇到,他會歡喜這個法門,得佛力加持,他要是真正信願持名,他就成就了。我們今天遇到這個法門歡喜、接受、不懷疑、老實念佛,什麼原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種的善根,這一次才成熟了。這一次沒有成熟呢?不要緊,再繼續加溫一點,來世成熟。總而言之,功不唐捐,它是真實的利益,不管有沒有根性遇到都好,都非常值得讚歎、值得歡喜。
「
光光相照,又智智相照,故云相念也。
」跟阿彌陀佛起感應道交,釋迦牟尼佛心中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中有釋迦牟尼佛,心心相應就通了,這就是所謂加持。我念一個人會跟這個人有感應,最常見的,古時候有,現在也有,母子連心。母親時時刻刻想著兒子,尤其兒子很小,三、五歲的小孩,無論到什麼地方,她那個心都掛念她小孩。那小孩有感應,小孩也想媽媽。同樣一個道理,我們念佛、念菩薩、念古聖先賢、念老祖宗,念我們心目當中最嚮往、最佩服的人,都會起感應。如果對方也念,感應就很明顯;我念他,他不念我,我這裡感應有,他那裡感應不能現前。要彼此相念,感應就很明顯,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在開經之前要念三皈依,用真誠心、恭敬心、清淨心來念三皈的願文就能得佛加持,把這一會的經講清楚、講明白。很多講經的同學,無論在家、出家都有這個感應,不是假的。心愈虔誠感應愈多,你在講的時候,講出很多意思出來,不是你預先準備的,你沒有準備這麼多,到時候怎麼會自然出來了,講完之後問你不知道,叫你再重複講,講不出來,得加持,對自對他有真實利益。所以這叫相念。
《甄解》說
,「
去來現佛等
」,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舉三世佛相念,以推度今佛所念
。」,佛都念佛,念阿彌陀佛,就是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個沒有漏掉。為什麼?阿彌陀佛的名號是所有一切諸佛共同的名號,是從法性上說的。我們稱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是從相上說的;我們念阿彌陀佛,是從性上說的。阿彌陀佛這四個字,梵文音譯過來的,要是照梵文翻譯,阿翻作無,無的意思,彌陀翻作量,阿彌陀就是無量,佛翻成覺,或者翻成智慧,這個意思就是無量的智慧、無量的覺悟。無量的智慧,無量的覺悟,這個人就叫做佛,所以他是通稱。哪一尊佛不是無量智、不是無量覺?統統是。所以一句阿彌陀佛,把所有諸佛名號全包括了。你念諸佛名號掛一漏萬,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全都念到了,一個也沒有漏掉。《
華嚴經
》上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就是阿彌陀佛,多就是一切諸佛。一切諸佛個個都是無量覺、個個都是無量智,這一點不假,明心見性就入這個俱樂部。所以《甄解》裡頭舉三世佛相念,想必今佛所念。現在釋迦牟尼佛在宣講這部大經之前放光現瑞,明顯得到諸佛如來加持,佛加持佛,讓他這個瑞相格外的殊勝,前所未有。與會大眾見到了,對佛的信心充滿,不再有絲毫懷疑,這是放光現瑞的作用,幫助人起信心。
下面再舉
《合贊》
,這全是日本的,
「《合贊》曰:我以三世諸佛相念,類知
」,比類而知,「
得無今佛亦念諸佛?
」既然三世諸佛是相念的,常常念到的,想必今佛也念諸佛。「
現此奇相,有何故耶?
」現這樣殊勝奇特的相好,是什麼緣故?「
經云:威神顯耀,光瑞殊妙
」,這佛在經中常說的這兩句。下面黃念老居士給我們解釋,「
表所現色相,光顏巍巍
」,巍巍是形容其廣大,
「威神難測,放光現瑞,殊勝絕妙,十方寶剎映現光中,是故《合贊》稱為,超過諸佛也
」。大乘教經上常說「佛佛道同,無有高下」,真正是平等法,為什麼能超過諸佛?這是稱讚的話,也是老實話,這個稱讚不是虛讚,確實有事實。最特殊的是十方諸佛如來剎土,在世尊這個光中都能看得見,這個確實非常稀有奇特之相。賢首國師《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中講的三種周遍,第一種「周遍法界」,這是真的,這是說自性,也包括法相。為什麼?相裡頭有性,性裡頭有相,性相分不開,性是體,相是性所現的,我們講體相用,確實是一體。我們動個念頭,周遍法界,無論是善念是惡念,是念佛還是念人,這一念都周遍法界。說明什麼?法界是一體,自然就周遍。第二種「出生無盡」,第三種「含容空有」,這三句都是形容性德。自性不可思議,自性裡頭沒有迷悟,悟的人有,迷的人也有,只是悟的人起作用,他清楚、他明白;迷的人起作用,他不清楚、不明白,如是而已。
我們真正學了大經,知道這個境界是宇宙的真相,佛經上名詞叫諸法實相,《般若經》上常說一切法的真相。念頭才動,周遍法界,我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怎麼會不知道?阿彌陀佛知道,十方一切諸佛都知道。我們念阿彌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歡喜,為什麼?諸佛如來度眾生,這一法是最重要的一法。就因為你不相信,才給你說別的法門,別的法門給你種善根,幫助你慢慢的引導你入這個法門。你看《
華嚴
》,《
華嚴
》像網一樣,《
華嚴經
》是個網綱,下頭是網目,這網撒開,整個範圍都在這個綱上,《
華嚴經
》是綱。綱到最後怎麼樣?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什麼意思?你要把這個意思看明白、看懂了,你就會死心塌地念阿彌陀佛,什麼東西你都會放下了。縱然你學,縱然你聽,就跟善財童子一樣,我聽懂了、聽明白了,我可不學你這個法門,我還是念我的阿彌陀佛,絕不動搖。
愈學得多,你的信心愈堅固,為什麼?都沒有出這個總綱,都沒有出,掌握住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掌握一切。叫你廣學多聞幹什麼?你了解事實真相,原來沒有一法離開阿彌陀佛的,才真正相信信願持名功德無量無邊。我們得不到這個功德是什麼?我們念佛有懷疑,我們不知道它有這麼大的能量,是用輕慢心去念佛,不是真誠心,所以你念的功德有限。那個有限功德也很殊勝,也很了不起,你自己完全不知道。所以臨命終時一念迷了,依舊搞六道輪迴,這叫真可惜。有一等善根深厚的人,臨終迷了又到人道來,在人道這一生沒遇到佛法,在這個世間染上許許多多煩惱習氣,臨命終時遇到佛法,他的善根現前,放下萬緣,一向專念,他往生了。這種人有,不是僥倖,幸運是他臨終遇到增上緣,他的根深,過去宿世的根很深,只是被煩惱習氣迷了,臨終一念放下他就往生。這個放下,大乘經上告訴我們,他得過去無量劫所供養的一切如來以威神加持他,不是僥倖。佛法裡頭沒有僥倖成就的,你要知道他前因後果,完全明白了。
所以這三種周遍,替我們解決這些疑惑。我們自己起心動念也重要,決定不要以為沒有人知道,那就完全錯了。含容空有是心量,本來是這個心量,空是虛空,有是萬有,就是萬法,心量要能包容。這是什麼?這是自性原本的心量,不是學來的,是自己本有的。一切眾生都是這個心量,所以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就從這上說的。學佛沒有別的,把心量找回來。在現前沒有不能包容的,尤其是逆境惡緣要包容,不能包容你會心怨恨,你會有怨氣、會有報復,那個事情就麻煩,就會招來來生後世冤冤相報。如果沒有緣分遇到佛法,這個冤冤相報愈報愈殘酷,愈報愈嚴重,苦不堪言。雙方都苦,不是說對方苦你享樂,沒有,雙方都苦,錯了,真錯了。
我們看下文,「
阿難因現睹光瑞,前所未見,歡喜慶幸
」。阿難尊者,因為現前佛正在放光現瑞,他看到了,過去也看到,沒有今天這麼殊勝,今天太殊勝、太奇特了。所以阿難自己在想,「
今日世尊現希有之光明,顯難睹之瑞相
」,很不容易見到這樣的瑞相,「
故知世尊必入大寂之定,住奇特之法
」。這是阿難心裡想的,沒想錯,確實是如此。底下三句非常重要,「
此定此法即是念佛三昧、導師之行、最勝之道
」,這三句,這個定是念佛三昧,此法就是導師之行、最勝之道。真正能引導眾生了生死出三界,才稱之為導師。所以導師對誰稱的?對佛陀、對祖師大德,不是對一般人稱的,這是非常尊重的。在佛門裡頭,中國佛教,現在沒有小乘,只有大乘八個宗派,這八個宗派的祖師稱導師。小乘有兩個宗,俱舍宗跟成實宗。這兩宗的大師也了不起,他能引導你脫離六道輪迴,離究竟苦,但是他沒有辦法讓你得究竟樂。他把你引導脫離六道輪迴進入四聖法界,就是證阿羅漢果、辟支佛果,在四聖法界裡頭聲聞法界、緣覺法界,只能幫助你到此地。這是離苦得樂,不是究竟。如果他能幫助你往生極樂世界,那是導師之行,得究竟樂。世尊今天為我們宣講的,是大乘《
無量壽經
》,是引導我們信願持名,往生淨土,這是導師之行。所以淨土宗的老師,可以稱導師,可以稱大師。大師也不是隨便稱的,大師是引導一個人成佛的,跟導師的意思一樣。不能教我們成佛的不能稱大師,所以一般稱法師、稱大法師,大師的名號不是隨便稱的。
這個法門確實是能幫助人一生成就,信願持名,求生淨土。在本經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往生極樂世界上中下三輩,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包括一心三輩的人。一心三輩是什麼?不是專修淨土的,學其他宗派,乃至於學其他宗教,學得很好,把你修行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臨終的時候信願持名,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淨土法門太不可思議,法門真的是廣大,真能包容,真實慈悲。別的宗教,不是我的信徒,上帝不保佑你。阿彌陀佛不是的,不是他的信徒,臨終求他,他幫助你,他不分的。過去生你是宗教信徒是個好人,他一看到你歡喜,你想到極樂世界,他就幫助你去。換句話說,凡是生到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彌陀的學生,諸佛菩薩尊重,你要到他方國土去拜佛,佛對待你是特別優遇,為什麼?你是阿彌陀佛的弟子,一定要在前面座位讓給你坐。這是什麼?阿彌陀佛的面子大,沒有不尊敬的,諸佛菩薩都尊敬,天神哪有不尊敬的道理?你要到色界天、到欲界天,那些天主都出門來迎接你,彌陀弟子還得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一定要知道。真正知道了,你對於淨宗會死心塌地,再不會有第二個念頭,再不會動搖,這一生決定生淨土。生淨土的好處,這部經上所說的,你統統都得到了。決定不欺騙你,你得要相信。
念佛三昧是念同佛,導師之行是行同佛,決定幫助這個人一生成就無上道。最勝之道就是度眾生成佛之道。最勝道是什麼?信願持名,本經上的一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是這個道,這個道是最勝之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承認的。我們這一生遇到,不但遇到了,真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沒有絲毫再懷疑了。初遇到的時候是懷疑,通過這六十年的學習,一絲毫的懷疑都沒有了。表現在哪裡?表現在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放下了。《
金剛經
》上佛教給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非法是世間法,放下了,邊都不沾;佛法,放下了,我就抓住這一句阿彌陀佛。就這一句佛號,這一部《
無量壽經
》,一句佛號、一部經幫助我往生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一生證得圓滿成就。千萬不能再錯過,如果再錯過,這一錯就是無量劫,那就太可怕!
我們再往下面看,「
蓋以三世如來佛佛相念
」,注意這三世,三世裡頭,過去世已經成就,現在世將要成就,未來世就是我們這些眾生。我們這些眾生能稱諸佛、能稱如來嗎?能。為什麼?我們本性是如來。稱如來是稱性德,稱佛是從相上說的,相上是凡夫,如來的性沒變。諸佛念我們,我們沒念佛,沒法子起感應道交。現在明白了,知道佛念我從來沒間斷過,我今天要念佛,我也不應該有間斷。阿難從這句來推測,想必釋迦牟尼佛現在正在念佛,但是不曉得他念哪一尊佛。「
故問曰:為念過去未來諸佛耶?為念現在他方諸佛耶?若不是念佛者,何故今日佛之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
」。這是到這種程度。
「
威者,勇猛也。神者,不可測度也
」,凡夫無法想像。「
顯耀者,光麗也。佛光中映現莊嚴之十方寶剎,妙顯《
華嚴
》不可思議之玄門
」。《
華嚴經
》上講的十玄,在這部經上全有,所以古人稱這部經叫中本《
華嚴
》,真有證據,不是隨便說的。十玄是《
華嚴
》獨有,這部經上有十玄。小本《
阿彌陀經
》上有十玄,蓮池大師《疏鈔》為我們舉出來,我們一般人往往都疏忽了,沒有留意到。正因為疏忽,你對這個經才懷疑,你的信心不具足、不圓滿,這部經真實的利益你得不到。如果你真正看清楚、看明白,《
無量壽經
》就是《
華嚴經
》的濃縮。所以古大德把《
華嚴
》、《
無量壽經
》、小本《
阿彌陀經
》看成一本,大本、中本、小本,內容、境界完全相同,不可思議。說得最詳細、最清楚的是《
華嚴
》,大本,說得比較清楚一點是《
無量壽經
》,說得最簡單的是《
阿彌陀經
》。《
阿彌陀經
》便於做為早晚課誦,精要,內容完全相同,不增不減,說法有詳有略,文字有多有少。《
華嚴
》分量大,如果我們不著急、能相信,就可以採取小本,依《
阿彌陀經
》入華嚴境界,往生極樂世界就入了,因為它是小本《
華嚴
》。往生到極樂世界,《
大方廣佛華嚴經
》所說的,你完全通達明瞭,這一通一切通,這一明瞭一切明瞭,再沒有障礙,你就有能力到十方世界,像諸佛如來一樣教化眾生,像觀音菩薩一樣殊勝,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你能觀察眾生根機,知道應該給他說什麼法,他能接受,他能聽懂,他能覺悟,他能增長信心,依教修行,他有成就。這叫應機說法。
所以念老在這一段,給我們做總結上說,「
妙顯《
華嚴
》不可思議之玄門,所現光瑞殊妙絕倫。
」只有佛能做到,菩薩做不到。我們要把這部經介紹給同學,我們在講經之前皈依三寶,皈依三寶就是求佛加持,求佛法僧三寶加持,我們這一會,這兩個小時,沒有空過,沒有講錯,講的人歡喜,聽的人也歡喜。我們現在是用衛星網路傳播,在衛星網路上學習的同學,沒有兩樣,我們都能感受到三寶的加持。皈依佛,佛是覺悟,覺而不迷;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正而不邪;皈依僧,僧是清淨不染,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所以三寶是自性的覺正淨。用自性的覺正淨來聽聞佛法、來接受佛法,你就真得利益。我們學,得不到真實利益,我們就要想到心不清淨,就產生障礙,還帶著懷疑,甚至於還帶著煩惱習氣,這就是自己造成障礙,不能契入。如果沒有這個障礙,肯定契入境界。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所以講經之前,過去我們用祖師大德的開經偈,開經偈實在是武則天寫的,寫得好。我們用三皈依,實際是接受斯里蘭卡法師們告訴我,希望我在講經之前,帶領大家一起做三皈依。我覺得很好,這個建議好,我就接納了。我們每次講演之前做三皈,用覺正淨的心來聽,就能契入如來真實義。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28。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二八集)【日期】2014/11/6【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12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六十二
頁第一行,這是請法:
【願為宣說。】
就這一句。阿難盼望著佛為大家說明,為什麼今天放這種無比殊勝奇特的光,阿難尊者過去從來沒有見過,希望世尊為我們說明。「
故請佛宣說
」。
底下這一科,「
讚請許說
」,首先世尊讚歎阿難尊者。這裡面分四個小科,第一個小科「
成佛機熟
」,這句話重要。這裡面分三小段,第一小段「
佛讚問義
」,讚歎阿難尊者這一問,就問出這部《
無量壽經
》,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請看經文:
【於是世尊。告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
這大科裡頭,成佛機熟,後面這三小段,我們會讀到「徵釋所以」,說明。請看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
右段為本師答問之語
」,釋迦牟尼佛回答阿難尊者的所問。首先是讚歎,『善哉善哉』,善是好的意思,「善哉善哉」意思就是你問得太好了。時節因緣成熟了,才有人問出這個問題,什麼成熟?成佛機熟。如果與會大眾裡面沒有成佛機熟的人,佛不說,為什麼?說了沒用處。有一個機緣成熟的,佛一定要說,為什麼?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一個人,佛要為他說法,他能聽懂,他能得度,他能成佛,其他的旁聽而已。也就是說明,這次法會當中肯定有些人,不止一個,有些人緣成熟了。
下面,念老引
《智度論》
裡話說,「
善哉善哉,再言之者,喜之至也
」。世尊讚歎阿難尊者的啟請,無比的歡喜,非常歡喜,為什麼?緣成熟了。這個緣不是普通的緣,遍法界虛空界根熟的眾生一接觸到,這一生圓滿成佛了。什麼是根熟眾生?《
彌陀經
》上說得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緣就說的這個。在會大眾當中,有善根成熟的、福德成熟的、因緣成熟的。因緣是佛說經,也就是說他有善根、有福德,佛就要把因緣貢獻給有善根、有福德的人,他們聽了之後就能依教奉行。行法非常簡單,第二十四品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成功了。《
無量壽經
》上講了八個字,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頭講了四個字,「信、願、持名」,信願就是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專念。你看,四個字,這一生決定得生淨土,生淨土就等於成佛,所以叫成佛機熟,成佛的根機熟了。佛當然要說這部經,介紹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歡喜到極處,善哉善哉。
「
淨影師
」,這是隋朝的慧遠法師,他說「
阿難所問
」,第一個「
稱機
」,第二個「
當法
」,第三個「
合時
」,正好在這個時候他來請法,所以釋迦牟尼佛讚歎他,你問得太好了。日本的法師《甄解》裡面說,「
所問稱可佛心故
」。阿難今天所問的,暢佛本懷,佛的心希望一切眾生快快成佛,愈早佛愈歡喜,這是佛的心。希望你早一天脫離苦海,這個世界是苦海,苦海無邊。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門門都是成佛的法門,但是那些都要斷煩惱、要破無明才能成就,時間很長!這個法門,只要具足善根福德,一生決定成就。
《
法華經
》上說到龍女八歲成佛,我們在去年聽到一個信息,這早幾年了,一個小女孩十歲,念佛三年往生了。這個小女孩很可愛,父母念佛,早晨都念《
阿彌陀經
》,七歲的時候聽爸爸念經,問爸爸你念的什麼?他說念的《
阿彌陀經
》。什麼叫《
阿彌陀經
》?爸爸把極樂世界介紹給她,講給她聽,她聽了非常歡喜,她也想去。爸爸說妳要真想去,她求她爸爸帶她去,她爸爸說我不行,阿彌陀佛可以帶妳去。怎麼樣找阿彌陀佛?天天念他。她就開始念佛,十歲,念了三年。往生前跟她爸爸說,阿彌陀佛來接引她,她要到極樂世界去了。告訴他日期,到那天真走了,沒有生病,一切正常,說走就走了,小孩不會騙人。緣成熟,男女老少、各行各業、賢愚不肖,遇到了只要肯信,真正發願求生淨土,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就念阿彌陀佛,這句佛號一直念下去,他就成功了。
我們在去年,印志法師來訪問,帶給我們信息,他的師父海賢老和尚,一百一十二歲往生了。老和尚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二十歲出家,師父就教他一句話,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海賢老和尚老實、聽話、真幹,這句阿彌陀佛念了九十二年,往生了,自在往生。我們從《永思集》裡頭看到,這個小廟確實是很不起眼的小廟,沒人去的小廟。海賢老和尚的師弟海慶老和尚,八十二歲往生,預知時至,留下了金身,全身舍利。賢公老和尚的老母親,八十六歲往生,說走就走了,讓一般人都感到意外。她預知時至,往生前,自己親自下廚房包餃子,跟兒女一起,吃完之後,雙腿一盤坐在椅子上,告訴大家,我走了,真的就走了。
海賢老和尚往生,晚年表法,他說阿彌陀佛囑咐他的,叫他做個學佛的好榜樣,叫他做出念佛往生的好榜樣,他都做到了。他的表法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真有,他跟阿彌陀佛常見面,一點都不假,他不會騙我們。阿彌陀佛讚歎他,告訴他,你修行修得不錯,修得很好,給念佛人做個好榜樣。最後的表法,是遇到了一本書,宏琳法師編的《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遇到這部書,無比的歡喜,馬上穿袍搭衣,叫人給他照相,這是最後的表法,證明這部書上所說的都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本書內容是什麼?說明夏蓮居老居士《
無量壽經
》會集本是真經,不是假的;第二樁事情是證明,黃念祖老居士《大經解》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現在學習的註解;第三個證明,我們這十幾年學習這部經、學習這部註解、依照這個修行沒有錯誤,為我們作證。
相照了第三天他就走了,走得自在,走得瀟灑。晚上走的,白天還做了一天工,你看看,從早到晚,在菜園裡面整地、除草、澆水,幹了一整天,晚上走了。這是為我們作證轉,《
無量壽經
》所說的點點滴滴他全做到了,他沒有讀過《
無量壽經
》,也可能聽別人讀過,全做到了。所以我勸導大家,我們修淨土要依他做榜樣。他有圓滿的修德,修德跟性德相應了,那就是極樂的等級,他在娑婆世界跟在極樂世界沒有兩樣。娑婆世界這一切法他絲毫都不沾染,也就是沒有一樁事情他放在心上,他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是我們應當學的,他統統放下了。我們的麻煩就是沒放下,放下就跟他一樣,就像他那麼樣的自在,那麼樣的瀟灑,那麼樣的快樂,法喜充滿。
下面,「
以下即如來自釋其讚歎之故
」。佛為什麼這麼歡喜讚歎他的請法?說『汝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
哀愍
」是大悲心,看到眾生苦。特別是我們現前的社會,今天的地球,社會混亂,地球上的災變很多,生活在這個時代苦不堪言。怎樣離苦?怎樣得樂?這部經就是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離苦得樂的方法,這個方法非常有效,你要是真信,真願往生,你決定得成就。善導大師讚歎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在現在,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很少,什麼原因?我們沒有真正把煩惱放下,沒有真正一向專念,甚至於我們還有懷疑,我們對這個世界還有留戀,這就錯了,大錯大錯!一定要放下萬緣,一向專念。脫離六道輪迴是離究竟苦,一切苦永遠斷掉了;往生極樂世界是得究竟樂,能不去嗎?哀愍是「
悲心拔苦
」,
利樂
是「
慈心與樂
」,這是大慈悲心。往生極樂世界是與樂,離開六道輪迴是拔苦。「
佛讚阿難汝今願拔一切眾生苦,與一切眾生樂,乃能問如是之義
」。你今天這一問,這個意義多大、多深,也是無量劫難逢的一樁大善事,阿難遇到了,機會掌握了,沒有空過。
「
微妙者,法體幽玄故曰微
」。法體就是自性,萬法的本體。幽玄是我們看不見、聽不到,它非常微妙,它是真正存在的。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明心見性,他體會到了。法體是怎樣的幽玄?是怎樣微妙?能大師為我們很簡單的說了二十個字,第一句話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從來沒有染污過,自性就是真心,就是萬法的本體,它是清淨的。第二句,它「不生不滅」。跟宇宙之間一切法不一樣,一切法都是生滅法,只有它,它不是生滅法,它沒有生滅。第三句,它「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一切法,圓滿具足。你要問具足的是什麼東西?末後一句話說出來了,「能生萬法」,就是說它具足萬法,具足全宇宙一切法。
自性有隱、現兩方面,遇到緣它現,現就是萬法,就是整個宇宙;沒有緣它就隱藏起來,它就不現了。不現不是滅,現出來不是生,它沒有生滅。為什麼有現、有不現?緣分,遇到緣它就現,沒有緣它就不現。所以用微妙兩個字來形容,微是很難理解,妙是說它的妙用能生萬法。雖生萬法,萬法不是真的,是虛妄的,就像夢幻泡影一樣,《
金剛經
》上說得好,「如夢幻泡影」,不可思議。
這個下面的解釋微妙。阿難尊者今天這一問,讓一切眾生離究竟苦,給予一切眾生究竟樂,那就是勸導大家信願持名,求生極樂。所以能問如是之義,如是之義就是這部經中所說的。底下說,「
蓋以法之本體幽深玄妙,非語言分別之所能知
」,這說不出的,唯證方知。諸佛如來徹底明瞭,他也說不出,一定要你自己去證。怎麼證?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就證得了,生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這種微妙體用完全通達明瞭。所以叫微妙。
這個問的功德,下面用比喻來說,「喻問超勝」,無比的殊勝。我們看經文:
【汝今斯問。】
你這一問。
【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
這個不得了。這『一天下』是什麼意思?我們把這個文念完。
【布施累劫。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
末後這句總結。
【功德百千萬倍。】
這一問,問出這部經來,這部經,阿難問的功德如經上所說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今天勸人學習這部經、學習這個法門,眾生聽懂了真幹了,這個說、聽的功德也是百千萬倍,跟這一樣。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
汝今斯問
』,此句以下一直到這段的末尾,都表阿難此問的功德。「
一天下乃四天下之一,四天下者,即住於須彌山四方之四大洲:南瞻部洲(即地球),東勝神洲,西牛貨洲,北鬱單洲。故知一天下即一大洲」
。在此地,我們可以直接解釋就是這個地球,一天下就是這個地球。這個地球上有不少的阿羅漢、辟支佛,地球是凡聖同居土,他們多半住在高山,人跡不到的地方,有些住在海島。他們來去自由,沒有障礙,六種神通具足,他不需要交通工具,他有神足通。這些阿羅漢、辟支佛住在這個世間,如果沒有這些聖賢住在世間,地球人造這麼重的罪業,這地球早就毀滅掉了。造作罪業的人沾阿羅漢、辟支佛的光,這地球還存在。供養一尊阿羅漢,所得的福報都稱說不盡,你供養在整個地球上所住的阿羅漢、辟支佛,這個功德還得了!這是舉聖人。
下面再說凡人,『
布施累
劫』,布施不是短時間,很長的時間。布施對象是哪些?是『
諸天人民
』,天,二十八層天,加上人道,這就是人天兩道。數目字太大了,人道不多,地球上居住的人七十多億,可是欲界六層天、色界十八層天、無色界還有四層天,二十八層天加起來那個天眾的數字可就大了!再加上畜生道,『
蜎飛蠕動
』是畜生道,功德真正不可思議。佛在此地告訴我們,『百千萬倍』,比所說的這個功德還要加上一個百千萬倍。
我們在人間講修福,修大福德,到哪裡修?到佛門裡頭來修。怎麼個修法?依照這部經典所說的真幹。怎麼幹法?你在早晚,恭恭敬敬將這部經從頭到尾念一遍,一個字沒念錯,一句沒有念漏掉,你的功德就是百千萬倍。真的嗎?真的,沒有這麼多的功德,沒有這麼大的功德,你憑什麼往生?道理就在此地。養成習慣,一天念兩遍。還有人專念這個經的,這是他有福報,有福報是什麼?他有時間,一天能念十遍。這部經一般念的話,念一遍大概一個小時,念得很熟差不多四十分鐘。開頭念可能念一遍兩小時,念上半年,一個小時就夠了,要有恆心、要有毅力、要不中斷,做得到,不是做不到。這是修積真實功德,這個功德可以幫助你脫離六道輪迴,幫助你往生極樂世界,能不幹嗎?
年歲大了,七老八十,身體衰了,念經困難,有方法,聽。我們這個協會提供讀誦的光碟,有讀誦的隨身聽,這就方便了。讀經速度的,我看到我們有三種,有四十分鐘的,有一個小時的,有一個半小時的,你歡喜哪一種速度,你就選哪一種。多聽這個是積功累德,少打妄想,少有雜念,把自己的清淨心念出來、平等心念出來,你就會開悟。像海賢老和尚一樣,這個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有這種功夫,將來往生生實報莊嚴土,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這是這一段最重要的意思,我給諸位說清楚、說明白了,要記住,要真幹。
我們再看第三百六十四面,第一句:
【何以故。】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功德?這是接著前面說的,有人聽到懷疑,世尊在此地為我們解釋。
【當來諸天人民。】
『當來』是將來,就是指我們現在,釋迦牟尼佛講這部經在三千年前講的。『諸天人民』,我們在人道。
【一切含靈。】
畜生道。
【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
念老的註解,我們把它念一遍。
「蓋以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
」,這是經文。
「含靈指含有靈性者,即眾生也。
」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都是含靈眾生,全包了。「
《漢譯》曰:阿難,今諸天帝王人民
」,諸天,二十八層天,帝王人民是人道,一切含靈是六道全都包括了。皆因汝問而得度脫,阿難這一問,釋迦牟尼佛說出這部經,這部經能度六道一切眾生。你看到一切眾生可憐的時候,受苦受難的時候,你就念這部經給他聽,他得受用。不能念這部經,就念阿彌陀佛,念名號給他聽,管用,非常管用。
我們看海賢老和尚一段故事,他曾經在懸崖峭壁羊腸小道遇到一隻狼。這個時候碰到了,逃命也逃不掉。老和尚深信因果,如果是冤家債主碰到了,該被牠吃就給牠吃了算了,跑也跑不掉,念阿彌陀佛。沒想到這個狼咬著他的褲腳,把他拖到一個山洞裡頭,狼窩,看到一隻母狼生產遇到困難,好像快要死了,躺在那裡。老和尚心裡明白了,這個狼是來求救的,他就坐牠旁邊,閉著眼睛念南無阿彌陀佛。念了十幾分鐘,這個狼醒過來,產了五隻小狼。這個老狼對他又是鞠躬,又是搖尾巴,感謝他。他對這個狼開示,說你要多做點好事,少做點壞事,來生到佛道,不要到畜生道來,作佛多好,他就離開了。第二天回來,在這個地方又碰到狼,那個狼不曉得在哪裡找了一塊野蜂蜜,放在他面前,搖頭擺尾的,來報恩,送禮。所以他告訴他的同參道友們說,你看畜生都知道報恩,人忘恩負義的多,畜生懂得報恩。
這就是說,這一句佛號能度眾生,能度畜生,畜生有靈性,牠知道老和尚有修行,老和尚有道德,他能救那個母狼。這是我們要學,我們遇到小蟲、螞蟻,要念佛供養牠,勸牠不要再做畜生道,念佛到極樂世界多好。我們這用真心來勸勉,牠有感覺,牠能感到。遇到一切眾生都是有緣人,不能空過。
阿難這一問,「
蓋因此問而引出,凡聖齊收
」,這幾句話要注意到。淨土法門凡聖齊收,凡是六道凡夫,聖是到等覺菩薩,從初果須陀洹到等覺菩薩平等得度,這還得了嗎?「
利鈍悉被
」,根性利的,聰明人,鈍根是比較愚鈍的人,他雖然不懂,不知道,但是他肯念,像鍋漏匠這類的人。他知道人間苦,他離苦那個心非常懇切,所以這句佛號就起很大的作用,念了三年,真的跟阿彌陀佛起了感應。念佛的人功夫到一定的程度,佛就來示現,他就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定告訴他,你還有多長的壽命,等你壽命到的時候我來接引你。有一等人對這個世界沒有留戀,見到阿彌陀佛他就不放手,求阿彌陀佛現在帶我走,我的壽命不要了。彌陀慈悲,沒有不答應的。尤其是習氣重的、造業深的,佛知道這個一念心很難得,如果要不度他,將來以後他再造惡業很難度。所以只要他願意,佛一定會帶他去,這個例子太多太多了。
海賢老和尚,我相信他第一次見佛一定是在二十多歲,不到三十歲,他就見到阿彌陀佛。我相信他也請阿彌陀佛帶他走,阿彌陀佛不帶他去,什麼原因?他自己說出來了。他說阿彌陀佛說他修得不錯,修得很好,可以給別人做好榜樣,叫他多住幾年。所以他的壽命活那麼長不是他自己本有的,他自己本有的壽命,我們一般想也不過就是七老八十。你看他師弟,八十二歲走的,他母親八十六歲走的,也就是這樣的。為什麼活到一百一十二歲?等這本書。我們今天遭遇到的困難太大了,他來給我們作證。所以這本書他拿在手上,這是他最後的作證轉,表這個法。這個法一表,所以他看到這本書喜歡得不得了,為什麼?阿彌陀佛帶他走,不再拖延時間了。這本書沒有遇到的時候不行,阿彌陀佛就叫他你要等,再等兩年。所以他是有任務來的。
他在這個世間苦不苦?不苦。為什麼不苦?他不受苦。我們這裡苦是受,接受,人家一罵你,氣了好幾天,氣都消不掉,為什麼?你接受。人家罵海賢老和尚,他沒有放在心上,罵完了,人走了,他滿面笑容,不放在心上。沒有苦樂,他那個樂是真樂,是法喜充滿。他對於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緣統統放下了,親情沒有了,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也不在了,他是他們家一家人最後一個走的。沒有親情,沒有累贅,多麼瀟灑,多麼自在,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這個法門「
橫超三界
」,是從人道直接就到極樂世界去了,不必天上人間,阿羅漢還要七次往來,那是豎超,這個法門是橫超。豎超三界時間長,要通過二十八層天,再通過四聖法界,才能夠往生到實報土,作阿惟越致菩薩。淨土法門從人間直接就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到極樂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薩。「逕」是近路,快速通道,到極樂世界就證得了四土,寂光淨土、同居淨土、方便淨土、實報淨土,一證一切證。所以,「諸佛同讚,經論共指」,這兩句話很重要。不止是釋迦牟尼佛讚歎,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沒有一個不讚歎淨土的,大小乘經論無不介紹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太殊勝了。
「一乘了義
」,一乘是成佛的法門,叫一乘。成菩薩的法門叫大乘,成小乘的法門叫聲聞緣覺。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法,一乘經只有三部,《
華嚴
》、《
法華
》、《梵網》,一乘經。這部經是一乘經裡頭究竟了義的一乘經,還在它們之上。我們在《
華嚴
》、《
法華
》明顯看出,《
法華經
》上龍女八歲成佛,是念佛成佛的;《
華嚴經
》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顯示出一乘了義。五十三位善知識,第一位善知識德雲比丘,修什麼法門?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什麼法門?德雲比丘給善財童子說法,說二十一種法門,念佛法門,二十一種,二十一是表法,是密宗的大圓滿;也就是說,一切諸佛所說一乘經,這個法門是屬於一乘了義經,真的一乘了義。到最後一門第五十三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說明什麼?善財童子修什麼法門?修念佛法門,修的是一乘了義,自始至終沒有改變。當中參訪善知識是成就圓滿的後得智,不是學一樣真的去學了,那就錯了,他就一句佛號念到底。什麼法門都去聽、都去學,還是念佛,沒有改變念佛。不但沒有改變念佛,他圓滿了念佛法門,讓念佛法門總統攝一切法門,這個意思。
善財參訪,學這個法門、學那個法門,學得那麼多,那不是學糊塗了,哪有這種道理?學一切法門,一切法門《
華嚴
》說是萬法歸一,一即萬法,就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切法都歸這一法,歸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歸這一法,這一法統攝一切法,要懂這個道理。不懂這個道理,你要遵守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同時學兩門、學三門,心就散了,不能成功,學知識可以,學聖賢之學問不可以。聖賢學問是自性,回歸自性只有一門,門門都能回歸自性,就是不能兩門同時修。八萬四千法門如是,只許學一門,一門通了一切都通。
有很多法師一生講很多經論,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了許許多多經律論,留下來三藏十二分教,那是什麼?明心見性之後的事情。沒有明心見性之前只准一門,這一門就是教你明心見性;見性之後就一切法門自然通了,你可以學法門,廣學多聞是在見性之後。你看四弘誓願的排列,第一個「眾生無邊誓願度」,發菩提心。沒有這個心不能學佛,沒有這個心,你看經看不懂,聽經聽不懂,有這個心就能聽懂、就能看懂。一門深入是修定,一門無二門,用念佛這個法門可以,海賢用一句佛號,劉素雲居士用一本《
無量壽經
》,一天念十遍,念了十年。十年就在一部經上,她有悟處,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徹悟,徹悟很難,但是小悟、大悟很容易做到。
古人的標準,不徹悟,守住一門,嚴守一門。但是在中國歷代祖師大德裡面我們看到,無論在家出家,大悟的時候他就涉獵其他法門了,他涉獵法門他不妨礙,也就是不妨礙他的三昧,他有功夫,他不受干擾,所以他有成就。但是這種成就,如果不是往生極樂世界,成就有限。為什麼?多半在三乘菩薩,天台別教十住、十行、十迴向,多半在這個等級裡頭;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才能登地。所以,遠遠不如一部經、一句佛號,比不上,這個我們要知道。我們今天得來不容易,得人身,聞佛法,聞到大乘,大乘當中聞到一乘了義,談何容易!這個法門遇到要不肯學,那就是弘一大師的話,「非愚即狂」,這個人不是愚痴就是狂妄,這樣殊勝的法門怎麼可以當面錯過?
「
萬善同歸,不可思議,淨土法門
。」這個必須要記住,這幾句話,「
諸佛同讚,經論共指,一乘了義,萬善同歸,不可思議,淨土法門
」。我為什麼要學這個?就是為這個,我相信這幾句話,句句真實,這些話是諸佛如來所說。「
當來一切眾生,皆以此法而得度脫,故佛讚其功德。
」功德不可思議,阿難問,功德不可思議;我們請,功德不可思議。世間人喜歡做壽,五十歲、六十歲了,要好好慶祝。怎麼慶祝法?邀請賓客,或者是做很多功德。那你要問,祝壽最殊勝的功德是什麼?請法師或者是居士講《
無量壽經
》,這個功德大,很多人不知道。
如果時間短,我就一天,一天我請法師、居士講一品,或者是第六品四十八願,講四十八願;或者是講二十四、二十五,那是講往生的方法,三輩往生、往生正因。時間短的講這個,這個功德無量無邊。如果能有時間,家庭很富有的,講七天,像做法會一樣。七天的法會,七天可以講二十一場,每天上午、下午、晚上,講二十一場圓滿,這一部經都可以從頭到尾講完,這功德無比的殊勝。再能把講演做成光碟,贈送給親友,這功德不可思議。還有一種,印經,做壽,印《
無量壽經
》,就印這個本子,你能印一萬本,能印一千本,祝壽,真正是無量壽。如果請客殺生,那就不好了,無量壽要減分,不是加分。這是認識佛門修學功德的意義,修學真實功德的方法。
下面這一段,「
稱佛本懷
」。佛本懷,心裡面的願望,就是要度眾生成佛道。怎樣度眾生成佛道?把他保送到極樂世界去,就成佛了。這一科有三小科,第一「
大悲出世
」,佛到人間來幹什麼?這一句要記住。佛叫著阿難,叫著阿難,下面的話就非常重要,提醒我們,要我們注意。
【阿難。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
佛出世什麼原因?就這個原因。無盡的大悲心是自性的第一德,自性第一德是悲,第二德是慈,悲是拔苦,慈是與樂。慈悲心就是一般宗教裡面所說神聖的愛心,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真主愛世人。那個愛,佛講得詳細,這個愛裡頭有慈有悲。不忍心看到眾生受苦受難,悲心;希望眾生能夠離苦得樂,得樂是慈心。佛家講慈悲,不講愛,愛怕人聽了有誤會,因為愛裡頭往往有情執在裡頭,那就不好。慈悲心是依智慧,不依情識,比愛的意思要深、要廣。
我們看念老註解,『
無盡大悲
』。首先引用「《
普賢行願品
》
曰: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
」。佛教,佛教的教體是什麼?在這就看到了,慈悲。所以,我們最近這十幾年接觸全世界的宗教,我們學習他們的經典,發現了所有宗教都講愛。我們看到「仁慈博愛」這一句是所有宗教的核心,所有宗教之體,宗教可以團結,宗教可以互相學習,宗教應該回歸教育。這十幾年我們做的有影響,繼續努力會有成就,為什麼?中心的核心理念完全相同,沒有矛盾。基本的戒律也完全相同,佛家講五戒十善,這個十條其他宗教經典裡頭都有。所以,理念跟行為都能合得起來,宗教是一家。宗教團結是一家,宗教之間的矛盾、糾紛、誤會統統可以化解了,宗教衝突永遠不會再發生,這是一樁好事情。宗教本身矛盾不能化解,給社會帶來很大的麻煩,甚至於帶來災難。這個化解,真正帶給眾生幸福,幫助眾生離苦得樂。
「又」,還是《
普賢行願品
》的話,「
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無論在家出家的同學,這句話要記住,為什麼?我們希求諸佛菩薩智慧花果,我們求不到。為什麼求不到?我們天天磕頭、念佛、誦經、祈禱沒用,這裡講得很清楚,要以大悲水饒益眾生。水是比喻,就是以大慈悲心對待眾生,你才能成就諸佛如來的智慧花果。花果是講地位,圓教初住以上,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四十一個位次,是菩薩的智慧花果。別教要從初地算起,初地才明心見性,智慧開了,從初地到十地、到等覺,十一個位次。它的等覺相當於圓教的初行位的菩薩,別教初地等於圓教初住,所以它的等覺是初行位的菩薩。這是花果,完全是以慈悲為根本,沒有慈悲心怎麼行?
我們今天有沒有慈悲心?真的沒有。學佛出家多年,還沒有放下自私自利;沒持戒,連三皈都沒有。三皈是我們學佛人,這也是無論在家出家,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要念念不忘。早年我在章嘉大師座下受的三皈,大師告訴我,這個三皈就像一張火車票,他用比喻告訴我。你從台北到高雄,你上火車要拿這張票,時時放在身上,為什麼?隨時有人來檢查,到站的時候還要收回去。三皈在佛教裡就起這個作用,你受三皈之後,一生念念都不能夠離開。你修什麼?修自性覺就是皈依佛,修自性正就是皈依法,修自性淨就是皈依僧,覺正淨。我起心動念是不是覺正淨?我言語造作是不是覺正淨?是覺正淨,你真的在學佛;如果是迷邪染,你是假學佛,不是真學佛,覺而不迷,你是迷而不覺。
迷而不覺怎麼辦?誦經、聽經,是覺而不迷。我這一天沒有讀經,起心動念依憑什麼?還是依自己的煩惱習氣,這就錯了,覺沒有了。皈依法,法是經典,經典說什麼?經典是正知正見。我們依正知正見就是依法,就是皈依法。僧是六根清淨,一塵不染。皈依自性三寶,現在都把它皈依人了。皈依佛是什麼?泥塑木雕的佛像,皈依法是經典,皈依僧,我依某個法師。完了完了,全完了!那是住持三寶,住持三寶的作用是提醒你;換句話說,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覺,看到經書就想到自性正,看到出家人就想到自性清淨。這三樣東西時時刻刻在提醒你,果然念念不離覺正淨,你真的回頭了。你怎麼?從迷回頭就是覺,從邪知邪見回過頭就是正,從一切染污回過頭來就是淨,你說這個多重要。
我們現在在學習之前我們念一遍三皈依,就是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就這個意思。這是去年我在斯里蘭卡講經,那邊的法師提供的。我們過去,大乘教裡頭都用開經偈,用三皈依比開經偈更好,我接受了。顯示三皈的重要,離開三皈,佛法就沒有了。從三皈再建立戒律,我們淨宗同學所奉行最高指導原則是淨業三福。淨業三福一開頭紮根教育,儒釋道的三個根。第一個根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怎麼落實?《
弟子規
》落實,你不學《
弟子規
》,這一條就沒有。第三句「慈心不殺」,最後一句「修十善業」,慈心不殺落實在《
太上感應篇
》,修十善業落實在《
十善業道經
》。這三樣東西沒有認真學你沒根,你怎麼能成就?種樹沒根,那是什麼?盆栽,花瓶裡面的花,二、三天就謝了。根深蒂固,這才是無量壽之道,沒有根,哪來的無量壽?
所以,從這三個根裡頭培養慈悲心,仁慈博愛從這三個根上培養,我們才會有成就。佛法要興從哪裡興?從三個根興,沒有三個根就不可能有佛法,再努力都是枉然。所以傳統文化一定要教孝、要教敬,孝親尊師,中國文化可以從根本興旺起來。如果不孝父母、不敬師長,興不起來,肯定興不起來。所以我們要重視紮根教育,然後才能有花果。大慈大悲好像是水一樣,水要澆根,水澆在花果上沒有用處。
「
無盡
」
就是《行願品》裡面說「無有窮盡
」。如來以無有窮盡的大悲心對準了三界,三界就是六道輪迴,欲界、色界、無色界,這裡頭的人最苦。所以如來以無有窮盡的大悲心憐憫,『
矜哀
』就是憐恤、憐憫,『三界』,
欲界、色界、無色界
,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裡面的眾生。「
佛為悲憫三界之一切眾生,所以出興於世。此正表明如來出現世間之本懷
」,本懷就是心願,他內心的願望。願望是什麼?幫助這些眾生離苦得樂。離苦要離究竟苦,離開輪迴叫離究竟苦,永遠再不受苦,叫離究竟苦;生到極樂世界就得究竟樂。
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是從這個本懷流出來的。但是這些法門裡頭,有一個特別的法門,就是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個法門是特別法門。這個法門,男女老少、賢愚不肖,上從等覺菩薩下到地獄眾生,只要你信願持名,沒有一個不成就的,它太殊勝、太微妙了。事這麼簡單,理無比的深奧,前面講的微妙,微妙到極處,深奧。什麼人能搞清楚、搞明白?世尊在經上說,「唯佛與佛,方能究竟」。把淨宗的理搞清楚、搞明白要什麼人?成佛,成佛就知道,等覺菩薩還不行。等覺菩薩對這樁事情猶如隔羅觀境。我們這裡好像有個羅扇,那個羅扇。這是中國古時候,這羅扇,我們隔著看電視,看倒能看,能看到,不很清楚。古時候這是最細的了,這個羅扇放在我們這個經書上,字都能看得見。等覺菩薩對淨土道理明瞭得就像這個樣子,諸佛如來完全看清楚了,完全明白了。
所以這個道理、事實真相要講清楚、講明白,佛只有對佛說,行;佛對菩薩講,講不清楚;佛對阿羅漢講那更不清楚。那對一切眾生不必說了,只把苦樂給你講清楚,這個世界有哪些苦,極樂世界有哪些樂,這是非常粗顯容易明白的,只講這個。你聽了之後歡喜,為什麼?我在這個世間真受苦。同學們年輕,生老病死苦沒有感覺到,六十歲以上就有老苦、病苦,漸漸會想到死苦。
要把這個世界看破,這個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唯獨佛經能把這個世界講清楚、講明白。現代的量子力學家,有一部分說到佛經上的問題了。譬如物質這樁事情,物質到底是什麼?精神到底是什麼?追根究柢,物質這個謎被揭破了。精神,就是念頭,念頭是什麼,現在還不知道。物質知道了,物質是假的,搞到最後才知道物質講空的。從哪裡來的?從念頭產生的,物質現象從念頭產生,跟佛經上講的一樣,色由心生,相由心生,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看,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說出來的,近代這二十年量子力學家才發現,跟三千年前佛所說的一模一樣,他不能不佩服。
佛用什麼方法知道的,知道得那麼詳細?佛用內功。科學是用外面的儀器,用數學來推算,再用儀器去觀察。佛法用內功,用禪定,很深的禪定。禪定的等級,《
華嚴經
》分菩薩階位五十一個等級,這五十一個等級怎麼分的?從禪定功夫上分的,愈往上去禪定功夫愈深。那麼宇宙的奧祕,像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這宇宙奧祕,沒人知道的,佛知道。佛說能了解事實真相的,八地以上,菩薩最高的等級,最上面的五個等級,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上統統清楚。七地以下就像隔羅望月,他看到了,不十分清楚。這是地上菩薩,登地了,從初地到七地不很清楚,八地以上清楚了。
我們要知道,佛法不是假的,佛法不是叫你聽佛說了就算數,不算,道聽塗說這不算的。什麼叫算?你依照佛所說的你去做、你去修,就是持戒、修定。等到你到初地,你就彷彿看到了,到八地就很清楚的看到。佛法講證,證得才是你自己的,解悟不行,要證悟,解悟都不算是你自己的,證悟算你自己的。所以佛法是講科學,拿證據來,你自己沒有證到,我聽說的,聽說不算數,一定要證得。一般聽經的人聽了一輩子,也能講,講得天花亂墜,也能寫作,著作等身,怎麼樣?沒有破迷惑,見思煩惱都在。這是什麼?這個現代的名詞叫佛學家,研究佛學的學者,佛法真實利益他一點都沒得到。
必須要證,最小的、最低的你要證得須陀洹,小乘初果,大乘初信位的菩薩,你得受用了。自性裡頭本來具備的六種神通,初果、初信位就恢復兩樣,天耳、天眼,你有這個能力,別人看不到的你能看到,別人聽不到的你能聽到。如果再提升一級證得二果,又恢復兩樣,他心通、宿命通。他心通,別人心裡想什麼你知道;宿命通,自己過去生、再過去生,阿羅漢能知道五百世,過去五百世他都知道,這就是真正得受用。阿羅漢得漏盡通。三果聖人得神足通,神足通就是飛行變化,《西遊記》孫悟空七十二變那是神足通,阿那含就有了。一個階位一個階位不一樣,智慧、德能、神通廣大不可思議。科學家沒辦法,得不到,他能夠用科學儀器,觀察到微中子,觀察到微中子擊破,物質現象消失掉,觀察到這種現象是從念頭波動產生的,他能有這個知識,他得不到受用。不像佛法,佛法真能得受用。佛出世的本懷我們要知道。
末後,引用《
法華經
》上一句話說,
「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這個大事因緣是什麼?「
釋尊所為之大事因緣,即宣說彌陀願力,普度眾生也
」。這一句是黃念祖老居士說的,說得非常好,說得妙極了,確實就是為這個。今天我們可以斷而言之,一切法門都度不了眾生,能度眾生成佛道的就這一門,這一門你要不相信,你無路可走。所以黃念祖這句話是真話,不是假話,不是誇大,是事實真相。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29。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二九集)【日期】2014/11/7【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12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六十五
頁倒數第三行,科題「真實利生」。請看經文:
【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所以我們的科題,真實利益一切眾生。我們看念老的註解,『
光闡道教,欲拯群萌
』,「
光者,明也,大也
,
廣也
」,有這三個意思。「
闡者,開也
」。「
道教,指正道實教
」,真實的教誨,「
即諸佛之教化
」,一切諸佛示現在十法界,在六道眾生,教導一切眾生的,都在這一個名詞包含之中,「
總指世尊一代時教
」,世尊,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釋迦牟尼佛出現那一個時代。依中國古大德的記載,佛滅度到今年是三千零四十一年,西方人的記載是二千五百多年,這個相差有六百年。哪一種記載正確?都有根據。時分、方分都不是真的,所以不必用時間去考據,最重要的是經的義理要真正透徹明瞭。
世尊住世八十年,我們中國人算虛歲,外國人講實足年齡七十九歲。在世的時候,十九歲放棄王位的繼承權,捨棄宮廷裡面榮華富貴的生活。我們學佛了,細心觀察,佛這個表演就是放下煩惱障。之後,他又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身分,社會上絕大多數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廣學多聞,喜歡這樁事情。所以他離開家庭之後,印度當時是宗教學術非常興旺的一個地區,所有的宗教他學過,所有的學派他也親近過,學了十二年,認為不能解決問題,於是把它放下了,這是放下所知障。二障,十九歲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放下所知障,去幹什麼?去入定去了,在畢缽羅樹下入定,萬緣放下。放下煩惱障,清淨心現前;放下所知障,平等心現前。《
無量壽經
》經題的後半段「清淨平等覺」,他用清淨平等心去修定,在畢缽羅樹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就是開悟,就是經題上的「覺」,徹底覺悟了。自覺之後才能覺他,自己沒有徹底覺悟怎麼能教別人?這一點我們要知道。我們自己煩惱沒斷,所知障沒破,就開始教化眾生,把眾生教得迷惑顛倒,無所適從,這種現象是正常的。
釋迦滅度之後一千年佛教傳到中國。佛的法運分三個時期,正法時期,佛滅度之後一千年;像法時期,佛滅度之後第二個一千年;從第三個一千年之後,總共一萬年,叫末法時期,佛的法運總共是一萬二千年。所以確確實實的,是佛滅度之後一千年佛教傳到中國,傳到中國是佛教的像法時期。一千年之後,那個時候第二個一千年是中國漢朝,一千年之後到像法時期,隋唐是像法。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這是佛在《大集經》上講的。我們細心去觀察,我們生在釋迦牟尼佛末法時期第一個一千年跟第二個一千年的開頭,第二個一千年今年是第四十一年。如果我們的年齡六、七十歲,那是第一個一千年的末後,第二個一千年的開始;如果我們的年齡是四十一歲,那就正好遇到釋迦牟尼佛末法這一萬年的第二個一千年,還算不錯。
佛法以後狀況如何?我想我們學佛的同學都很關心,我也不例外。早年我向章嘉大師請教往後的佛法,老師告訴我,有興有衰。興衰不是法,是在人,人心善,佛法就興,人心不善佛法就衰。末法一萬年,人心的善惡確實有興有衰,關鍵在哪裡?關鍵還是在教育,諸佛之教化。這個世間有佛的教化,佛法就興,眾生就善;沒有佛的教化,眾生就不善,佛法就衰。這個現象我們看到了,親身體驗到了,教化重要。古人的標準,開悟之後才能講經,才能說法,我們沒開悟,怎麼辦?老師教導我們,我們沒有開悟的人講註解,註錯的人他負責任,我們只要把註解沒有講錯就行了,這樣就好。真正發心講註解,也會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幫助你開智慧。徹悟我們做不到,末法時期沒有了,但是大悟有可能,小悟就更容易。迷悟的關鍵在放下,你為什麼不悟?名聞利養沒放下,五欲六塵沒放下,貪瞋痴慢沒放下,七情五欲還在作祟,這就是你不開悟的原因。放得愈多,你所悟的就愈深愈廣。所以學佛,章嘉大師告訴我,就是學放下、學看破。最重要的是放下,放下才能看破,看破會幫助你再放下。這四個字,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它相輔相成,從初發心到如來地。真用功夫的人,這一條就是成佛之道。看破不放下等於沒看破。
下面說世尊這一代時教,就是佛陀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一生沒有一天不講經、不說法,天天講,講了四十九年。經典裡面記載的,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這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就是下面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
金剛經
》上佛告訴我們,「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有這句,那就是說明八萬四千法門每一門都能幫助你成無上道。所以它是平等的,關鍵就是你會不會用。佛陀教學的理念,他教給我們的,理念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八萬四千法門隨便哪一個法門都行,但是就是一門深入,不能搞二門、三門。我們進入這個房間,這房間只有一個門,你只能從一門進來。如果有二門、三門,你不可能同時從二門進來,你更不可能同時從三門進來。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今天許許多多學佛的同學,真的今人不如古人,古人學三年他能講一部經,今人學三年一部也不能講,什麼原因?他學得太多,學得太雜了。佛學院的排課沒有依照古人一門深入來排,跟現在一般學校一樣,同時排很多課程,每一個課程有一位老師來教導,每天有好多位老師來教你。每個老師思想不一樣,教學方法不一樣,你只能聽一點常識,你不能深入經教,問題在此地。跟古時候不一樣,古時候不但佛法,連儒、道都把佛門這個方法接受了,這方法好。古人教學的目的是什麼?是得三昧,是開悟,以這個為目標。今人不是的,今人是所謂廣學多聞,你學得很多,常識很豐富,記得很多。中國自古就說到,「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這句話說得很嚴重,記得再多,知道再多,你沒有定功,你沒有開悟,你不能為人師。現在人的師就是廣學多聞,他讀得多,他記得多。
老師的素質古今不相同,古時候老師重視覺悟,悟有徹悟、有大悟、有小悟,至少他有小悟,教童蒙的秀才。他們學東西是一樣一樣的來,一門深入,深入的程度每個老師的標準不一樣。我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李老師的標準,這都是不斷的往下降,降到不能再降了,老師提的標準,你學這部經要講十遍,你才可以學第二部,沒有講過十遍不可以學第二部。這大概是標準裡頭最開放的,最低的限度了。十遍是叫你熟,遍數愈多愈好,愈多你心就定了,定能開慧。心不定沒有悟處,心只有定下來他才會開悟。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會肯定,不再懷疑,我一生就學一部經,我不必學第二部經。為什麼?我在這一部經上修定,從小定到大定,一直到自性本定,那就大徹大悟、就明心見性,真能達到。所以八萬四千法門,平等法門,沒有高下,每一門都能幫助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學經教,實在講是用經教這種方法來修禪定,是這個意思,你的定功愈深,你對這個經教解釋就愈透。這個經你講一百遍一百個樣子,講一千遍一千個樣子,遍遍不相同。沒有講過的經,一聽就明白,一看就懂,一絲毫障礙都沒有,這叫一經通一切經通,一門通門門都通。要懂這個道理,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佛要度無量眾生,眾生根性不相同,那就得用無量的法門,無量法門是這個意思。學的人只要學一樣,不要學兩樣。
戒律是紮根,沒有這個根你沒有定,因戒得定。戒是什麼?戒是叫我們放下,放下萬緣,清淨心才能現前,放下一切法,你心才平等。你心不平等、心不清淨,凡夫,六道凡夫。清淨心證阿羅漢果,平等心是菩薩,覺,那是自性本定起作用。無論對於哪一法,惠能大師所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萬法是宇宙,宇宙的全體,這是萬法。自性既然能生萬法,你見性了,哪有不明萬法的道理?這萬法不要學自然就明瞭。所以,佛教的修學,終極的目標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有到這一層,你還得要學,到這個境界就畢業,沒有東西再學了,叫無學。明心見性是大乘的無學,阿羅漢是小乘的無學,只斷見思。見思煩惱斷了證阿羅漢果,在見思煩惱裡面他畢業了,他還有塵沙煩惱、還有無明煩惱,所以只是小學畢業,他上面還有。大乘是圓滿的,大乘畢業了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為我們表演;惠能大師,唐朝時候,為我們表演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惠能大師那個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所得的境界是相同的。釋迦佛是廣學多聞,把它放下,他開悟。他要不放下,永遠不能開悟,為什麼?煩惱障雖然沒有了,所知障在。我們對佛的教學一定要懂得,不懂得,你學一輩子都入不了門。
「
故知光闡道教,即廣宣如來經法
」,就這個意思,釋迦牟尼佛做到了,一生教學,祖師大德們統統做到了。方東美先生曾經告訴我,兩百年前,中國的寺院庵堂那些出家的大德,無論是男眾、女眾,都是有道德、有學問、有修養的人。你學佛,如果經教不明白的地方,你向他請教,他一定給你講解。而且寺院庵堂它是佛教的教學活動中心,常常講經,很少中斷。講經時間長短、經教淺深,完全是應機說法,機是聽眾,聽眾程度深他講得深,聽眾程度淺他講得淺,沒有一個寺院庵堂不講經的,在兩百年前。兩百年到現在,寺院庵堂逐漸逐漸不講經了。台灣這些大寺廟每一年會講一次到二次,時間長的一個月,短的一個星期,我參加過這個活動,他不是天天講。要記住,釋迦牟尼佛在世天天講,沒有一天不講。佛教要怎樣才能夠興?講經就能興,不講經就不會興旺。寺院是學校,方丈住持是校長,校長自己可以不講經,他是行政首長,他要聘請法師來講經。聘請,這裡頭也有規矩的,我這個道場是修什麼法門,這部經一定跟我這個法門相應,如果不相應的,它就把我的法破壞了。所以中國大乘佛法有八個宗派,八個宗派所依據的經典不一樣,哪一個宗派它用哪一個宗派的典籍,不能搞亂了。
學佛的目標是要開悟,是要證果。佛法信解行證,單單信,不理解,這個信是迷信,能夠完全理解,這信叫真信;有了信之後還要行,依教修行,不行,你就不會有證,所以依教修行之後就證果。大乘教裡面第一個果位是初信,十信裡面的初信,小乘初果,大乘初信跟小乘初果斷煩惱這樁事情完全相同,都是講五種見惑斷了,真放下。五種見惑,第一個是身見,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知道身不是真的,假的。所以學佛的人聰明,我借這個假身體,我修真的。真的是什麼?真的是果位,須陀洹是真的,斯陀含是真的,阿那含是真的,阿羅漢是真的,借假身體來修真,一步一步把自己向上提升。證得初果,或者是大乘初信位,在佛門就稱聖人,不稱凡夫,你超凡入聖。為什麼?雖然你沒有出輪迴,你在輪迴裡頭是有期限的,不像我們一般凡夫,一般凡夫在輪迴裡頭無期限的,這個苦了。
小乘證得須陀洹之後,小乘最高的果位是阿羅漢,阿羅漢超越六道輪迴,永遠不到輪迴來了,要多長時間?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人間壽命短,天上壽命長,這天上人間七次往返時間很長,不容易。但是他雖然沒有離開六道,他決定不墮三惡道,也不會變成阿修羅,他就是天跟人,天的壽命到了到人間來,人間壽命到了再到天上去,七次往返證阿羅漢果,超越輪迴了,到十法界的聲聞法界去了。大乘果位呢?是第七信,證得初信、二信、三信、四信、五信、六信、七信,就出離六道,大乘果位。八信位呢?八信位就是緣覺,十法界的緣覺,九信位是菩薩,十信位是佛。七信出輪迴,十信出十法界,這《
華嚴經
》圓教所說的,它說得簡單,我們不難體會。天台別教,那當中地位多,當中有三賢。所以教、理、行、果,我們要發真誠心去學習,希望得到果報。正法、像法容易,末法第一個一千年還不錯,我們現在第二個一千年,第二個比不上第一,第三個比不上第二,佛法往後去一代不如一代,這個事實真相現在我們看得特別清楚。
我們修這個法門有沒有把握?這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門都要斷煩惱證菩提,確實沒把握,煩惱習氣很重,斷不了,這怎麼辦?這就是前面讀過了,如來以無盡的慈悲為我們開一個特別的法門,就是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個法門的條件很簡單,只要你具足信願行,你就能成就。《
彌陀經
》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過去生中修的,福德也是過去生中修的。由此可知,淨土這個法門,你這一生往生了,那就說明你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緣,這是前世修的,無量劫修得的,在這一生當中果報現前,不是偶然的。這個法門是著名的難信之法,你怎麼會相信?所以真正能相信,真正肯發願,真正肯念佛求生淨土,這個人是經上所說的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因緣是你有機會遇到,你這一生能掌握住,不改變,一句佛號念到底,沒有一個不成功。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在《往生傳》裡面看到,在我們這一生當中看到許許多多念佛往生淨土,走的時候瑞相稀有,我們相信他真的往生。這些人對我來說是給我做證明的。
最近我們常常提到的,南陽來佛寺這三位往生的大德,海慶和尚,海賢和尚的母親,去年一月海賢老和尚一百一十二歲往生。他們是自然往生的,沒有生病,說走就走了,誰能做得到!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法,做個樣子給我們看,他往生晚上走的,白天幹一天活,白天從早到晚在大菜園裡面整地、拔草、澆水,做農活,做了一天,晚上走了。雖然給別人透信息,但是人家聽不懂,人家看老和尚辛辛苦苦,一百多歲還在那裡做工,就勸他可以休息了,明天再做,休息。他怎麼說?快了,快做完了,做完我就不做了。真的,做完了,晚上就念佛往生了。所以話中有話,沒聽出來。老和尚在臨走之前一個月,到處去看看,看看老朋友,辭行,見最後一面,下次再不來了。多清楚,一點不迷惑、不顛倒,不需要人助念。有同修告訴他,你告訴我什麼時候走,我們邀一些人去幫你助念。他跟人說,助念那是不相信,那是沒有把握,我不需要人助念,我自己走。他真的是自己走,晚上念了一夜佛,到第二天早晨人家到房門裡面去看,燈還點著的,去看,走了,真走了。
這個光碟我希望同學要多看,天天看,把它當作《
無量壽經
》來看,那是《
無量壽經
》的總結。我們在讀《
無量壽經
》,在解《
無量壽經
》,在學《
無量壽經
》,他做得非常圓滿,《
無量壽經
》點點滴滴他統統做到了,那個光碟是活的《
無量壽經
》。學老和尚,老和尚一生就一句佛號,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二十歲出家,師父只傳給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一百一十二歲自在走的。他媽媽也是自在走的,媽媽八十六歲,往生之前親自下廚房包餃子,煮好餃子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飯,她的兒子、女兒、姪女都在,很歡喜,吃完之後在椅子上盤腿一坐,告訴大家「我走了」,真走了。你看多自在、多瀟灑,說走就走了。南陽這個地區與佛有緣,海慶也是預知時至自在往生。除這些之外,概略的說一說大概有十幾個人,那是十幾尊佛,往生極樂世界就成佛。
海賢給我們的信心,告訴我們西方真有極樂世界,不是假的,他常見阿彌陀佛,所以真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接引眾生一點都不假,只要你專,你懷疑就完了,你夾雜別的法門也錯了,決定不能夾雜。老和尚一生持戒念佛。戒是什麼?清淨心是戒,持戒的目標是得清淨心,得清淨心,持戒圓滿了。清淨心再提升平等心,清淨心裡頭沒有染污,持戒叫你放下染污。平等心裡頭沒有分別,你還有分別心,那連持戒的功夫都沒有了。為什麼?我持,我這個戒律好,「戒為無上菩提本」,一點沒錯,就盯在戒上,不能向上提升。你有沒有持戒?沒有。為什麼?你心不清淨。清淨心現前,持戒圓滿,往上再提升沒有分別,沒有分別是平等心,比持戒的功夫高。持戒是阿羅漢跟辟支佛,在大乘裡面是十信位,平等心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大徹大悟是初地以上,天台別教所說的,這不能不懂。不懂,不是戒不對,是你把戒學錯了,你學偏、學歪了。佛說的是正法,可是你修的是邪法,這個對往生淨土會產生障礙,障礙你臨終不能往生。
海賢老和尚就一句佛號,戒定慧三學圓滿,他的心清淨,他的心沒有分別,平等心現前,他的心覺悟,覺悟就是智慧開了,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人家做到了。在淨土宗裡面所說的,清淨心是功夫成片,有功夫成片就決定能往生。他把五種見惑放下,有這個功夫,有這個功夫就能見佛。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見阿彌陀佛,現前是你沒有往生之前。一般往生的人至少見佛三次,就是你功夫成片的時候,佛來了,你見到了,佛會告訴你,你還有多長的壽命,到你壽命到的時候佛來接引你往生。第一次見面,把信息透給你,等於給你授記。你自己相信,為什麼?見到佛,佛親自給你講的,你的心堅定了,往生的願不變了,有這個好處,一直念下去,到壽終。第二次見佛,第二次見佛的時候,佛來告訴你信息,跟你約定時間哪一天來接引你。大概什麼時候?三個月到一個月,有人三個月前就知道了,有些人一個月前會告訴你。我們過去在新加坡,居士林陳光別老林長,他是往生前三個月,他在一張紙頭上寫,寫日期,寫了十幾個,沒有人敢問他什麼意思,就是那一天走的,一點都不差。所以我們知道他三個月前見佛,佛跟他約定時間。第三次見面是佛來接引他,帶他走。所以往生的人至少都是見佛三次。
海賢老和尚他活了一百一十二歲,念佛念了九十二年,九十二年當中他見多少次佛?我相信不止十次。在他光碟裡面我們聽到了,他說我好幾次要求佛帶我走,佛不肯答應,說我修得不錯,做個好樣子給念佛人看看,就是表法。你看好幾次,就不是一次、不是二次,多次見佛。兩年前他又說,老佛爺說他修得不錯,叫他再多住兩年,表個法給大家看看。臨終前幾天,他又告訴這些老同修們,我可能這幾天就要走了。人家問他為什麼?他說阿彌陀佛已經來了兩次,告訴他,他可以往生。你就想到,他一生見佛多少次!這些信息透給我們就是為我們做證明,極樂世界真有,不是假的;阿彌陀佛真有,信願持名,求生淨土,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如果把他老人家表法統統看清楚、看明白,真正懂了,不再懷疑,我們在這個世間一切萬緣可以放下了。不但世間法放下,佛法也放下,跟《
金剛經
》上所說的一樣,「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一切法統統捨了,這是什麼人?善財童子。你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聽,他不學。聽幹什麼?聽是圓滿後得智,沒有一樣他不知道,他修就一門,一句佛號念到底。為什麼要學那麼多法門?是為度眾生,不是為自己。眾生根性不相同,一個法門不能普度。淨宗能普度,人家不相信。所以廣學多聞是為度眾的,一門深入是成就自己的。往生極樂世界,成就自己,就廣度眾生。到極樂世界去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一切不明瞭的全明白了,不需要學習,這是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
我們再看下面註解,「
拯者,救也,助也。萌者,芽也
」。「
群萌
」就是指六道裡頭一切眾生。「
諸如來(諸佛如來)以大悲為體,欲救一切眾生,故曰欲拯群萌
」。佛、菩薩,這個菩薩通常都是指法身菩薩,也就是明心見性的菩薩,不是普通的,叫法身大士,他們跟佛一樣,佛大徹大悟,他們也是大徹大悟。佛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了,法身菩薩無始無明習氣還沒有斷乾淨。無始無明習氣只障礙一樁事情,就是回歸常寂光,他不能回歸常寂光,除這一樁事情之外,他的神通、道力、智慧跟佛沒有兩樣。所以他在十法界現身,說法教化眾生,依然上供諸佛,下化眾生,不休息,樂此不疲。《
會疏
》裡頭說,「
漸頓各稱所宜,隨緣皆蒙度脫,故云拯群萌。
」《會疏》裡頭說得好,漸頓是指眾生的根性,頓根是頓超的,是絕頂聰明,我們講天才,他一聽,他就覺悟,就明白了。漸根的人不行,漸根的人要慢慢來,他沒有辦法頓悟,他煩惱習氣很重。佛菩薩知道,佛菩薩能看到他過去世,過去無量劫中這些煩惱習氣怎麼染的,不知道你怎麼能幫助他斷煩惱?知道才行。漸教就是八萬四千法門,在這個裡面選擇一門幫助他。頓教就不需要了,頓教是什麼?禪宗,禪是頓教,淨土是頓教。
淨土的頓教是從哪裡來的?是從過去生中曾經修學這個法門,供養無量諸佛,成就深厚的善根福德,他一聽他就相信,他不懷疑,他就真幹,像海賢老和尚一樣。這個人不是頓根,但是他善根深厚,師父教他這一句,一直念下去,他就真幹,他老實、聽話、真幹,這種人好教。這一句佛號居然念了九十二年不拐彎,不拐彎就是沒有改變,一句佛號念到底。這樣根性的人,像諦閑老和尚的徒弟鍋漏匠也是具備這個條件,他念佛三年往生了,站著往生,預知時至。他是不是壽命就三年?我不以為然。他是見到佛,佛告訴他還有多少壽命,他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走。佛答應他,真帶他走了。他沒告訴任何人。這一生成就,不可思議!所以老實、聽話、真幹,這種人肯定遇到善知識,肯定一生圓滿成就,這樣的人太難得了。現在人不老實、不聽話,不肯真幹,這種人這一生不會有成就,肯定還是搞六道輪迴。來生,他要真正持戒的話,好好修行,他會得人身,好的生天,出不了六道輪迴。如果要做錯事情的話,那他就墮三途去了,這也很可能,為什麼?最嚴重的是勸別人放棄念佛,修他的法門,這是斷人的法身慧命,這個罪過很重,這是地獄罪業。
下面,「
又曰:欲,指釋迦大悲所願
」。欲拯群萌,我們講欲是欲望,也就是他的願望。「
然此一字,通上下,含二義:一謂欲拯群萌,諸如來以大悲為體,欲願未度者令度,未安者令安。光闡道教皆為之也
」。完全看眾生的根性,一點都不勉強,他願意得度,那就是願意脫離六道輪迴,了生死出三界,佛會幫助他。還有一種,他還沒有想到了生死出三界,他只是現在苦,希望離苦得樂,佛也幫助他,幫助他得人身,幫助他生天道,佛都有這個能力。佛是永遠恆順眾生,佛不會起心動念,不會主動一定要求你什麼,沒有這個道理的。不起心、不動念,是佛;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是菩薩;起心動念,還有分別,沒有執著,那是阿羅漢、辟支佛;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六道眾生。這要記住,自己知道,自己是六道眾生。執著放下,不執著了才是阿羅漢,提升了,清淨心現前。再提升,不分別,不分別就成功了,就大徹大悟,覺了。經教裡頭講得太清楚,講得太明白了,天天念,天天學習,為什麼還會迷惑?
第二,再看下面,「
二謂欲惠真實之利
」。惠是給予,佛菩薩非常樂意的把真實的利益教給眾生,沒有比這個更真實的了。真實的利益是什麼?是幫助你離苦得樂。六道是究竟苦,極樂世界是究竟樂,只有大善根大福德的人能接受如來真實的利益,他聽了相信,真肯放下。這個放下不容易,學佛的人誰能把名聞利養放下?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只聽說來佛寺這三位,他們真放下了,表現在往生的時候自在。沒有放下哪有這麼自在?哪一個人死不生病?他們三個都不生病,都是很正常的人,說走他真走,他的神識就離開身體了,那麼樣的乾淨俐落,一般人做不到。他怎麼做到的?一句佛號做到的。三個人都不認識字,都沒有念過書,統統都是這一句佛號,這看了還能不相信嗎?一個有懷疑,三個!三個你還懷疑,你的疑心太重,你真的出不了,這一生當中沒有辦法脫離輪迴。連著三個人,這個信息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希望我們同學要多想想,要細心觀察,六道真苦,苦不堪言,為什麼還留戀?遇到淨土法門,八萬四千法門要放下,要捨。
戒律要不要學?可以學,學了幹什麼?學了教化眾生,教人斷惡修善。這就是救人不墮三惡道,來生還能得人天身,他的欲望就如此,來生還在人天,戒律可以保證他。要想出六道輪迴,一定要得定才能出去,不能得定出不了六道輪迴。要出離十法界,一定要大徹大悟,沒有見性(明心見性)出不了十法界。真正保證你能超越的就這一句佛號,你不肯相信那就沒法子了。誰能相信,誰不懷疑,誰真念,念念相續,他決定成就。二謂,這是第二,謂欲,這個欲是惠真實之利。「
謂如來欲願眾生入彌陀海故。
」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每一尊佛,每一尊法身菩薩,沒有一個不是希望眾生信願持名,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可以說這是諸佛菩薩共同的願望。只有這一門簡單明瞭,上到等覺菩薩,下到地獄眾生,沒有一個不得度,這是真實之利。前面講的真實不是究竟圓滿的真實,這個法門是究竟圓滿的真實。
「
諸佛之所以出興於世,欲說彌陀願力,惠救萬眾生,將為本懷故。
」這還得了!希望我們同學要注意到,千萬不要疏忽了,疏忽就大錯了,機會太難得了!來生能不能到人道?很難。為什麼?人道要五戒十善乾乾淨淨,你用五戒十善去衡量自己,自己戒善清不清淨?戒善清淨,為什麼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因為你有我沒有忘記,你身見沒有放下;對立沒有放下,對立是邊見;成見沒有放下,自以為是,自以為不是、自以為是都屬於成見;還有許許多多錯誤的看法,你自己還不知道,你怎麼能了生死出三界?真有大善根、大福德,你遇到這個法門,得諸佛菩薩威神的加持。加持什麼樣子?你對淨宗法門一聽就歡喜、就接受,沒有絲毫懷疑,一句佛號念到底,萬緣放下,世出世法全放下,這個人這一生決定成就,成就不可思議。
我們有理由相信,海賢老和尚二十幾歲就得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有資格往生。諦閑老和尚的徒弟鍋漏匠就是得功夫成片,阿彌陀佛接引他往生。海賢老和尚,我們相信,二十歲出家,師父教他這句佛號,教他一直念下去,他聽話,他真幹。我們相信,他二十四、五歲的時候,念了四、五年,決定得功夫成片;再念個五、六年,他得事一心不亂,所以事一心不亂一定是在三十歲前後得到的;理一心不亂肯定是在四十歲左右得到的。理一心不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境界往生到極樂世界直接生實報莊嚴土,無比的殊勝。一句阿彌陀佛證得無上菩提,給我們做這個證明。我們這一生遇到是福氣,這個緣分不簡單,就是《
彌陀經
》上講的因緣,善根福德因緣。如果我們有一點善根福德,遇到這個因緣,成就了。善根福德有欠缺,遇到了也相信,但是還有懷疑,對其他的法門還歡喜,還捨不得放下,這就是什麼?善根福德不足,雖然遇到了,輕易放棄,這一生不能成就。「
《甄解》則於上說,結歸後義曰:諸佛之所以出興於世,欲說彌陀願力,惠救萬眾生,將為本懷故
」。
下面這一句,『
惠以真實之利
』,「
惠
」是惠施,就是給人,也有恩賜的意思,恩賜是上對下,佛對於眾生賜予真實利益。「
真實之利者,按善導大師意,指彌陀誓願為真實之利
」。彌陀誓願就是四十八願,這個說得好,四十八願願願都是為眾生的。第一大願就是平等,往生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我們的身體相貌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沒有絲毫差別。世尊在我們這個世界現身,現應化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所現的報身,《
觀經
》上說得很清楚,相有八萬四千相,不是三十二相,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明,每一道光明有十方諸佛如來在講經說法作佛事,無比的殊勝莊嚴。身,紫磨真金色身,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那個八萬四千法門修成的要修無量劫,必須要往生到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才能見到佛的報身,自己的也是報身,但是比佛差一等,比不上佛,佛的報身圓滿,他的報身有欠缺。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個個圓滿,跟阿彌陀佛一樣,沒有欠缺。這是多大的福報,這是多大的善根,沒有這麼大的善根福德,你怎麼能僥倖得到!
所以你今天聽到這個法門有懷疑,還不敢相信,這是正常的。你要完全相信,一點懷疑沒有,你就不正常。什麼叫不正常?你無量劫到今天,你的善根福德圓滿了,不是圓滿你不可能沒有懷疑,不可能完全相信。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我們遇到就是有緣,但是緣不足,還有懷疑,怎麼辦?能學鍋漏匠,能學海賢法師,把這句佛號當作命根。老和尚說得好,「阿彌陀佛是我老和尚的命根子」,這話說得對。你抓住這句佛號日夜不間斷,至少要像諦閑老和尚教鍋漏匠的,這句佛號念下去,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不分晝夜。為什麼?把你的善根福德補足。補足了,什麼時候補足?不懷疑補足了,再沒有兩個主意補足了,我一心一意就求生淨土,沒有第二念,證明你補足了,證明你決定得生。這是我奉勸同學的。
下面,「
大師偈云: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
」這兩句話非常重要。這個大師是善導大師,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告訴我們,十方世界諸佛出現在世間為什麼?就是為介紹阿彌陀佛本願海,也就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介紹阿彌陀佛給大家。這是真實的利益,真實當中的真實,沒有比這個更真實的利益,換句話說,教你就在這一生當中圓滿成佛,就這個意思。「
《甄解》讚曰:此今家」
,日本人稱善導大師為今家。日本淨土宗的寺廟很多,我們去拜訪看到很多,這都是日本淨宗祖師當年在大唐留學,依善導和尚為老師,把淨土宗傳到日本,日本這些大德感念善導大師的恩德,奉善導為初祖。日本淨土宗初祖是誰?善導大師,他們學成的稱為第二代、第三代,很難得!日本人敬祖師比敬佛還隆重,供的佛像都不很大,供祖師的像很大。你到他祖堂裡面去看祖師,善導大師、智者大師,幾乎每一個道場你都看到。世世代代,到現在這個風氣還存在,每天燒香禮拜,我們看到了。如果再能認真學習經教,佛法就興旺起來了。
這個讚曰,「
此今家獨步妙釋
」,善導大師解釋得太好了,「
他人所未談也
」,善導大師之前沒聽說人這麼說法,這一句話是善導大師說的,「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我們今天遇到了,生在這個時代,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難行道,非常不容易成就,唯獨這一門是易行道。易行道為什麼這麼難?是難信,不是別的。這個難信也是十方諸佛所說的,都說這個法門難信。這個法門非常容易成就。「
順此祖釋
」,我們隨順善導大師的解釋,「
以彌陀本願為真實利,則可以八萬四千法門為光闡道教,其義明矣。
」八萬四千法門到最後怎麼樣?最後統統歸淨土,沒有一門不歸淨土。修八萬四千法門的人,修成了,修無量劫,往生到哪裡?往生到華藏世界。到華藏世界之後,會遇見文殊、普賢,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華嚴經
》上有,到極樂世界這才叫證得究竟圓滿。你看轉好大的一個彎,還是轉到極樂世界。所以真正能相信,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這種人值得尊敬。現前我們所曉得的,鍋漏匠、南陽來佛寺的三聖。你要不了解事實真相,你對他們那個恭敬心生不起來;了解事實真相,你才真正生起恭敬心,真正發心向他們學習,一生真正有把握。
「
又《甄解》引《六要》曰:真實利者,指此名號,即是佛智也。
」這說得更清楚,什麼是真實利?這一句名號是真實利,說得更清楚、更明白了,這是祖師大德全程肯定真實的教誨。我們把這句名號看得一文不值,這一句阿彌陀佛誰不會念?自己就不肯念,認為佛法高妙,這一句阿彌陀佛比不上八萬四千法門。錯了,真錯了!這段的意思很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30。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三0集)【日期】2014/11/8【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13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六十六
頁倒數第三行,最後兩個字看起:
「
又《甄解》引《六要》曰
」。《甄解》是日本淨宗的祖師所做的《
無量壽經
》註解,這裡面有引用《六要》。《六要》就是《教行信證六要鈔會本》,也是日本大師所作的,解釋教行信證的一部重要的註解。這裡面說,「真實利者,指此名號,即是佛智」。這句話非常重要,真實的利益是什麼?就是這一句佛號,這句佛號就是諸佛如來所證得的智慧。
「佛」這個字是從梵文音譯過來的。中國有這個字,「弗」字,沒有這個人字邊。中國古時候有這個弗,弗是否定詞,用這個字來翻人名,所以加了一個人字。這是翻譯佛經新造的字,翻佛經造了不少新的字,這個佛字是屬於其中的一個。這個佛是人,是佛教專用的一個名詞,這是人,所以佛不是神、不是仙,他是人。他是什麼樣的人?他是一個有智慧的人、有道德的人、有愛心的人,愛心就是慈悲,所以在佛經裡面稱他有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行、圓滿的慈悲,我們稱他作佛。「佛」這個字跟中國聖人「聖」這個字的意思非常接近,聖跟佛這兩個字的解釋都是有德行、有智慧的人,不過佛這個字特別強調這個人的智慧是圓滿的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聖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聖人還很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所以他有這種謙虛,不敢稱一切智,佛是真正的一切智。而且佛告訴我們,這真正的一切智,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行,是每個人都有的,不是他專有的,這就很了不起。這智慧從哪裡來的?不是學來的,是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所以可以講,這佛經上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沒有一個不是。這個智慧是神的智慧、是上帝的智慧,人人都有。現在為什麼沒有?是因為你有煩惱、你有障礙把它障住,不是沒有。只要把障礙除掉、把障礙放下,它就能恢復。所以佛教裡頭告訴我們,人的道德、人的慈悲、人的智慧都是平等的,都是究竟圓滿的,被煩惱障礙了。
煩惱無量無邊,佛把它分成三大類。第一大類是無明煩惱,本來你什麼都明白,現在什麼都不明白了,叫無明。無明煩惱是什麼?是起心動念,我們把它講清楚、講白了。譬如眼看外面境界,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這是智慧。雖然很清楚、很明白,沒有起心動念,那就是你自性見到的,你真的見到了。如果起心動念了,就叫無明煩惱。起心動念看不到真相,你會在那裡猜測這是什麼、那是什麼,起了分別、起了執著,麻煩就來了。耳聽聲音聽得清楚,看得清楚、聽得清楚,這清楚兩個字我們很難懂。為什麼很難懂?我們心裡面的概念只是眼前。而實際上呢?他看透了,我們看不透。你說我們在這個房間裡面,這是三層樓,下面兩層我們看不見,佛能看見,這個牆壁不能障礙他,他看是透明的,那邊人的活動都看得清清楚楚,樓上樓下人活動也看得很清楚。這個能力我們就沒有了,這能力不大,這個能力是羅漢的能力。
三大類的煩惱,第一個是無明;第二個是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像塵沙那麼多粗細煩惱;第三類叫見思煩惱,見是你看錯了,思是你想錯了,你自以為是、自以為非,其實是非統統錯了。所以有這三大類,三大類把所有煩惱全部包括。這三大類的煩惱我們統統具足,六道凡夫個個都有。佛沒有這三種煩惱,所以他看東西看得清楚,不但能看現在,他能看過去,他能看未來,他能看現前,他能看他方。今天我們講宇宙,他能看整個宇宙,我們沒辦法,我們連個地球都沒有看清楚,他能看太陽系、能看銀河系、能看無量無邊太空,而且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沒看錯,他有這種能力。佛告訴我們,這種能力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只要我們把煩惱去掉。
我們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清清楚楚,智慧,明明白白,怎麼樣?不起心不動念就是佛。起心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個人叫菩薩,比佛差一等。第三等人,他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阿羅漢。第四等人,就是我們六道裡頭的人,我們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那就全看錯了、全想錯了。想錯看錯就有染淨,怎麼?我們的心被污染。其實真心是永遠不會被污染的,我們迷了之後從真心裡面生出一個妄心,佛學的名詞叫阿賴耶識,這個東西是假的不是真的,是假的心,它現在管用,現在什麼都是它做主。阿賴耶是生滅心,有生有滅;真心不生不滅,真心永恆不變。佛教教什麼?教我們用真心,教我們永遠把妄心捨棄掉不要用它,用它就有六道輪迴,不用它六道輪迴沒有了,六道輪迴是一場夢,不是真的。用真心能見到佛,用真心能見到上帝、能見到神。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是從禪定的功夫,禪定就是放下,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他明白了,這叫開悟。開悟之後他就開始教學。他教學,在世界幾個大宗教的創始人,他算是一個,教學時間最長。他教了四十九年,三十歲開悟,悟後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過世,整整教了四十九年。天天教,沒有一天休息,沒有在哪一部經上看到釋迦牟尼佛今天放假休假一天,沒看到,天天教,七十九歲過世。這些弟子們把他所說的用文字記錄下來,傳到今天,稱之為經典。他所說的全是用真心所見所聞,他知道的完全是真實的沒有假的。在世給我們說了八萬四千法門,這個八萬四千法門不是數目字,是表法的,代表什麼?無量法門。告訴我們法門平等沒有高下,每個法門只要你能夠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都能證得無上道,就是圓滿智慧、圓滿的道德,你都能證得。一定要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就有智慧了,你看問題,你聽別人言語,你真正知道他的意思。所以佛教的教學是開發自性智慧的一種學習,它不從外面求,完全從內心求,它是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在法裡面你要見到心,在心裡面你要明白法,這個智慧是真的、是圓滿的。
這部經非常難得,是所有經典裡面最重要的一部經,我們遇到了,難!這經講什麼?講宇宙人生的真相,整個宇宙人生到底是什麼,把它講清楚、講明白,這是第一個,第二個講真實智慧,第三個講真實的利益。你看這三個都是我們迫切想得到的,在這部經中統統具足。所以我學佛六十三年,我到八十五歲的時候,我把所有經教全放下,不搞了,專搞這一門。今天這堂課你們聽了之後,就曉得為什麼我把所有東西都放下了,來搞這一門。
這個《六要》說得好,真實利者,真實的利益是什麼?指此名號,名號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統統是從梵文翻譯過來的,音譯的。南無,現在我們講南,東南西北的南,南無,有無的無,南無;古音,在兩千年前漢朝那個時候念這兩個字念那摩,你看現在念南無,音不一樣。還得要念古音,那個味道才能念得出來,不念南無,念那摩。南無是什麼意思?是恭敬的意思,是禮敬,是皈依、歸命的意思。阿彌陀佛,這是佛的名號。佛是一個智慧道德慈悲圓滿的人。他的名號可以翻成中國意思,不翻,為什麼不翻?尊重它,念它原來的音,但是再加以解釋。阿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無,有無的無,彌陀翻作量,合起來,阿彌陀就是無量的意思;佛是智慧、是覺悟,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對於宇宙萬物的真相你統統明白、統統清楚,再沒有懷疑了,那就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這個意思。確確實實他證得了,他告訴我們,阿彌陀佛,這個阿彌陀佛是自性裡頭本有的,就是每一個人真心就是阿彌陀佛,用梵文來說,真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真心。人人都有真心,萬物都有真心,動物也有,蚊蟲螞蟻也有,植物也有,礦物也有,這是個清淨平等的真心。一切法都從真心裡頭生出來的,真心是一切法的本體,離開本體無有一法可得。
佛教的教學就是從萬象,從這個事相上幫助你、教給你如何在現象上去把本體認清楚、認明白,那叫見性,佛教的修學就算畢業、就圓滿了。到這個地位,那就是說你沒有一樣不明瞭。你沒有學過的,不需要學,無論什麼人來問你,你都能給他解答。你有慈悲心,善的,你幫助人;惡的,你不會告訴人。如果有人來問你,你什麼都知道,真的,我們要造原子彈去殺人,問你,你知不知道?你知道,你會不會跟他說?不會跟他說。凡是有害眾生的事情他不講,他對你笑笑,絕口不提。利益眾生的事情,你向他請教,他會很詳細的教給你。這顯示出慈悲,不幫助你作惡,幫助你行善,幫助你斷惡行善,幫助你得清淨心、得平等心,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成佛;得清淨平等心,那就叫菩薩;還沒有達到平等,但是清淨心得到了,那叫羅漢。
所以佛、菩薩、羅漢是佛陀教育的三個學位的名稱,諸位就明白了。像現在大學,最高的博士學位、碩士學位、學士學位,阿羅漢是學士,菩薩是碩士,佛陀是博士,所以佛、菩薩、阿羅漢是佛陀教育學位的名稱。這個學位每個人都可以拿到。拿到的條件,不是說你念多少書、念多少經,在行門裡頭用什麼方法來修,與這個都不相干。重要的是什麼?重要就是你放下煩惱,剛才講的。三類煩惱都放下了,最高的學位,佛陀,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無明煩惱放下了;不分別,塵沙煩惱放下了;不執著,見思煩惱放下了,放下就成。我們開始學習的時候,一定是從淺到深,最初是放下見思煩惱,再進一步放下塵沙煩惱,最後放下無明煩惱。我們要把佛教的本質搞清楚、搞明白,是這麼回事情。
宇宙從哪裡來的?這個地方要說起來,每個宗教裡面講的神聖、講的造物主是什麼?就是自己的真心。大乘佛法講宇宙從哪裡來的?一切法從心想生。誰的心想?自己。你自己的心想,就是念頭,創造物質的宇宙。佛經上這個說法,被現代量子力學家,這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被他們發現了。宇宙之間的奧祕,三種。第一種,物質從哪來的?物質是什麼?千萬年來人都在想,沒有答案;念頭是什麼?念頭有這麼大的能量,念頭能創造物質,念頭是什麼沒人知道;第三個,自然現象從哪來?為什麼會有?它有什麼作用?這三樁事情都是科學家、哲學家他們所探討最後的問題。到最近,最近這三十年,物質這個祕密被揭穿了,這是宇宙的奧祕,被揭穿了,科學家知道物質是什麼,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同。
物質在佛經上稱為色法,色代表物質。「色由心生」,「相由心生」,這個色、相都是代表物質的名詞,一再說明物質現象是從念頭來的。現在被科學家發現,真的是從念頭來的,所以最近科學家提出「以心控物」這個說法。這個說法現在還沒有被所有科學家承認,我相信再有二、三十年,所有科學家統統承認。承認之後,改變我們的想法了,對我們的生活產生非常大的變化。這個變化是好的,這種變化是代表我們身心健康,幸福長壽。身體是物質現象,誰能控制?念頭。你有好的念頭、善的念頭、清淨的念頭,你會過得很快樂,健康長壽,你永遠不會生病。病從哪裡來的?不善的念頭來的。不善的念頭會帶給你細胞的病毒,善的念頭會把細胞病毒恢復正常。換句話說,生病可以不要用醫藥。這個理論要被科學家承認,普遍大家都認識,做醫生這個行業就沒有了,醫院也沒有了。為什麼?每個人都能運用自己的思想,改造帶著病毒的細胞,能夠叫我們恢復健康、恢復正常。老化不能避免,但是大幅度的減緩了。現在的人五、六十歲就老化,大概可以能提到至少七、八十歲還像年輕人一樣,思惟敏捷,健康長壽,像年輕人一樣的體力,他能做得到。
在最近,去年,南陽來佛寺一個老和尚過世了,這個老和尚一百一十二歲。雖然這麼高的年齡,他的體力、他的精神大概跟四、五十歲人一樣。一百一十二歲,自己生活自己照顧,不需要人照顧,他還照顧別人。這是什麼?這是他的心單純。他心裡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放在心上,他心上沒事,所以每天快樂無比,佛家講法喜充滿。他有體力,種地,一生他的工作就是農耕,雖然出家,他還是個農夫。佛門裡面,因為他不認識字,他一生沒有看過經,也沒有聽過經,這一句佛號幫助他,一天到晚都不離開,時時刻刻心裡頭都念佛,口裡頭沒有念,心裡頭念,這句佛號從來沒有間斷過。給我們證明西方極樂世界真有。他跟阿彌陀佛見面,我們相信絕對沒有少過十次,因為他時間長,九十二年。他心想佛時,佛就現前,所以跟佛、跟極樂世界非常親切,告訴我們真的不是假的。
他想到極樂世界隨時可以去,跟阿彌陀佛要求過好幾次,佛沒有帶他去,告訴他,你修得不錯,希望你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做個好樣子給別人看。所以他是奉命來表法的,就是做個好樣子給人看。時候到了,最後的表法就是這本書,這是他最後表法。大概是阿彌陀佛告訴他,什麼時候你碰到這本書,我就來接引你。去年正月,有佛門的弟子帶著這本書去看他老人家。他老人家問,你們帶的什麼書?他們就告訴他,這個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他一聽非常歡喜,如獲至寶,馬上穿袍搭衣,拿著這本書,要求別人給他照相。這是他一生從來沒有主動過要求人給他照相的,一生就這麼一次。照完相之後,第三天他就走了,沒有生病。走的這天,白天還幹一天活,在大菜園裡面整地、拔草、澆水,幹了一天,晚上走了。有人告訴他,你什麼時候走,跟我們說,我們幫你助念。他笑著說,我不要助念,助念那是沒把握,我自己走就行了,不需要助念。真走了。
他的媽媽一生也是念佛的,老太太了不起,媽媽走的時候八十六歲,在老家。她吩咐兒子,女兒、姪女,親人統統找來,自己下廚房包餃子。吃完飯之後,她在椅子上盤腿一坐,告訴大家:「我走了!」真走了,叫一句話她就走了。都不是凡人,都是來給我們做榜樣的,他媽媽是在家念佛人,他是出家念佛人,統統都來做榜樣的,一點病痛都沒有。而且在那個艱難歲月裡頭,他母親死的時候非常困難,他只找幾塊薄板釘了一個棺材,把他媽媽草草給埋葬了。他是孝子,常常放在心上,對不起母親。過了八年,環境好了,想給他母親改葬,豎碑改葬。把這個墳墓挖開,棺材打開,人沒有了,他媽媽屍體不見了,不曉得到哪去了。一直到現在,沒人知道她到哪去了。棺材裡頭只有幾顆釘棺材的釘,人怎麼走了的?
中國古時候有個例子,達摩祖師他示現。死了以後大家給他埋起來,給他做了墳墓。三、四個月之後,有個人從新疆那邊來,告訴大家,他在那邊看到達摩祖師,一隻腳穿草鞋,一隻腳打赤腳,看到的。大家不相信,祖師的墳墓就在我們這個地方,你怎麼會看到?把墳墓打開,棺材打開來看看,真的沒有人,棺材裡頭有一隻草鞋。證明他所看到的一點都不錯,達摩祖師一隻腳穿草鞋,一隻腳沒穿,草鞋在棺材裡頭。過去祖師有這個例子,所以有人就想到海賢老和尚的母親是不是菩薩阿羅漢再來的,來表演給我們看的,怎麼沒有了?這些事情都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再往下面看,「
《甄解》又云:今真實者,佛智名號
」。這個真實是佛的智慧,是真實的,佛的這句名號是真實的。「
善導所謂法藏因中所成真實,故言本願真實
」。善導大師,唐朝時候人,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在那個時候,日本、韓國、南面的越南到中國留學的學生很多,都是出家人,大多數都是善導的學生跟智者大師的學生,學天台就是智者大師的學生,修淨土都是善導大師的學生。現在我們到這三個地方去,寺廟裡面都供奉祖師的塑像。日本人對祖師非常重視,供養祖師的殿堂跟供佛的殿堂沒有兩樣。而且造像,祖師的造像像真人一樣,佛像塑得很小,大概像我前面供的這樣。在日本看到的是佛像都不大,祖師的像很大,這個很有道理,提倡尊師重道。
善導所說的法藏,法藏就是阿彌陀佛的前身。阿彌陀佛沒有成佛之前叫法藏比丘,他在因中所成的真實。我們今天都在因中,我們曉得,法藏何以能成真實?就是他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了,他心地清淨平等。清淨,沒有染污;平等,沒有分別;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是他所成就的真實。故言本願真實,本願就是四十八願。法藏非常慈悲,他發了個大願,想幫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六道眾生。六道太苦了,想幫助這些眾生離苦得樂。向老師,老師是世間自在王佛,請教有什麼方法,他願意學習。老師教他,你可以去訪問諸佛菩薩,廣學多聞,然後選擇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美好的,你去看到喜歡的,你就要;不好的,你就不要,你的願就能滿足了。他真幹,用了多長時間?用了五劫。沒有說小劫、中劫,那就是大劫,這個時間是天文數字,成就了。這個說明廣學多聞在什麼時候?自己證得根本智之後。自己根本智沒有開顯,你做不到,你沒有能力見佛。根本智現前了,你念佛,佛就現前,你有能力到十方佛剎去參學,成就你圓滿的後得智。圓滿後得智是無所不知,一切眾生你都有能力教導他。本願真實,四十八願是精華。釋迦牟尼佛出世,教學四十九年,最精華的東西是什麼?就是《
無量壽經
》裡頭所說的法藏比丘四十八願。極樂世界就憑四十八願建立的,一切諸佛剎土裡最精華的、最極莊嚴的,極樂世界都有;十方世界還有缺陷的,極樂世界找不到。
「
開之則真實五願,合之一句名號
」。這個五願,四十八願裡頭要是跟教行信證來對照,教就是《
無量壽經
》,《
無量壽經
》是教;行是第十八願「十念必生」;信是第十七願「諸佛稱歎」;證是第十二願「定成正覺」,真土是「光明無量」,真佛是「壽命無量」,這是真實五願配教行信證、真佛、真土。「
應知之利
」,你就要曉得,利,這個利是說什麼?「
名號之大利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名號之大利,「
其大利之所究竟,即無上涅槃妙果
」,就這一句名號完成的,很難叫人相信。
阿彌陀佛慈悲,海賢老和尚慈悲,阿彌陀佛等於說是命令海賢和尚在這個時代做榜樣給我們看,讓我們親自看到他。你看在《永思集》裡頭看他,他們的家庭環境貧窮,父親是種田的、務農的,兄弟姐妹五個人,你就曉得他父母多辛苦。有一年乾旱,糧食沒有收成,他的父親討飯。討飯還養這麼一大家,這個生活我們冷靜去想一想,日子怎麼過?他很不幸,在鄰縣討飯的時候遇到土匪搶劫一個村莊,放火把村莊燒掉。當然人都逃掉了。他看到的時候挑水去救火,這個時候有幾個土匪返回來看看,看到他在救火,把他活活打死。
他到二十歲,他好像是老三,他上面有個哥哥、有個姐姐,生活太困難了。一家學佛,母親勸他出家,他也喜歡,出家什麼?生活不成問題了。他從小跟父親在一起種田,所以對於耕種的知識,這些技術他熟悉。出家之後還是耕種,因為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出家的師父看中他,看中他什麼?這個人是可造之材,他的本性老實、聽話、真幹。這三個條件不容易,有這三個條件,要遇到高人指點他,沒有不成就的。諦閑老和尚的徒弟鍋漏匠,他的成就就是因為老實、聽話、真幹。老和尚教他一句阿彌陀佛,告訴他一直念下去。鍋漏匠念了三年,白天晚上就一句佛號,他別的什麼都不知道,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不分晝夜念了三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不容易!他走了還站了三天,等待諦閑老和尚替他辦後事。他在鄉下農村一個小廟,破廟,沒人住的,一句佛號,佛號功德給我們做證明。
海賢是徹底作證。你看他二十歲,就這句佛號,學佛了,出家了,什麼都不知道,就是一句佛號,一天到晚不間斷,九十二年。別人念三年就成功了,他九十二年,九十二年的功夫還得了!所以我們在光碟裡頭細心觀察,會看出門道出來。大概他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有資格往生,雖有壽命,可以不要,求阿彌陀佛來接你,阿彌陀佛一定來,你條件具足了。我們相信,阿彌陀佛給他來通知,囑咐他好好修,做好樣子給別人看。得到功夫成片,再有四、五年的功夫,就能夠提升到事一心不亂。證得事一心不亂,再有四、五年功夫,可以證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海賢老和尚有沒有得到?得到了。我估計他在四十左右,理一心;三十左右,事一心。他那個成就,跟釋迦牟尼佛三十歲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那個境界是平等的;跟六祖惠能大徹大悟也是平等的。他要是生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可以作佛。要是生在唐朝,跟惠能大師同時代的,他是一代祖師。他生在我們這個時代,社會戰亂的時代,經歷兩次世界大戰、軍閥割據,動亂不安,一生過的清苦的日子。好在他農耕熟悉,他出家,居然開荒開了十四片的荒地,總面積一百多畝,種糧食、種果木樹、種蔬菜,豐收。除了自己寺廟裡面吃的之外,還有多餘的救濟貧苦。他沒有賣錢,哪個地方沒有糧食,缺乏的,他就送去。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手藝不錯,人很勤快,每個人都喜歡他。做工非常認真,幫別人建道場,建了十一所道場,修橋補路不計其數,他天天幹這個,沒有一天閒著的,喜歡幹活。
這個示現,在這個時代,許許多多人對學佛信心動搖,念佛求生淨土提出了懷疑,他來給我們做證明,告訴我們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現身說法。最後的表法對我們修淨土有大利益。夏蓮居會集這個本子,現在我們所用的,很多人反對。他這一證明,就說明夏老會集的是真經,沒有錯誤;黃念老居士的註解是正確的;我們將近二十年學習這個本子,是正確的沒有錯誤,給我們作證,我們對老和尚感恩。確確實實念佛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無上涅槃妙果,這是一生決定成佛的法門,不容易遇到。在我上一代的人就沒有機會聞到,為什麼?這個會集本的完成是第二次大戰之後,所以老一輩的這些老法師、老居士沒見過。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更晚,我好像是一九八五年在美國遇到黃念祖老居士,那時候他這個註解是稿本,還沒有定稿,油印印的,帶了一套到美國去。我們見面,他把這個本子送給我。我把它寄回台灣印了一萬冊,第一次印的。現在我們讀的這個註解,他又補充了一些,比那個老本子好,老本子很值得紀念。所以要認識,認識淨土宗,認識《
無量壽經
》,認識這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
又《甄解》曰
」,《甄解》是日本淨宗祖師給《
無量壽經
》做的註解,我這個地方有一套。「
真實之利對權假方便
」,從比較上來看,你就曉得這個經是多麼可貴。「
故以世法望小乘,小乘真而世法假
」,世是世間法,世間法跟小乘對比,小乘真,世法假。南傳的佛教,泰國、緬甸、斯里蘭卡這些地方都是屬於小乘教,主要的是依巴利文所翻的經典。要以小乘跟權大乘來比較,「
權大乘真
」,小乘就變成假的了。什麼是權大乘?權是方便,換句話說,不是真實的。天台大師所判的藏通別圓,別教是權大乘,圓教是實大乘,真的大乘。別教所說的,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三十個位次都是權大乘,比小乘高。他不是真的大乘,為什麼?真的大乘是明心見性,他雖然從小乘不斷向上提升,還沒有能見性,這叫權大乘。他跟小乘比,權大乘是真,小乘是假。再「
以權大望實大
」,權大乘望實大乘,實大乘就是別教的十地、圓教的初住以上,《
華嚴經
》上所說的,《
華嚴
》、《
法華
》這是真實的大乘,「
實大真而權大假
」。
「
以《
華嚴
》、
《
法華
》
等實大乘,望彌陀十九願
」,跟本經四十八願第十九願來比。這括弧裡面講,「
十九指《魏譯》文曰
」,康僧鎧的本子,這個魏是三國時代以後曹魏,翻的這個本子翻得好,在中國流通很廣。第十九願的願文:「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十九願真,而《
華嚴
》、《
法華
》假。為什麼是假?「《
華嚴
》、《
法華
》以往生為經益」,《
華嚴
》也是勸念佛往生的,《
華嚴
》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法華經
》裡面龍女八歲成佛。這比較就知道了,為什麼?《
華嚴
》、《
法華
》是講往生為經的利益,但是沒聽說過哪一個修這個經成功的,不是沒有,很少。近代來說,弘一大師他念佛往生,他是修《
華嚴
》的,早晚課誦是念《
普賢菩薩行願品
》,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我們只看到這一個,其他的沒聽說。所以這個十九願跟《
華嚴
》、《
法華
》比,《
華嚴
》、《
法華
》是假的,這個第十九願是真的。第十九願就是「
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
」。《
華嚴
》、《
法華
》以往生為經益,真實利益,但是不出第十九願。
以十九願跟二十願比呢?這統統用魏譯的本子,「
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
」,二十願跟十九願一比,二十願是真的,十九願不如二十願。再「
以二十願望十八願
」,十八願十念必生,二十願又比不上第十八願,十八願真中之真。這樣比較的時候,你才知道念這句佛號的功德真正不可思議,「
今真實中之真實,圓頓中之圓頓
」。我們要了解佛教、要認識佛教,佛教最精華的是什麼?究竟利益是什麼?教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永遠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六道輪迴是離究竟苦,離苦真正達到究竟圓滿,往生極樂世界得究竟樂,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如果要明白這個道理,然後你會知道,宗教裡面所說的,宇宙之間只有一個真神,創造宇宙的。每個宗教都說那真神是他們的神,到底這個宇宙是誰造的?實在講是一個神。為什麼這麼多宗教?我們能理解。兩百年以前的科學技術是很幼稚的,沒有現在這麼方便,交通不方便,沒有資訊。所以神慈悲,具有智慧、慈悲,憐憫苦難的人民、苦難的眾生,他的願望,希望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於是現身建立宗教,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下以不一樣的身分出現。這就是佛家講的契機契理,理是一個,所用的方法必須要讓這個地方的人歡喜,跟他地方的文化要能夠接軌,他才能歡喜。所以我們仔細看每個宗教的經典,最主要的部分完全相同,十之七、八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十之二、三,那部分是什麼?那部分就是文化不同、生活方式不同,這個在佛法講,機緣不一樣,那不關緊要,重要地方決定相同。像這倫常,倫常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神聖的教育,這四個部分可以說是完全相同。所以真搞清楚、搞明白,宗教是一家,確實是一個神。
現在高級宗教常常講的,神沒有形相,神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他們概念上講神。這種說法在佛經上有,佛經就是毘盧遮那佛。毘盧遮那是梵語,意思是什麼?就是遍一切處,就是它無時不在,它無處不在。它不是物質現象,它不是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但是它遇到緣,能現物質現象、能現自然現象、能現精神現象。它不現的時候沒有,但是它存在,它不是不在,你看不到,你想不到,你摸不到它。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是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是依它建立,這佛教說的,那是造物主。許多宗教說法逐漸都接近,這是一樁好事情。什麼時候宗教變成一家人?宗教裡面所說的倫理,倫理是關係,人跟人的關係、人跟萬物的關係、人跟神聖的關係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不再迷惑了,慈悲心一定生出來。慈悲是什麼?慈悲是真正的愛、智慧的愛,這個愛建立在智慧上,不是建立在感情上。感情是迷,智慧是覺悟。那就變成完全是神的愛心、神聖的愛心,它沒有分別、它沒有執著,這個世界衝突、戰爭、人禍永遠的消失掉,不再有。人為的災難沒有,自然災難也沒有了,為什麼?自然災害也是從負面不善的念頭所發生的。人人起心動念都是正念、都是善念、都是淨念,沒有負面的,所以人身體清淨平等覺悟,必然是健康長壽,家庭幸福,社會祥和,世界太平,這一定的道理。
經典裡面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第二十願說得好,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我們修淨土的人想什麼?想極樂世界、想阿彌陀佛,能這樣想就是植眾德本,我們常說積功累德,念佛就是積功累德,想極樂世界、想天堂這是積功累德。至心就是真心,真誠到極處。迴向,我們想往生到極樂世界、想往生到天堂,對於這個世界上沒有絲毫貪戀,完全放下,欲生我國。十八願,那是究竟的,給我們講的十念必生,所以第十八願真中之真,真實當中的真實,圓頓當中的圓頓。
下面這段說,「
夫圓頓至極,莫過於《
華嚴
》與
《
法華
》」,這是圓頓大經,講到極處。跟《
無量壽經
》一比,把它貶為權、貶為假,「而獨讚本經之一乘願海,六字洪名,為圓中之圓、頓中之頓、真中之真者,何耶」,為什麼?何耶是為什麼,為什麼把《
無量壽經
》上所說的一乘、名號,稱它為圓中之圓?圓是圓滿,圓跟頓,大乘裡面讚歎《
華嚴
》、《
法華
》的,圓教、頓教,現在跟淨宗一比、《
無量壽經
》比,把它們比下去了。何耶?這什麼緣故?
《甄解》給我們解答,「
今就利益論
」,我們以什麼為標準?以利益,哪一種法門對我最有利益的,那就是真的;法門再好,我做不到,我得不到利益,那對於我就是假的。不是就經論,是跟我的利益,我們從這上來論的。《
法華
》跟《
華嚴
》,我們依照它的理論跟方法,一生不能成就,它太難了。難在哪裡?就是我們開頭所說的,它要斷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我們試試看,我們眼見色、耳聞聲,能不起心動念嗎?能不分別嗎?能不執著嗎?只要有起心動念,你就不是佛;有分別執著,你就不是菩薩,你是六道凡夫,你要生生世世在這個裡頭搞六道輪迴,你出不來。放下執著,真的不執著了,你才能超越六道輪迴。六道外面還有十法界,六道超越了,十法界不能超越。必須得不起心、不動念,你才能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這生天堂,這能生極樂世界。這個法門讓我們超越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不要斷煩惱,這個法門叫帶業往生。我們應當把煩惱盡量減低,不斷沒有關係,可以往生,完全靠的是什麼?阿彌陀佛第十八願。我們造作的罪業不怕,這經上講得很好,你造作五逆十惡墮無間地獄的罪業,你臨命終時念佛求生淨土,阿彌陀佛還是會來接引你。這個利益太大了!這是我們能做得到的。其他法門,八萬四千法門沒有帶業往生的,統統教我們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斷煩惱,提升自己境界,不斷向上提升,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這個法門一生成就,《
彌陀經
》上告訴我們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有沒有這個例子?有。宋朝時候瑩珂法師,三天。他是一個不守清規的出家人,破戒犯齋的出家人,他能夠有成就,是他有一點善根。這善根是什麼?他相信因果報應。所以想到自己這種行為將來死後決定是墮地獄,想到地獄他就害怕,所以向同參道友請教,有沒有方法能幫助我離開地獄,不墮地獄?就有同學送了一本《往生傳》給他看。他手捧著《往生傳》,每看到一個人都感動得流淚。看完之後,下定決心,把自己寮房的門關起來,一聲佛號念到底,不眠不休,不吃不喝,拼命了。念了三天三夜,真誠心感動了阿彌陀佛,佛來了,告訴他:「你還有十年的陽壽,十年之後我來接引你。」他突然聰明了,難得能遇到阿彌陀佛來,向阿彌陀佛哀求:「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去。」這個心非常懇切。我還有十年壽命,我再活十年,我控制不了自己,我會造很多罪業,恐怕去不了,所以壽命不要了。佛就答應他,跟他約定:「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歡喜得不得了。
為什麼佛不當時帶他走,隔三天?三天他度很多人。這麼一個惡人,不是善人,你看造那麼多惡事,念了三天三夜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他就能生極樂世界,多難得!所以他把房門打開,跟大家宣布:「我見到阿彌陀佛了,三天之後阿彌陀佛來接引我。」說的話不像是騙人的,大家聽了半信半疑,在寺廟裡頭人都瞧不起他,好在三天不太長,我們大家看著你,你三天往生不往生?你是真的、是假的?到第三天,他要求大眾念佛送他,念佛送行。果然如佛所約好的時間,大家起香給他念佛,念了一刻鐘,古時候的一刻大概是我們現在半個小時,他就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來了,我跟他走了。」跟大家告辭,謝謝大家念佛送他,說完真走了。
這樁事情就被記載在《往生傳》裡頭、《淨土聖賢錄》裡頭,都記載這一段事情。你去想想看,當時寺廟這些大眾親眼看見,不再懷疑了,他能不念佛嗎?一千多年到今天,我們聽到這個故事都受感動,我們相信這個不是假的。古人寫書非常謹慎,不是真的東西不會給你傳下去,肯定是真的。古往今來這些真正的例子,我們看到、聽到,還有一些親身接觸到,信心十足。再看到黃念老居士的註解,引經據典。他這個註解是集註,裡面引用的經典八十三種,祖師大德的註疏一百一十種,總共引用了一百九十三種典籍,怎麼會是騙人的?他把它編成這部註解,集註,這是真實智慧。如果是他自己註解的,別人未必相信。你看這個地方講的,《甄解》說的、《
華嚴
》說的、《
法華
》說的、《六要》上說的,你不能不相信。
我們再接著看,《甄解》答曰:今就利益論,「
彼假此真
」,彼假是指《
法華
》、《
華嚴
》。為什麼?真實利益我得不到,這部經上真實利益我馬上可以得到。對我來說,我的根性,我認為對我真有利益的,這是真的。《
法華
》、《
華嚴
》說得很好,我做不到,我這一生依它修行不能成就,我必須要把它放棄。這個話很重要。「
何故?彼說速疾成佛道,不見速疾成佛人,故自成別時意趣
」。《
法華
》、《
華嚴
》一生成佛,沒有看到人修成功。念佛往生我們看到的很多,這個我們可以做得到,它簡單,只要相信不懷疑,只要真正發心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決定來接你到極樂世界去。這個我們相信,我們看到許許多多人真的往生了。「
法體非別時意,人機劣故
」。我們不是頓根、不是利根,我們的根性很劣,但是這部經很管用,再差的根性都行。
下面說,「
今信不疑者
」,這最重要的一個條件,你真正相信不懷疑。十個人念,十個人往生,往生就不會退轉,一直到無上菩提。這個「
至菩提故
」,菩提就是成佛,達到最高境界。「
初生處即菩提
」,這就太難太難了。「
在世滅後但此一法
」,這個在世就是在這個世間,佛滅以後只有這一法。「
一切凡聖行無別故
」,上面到等覺菩薩,下面到地獄眾生,這一法全都度了。「
利益真者莫過斯
」,沒有能跟它相比,這一法是真實利益,千萬不能錯過。這個意思是,這段的意思念老給我們解釋,「
若論法體
」,諸經從體上說,那都是真實,沒有假的。可是我們現前論利益,我們不從法體上說,我們從我們能得到的利益,從這上說,那其他一切經都是假的,唯有這部經、唯有第十八願是真實的,真中之真,為什麼?我們能得利益。下面說,「
何以故?因《
法華
》等
」,就是《
法華
》、《
華嚴
》,「
雖說有速疾成佛之道
」,這個道就是講成佛的道理、成佛的方法,都在這個字上,「
但不見依法修持當世成佛之人
」,沒看過。弘一大師依《
華嚴經
》,他每天早晚課是《
普賢菩薩行願品
》,《行願品》他念得很熟,能夠背誦,但是還是依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
華嚴
》最後幫助眾生一生成就的,依然是《
無量壽經
》第十八願。要不依這個法門的話,沒有聽說當世成佛。「
故僅成為別時
」,別時就是以後,不是現在,「成佛之因」,種的善因。
「
就法體論,本不須待至別時
」,為什麼?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道理在此地。你本來是佛,所以你現前成佛不稀奇。像《
法華經
》上龍女,龍是畜生道,八歲是小女孩,念佛往生淨土,往生極樂世界就不退成佛,不稀奇,為什麼?本來是佛。我們既然造極重的罪業,第十八願後面雖然講十念必生,也提到五逆十惡、毀謗佛法這兩種重罪不能往生,這個後頭我們會讀到,有詳細的論述。古德,所以看到這個經文就說到,往生極樂世界,這種重罪不能往生。但是善導大師的主張,說這兩句話,佛說這兩句話的意思是,這是極重的罪業,希望大家不要造,意思在此地。如果真造了?真造了,念佛,阿彌陀佛還是來接引。善導大師說,這個說法才真正是阿彌陀佛的意思,阿彌陀佛度眾生,一個人都不捨。極重罪業,只要到極樂世界,你再沒有犯罪的機會了。你想犯罪,極樂世界沒有緣分、沒有機會。所以善導講得好!造極重罪業,過去造的,現在以後不再造了,就能往生。如果到臨死還造極重罪業,那當然不能往生。講法講得太好!「
唯此淨宗一乘願海,六字洪名,十即十生
」,十個人修十個人生,「
萬修萬去,故勝餘經
」。
「
且一
」,第一,「
往生必證菩提
」,就是決定成佛。第二「
法滅唯此經度生
」,將來佛法會滅掉,佛法統統都滅掉,《
無量壽經
》還住世。釋迦佛法九千年之後,世界上剩的經只有《
無量壽經
》,其他沒有了。第三「
凡聖念佛齊等
」。
《疏鈔》
說得好,「
齊諸聖於片言
」。「
故云,真實之利無有過於此法者
」。我們一定要牢牢的把它記住,真正不可思議的法門。佛法有滅的一天,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依中國祖師大德的說法,今年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三千零四十一年,這我們中國古人記載的。三千年,一萬二千年已經過了三千零四十一年,這今年,後面還有九千年。這九千年,九千年之後經論在這個世間消失了,還留《
無量壽經
》一百年;一百年之後,《
無量壽經
》也沒有了,阿彌陀佛的佛號再留一百年。到那個時候,就憑這句佛號就能往生。彌陀慈悲到極處!我們要感恩。往生到極樂世界,一切眾神的國土、一切佛菩薩的淨土你統統都能去,你想到哪裡去,那個地方都歡迎你,無比殊勝。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31。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三一集)【日期】2014/11/9【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13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六十八
頁第六行,第六行看起:
「
又本經能惠真實之利者,緣由經中開化皆是真實之際,極樂妙土正是彌陀住真實慧之所流現。
」末後這一段,念老為我們說明惠以真實之利。為什麼說這部經是最殊勝的,原因就是經中佛給我們開示的、佛教導我們的全是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真如自性,或者說真如本性,也就是我們本有的真性。它是從真心裡面流出來的,不是從妄心流出來的。我們六道凡夫,一切時、一切處所用的這個心是妄心,不是真心。如果用真心就成佛了,用妄心這是凡夫。
什麼是真心?什麼是妄心?妄心是生滅心,就是念頭。你看,前念滅了,後念就生起來,念念相似相續,它不是真的相續。每一個念都不一樣,一個念頭是一個境界,像我們看幻燈片一樣,用從前的電影來做比喻不難理解。這是過去,現在沒有了,過去的電影是用動畫組成的,這個是底片。它是動畫,在放映機裡面,鏡頭打開,一張照到銀幕上,這一張照到銀幕上是圓滿的,是全體的,不是部分的,沒有先後,一照統統照在裡面。鏡頭關起來,換第二張,再打開,第二張照進去。是一張一張的,速度一秒鐘二十四張,也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這就是從前電影的原理。電影怎麼造成的?這個方法造成的。
現在我們都看電視,比電影更要逼真,為什麼?電影一秒鐘二十四張,電視,從前,相信諸位還記得看黑白電視,還沒有彩色的,黑白電視,那時候的電視一秒鐘等於我們這個幻燈片五十張。你看,這個在電影裡放二十四張,電視裡面的動畫是一秒鐘五十張,所以看得比電影逼真。現在的電視,現在是彩色的電視是數碼的,現在用數碼,一秒鐘一百張。愈來愈逼真,這個科學技術不斷在進步。
現實的環境,整個宇宙,是從哪來的?沒人知道。佛在大乘經上跟我們講過很多遍,我們疏忽了,沒有把它放在心上。這很重要,這宇宙怎麼回事情?真相是什麼?就像電視屏幕一樣。現在電視屏幕上的動畫畫面,一秒鐘是一百張,前面一張消滅了,後面一張出來,滅掉的永遠不會回頭,你就知道是假的。一秒鐘一百張,我們現前實際上的環境,包括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念頭、我們周邊所有一切法,一秒鐘多少張?這就講心,我們念頭,起心動念,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一彈指,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三十二億百千念是我們現在所講的三百二十兆,萬萬叫億,萬億叫兆,一萬個億這叫兆,一個兆。多少個兆?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一秒鐘能彈幾次?有人告訴我可以彈七次,我相信,年輕、體力很好,彈得很快,一秒鐘彈七次。三百二十兆乘七,三七二十一,二千一百兆,一秒鐘。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我們怎麼會知道?這個事實真相就在眼前,它從來沒有斷過,睡覺的時候也沒有中斷過。睡覺你還會作夢,睡覺的時候這個環境還在,沒有消失,那是什麼?就是我們微細的波動沒有終止,還是一個一個接一個。
所以佛在《
金剛經
》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樣是真的,都是在這麼高頻率振動之下產生的幻相。《
金剛經
》末後一首偈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告訴我們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雖然是假的,聰明人借假修真,這假的管用,我用這個假法,我在裡面去尋求真實。真實是什麼?不生不滅。我們用電視來做比喻,現在人天天在看電視,電視的屏幕就好比是自性,真實之際,為什麼?它沒有生滅。我們頻道按下去,色相現前,有音聲、有色相,這個音聲、色相從屏幕上現出來。屏幕不生不滅,這個現相是一秒鐘一百次的生滅,一秒鐘一百次。
過去的不會再來了,要明白這個道理,要了解事實真相,然後我們就相信佛的話了。佛說我們這個宇宙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誰的心想生?自己的心想生。我們跟大眾在一起,心想有兩類:一類是別業,不共法,我心裡想什麼只有自己知道,外面人不知道;另外一種是共業,我看到的你也看到,我聽到的你也聽到,我們共同的。有共同的,有不共同的,這兩種業同時起作用,這是宇宙的真相。這些相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全宇宙都是假相。
這部經呢?這部經是真的,裡面所說的字字句句,都是如來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自性不生不滅。自性也叫做本性,也叫做真如,也叫做真心,永遠不變,這才是自己真正的我,真正的本人。這個真我不是物質現象,它也不是精神現象,物質現象是色聲香味觸,這是物質,精神現象是念頭,它也不是念頭,它也不是自然現象。它在哪裡?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是真的,它沒有生滅。遇到緣它現相,沒有緣這個相就不現,佛法講有隱、有現,沒有緣它就隱了。隱不是沒有,現不是真有,這都是事實真相,諸法實相,一定要知道。
真正知道了,慢慢去體會,體會到了之後你就有大受用。這個受用就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的受用,他有,我們也得到了。怎麼?所有一切現相,無論是真是假,統統放下,為什麼?不可得,真的得不到。因為它不是物質,又不是精神,又不是自然現象,你怎麼會可能得到它?你跟它不分不離,永遠結合在一起,就像屏幕跟屏幕所現的形相一樣。相是假相,體是真的,是真實之際,相是虛幻的,真假是一不是二。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屏幕上有形相,形相沒有離開屏幕,用這個做比喻非常親切。看電視能看到這個真相的時候就是開悟了,問題你會不會看,會看也會開悟,也會成佛。
所以,大乘經上說哪一法不是佛法,電視是不是佛法?是,只要你會。關鍵是會跟不會,不會,你是凡夫,你被境界所轉;會的,你轉境界,不被境界所轉,那就是如來,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所以,經上所說字字句句是真實之際,永恆不變,三千年前佛說這個經,那個時候人得受用,現在我們看這部經還得受用,三千年之後有人讀到這個經,依然有受用,它真的,這叫真實之際。
極樂妙土,我們在前面講,日本祖師大德學《
無量壽經
》的人很多,比中國多,註疏非常豐富,昨天我們學到《六要》裡頭六樁事情。教,教就是《
無量壽經
》;這個教裡頭有行,十念必生這是行;有信,諸佛稱讚;有證,必成正覺。有真佛,無量壽,光明無量,光明無量是真土,真佛是壽命無量,光明無量,光明無量是常寂光淨土,壽命無量是無量壽佛。這六個都是真實,這六種真實只有《
無量壽經
》具足。《
華嚴
》、《
法華
》上有,但是沒有看到修行的人,修行證果的人沒看到。淨宗法門往生極樂世界就是修行證果,很多!古往今來許多地方念佛人往生瑞相稀有,他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過去在美國看到,在加拿大看到,預知時至,不需要人助念,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預知時至。
我在舊金山,那邊有常年護法的甘老太太,她告訴我,她有一個老同修,同參,也是個老太太。兒女在美國讀書,以後在美國成家了,生了小孩,把老太太從台灣接到美國去,照顧小孩,照顧孫子,照顧家事,跟兒子、媳婦住在一起。她天天念佛,小孩長大了上學了,老太太好,每天一個人在家裡頭,念佛功夫非常精進。早晨都是老太太起來燒早飯,因為兒子媳婦上班,孫子上學。這一天早晨沒人燒飯,大家都起來了,老太太房門關著的,怎麼回事情?老太太今天反常。把門推開來看一看,老太太坐在床上,穿著海青盤腿坐在床上,仔細一看她走了,坐著走的,念佛走的。旁邊寫的有遺囑,交代後事,還有兒子、媳婦、孫子的孝服,她都把它做好了。這些事情至少是三個月,就是三個月之前她就曉得她哪一天要走,沒有告訴任何人,看到遺囑這才曉得。念佛的功夫像海賢老和尚、像海賢老和尚的母親差不多,做得到!海賢在南陽來佛寺,甘夫人這個老同參在美國舊金山。所以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
所以這個經上給我們講這些道理,講這些事實真相,有理有事,有修行的方法,你真幹真成功。重要的是要萬緣放得下,就是佛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樣是真的。大家一時聚會都是緣分,緣分要珍惜,要自己努力認真去幹,只有這個帶得走的,其他沒有一樣能帶走,連這個身體都帶不走。念佛的人身體一定健康,不會生病的,為什麼?境隨心轉。阿彌陀佛這句佛號無比殊勝,一切真實當中,這個佛號最真實。念這句佛號就是念自己的真實之際,就是念自己的真心,自己的真心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自己的真心,無比的親切。這一個念頭保證你這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你所作的這個佛跟阿彌陀佛一樣,真稀有。
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正是彌陀住真實慧,這是自性本具真實智慧,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願行功德所成就的。我們念阿彌陀佛,一心稱念,沒有雜念、沒有妄想,聲聲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這個念佛的功德就參與他的一分。這是阿彌陀佛的大願大行,我們肯念,也就是說我們給極樂世界添磚添瓦,我們有一分功德在裡頭。還有比這個更殊勝的?沒有了,第一真實功德。
下面念老舉《往生論》給我們做證明,「
如《往生論》曰:三種
」,這個三種就是括弧裡頭說的佛土、佛、菩薩,「
成就願心莊嚴,略說入一法句故
」。這一法句就是「
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心是真實智慧,身是無為法身。《往生論》上跟我們講極樂世界這樁事情,它裡面有三大段:第一大段講依報莊嚴,極樂世界的環境說了十七種;然後介紹阿彌陀佛給我們,介紹阿彌陀佛講了八種;最後告訴我們,十方無量無邊的諸佛世界,無數的菩薩、聲聞、緣覺、六道眾生,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全是菩薩,到極樂世界都作菩薩。菩薩四種莊嚴,佛八種莊嚴,環境十七種莊嚴,成就願心莊嚴。略說入一法句,這一法句,叫清淨句,「
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
」。真實智慧是心,無為法身是身,往生極樂世界的真心。
「真
實之際者,無為法身也
」。無為而無所不為,無為,沒有一切現象,大乘經上常常用四個字形容它,清淨寂滅。它是清淨的,一塵不染;它是寂滅,滅一切生死、妄想、煩惱。這裡頭這些東西完全沒有,它不是生滅法,不生不滅。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開悟那天,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見到真心,真心是什麼樣子?他向五祖忍和尚做了報告,報告很簡單,只說了五句話。第一句話是清淨,「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沒有想到自性本自清淨,永遠清淨,從來沒有染污,這是真心。第二句話告訴我們,真心「不生不滅」,它沒有生滅。第三句話告訴我們,「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大乘經裡常說的,《
華嚴經
》上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本自具足就是具足這些,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這無量有沒有數字?沒有數字,真的是無量,真的是無量無邊無有窮盡。在哪裡?在整個宇宙,因為整個宇宙的現相是你變現出來的。有緣它自然現出來的,沒有緣,沒有緣它就是清淨寂滅,什麼都沒有。
第四句,「本無動搖」。我們現在的心是動的,所有一切萬法全是動搖的,叫波動現象,全是在動的。我們的自性不動,叫自性本定。所以你要明心見性,怎樣才能見性?你那個念頭不動了,就見性了。我們念頭在動,前念滅後念生,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而且頻率非常高,你看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就在現前我們毫無感覺。這樁事情被現代量子力學家發現了,他發現的是心理現象、物理現象都是從高頻率所產生的幻相,不是真的,它是生滅法,生生不住。確實就像我們現在看電視一樣,電視的畫面一秒鐘一百次的生滅。一秒鐘一百次的生滅我們就看不出來,沒有感覺到它在生滅,我們現實的環境是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
過去沒人能知道,知道的人也說不出來,說出來也沒人相信。它被近代的量子力學家,就是最近的二、三十年,這個謎才揭穿了。我看的報告是德國的科學家普朗克的報告,這個人是愛因斯坦的老師,他一生專門研究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算是上天不負苦心人,這個祕密被他揭穿了,很了不起。揭穿之後才知道,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物質現象真的像夢境,真的像電視屏幕,全是假的。這個東西不能說它有,不能說它無,它有這個幻相。怎麼不能說它有?它根本不能存在。諸位想想,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它怎麼存在?我們起個念頭,就算是一彈指這個念頭,已經有三百二十兆次的生滅。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不是一秒鐘,一秒鐘要乘七。
這些事實真相我們要常常想著,為什麼?我們對世間一切法不再有貪戀了,那個貪戀是一場空。自自然然會做一個很規矩的人、很有道德的人,為什麼?隨順性德,不隨順煩惱了。煩惱是什麼?貪瞋痴慢,那個是煩惱。不隨順煩惱,而隨順佛陀教誨,不貪、不瞋、不痴、不慢、不懷疑。中國老祖宗所說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你自自然然做到,為什麼?那是你的本性。真心起用跟倫理道德完全相應,跟佛陀教誨戒定慧三學也完全相應,那叫真理。真理永恆不變,就是本經講的真實之際,永遠不變。覺悟就成佛了,成佛,思想、行為跟佛完全一樣,沒有差別。
我們接著看下面,「
極樂依正
」,極樂世界依報是環境,正報是佛跟菩薩,「
真實智慧之流現
」。我們在六道裡頭,六道裡面的依正,我們的依報就是今天的地球,我們的正報得的是身體。這是什麼流現?這不是智慧,是煩惱、習氣的流現。那修行我們就明白了,修什麼?把煩惱習氣放下,智慧現前,就成功了。六道是煩惱變現的,如果智慧現前,六道就不見了,為什麼?像作夢醒過來了,夢中境界痕跡都找不到,這是真的。我們現在都在作夢,佛給我們講這些道理,就是告訴我們,這都是夢中境界。明白了,知道夢中境界了,一絲毫都不沾染,為什麼?假的,不是真的。
可是我們真心會流露出來,那是什麼?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最重要的一樁大事情,幫助別人覺悟。我覺悟了,我搞明白了,他還沒覺悟,那個也沒覺悟,幫助他們。佛是平等、沒有分別執著幫助一切眾生,無條件幫助一切眾生。可是眾生要有緣,什麼叫有緣?肯接受,能聽懂、肯接受,這就是有緣眾生。有緣眾生肯,沒有緣的不肯。有緣接受,緣成熟的人他就全盤接受,那他一生決定往生極樂世界,成佛去了。接受一半,還有一半不能接受,也難得,給他種善根,他這一生出不了輪迴,希望來生再得人身繼續再學習,這有這個可能。
所以從智慧流現的,「一
切真實,故能惠以真實之利
」。這也給我們說明,真正能夠給眾生真實的利益,自己必須一切真實,不能一切真實,你怎麼能給真實的利益給別人。這一切真實很重要,一切真實從哪來的?全從智慧來的。要把情執放下,把貪瞋痴慢放下,把七情五欲放下,然後現出來的就是一切真實的。「
無為法身即實相
」,實相就是真實相,這個不是假的,是真的。無為法身是西方極樂世界四土裡頭,最圓滿、最究竟的常寂光淨土,學佛終極的目標是回歸常寂光。這個時候,你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現相是什麼?一片光明。像我們這個房間有十幾盞燈,燈打開都放光,光跟光融在一起。所以到這個地方完全平等了,沒有古佛、現在佛、未來佛,沒有,進去之後光跟光融在一片,這常寂光,這叫大圓滿。你看,一切諸佛他所修的功德,我們自己所修的功德能入進去,跟他們的功德交叉,完全融在一片,就變成無量無邊的智慧、德能、相好,圓圓滿滿,一絲毫不欠缺。
跟極樂世界有緣,哪些有緣?去往生的這些人還沒有證得究竟圓滿,你跟這些人有緣,自自然然你就到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裡面去現身,幫助他們成就,幫助他們快速向上提升。而且到那裡個個都有神通,無量劫前我們有什麼關係,全都明白了,真正是我們所謂的相親相愛,一團和睦,人人所得的是清淨平等覺。所以到極樂世界,你首先要知道,極樂世界生到那邊去之後,你所認識的人就太多太多了。無量劫之前你的家親眷屬、同參好友,念佛生到極樂世界,全都見面了,所以不寂寞。在這個地球上,雖然是至親好友,有時候還見不到一次面,一年難得見一、二次面。到極樂世界天天見面,可以邀到結伴一起去幫助有緣的眾生,這個眾生跟我有緣,跟你也有緣,我們兩個就一道去了。
像釋迦牟尼佛,跟這個地球上有緣眾生,他來了,還有很多跟這個地球上有緣的菩薩、阿羅漢跟著來了,這就是他的僧團。我們打開經典,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那都是跟有緣的,全部一起來了。跟哪個人緣最深的他來唱主角,現佛身,其他緣差一點的,現菩薩身、現羅漢身,還有現護法的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什麼樣的身都現,是在這個地方開法會。唱這台戲要唱成功,讓這些聽眾統統覺悟了,統統回頭向善,這目的就達到了。法界虛空界廣大沒有邊際,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全是我們有緣同學現在居住的所在。
我們會想到,極樂世界太熱鬧了,沒錯,是非常熱鬧,你意想不到。但是各個人心清淨,都沒有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這個了不起。舞台表演,每個表演的人都知道這是假戲,不要當真,他就自在了,普度眾生,自己沒有絲毫染著。我們這個世界不行,度眾生有染污,有時候染污回不了頭來,自己陷下去了,那就很可惜了。所以,教化眾生要有定功,要看破,要放下。沒有看破,沒有放下,別幹這個事情,先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回來再幹,回來就不會染污了。
真實利益,無為法身。「
故《要解》云
」,念老用《要解》這段做為這個地方的總結,「
能說所說
」,能說是四十九年所說的十二部經,三藏十二部;所說的就是這部經典,現在我們稱它作《大藏經》。「
能度所度
」,能度是釋迦世尊、這些菩薩、羅漢、祖師大德;所度,這些六道眾生,也包括了聲聞、緣覺。「
能信所信
」,這個範圍大幅度的縮小了,能信,能相信這部經上所說的,有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信阿彌陀佛曾經發四十八願,願願接引一切有緣眾生;所信就是這部經典,這部經典所說的道理、所說的事實真相、所說的方法、所說的無量殊勝莊嚴,你都能夠相信,這是我所信的。能信所信。
「
能願所願
」,能願是自己真正發願,求生淨土;所願的是我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所有一切障緣都沒有了,一生決定成佛,成佛之後得大自在。你要問我,我成佛了,以後我怎麼樣做?我告訴同學,我成佛了之後我也不離開極樂世界,我把極樂世界當作老家,把極樂世界當作我的根據地。我們永遠支持阿彌陀佛,雖然跟阿彌陀佛證得一樣,還是請他出來領導。我們在當中協助,接引、教化每天往生極樂世界這些小菩薩們,這些人人數無量無邊,極樂世界無量大、無限大。極樂世界在哪裡?沒有離開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在極樂世界裡頭。極樂世界沒有邊際,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極樂世界真的是奇妙到極處了。
「
能持所持
」,持就是學習,永遠不斷的在學習。我們今天能持的是心,是真心;所持的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能生所生
」,能生,西方極樂世界,能生是我們自己願心;所生的是極樂世界。「
能讚所讚
」,能讚,我們在經上看到了,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所讚的,西方世界依正莊嚴。這些「
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
」,每一樁事情、每一件事情都是實相,實相就是前面所講的真實之際,無為法身。正印這是比喻,所印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以及從西方世界流出無量無邊的功德。
「
可見入此門中,一一皆入實相,故所惠真實之利,莫過於此也。
」這一句要記住,你能夠入此門中,這個門是淨宗法門,淨宗法門代表的就是極樂世界。你入這個法門,《要解》所說的,能說所說、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讚所讚全是實相,真實的利益沒有超過這一門的。我們講一切經,一切修行的方法,八萬四千法門,講真實的利益,《
無量壽經
》第一,沒有能超過,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想修積功德,怎麼修?老實念佛,就修了。修什麼樣的功德,也沒有老實念佛這個功德大,也沒有老實念佛的功德多,為什麼不念佛?為什麼去打妄想?你貪圖世間金銀財寶,你不知道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這些金銀財寶幹什麼的?鋪馬路的、建築材料,我們這裡用鋼筋水泥,人家用珍珠、瑪瑙,黃金鋪馬路,此地用的是柏油,極樂世界是黃金鋪路的。你就知道極樂世界多富有,我們怎麼能比!但是我們可以得到,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就得到,一點都不假。為什麼不去?
我從前幾年,八十五歲,我回頭了,真回頭,所有法門都放下,不再看了,全部精神就用在這部經上。每天讀的就這部經,學習的是這部經,幫助同學的也是這部經。有幾個地方想辦漢學院,漢學院裡頭有儒釋道,我很歡喜,我說如果我還有精神、有體力,我來講《
無量壽經
》,其他的不講。為什麼?真實利益莫過於此,你懂得這句話就明白了。
請看下面一段,「
希有難值
」,值是遇到。請看經文:
【難值難見。如優曇花。希有出現。汝今所問。多所饒益。】
這釋迦牟尼佛講的話,要知道佛說的句句是真話,不是形容的,不是讚歎的,是實話,實話實說。『
難值難見,如優曇花,希有出現
』。
值是遇到
。「
《會疏》曰:佛法難聞,故云難值。佛身難睹,故言難見。
」大乘經上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提醒我們要我們珍惜這次的緣分,太不容易得到了。人間壽命短促,不長,六道,三途的壽命長,天道的壽命也長,畜生道的壽命還是很長,很多人不知道。畜生是論次數的,你墮到畜生道,你變成一隻雞,要做多少次?要做幾十次,或者是幾百次;也就是這個雞被人殺了吃了,還是投雞胎,又變成小雞。它論次數的,畜生道論次數的,愈是小動物愈多,不容易出來。
學佛的人墮到惡道裡比較容易出來,為什麼?三惡道裡頭也有佛菩薩在那邊教誨,都是教過去在人間曾經聞過佛法,修行的人。他要遇到佛菩薩,他就離開畜生道、離開餓鬼道,甚至於離開地獄道。很難!要多少劫也許你遇到一次到人間來的機會,來的時候,這人間有沒有佛法不一定。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三千年前,三千年前這個世間沒佛法,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一萬二千年之後這個世間也沒有佛法,你要正好遇到在有佛法的這個年代。見佛更不容易,見佛要跟佛同時代同地方出生,你才能遇到,你才能見到,難見。
我們這個地球,凡聖同居土,現在地球上沒有佛,有菩薩。有菩薩,要特別的緣分,沒有緣分見不到。文殊菩薩在五台山,幾個人見過?我們曉得虛雲老和尚見過,見到的時候不知道。虛老和尚四十七歲的時候發心朝五台山,他從普陀三步一拜拜到五台山,多少時間?三年多。在路上曾經兩次生病,都在曠野,沒有村莊,沒有人的地方,生病了。遇到個乞丐,這個乞丐救了他,兩次都是這個乞丐救他。乞丐陪他住一個多月,不是一天兩天,一次大概是半個月的樣子,兩次合起來一個多月。救命恩人,很感激,向乞丐請教尊姓大名,他說他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叫文吉。問他住在哪裡?他說我就住在五台山,你到五台山去問,大家都知道我。病好了,他還去三步一拜,這個要飯的走了,也不曉得到哪裡去了。
到五台山之後到處打聽,你們曉不曉得文吉這個人,沒有人知道。到寺廟,拜了文殊菩薩,向大眾請教,這是出家人,請教:路上兩次生病,都是文吉這個乞丐救了我,你們有沒有人知道文吉是什麼人。裡面的和尚就告訴他,文殊菩薩,他才恍然大悟,跟文殊菩薩住了兩次,一個多月時間,不知道。我們起心動念佛菩薩都知道,真心修行,遇到苦難,佛菩薩會來幫助你。但是你自己不曉得,到你知道的時候後悔莫及。我們學佛有很多疑難問題,沒有地方去問,你看不是正好機會。但是我們沒有提出問題,他也不講開示。所以難見。
優曇花,也翻譯為靈瑞花
。「
此葉
」,花葉像梨,「
果大如拳,其味甘,無花而結子,亦有花而難值
」。這個花,佛經上記載,聖人、佛菩薩出世,會有這個花出現,很難得見到。花開的時間不長,所以變成非常稀有,佛經上記載得很多。像
《般涅槃經》上也說:「有尊樹王,名優曇缽,有實無華
」,它結果,沒有見到它開花,「
若金華生者,世乃有
佛」,佛出現的時候這個樹開金色的花。「
又《文殊現寶藏經》曰:無佛世有實無華。
」沒有人看見它開花,但它結果。
又《出曜經》裡頭說:
「
數千萬劫,時時乃出。群生見華,謂曰如來將出。
」如來還沒有出,將要來現身說法,眾生就能見到這個花。
「
據上諸經可知此花希有難逢,於有佛世方始出現,故以喻
」,用它來做比喻,「
佛之真實教法難值難遇
」,真不容易。人一生遇到佛法太幸運了,真的叫無比的幸運,無量劫當中難得遇到一次,怎麼就會被你碰到了?我們雖然沒有遇到佛的真身,還在佛法運當中。雖然正法、像法過去了,末法一萬年,我們遇到是末法第一個一千年末尾,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我們在這個時候遇到了。遇到了要相信,不能懷疑,這個相信是大善根、大福德。你為什麼會相信?過去生中曾經學過佛,沒有真正修行,還在六道搞輪迴。這一生遇到佛法,還是會有輪迴,但是種了善根;遇到淨宗,遇到念佛法門,你這一生可以永遠離開六道輪迴,到極樂世界去成佛去了。這個機會真正是無比的稀有,太難得了!希望我們絕不能把這個機會失掉。
我們的緣分無比殊勝稀有,為什麼?這部會集本的《
無量壽經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完成的,結集完成的。夏蓮居老居士用了十年的時間會集這部經典,《
無量壽經
》究竟圓滿的善本。這部經,世尊當年在世多次宣說,不是一次,所以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不同的版本裡面內容很多不一樣,這要靠後人來做會集工作。從過去宋朝開始,有王龍舒的會集,有魏默深的會集,魏默深是清朝咸豐年間人,有彭紹升,彭紹升是乾隆時候的,節本,他不是會集,他是節本,刪節。原譯本有五種不同的版本,夏蓮居這個本子是最後,是最圓滿的,《
無量壽經
》中文有九種不同版本,這一本最好。我們上一代的出家在家的大德,許許多多的人沒有見到,這是戰爭結束之後才流通出來的。所以我們遇到了,稀有難逢。
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那更難了,他是一九八0年代才完成的。我跟他就有特別緣分,那個時候我住在美國,他到美國去弘法,在美國一個月,他一生只去過一次,我們遇到了。當時這個註解是初稿,用油印大概印了幾十本,帶了一套到美國,就送給我了。我看了之後非常歡喜,我問他,你有沒有版權?他說你問這個什麼意思?我說沒有版權,我拿到台灣去翻印,有版權,我要尊重你。他說沒有,非常歡喜,要我給他寫一篇序文,要我給他題封面,我都照辦了。從這個認識之後,我每年到北京去看他,我們一見如故。在那個時代,在海外講這個經的,講這個本子只有我一個,在國內講這個本子也就他一個,我們兩個碰了頭。以後有修改過幾次,就是現在的本子,這定本。
定本之後,他老人家一天念十四萬聲佛號,念了半年他往生了。給我們做榜樣,最後是念佛求生淨土。這個老人不簡單,通宗通教、顯密圓融,大善知識!他是密宗的金剛上師,他臨走的時候,禪放下了,密也放下了,教是早就放下了,給我們做榜樣的。念佛往生是真的,有把握,其他的法門沒把握,《
華嚴
》《
法華
》一生成佛,沒有看到成佛的人;淨宗往生到處都是,古今中外不勝枚舉,說明這是真的。現前,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榜樣,真實不虛,他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一百一十二歲往生。走的時候自在,不要人助念,他說助念是沒有信心,我不需要助念,我自己說走就走了。真的,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
他的母親八十六歲念佛往生,也做了一個好榜樣,在家居士,往生不要生病,生病很苦,說走就走了。海賢的母親八十六歲那年回老家,本來住在寺廟裡,她堅決要回老家,海賢老和尚勸她她不聽,只好陪老人回老家。她叫他把她的女兒、姪女都找來,找來幹什麼?往生表演給大家看。往生前,親自下廚房包餃子,大家在一起吃飯歡歡喜喜。吃完之後她雙腿一盤坐在椅子上,告訴大家,我走了,就真走了,她一句話就真走了。是叫她家裡親人看見,念佛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度她家裡的人。你看多自在,走之前下廚房包餃子,歡歡喜喜吃了一餐飯,吃完之後走了,多瀟灑、多自在。
更奇怪的是那個時候海賢老和尚的生活非常艱難,只有用薄板釘一個棺材給他母親埋葬了,老和尚總是感覺到對不起母親,但是沒辦法。八年之後環境好轉,老和尚想給媽媽改葬,立碑做個紀念。把墳墓挖開,棺材打開,人沒有了,一直到現在都不曉得他媽媽哪去了,棺材裡面是空的,只有幾顆釘棺材的釘子,人不見了。是不是菩薩在示現?過去有一個例子,達摩祖師。達摩祖師往生,也是人家把他埋葬了,三個月之後有人從西域回來,西域就是現在的新疆,回來這個人說,他在路上遇到達摩祖師,達摩祖師一隻腳穿鞋子,穿草鞋,另外一隻腳赤腳。別人聽了奇怪,他已往生三個月了,都埋起來了,哪有這回事情?那個人說是真的,說真看到,不是假的。好,我們去墳墓上把墳墓打開。棺材一打開,果然人沒有了,有一隻草鞋。他說得沒錯,他一隻腳穿草鞋,一隻腳沒有穿草鞋,那隻草鞋在棺材裡頭。給這個人做證明,他看到的是真的,不是假的。那麼海賢老和尚的母親應該不是凡人,她知道什麼時候走,走得那麼瀟灑,走了以後屍體沒有了,不知道到哪裡去了,是不是佛菩薩、羅漢來現身,這很難說。
極樂世界三種莊嚴,都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成就,略說就是一法句,一法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真實之際者,無為法身也,就是常寂光淨土。極樂依正者,真實智慧之流現,一切真實,故能惠以真實之利,無為法身就是實相。所以蕅益大師《要解》給我們說得非常好。我們看看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法,作證,真正是稀有難逢。我們遇到海賢老和尚,雖然沒見面,去年往生的,去年一月。他的一些弟子還在整理他的一些資料準備出版,我們希望能多知道一些。這都是說明,遇到佛法、遇到佛菩薩是稀有難逢的大事情。
「
今因阿難之問,開釋尊之本懷
」,釋尊,釋迦牟尼佛,本懷就是幫助一切眾生早一天成佛,愈快愈好。有沒有這個方法?有,無量法門裡頭只有這一門,這一門就是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法門。「
顯彌陀之宏願
」,這個法門是彌陀四十八願建立的,四十八願願願真實,願願都是真實智慧,都是真實之際、真實的利益,每一願都有這三種真實。所以「
乃將此真實之法和盤托出
」,和盤就是完全托出來了,再沒有剩下來的,「
普利群生
」,普遍利益一切有緣的眾生。沒有緣的,我們要幫助他結緣,用什麼方法結緣?我們念佛他聽進去了,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他聽見了,阿賴耶識裡有阿彌陀佛,來生後世再遇到緣,這個芽就會長出來,就會生長出來。我們今天遇到了能夠相信,不懷疑,能夠接受,能夠依教奉行,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結了這個緣。這個緣要不深,你怎麼肯相信?你怎麼會歡喜?聽到阿彌陀佛、見到阿彌陀佛的像能生歡喜心,都是過去生中有緣眾生。沒有緣的,這個聲音讓他聽見、像讓他看到,種善根,都是無比殊勝的功德利益。
所以,世尊讚歎阿難說,『
汝今所問,多所饒益
』,今天在這一會上你請問,佛為大家說出這一部《
無量壽經
》,利益無量無邊,利益太大了。一直到釋迦牟尼佛末法最後這一部經才消失,一切佛經在世間消失,這個是最後一部,我們相信最後一部就是我們現在所用的這個本子。能夠見到這部經,能夠聽到這部經,聽到一句,聽到一句佛號,功德都不可思議。
我們看下面的一科,「
法報德用
」,法身、報身無量功德,它所起的作用。這裡又分三小科,第一個小科,般若德,「
覺智難量
」,智是智慧,覺是覺悟。我們看經文:
【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無有障礙。】
請看註解。「
正覺者,證悟一切諸法之真正覺智,即如來之實智。故成佛曰成正覺。
」證是證實,是證明,證悟一切諸法。佛法符合科學所講的原則,科學家所求的證,實在要有證明。佛法也是講的信、解、行、證,你真正證得了,這是你自己的,你沒有證得,你所學的是釋迦牟尼佛的,是別人的,不是自己的。所以,學佛它有四個階段,第一個要相信,為什麼?不相信你就不肯學。所以信是入門,決定不能懷疑。你帶著疑惑來修學,你不能行、不能證,頂多是解。學習經教、聽聞經教、讀誦經教,把佛所講的東西搞明白、搞清楚了,未必相信,真實的利益得不到,只種了善根。必須要相信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為什麼?佛教人不妄語,哪有自己妄語的道理?
自己說話不老實,你講佛經沒人相信,所以自己要把三皈、五戒、十善做出來,別人相信你了。三皈是佛法僧,我們開經時候念三皈依,皈依佛是覺而不迷,皈依法是正而不邪,皈依僧是淨而不染。這是佛法的學習總綱領、總原則,告訴我們什麼?我們從迷惑顛倒回歸自性覺;從錯誤的知見,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從染污回過頭來,依清淨心。這叫皈依三寶。這個自性覺、自性正、自性清淨,就是真實之際。《
無量壽經
》上我們學習的真實之際,是真心、是本性,本性覺是智德,正是行德,淨是自性清淨心。所以完全回歸自性,真正的覺智。
我們要相信,我們要理解,搞清楚、搞明白,為什麼?斷疑生信,沒有懷疑了,要真幹,相信之後我就真幹,真幹之後就能證得,真正體會到了。體會到,心要清淨才能體會,心是染污的沒有辦法體會,一定要求清淨。清淨心就是定,定就是放下染污、放下分別、放下執著。這些東西都放下了,心地清淨、平等,它起作用就是覺,智慧出來了,這叫證。證悟一切法的真實真正的覺智,這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所以成佛也叫成正覺,成正覺就是成佛。
「
如《淨影疏》曰:如來正覺,總舉佛智
」,這一句總的舉出佛所證得的智慧。「
可見如來正覺四字,全表佛智。此智甚深,故曰難量。
」這個智是真的,無法想像,經上常講不可思議,思是思想,你沒辦法想,為什麼?想不到;議是議論、是討論,是來說明,也沒有辦法說明。只能夠意會,不能夠言傳,你要是證得了,遇到證得的人,你們兩個可以能夠會通,但是別人不知道。
就像五祖跟六祖,六祖開悟了,說出這五句話,五祖就給他印證,一點都不錯,衣缽就傳給他了。他是聽經開悟的,聽《
金剛經
》,《
金剛經
》沒講完,大概講到三分之一。因為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五祖講《
金剛經
》一定是講大意,不需要用經本的。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說出這五句話。五祖說,行了,給他印證,你一點錯誤都沒有,衣缽給他,他接第六代祖師。由於時節因緣不一樣,叫他去避難,會有人找麻煩,一般人不服,他的聲望、地位不夠,不如神秀法師。神秀法師親近祖師不少年了,許多見老和尚的,老和尚的客人太多了,大部分都是神秀代表老和尚接見。所以每個人心目當中都認為第六代祖師一定是神秀,怎麼會是惠能?所以大家不服氣。
唐代,盛世,佛法鼎盛,還有這個麻煩,我們現在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不難明瞭,明瞭之後心開意解,覺得什麼?這是正常現象。他在獵人隊躲了十五年才出來,出來之後,禪宗大放光明,在能大師會下,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四十多人。過去都是單傳,一個傳一個,傳了五代,到惠能大師,傳了四十多個人。在中國佛教史裡頭空前絕後,能大師以前沒有這個現象,能大師之後也沒有,傳二、三個的有,傳四十幾個沒有了。這就是不可思議,我們沒有辦法去想像它,也沒有辦法去說明,明心見性完全是以心印心。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32。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三二集)【日期】2014/11/11【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13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七十
頁,從第一行看起:
這是解釋經文,「
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無有障礙
」。我們看註解,「
正覺者,證悟一切諸法之真正覺智,即如來之實智。故成佛曰成正覺。
」成正覺就是成佛。佛法符合現代所說的科學,科學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證據,不是隨便說說就算了,所謂真憑實據。大乘佛法、小乘佛法都重視證,證得就是真實的,佛所謂是信解行證,證得才算是你自己真正有成就。你相信,信了,你理解,理解沒有真正修行,修行必須要求證,也就是說證實佛所說的,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信才叫真信。如果沒有證得,不能算是真信,證得之後才算是真信。沒有證得,我們相信佛菩薩所說的,這叫仰信,或者是相信諸佛菩薩決定不妄語,我們的信從這來的。事實呢?事實我們還沒見到,極樂世界沒見到,阿彌陀佛沒見到。對佛、對法、對傳法的這些老師要沒有真正的信心,我們念一生佛最後未必能往生。蕅益大師說得非常好,「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有真信,有真願,決定感得阿彌陀佛現身為你作證。這個證,有一點像大乘經裡面講的授記。
功夫念到成片。什麼叫成片?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只有一句佛號,煩惱習氣沒斷,雖然沒有斷,它不起作用。為什麼不起作用?這個佛號念念相續,它起不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接著一句,如果煩惱斷了,那就證果;煩惱沒有斷,用這個功夫把它伏住,這叫成片。這個功夫在其他法門裡面是凡夫,如果不能證果,將來果報在人天。人天裡面有欲界天、有色界天,還有欲望,欲望還沒有斷乾淨,欲界天;欲望沒有了,那就是色界天。沒出六道輪迴不算證果,最低限度要證到小乘初果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大乘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總共有五十一個階位。最初十信位是凡夫,也算不錯了,小聖,所謂小小聖。從初住,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叫三賢,別教的三賢,再往上提升十地,十地是聖人,三賢十聖,三賢是三十個位次的菩薩。十信位他們所得到的這個果位,相當於小乘四果四向,小乘八個位次,大乘十個位次,上面是初住。
證得初果,本能,神通,六種神通是本能,每一個人都有的,就是《
華嚴經
》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神通是屬於德,德能。在大乘初信位的菩薩就有兩種現前,天眼通、天耳通,雖然他沒有脫離六道輪迴,但是他在六道輪迴裡面修行,不會退轉,他證得不退轉。他從初信到二信、到三信,到七信位等於阿羅漢,超越六道輪迴,然後慢慢向上提升,在十法界,沒有離開十法界,證得十法界裡面的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必須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他就出十法界。出十法界,在別教他是初地,在圓教他是初住。這個地位高了,這叫法身菩薩,他明心見性,沒有明心見性,不能超過十法界。由此可知,十法界是迷了自性變現出來的,六道輪迴是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這佛講得很清楚。所以見思煩惱斷了,六道輪迴不見了;明心見性,十法界不見了,現在你面前的是實報莊嚴土。這個我們在一生當中修行很不容易達到。
破無明真難,無明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我們根本就沒有感覺,怎麼斷法?見思煩惱我們有感覺,塵沙煩惱有感覺,無明煩惱沒有感覺,它頻率太高了。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它波動的頻率是二千一百兆次,一秒鐘,我們決定沒有辦法知道,所以難,真難!我們有感覺的這種煩惱先斷,財色名食睡、名聞利養、七情五欲,這是非常明顯的。這些東西斷盡,特別是貪瞋痴慢疑(思惑),才能脫離六道輪迴,證得小乘果位,天上人間七次往返。我們也曉得大乘比照小乘,初信位的菩薩沒有出輪迴,也是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人間壽命到了生天,天上壽命到了又到人間來,他不會墮三惡道,他也不會變成阿修羅,不會變成羅剎,這叫聖人。如來正覺呢?這個如來最低限度明心見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如來兩個字對他可以用。他不會到十法界來,更不會到六道輪迴,可是六道裡頭的眾生、十法界裡面的眾生跟他有緣,有緣,那個人有感,如來就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感應的例子在我們這一生,這個時代,很明顯的虛雲老和尚。大家都知道,老和尚四十七歲發心朝五台山,三步一拜,從普陀拜到山西五台山用了三年多的時間。三步一拜,在當中有兩次生病,生病的時候都在曠野,附近沒有人家,生命交關的時候,遇到一個乞丐,乞丐救了他。這個乞丐討飯給他吃,在山上找一些草藥幫他治病,住了半個多月,他病好了,他繼續往前面再拜。向這個乞丐請教,問他尊姓大名,他說他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問他住在哪裡?他說我家就住在五台山,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老和尚拜到五台山,就念念不忘這個恩人,問有沒有人知道文吉的,沒有人曉得。到寺廟裡頭拜了文殊菩薩,向大眾請教有沒有人知道有個乞丐叫文吉?大眾告訴他,那是文殊菩薩的化身。這就是老和尚有感,文殊菩薩有應。這個應身不是假的,跟他在一起住了一個多月。這就說明文殊是等覺菩薩,這是示現的,真正的身分早已經成佛了。大乘經上,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早就成佛了,他是七尊佛的老師。別說他,他底下的學生就有七個成佛,資格很老了。他以等覺菩薩的身分,在極樂世界幫助阿彌陀佛教化眾生,也以等覺的身分,在華藏世界幫助毘盧遮那佛教化眾生。這些我們要仰信,真正相信釋迦、彌陀、諸佛如來決定沒有妄語,一絲毫不能懷疑,懷疑我們就錯了。
學佛最難的,信心。具足真誠的信心,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我們念佛的人多,真正相信的人不多,真正發願求生淨土的人不多,要真發願。我們住的這個世界跟西方極樂世界,這部經上講得非常清楚、講得很明白,一定要搞清楚。這個世界還能住嗎?太苦了,我們現在在這個世間親身感受的。極樂世界跟我們這裡比,是兩個鮮明的對照,那個世界人無量壽,這個世界人一百歲的很少;那個世界阿彌陀佛天天講經教學沒中斷,這個地方善知識太少太少了,到哪裡去求?我們遇到這部經、這個會集本,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這都是跟淨土緣深,這都是佛菩薩加持,不容易遇到。遇到我們相信,我們真正發願,念念求生淨土;還沒去,沒去是佛留我們在此地表法,像海賢老和尚一樣。海賢老和尚是見到阿彌陀佛了,我們別著急,再過不久就會見到了。這樁事情大勢至菩薩給我們說得很清楚,《
楞嚴.二十五圓通章
》裡面,第二十四是大勢至菩薩,第二十五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念佛的人「憶佛念佛」,憶是心裡面想,口裡沒有念心裡想佛,有時候心裡想佛口裡念佛,口裡不念心中想佛,沒有間斷。菩薩告訴我們「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是我們活在這個世間,夢中見佛,定中見佛;有特殊緣分的,就像文殊菩薩變成乞丐來跟你住上一個月、二個月都有可能,那個叫現前見佛。將來見佛,是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天天跟阿彌陀佛在一起,不可思議!直接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我們跟這個世界有感情,有很多冤親我們希望度他,現在我們沒成佛,度眾生的能力很有限,只能把這些經典介紹給大家,信不信那就是他的緣分。如果到極樂世界去,你的慈悲心懇切,跟阿彌陀佛見了一面就可以回來,不必等在極樂世界成佛再回來,沒有成佛也可以回來,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你不會迷失自性,你知道你從極樂世界再來的,你隨時可以回極樂世界,你說你多自在。機會不可以錯過,錯過就太可惜了,決定要把它抓住。經上這些字句,都在警惕我們、勸告我們。
「
如來正覺
」,正覺是自性本具的智慧,「
其智難量
」,這個智慧沒有辦法測量,它其大無外,其深無底,真實智慧是自性本具的。唐朝禪宗六祖惠能開悟,開悟就是見性,見性,性是什麼樣子?他給五祖做的報告只有二十個字,第三句他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來自己具足的,一點也沒有缺少。具足什麼?《
華嚴經
》上釋迦牟尼佛說過,「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本自具足的,佛歸納這三大類就全包括了。你看,第一個是智慧;第二個是德能,神通道力是屬於德能,六種神通具足,大乘經上講的三明六通;相好就是整個宇宙,全宇宙都是自性變現的。後頭有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從哪裡來的?不現的時候本自具足,遇到緣,現出來就是整個宇宙。這個要知道,整個宇宙包括諸佛菩薩的剎土。諸佛如來、諸佛菩薩的剎土從哪來的?從自性變現出來的。誰的自性?自己的自性,這個要知道。所以我們求往生,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極樂世界從哪來的?是我自性變現出來的;阿彌陀佛從哪來的?也是我自性變現的。阿彌陀佛跟我是一體,極樂世界跟我也是一體,不但極樂世界,遍法界虛空界跟我就是一體,學大乘沒有這個概念,那就白學了。我們跟諸佛多親密。反過來我們看六道眾生、看三途地獄這些眾生跟我們是什麼關係?都是我自性變現出來的,全都跟我在一體,上面諸佛菩薩,下面阿鼻地獄,一體。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一念覺就是佛菩薩,一念迷就是地獄眾生(三途眾生),迷悟不同變現出來的境界。
所以真正開悟的人,自性裡頭的第一德,智慧德相,德裡頭第一德是什麼?就是慈悲,自性的慈悲心流出來了。這個慈悲心是什麼?這個慈悲心流出來,一定是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眾生是全法界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不是地球,不是人類,那太小了,那是虛空法界裡的一個小點。真心,慈悲是真心裡面的第一德,就是愛心,你愛他,你才會幫助他,你才會度他,不附帶任何條件。無緣大慈,無緣,無條件;同體大悲,悲是拔眾生苦,慈是與眾生樂。我們今天自己沒有開悟,釋迦牟尼佛開悟了,阿彌陀佛開悟了,我們讀釋迦牟尼佛的經,學習阿彌陀佛的教誨。這個經裡頭第六品,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世尊為我們轉述,他完全照阿彌陀佛怎麼說,他也怎麼說。所以我們學習釋迦牟尼佛的經教,學習阿彌陀佛的教誨,我們真幹,我們真學。我們這一生沒有任何目的,就是求生淨土。我們有圓滿的信心,百分之百的信心,一心嚮往。
我們的身體,身體可以不要去照顧,佛菩薩照顧。佛菩薩真照顧嗎?真照顧。連現在科學家都懂得,科學家告訴我們,物質現象是從念頭生出來的,跟佛經上講的一樣,相由心生。我們這個身體是相,是我們念頭變現出來的,我們真相信佛、真願意往生,這句佛號一天到晚不間斷,這是所有念頭裡頭第一善念。這個念頭太好了,沒有比這個念頭更好了,這個念頭加持我們的身體,我們這個身體怎麼可能還會有疾病?我們今天還是有病,說明什麼?說明我們對於這樁事情,就是信願裡頭還有疑情在,還有懷疑在,你沒有到真正絲毫懷疑沒有;絲毫懷疑沒有,你的身體就是金剛不壞身,現在就證得。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榜樣,一百一十二歲不需要別人照顧他,他的生活完全自理,你就想他身體多好。頭腦清楚,身體靈活,工作勤奮,往生那一天晚上,他是晚上走的,那一天白天還做一天工沒休息。他在菜園裡頭整地、澆水、拔草,從早到晚,晚上往生,他給我們表這個法。你說晚上往生,那就可以多休息休息,他還是這一天的活,真的叫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把他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統統做好,走得那麼瀟灑。他完全知道幾點、幾分、幾秒走,清清楚楚,不告訴人,不希望人給他助念。有同修說,你告訴我什麼時候走,我們大家給你助念。他說,助念那是沒有把握,那個不可靠,我不要人助念,我說走就走。他有十分把握,不求人。
這樣自在往生,我們在光碟裡面看到三個人,他的母親八十六歲往生,自在。往生前自己包餃子,一家人團圓非常歡喜,兒子、女兒、姪女兒統統都來了。吃完餃子之後,她坐在椅子上雙腿一盤告訴大家,我走了,就真走了。你看這個多自在!為什麼她那個時候一定要堅持回老家?就是做這個樣子給她女兒看、給她姪女兒看,看妳們相不相信,哪一個人走的時候這麼樣瀟灑?她靠什麼?一句佛號,一生長齋念佛,最後表演給大家看。再就是海慶老法師,海賢的師弟,八十二歲走的,也是很瀟灑,預知時至。這些示現、表法都是為我們做證明的,至少你要相信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早年蕅益大師在世的時候,他用了一個別號叫西有老人,這個西有就是西方真有,阿彌陀佛真有,取這個做名號,為度眾生。眾生稱他西有老人,就肯定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真有。所以佛陀智慧德相不可思議,我們無法想像,也沒有法子能把它說清楚、說明白,這叫「難量」。
「
因佛極證涅槃甚深法性故
」,他明心見性,見到圓滿的法性。真的明心見性,煩惱斷了,無明煩惱,無明煩惱是什麼?就是起心動念。就是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極其微細的念頭,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這樣微細的念頭他清清楚楚,一點都不模糊,這是圓滿的正覺,圓滿的法性。無明煩惱斷的人,就是不起心不動念。在哪裡?眼見色,耳聞聲,功夫在這裡。我們見色就起心動念、就分別執著,所以是凡夫。法身菩薩眼見看得清清楚楚,耳聽得清清楚楚,鼻聞得清楚,舌嘗得清楚,沒有起心動念,這叫自性見,這是智慧,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法身菩薩到妙覺如來還有四十二個位次,《
華嚴經
》上告訴我們,十住,初住菩薩就明心見性,還有二住、三住、四住到十住,十住上面有十行,十行上面有十迴向,十迴向上面有十地,再上面等覺,妙覺。妙覺才是極證達到極處,極證甚深法性。初住菩薩開始就證得,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起心不動念,當然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生分別,分別裡頭生執著。大乘經上講得很清楚,不起心不動念是佛、是法身大士;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是三乘菩薩,就是十法界裡面的菩薩、佛,是他們;如果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是阿羅漢;統統都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六道眾生。六道眾生統統都有,但是他有輕重的差別。六道裡面地位高的,煩惱輕一點,他有,沒斷;往下面去的,三惡道的煩惱重、染污深,這裡有差別,都沒有離開六道輪迴。雖然煩惱輕一點,他有修行的功夫,煩惱輕一點,可是也有糊塗的時候。糊塗做了錯事,他墮得就愈來愈嚴重,從色界天退轉到欲界天,從欲界天退轉到人道,甚至於到畜生道、地獄道。
我們每一個人六道統統經歷過,過去無量劫來哪一道都待過,這一生得人身之後把過去全忘掉,什麼時候會記得起來?你證到二果就知道了。初果六通只有兩種,天耳、天眼。二果斯陀含又有兩種神通出現,他心通、宿命通。宿命通就是知道自己過去世,大概我們相信過去五十世應該沒有問題,他能夠知道過去五十世(阿羅漢知道過去五百世),二果有這個能力。他心通,別人心裡動念頭,他知道。再往上提升,證三果阿那含,多了一種神足通。這就很厲害,他能飛行、能變化,他要出去旅行不需要交通工具,心裡想到,他身體就到了。再上去四果阿羅漢,阿羅漢有漏盡通,就是見思煩惱斷盡,超越六道輪迴,六道輪迴不見了,好像一場夢,夢醒了,六道痕跡也找不到了。阿羅漢也度眾生,不積極,他喜歡的眾生他會度他,他不喜歡他,他就不理他。不像菩薩,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阿羅漢沒有,辟支佛也沒有。權教菩薩雖然有,但是不能跟法身菩薩相比。法身菩薩確實自性第一大德流露出來,真的是慈悲到極處,冤家對頭有苦有難他還是救他。為什麼?他知道原本是一體,迷惑的時候不能怪他。所以心地清淨沒有染污,明瞭之後我們就會真幹。
在這個世界上,現在我們遇到的是亂世,不是盛世,太平盛世容易。生在這個時代,亂世,人迷惑得太深,很不容易覺悟,那就得要受許許多多的委屈,幫助苦難眾生。這些眾生常常找麻煩,甚至於置你於死命,你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真置你於死地的時候,還是感恩他,為什麼?正好到極樂世界去了。你在臨走之前,決定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別人看不到,你看到。要有信心,沒有信心不行,信心決定你能不能往生,品位高下,那是念佛功夫的深淺。功夫深淺不一定是念得多少,多少不相干,那個心的深淺,也是信心的深淺、喜樂心的深淺。我對極樂世界非常喜樂,這心就深,天天想去,時時刻刻想去,你就會感得阿彌陀佛來給你報信。你只要一到功夫成片,緣就成熟了,跟阿彌陀佛的緣。佛或者在夢中、或者在定中,你見到了,他會告訴你,你還有多長的壽命。
像瑩珂法師,這是破戒、破齋,不守清規的一個出家人。他自己還好,還相信因果,知道自己所作所為將來必定墮地獄。想到地獄苦就怕,向同參道友們求教,如何能幫助我不墮地獄?有個同學給一本《往生傳》給他看,他看了之後非常感動,讀完之後就把自己寮房門關起來,在裡頭拼命念佛,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求阿彌陀佛來救他。阿彌陀佛真來了,真誠到極處!佛告訴他,你還有十年的陽壽,十年之後我來接你。他也是福至心靈,向阿彌陀佛哀求,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佛很慈悲,佛就接受,告訴他,這樣好了,三天之後我來接你。他非常歡喜,第二天早晨把房門打開,告訴大家,三天之後阿彌陀佛來接我往生。廟裡面人都以為他說瞎話,關上門念三天三夜佛,佛就來接引,沒人相信。可是他說話又不像是說的騙人,好在三天時間不長,我們就等你,看到底是真的是假的。到第三天,他禮請大眾念佛送他往生,他來給大家做作證轉,大家念佛念到大概一刻鐘(古時候一刻,大概是我們現在半個小時),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來了(別人看不到只有他看到),向大眾告別,他真走了。佛留三天給他,叫他表法,給念佛人做證明。這個事情寫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我們這一千多年之後看到這個記載都受感動,這就是他往生也度了很多人,這是功德。如果阿彌陀佛就把他帶走了,很多人以為法師自殺,那就完全不一樣了。所以阿彌陀佛有智慧,留一段時間讓他表法、讓他度眾生,這個方法好,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再看下面,念老引用「
《嘉祥疏》曰:如來正覺其智難量者,明真智妙絕,照窮法界,非下情所測。
」這真的。嘉祥大師告訴我們,如來正覺,他所證得的智慧是自性,圓滿具足的真智,般若智慧。真智妙絕,妙絕就是我們無法想像,也沒有辦法說得清楚。它的作用?照窮法界,窮是盡的意思,遍法界虛空界,它的光明都照到了。這個照就是常寂光,證得妙覺位就回歸常寂光,這是淨土最殊勝、最高的一個層次,常寂光淨土。法身菩薩他們住實報莊嚴土,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煩惱斷盡了,那個煩惱是習氣。煩惱斷盡就證得初住,就是法身菩薩,生實報土,在實報土裡面他有習氣,習氣不好斷。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證得阿羅漢果,他還有見思煩惱習氣,阿羅漢必須把這個習氣斷掉,他就升一級,辟支佛;辟支佛比阿羅漢高,辟支佛連見思煩惱習氣都斷了,他在他的地位上要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了,他就升到菩薩;雖是菩薩,帶著有塵沙煩惱的習氣,菩薩必須把塵沙煩惱習氣斷掉,他就成佛。十法界裡面的佛不是真佛,天台大師說他叫相似即佛,為什麼?無明沒破。無明破了就是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他還沒能做到,他還是用阿賴耶,用得正,沒有用偏,沒有用邪,所以很像佛而不是真佛。真佛是用真心,十法界的佛是用阿賴耶,妄心,不是用真心。所以他必須在他這個境界裡頭把無明斷掉,也就是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只要見色聞聲不起心動念,十法界就沒有了。就像六道一樣,它還是一場夢,這個夢醒過來,出現什麼境界?就是實報莊嚴土,也叫一真法界。
為什麼是真?這個法界裡面的一切不生不滅,就是它不是生滅法,它是不生不滅。自性沒有生滅,所以自性變現的境界是不生不滅。十法界是因為用阿賴耶,阿賴耶是生滅法。所以《
華嚴經
》上說,這個宇宙十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真法界,只有心現沒有識變。我們今天住的這個世界是有識變的,識是生滅法,波動現象。這是現代量子力學家給我們的解釋,我們看他的報告跟佛經上講的一樣,證明真的,不是假的。實報土裡面無明煩惱斷了,無明煩惱的習氣沒斷。這個習氣沒法子斷,我要用什麼方法來斷?你又起心動念,那就壞了,就往下墮落。不起心不動念怎麼斷?隨它去,時間久了自然就沒有。要多長的時間?三個阿僧祇劫,就是三大阿僧祇劫,無始無明的習氣自然就沒有了,所以往生到實報土。實報土的人不起心不動念,哪來的四十一品?還有什麼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那你還不是有分別執著嗎?所以那個境界裡頭,這是佛對我們說的,實際上呢?實際上你連概念都沒有,念頭都不生,平等法界。可是這個習氣障礙他入常寂光,諸佛如來的智慧德相一絲毫不障礙。所以這些法身菩薩能夠在六道、能夠在十法界現身說法,完全隨眾生的意思。眾生想佛,他現佛,眾生想菩薩他現菩薩,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他多自在。雖然現身說法,他沒有起心動念,他也沒有分別執著。
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就是這種身,這是應化身。他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有沒有分別執著?沒有。所以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他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一個字也沒說,誰要說他說法叫謗佛。為什麼?沒有起心動念說什麼法,原來所有一切法都是感應。像我們擊鼓,我們槌下去,鼓自然就響,它並沒有去思考一下,你敲我了,敲得多重,我要怎樣來應你?沒有,完全沒有。所以我們知道佛菩薩如是,小乘聖者亦如是,無說而說,說而無說,統統是眾生疑惑,眾生的見解,引出自性的反應,是這麼來的。所以佛經沒有意思。這是真的,說真話。沒有意思裡面,你慢慢去學習,會看到裡頭無量意思,字字句句都無量義,說不盡。每一個字都無量義,其味無窮,所以它有法味,真正讓你生歡喜心。這個歡喜心裡頭沒有情執是法喜,跟世間人的歡喜不一樣,世間人歡喜的有情,佛法歡喜裡頭充滿智慧。所以照窮法界,入常寂光。常寂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全都在常寂光裡頭,沒有離開常寂光。佛知道我們,我們不知道他,我們能信、能願跟他就相應,就能感動他現身,感動他來幫我們一把,把我們拉出去。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超越十法界,把我們從六道、從十法界拉出去。
「
非下情所測
」,下就是法身以下的三賢二乘,他們沒有法子知道,只有法身菩薩才知道,知道得不圓滿,到最後一品的習氣斷盡,證妙覺位,他就圓滿了。證妙覺位,那就是實報莊嚴土不見了,真的像《
金剛經
》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真法界是對十法界說的,比較說它是真的,實際呢?實際它也沒有,實際是常寂光,常寂光裡頭沒有一真法界。常寂光裡頭一法不立,它不是物質現象,它也不是心理現象,它也不是自然現象,它什麼都不是,你沒有辦法去說它。但是這個裡面,就像能大師說的,它具足清淨、具足不生不滅,具足無量功德、智慧、德相,它是永遠不動,沒有動搖的。能大師說「本無動搖」,叫自性本定。所以你要有定功,你才能夠契入境界。你沒有定功,那你完全迷失,不是在十法界就在六道,要以甚深禪定回歸自性本定就成佛,就成正覺。所以這個正覺不是普通的正覺,意思很深。
下面引日本淨土宗祖師的著作《甄解》,「
又《甄解》曰:如來正覺者,乘彌陀一如來成正覺故
」。如來正覺,這一句經文裡面含義很深,《甄解》給我們透出消息。乘就是一向專念,像海賢老和尚沒有片刻丟掉,確確實實是一句頂一句,這就是乘彌陀一如。這一句佛號功德沒有法子去比,世出世法裡頭都找不到。什麼念頭最好?阿彌陀佛這個念頭最好,阿彌陀佛這個念頭能幫助我們回歸自性,證成正覺,所以世出世間第一善念。這一念裡面具足無量無邊的功德,你做什麼好事都不如念一句阿彌陀佛。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誰知道?諸佛如來知道。我們在年輕的時候跟李老師學經教,老師有一次告訴我們同學,說到鄉下小廟阿公阿婆不認識字,手上就拿一串念珠,一天到晚都是阿彌陀佛。你跟他講話,他也是阿彌陀佛,滿面笑容,笑咪咪的看著你,他的佛號不間斷。你問他什麼事情,他都是阿彌陀佛,好像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他不會說別的話。這種人呆呆的、痴痴的,他說千萬不要輕視他,他們這些人將來往生極樂世界品位都很高。為什麼?念念在那裡積功累德,我們幹什麼樣的功德也比不上他,不可以輕慢。這一個小廟,有這麼幾個人出現,這個地方沒有災難。為什麼?他們真修行。廟裡頭這些當家住持未必是真修行,他們真修行。決定不能小看他們,見他們要恭敬、要作禮,我們要把他看作菩薩化身在那裡度眾生的,表法做好樣子給人看的。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
此應身即本地身也。其智難量
」。這個身是應身、化身,應身跟我們的身完全相同,化身是變化身跟我們不一樣。虛雲老和尚遇到的文吉乞丐是化身,他忽然出現了,忽然就沒有了,你也找不到他,這是化身。應身,他也是父母所生之體,像釋迦牟尼佛示現的是應身。應身就是本地身,本地身是法身。諸佛菩薩的應化身從哪來的?從法身變現出來的,報身也是從法身變現出來。法身在哲學裡面講就是宇宙的本體,一切法都從它而現,沒有法身就沒辦法示現。我們常常把法身比喻作電視屏幕,我們看電視,屏幕是一片光明,什麼色相都沒有,按一個頻道,這個頻道馬上出現,這就是能生萬法。性是屏幕,萬法是頻道現出來的色相,色相跟屏幕融在一起,決定不能分的。如果沒有屏幕,色相顯不出來,雖顯出來之後,真妄和合,真中有妄,妄中有真,電視上哪個色相音聲離開屏幕?沒有離開。我們就曉得,我們現前一切法,沒有離開自性。自性是什麼?自性是虛空,我們肉眼看不見,修行有功夫的人看見。他看見什麼?看見光,那個光就是常寂光。常寂光不生不滅,永恆不變,能現一切法。雖現的一切法,它是生滅法,它不礙自性,自性也不妨礙它,為什麼?它是假的。自性是真空,雖是真的,真是它空,它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沒有自然現象,所以無有一法。六祖惠能大師說的,「本來無一物」,那就是自性。雖然本來無一物,它能現一切法,能生萬法;所生的萬法假的,剎那生滅,根本就不存在。所以千萬不要被這個假東西迷住,你把它當真,你就錯了,那是迷在裡頭,迷在裡頭就變成六道凡夫。
六道凡夫造業受報,造業是假的,受報也是假的,就像作夢一樣,但夢老不醒。夢裡頭有善有惡、有苦有樂,搞清楚了,這是冤枉!如何能把它跳出來?佛法教我們、引導我們脫離輪迴,脫離迷夢,回歸清醒。十法界依正莊嚴自性變的,所有境界都是自性現的。為什麼會現?因為你有念頭,你念頭有染有淨、有善有惡,所以境界不同。全是自性變的,離開自性,沒有一法可得。明白之後,好的環境不要生喜歡,逆境不要去討厭、不要怨恨,你可以用平常心過日子。平常心裡面無比殊勝的,就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念佛過日子多好!鄉下阿公缺穿的、缺吃的,他念阿彌陀佛滿面笑容,他在那裡享樂,沒有看到他在那裡受苦。你細心去觀察,你去揣摩,學佛久了會一下想起來,菩薩示現,不是凡人。這一方人造業要遭難,有這幾個人在此地他們有福,他們天天在積功累德,保佑這一方人消災免難,慈悲到極處。他用什麼方法?一句佛號,這還得了!
下面這一句,「
其智難量,念佛三昧為所住,住此發勝妙智故
」。下面是念老給我們解釋,「
蓋謂釋迦如來正覺,乃乘彌陀一如之乘而來成正覺,故與彌陀同一真如,亦即同一法身。當前現瑞之應身佛
」,實實在在就是法身如來,括弧講「
本地身
」,本地是法身。這把釋迦佛的身分,真正的身分跟我們交代清楚。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一生就這一句佛號,所有一切念頭統統放下,也就入釋迦佛的境界。這不可思議!這些話不是猜測的,是真實話。末後這一段,念老為我們做了具體的說明,怎麼樣乘彌陀一如之乘這是因,後面來成正覺這是果。我們要著重在因上,我們跟釋迦牟尼佛修學同一個因,將來就能夠得同樣的果報。乘彌陀一如之乘,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海賢老和尚二十歲出家,師父看中了他,他是個法器,他將來一定有成就。法器從哪裡看?他具足三個條件就是法器,這個人老實(誠懇)、聽話、真幹,具足這三個條件,老實、聽話、真幹這就是法器。雖然他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所以就用念佛的方法教給他,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念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都可以),一直念下去。你看他多聽話,念了九十二年。九十二年不拐彎,這個不拐彎是當地話(河南話),就是沒有改變。就把這句話念到底,除這句話之外什麼都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這一句話,這就叫乘彌陀一如之乘。這還得了!釋迦佛乘彌陀一如之乘,他成佛了,故與彌陀同一真如,亦即同一法身。當前現瑞的應身佛,實即法身如來。「
一如彌陀住於念佛三昧
」,這個句子裡頭最重要就是住字,我們的心住在念佛三昧上,其他的統統都把它請出去。也就是一切放下,萬緣放下,心裡只念佛名,就成三昧。三昧是正定的意思,心就定了,定在這句佛號上,這個是正定,是諸佛如來的大定。這個定啟用就開智慧,「
發勝妙之智慧
」,殊勝、微妙。這個殊勝微妙智慧,我們在海賢老和尚光碟裡面看到了。你看他每一天的生活,他在工作,他待人接物,他的言談舉止,總結就是這一句,他發勝妙之智慧。「
故其智難量
」,他的智慧,我們無法測度。「
因此非地上及等覺諸大士所能稱量測度也
」。不是地上菩薩,這個地上菩薩是指別教三賢,乃至於圓教的十地,因為它後頭有等覺。等覺菩薩都沒有辦法圓滿的見到,他是見到了,沒有見到圓滿,必須回歸常寂光就圓滿了。
「
由於勝妙真智,照了真如
」,真如是自性,真如是本體,「
並能通達一切諸法,無有阻礙,故曰無有障礙
。」這一句話很重要。我們常說如來菩薩是一切種智,一切種智他們的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是一般宗教對於神的讚歎詞、對於上帝的讚歎,不是真的,是讚歎的話,哪有這種人?在大乘佛教裡頭是真有這種人。佛法裡面既然真有這種人,我們就能相信神、上帝也非常有可能是這種人。為什麼?應以上帝身而得度者就現上帝身,應以神聖身得度者他就現神聖身,他變化無窮,隨著眾生意願在變,哪有不可能的道理!大乘佛法裡統統講得通,他的智慧確實沒有障礙,為什麼?一切法是自性變現的,只要你見性,問題就解決了。
佛法的教學,終極的目標,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門門都是求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方法門徑不一樣沒關係,那個原理是相同的,為什麼?都是教你得定。知識分子用什麼修定?用讀誦修定,「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開悟,這書上講什麼全明白。怎麼明白的?自己明白的,不需要人教。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的表法,我們不能輕易疏忽,他用意很深。你看他十九歲離開家庭,放棄王位繼承權,放棄宮廷裡榮華富貴的生活,他就修道去了、去求學去了。在那個時候印度是宗教之國,印度是學術之國,學術特別是哲學。他十九歲出去參學,到三十歲十二年,所有宗教學派他統統親近過。這就說明好學多聞,知識分子的習氣,他表演給我們看。十二年學得怎麼樣?不能解決問題。宇宙從哪裡來的,我從哪裡來的,萬物從哪裡來,這都是大問題,不能解決,他放棄了,學了十二年,三十歲放棄。我們就知道,十九歲放棄家庭是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放下所學,十二年所學統統放下,放下所知障,二障放下了。二障放下才能夠入定,才能夠修禪定,在禪定當中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問題全解決了。
宇宙的奧祕全解決,就是他所開悟的跟惠能大師完全相同,惠能大師很簡單說了五句話,他開悟說了一部《
大方廣佛華嚴經
》,在定中說的。開悟之後,看到這些四十一位法身菩薩在定中聚會,啟講《
華嚴
》。講了多久?二七日中,有的經上說二七十四天,也有經上說三七二十一天,講圓滿了。講了多少?大龍菩薩把這個經收到龍宮去,龍樹菩薩看到了。這部經的分量,大本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我們這個地球容納不下,我們的太陽系、銀河系都容納不下,大本。再看中本,中本我們這個世界上還是不能接受,太多了。最後看小本,小本實在講是目錄提要,有十萬偈四十品,小本。他說這個可以,我們這個世間人可以學,就把這個帶回來了。他是完全記誦,能夠把它全部背下來,回來的時候再說出來寫成文字,現在的《
華嚴經
》。這是佛給我們示現的。這麼大的經,這就是什麼?這就是說的宇宙萬有的真相,完全是自性變的,見了性全就明白,不見性給你講也講不清楚,見性就明白了。
所以佛陀這種教學的理念跟方法,傳到中國來,中國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哪一家教學都講求悟性,學生有悟性的要培植他,他能成就,成聖成賢;沒有悟性的,沒有悟性的多,煩惱習氣很重,只教他認字,讀書認字,他將來可以學工、學農、學商,有一技之長,他能夠謀生、能夠養家活口,他需要的知識就夠了。那些頂尖的,有悟性的,一定好好培養他,他會成聖成賢。所以中國以前教學,就是豎的私塾教學,是個別教學,不像現在學校,現在學校一刀切平的。平的哪些人吃虧?那些有悟性的人吃虧,沒有悟性的這些又提不起來,有悟性的全部被壓下去。這就是這個時代學校很多,為什麼不出聖賢,科學家有,聖賢沒有,這個道理我們要懂。世間有聖賢,社會有福報。科學只能帶給我們物質文明,物質受用上得一些便利,可是這些便利我們要付出多少代價?你要是一算這個帳,得不償失。
所以湯恩比讚歎中國有道理,不是胡造謠言,他是真正看清楚、看明白了,為我們現在人指出一條光明的大道。他說得那麼清楚,相信的人不多,在當時有人對他這個言論批評的很多,都責備他看錯了,這是他的夢想、幻想怎麼可能成為事實?我看到他一些零星的短片,我知道這個是一生專門研究全世界各個種族的文化史。他真正是搞透了,把世界文明分類,分成十幾類,最後總結成五大類,五大文明,中國文明最殊勝。這是他得出的結論。這個文明它是穩定的,它不急躁,充滿了智慧,充滿了仁慈,這個好。如果能再發揚光大,全世界人都能過幸福的生活。這是他說的。跟西方不一樣,西方急躁,沒有耐心,好鬥,競爭、鬥爭、戰爭,他做這個。中國不是的,中國是穩定,中國人有耐心。講起耐心,中國人在全世界第一,安分守己,所以在五千年歷史當中,很長的時間中國人是太平盛世。怎麼造成的?傳統文明造成的。當時他說這些話沒有人相信,人家質問他。他說你可別忘記,中國有五千年的文化歷史,這就是它將來必定會復興、必定會掌握世界的領導權。現在我們看到習主席,我們看他的作為、聽他的言論,相信湯恩比所說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復興傳統文化是有必要,這是一條生路,不走這個,世界會走向滅亡。西方人沒耐心,喜歡打仗,第三次世界大戰是核武生化戰爭,如果一爆發地球同歸於盡。這個戰爭沒有勝負,就是人類集體自殺,這是愚蠢到極處。湯恩比不希望看到有這一天,希望看到東亞文明能夠振興全世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33。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三三集)【日期】2014/11/14【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13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七十
頁,倒數第三行,科題「
德用圓融
」,三德妙用,分三科,第一科「
念劫圓融
」。請看經文:
【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身及諸根。無有增減。】
這四句經文所說的完全是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相,說的是時間。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與我們有關係,我們念念求生淨土,為什麼求生淨土?把這部經念一遍就全明白了,這個地方是我們念念希求的地方,遍法界虛空界哪個地方最好?就是這個地方。你看這個地方人他的報身,『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這一句說的什麼?說的是沒有時間,念劫圓融,一念就是無量劫,無量劫就是一念。念頃是極短的時間,短到什麼程度?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一彈指有這麼多念頭。我們把它換算,現在我們用秒做單位,一秒鐘有多少個微細念頭(就是念頃)?一秒鐘可以彈指七次,三十二億百千念再乘七,可以換算出來二千一百兆次,一秒鐘。一秒鐘裡頭有二千一百兆個念頃,這是微細的念頭,這種微細的念頭頻率太高了,我們沒有概念。它在哪裡?就在現前,所有物質現象、精神現象都是在這個高頻率之下產生的。
這個頻率,佛經上的名詞叫業相。業就是動,不動就沒有業了。我們心一動是意業,意在造業;口動是言語,口在造業;身動是身體在造業,身語意三業。我們的造業從來沒有停過,一念頃都沒有停過,念念都在造業,三業統統有。我們迷失了自性之後就墮落在輪迴,輪迴住多久了?住了無量劫,沒出去過。出去之後,他再不會回來,這是假的不是真的,像作夢一樣,夢中境界你醒了以後再不可能回到舊的夢中。昨天晚上作夢,醒過來了,怎麼樣也回不到昨天晚上夢中,回不去,可以做新的夢,那個夢也是一個接著一個,不停的。所以佛在《
金剛經
》上給我們說真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就是有生有滅,念念不住,這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真相。
註解裡面先把經文的出處交代了。「
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
」,『
身及諸根,無有增
減』。「
上四句見《唐譯》
」,《大寶積經.如來會》裡面的經文,「
顯本地法身之德
」。法身沒有相,他現的相在實報莊嚴土,經上稱之為報身,法身就是報身,報身就是法身。所以他顯本地法身,本是根本,就是真如自性,真如自性在極樂世界常寂光淨土稱為法身。有沒有身的相?沒有,光就是他的相。光在哪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時跟處都有生滅,常寂光沒有生滅,不但沒有生滅,常寂光還是所現萬法的本體。常寂光隨緣能現萬法,就是能現虛空法界,能現沒有心(沒有起心動念),所現的也沒有起心動念,自然的,佛經上的名詞「法爾如是」,法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他為什麼會現?外面有感,佛菩薩的感、聲聞緣覺的感、六道眾生的感,只要有感,他就會有應,感應道交,絲毫不爽。
我們現在天天起心動念,有沒有感佛?有。佛為什麼沒有給我們現相?佛有現相,我們看不見。為什麼看不見?我們有業障,我們的業障障住我們自己的六根,對佛的法身、報身乃至於應化身都不起作用了。不起作用不是它沒有,這個要知道;起作用也不能說它是真有,你說它有、說它沒有,已經落在分別執著了,分別執著就是障礙。真正有功夫的人,跟諸佛菩薩感應道交,諸佛的三身現在面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為什麼沒有?了解事實真相,能所一如,能所不二,他在所現境界裡面能夠觀察到全體,全體就是遍法界虛空界,他沒有障礙。為什麼?下面兩句說出來了。
「
身及諸根,無有增減
」。身是從總的說,諸根是分別說。諸根指的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意是第六識,第六識的根是第七識,阿賴耶是六識的總的根本,六識都是從它變現出來的。無有增減,修行證得佛菩薩的果位了,沒增;縱然墮落在三惡道,它也沒減,說明什麼?六根的根性、六根的作用生佛是平等的,六道眾生跟法身如來是平等的,這是事實真相。這個經文比什麼都重要!為什麼?你明白之後,你就有求必應。我求什麼?我求圓滿的聰明智慧、圓滿的大德大能、圓滿的相好,這我們心目當中追求的。有沒有?有。在哪裡?自性本自具足。佛就是教我們,向外求求不到,外面沒有,心外無法。到哪裡求?向內求。所以佛法叫內典,經典叫「內典」,佛學叫「內學」,一切都是向內。觀音菩薩成佛了,用什麼方法?反聞聞自性,向內,他用耳根。我們用眼根行不行?行,眼根也要往內去見,不要往外面見,往內就見性了,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統統要向內。向內是自性,把根本找到了;向外是枝葉,枝葉是萬法,無量無邊。
觀世音菩薩這個反聞就非常值得我們去深思,怎麼個反聞法?實在講,真有些人會用功的,它就在眼前。淨宗這個法門,觀世音菩薩修的,怎麼修法?聽心裡面念佛的音聲。我們口不念佛,心裡面念佛,不是金剛持,金剛持口動,口不動,默念,默念外面人完全沒有覺察到,自己耳朵聽,聽我們心裡頭念佛的音聲。有沒有?有,別人聽不到,我自己聽到。你不要聽外頭聲音,專聽自己心裡念佛的聲音,就是反聞。聽到什麼樣的功夫?不受外面音聲干擾,外面不管聲音是什麼聲音,沒聽見,只聽見念佛的聲音。行嗎?行。佛經裡頭有故事,世尊曾經跟國王,叫國王做實驗,在這個很熱鬧的活動當中,找一個死囚來做實驗,叫這個死囚頭上頂了一盆水,告訴他:從這個街頭走到街尾,能夠一滴沒有灑出來就赦你無罪,就放你了;如果滴了一滴下來,馬上執行砍頭。這個囚犯聽了之後,確實這一盆水從街頭走到街尾一滴沒漏。國王問他:那些唱歌跳舞的,你有沒有看到?沒看到;有沒有聽到?沒聽到。為什麼沒有聽到?我的心只想到水一滴不能滴下來。他的心就在水上,外面境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國王相信了。所以海賢老和尚常說,「天下無難事,就怕心不專」,這心要專一,心真能專一就能見性,「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專注。
我們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裡?沒有專注,我們是用散亂心在念佛、散亂心在聞法,心不能凝聚成為一心。經文裡面講到修行的方法,只有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行了。淨宗教我們專念阿彌陀佛,從理上講,專念任何法門都成就,都能性成無上道,為什麼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不專也得利益,這個了不起,只要能伏煩惱就決定往生。臨命終時心專,念一句、念十句都能感應阿彌陀佛來接你往生,這個是無量法門裡頭所沒有的,這就是說明為什麼教我們念阿彌陀佛。念別的,真正是念到一心,專注是一心,決定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唱歌跳舞在你面前沒看見、沒聽見,專到這個程度,那管大用。不能到這個程度,還能聽到外面聲音,還能看到外面色相,但是心裡頭這句佛號沒有間斷,這叫帶業往生。帶業往生只有淨宗一門,八萬四千法門裡面找不到,無量法門裡頭也找不到,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念老下面舉《最勝王經壽量品》這個經裡頭偈子,有一首偈,「
若人住億劫
」,這是比喻,
「盡力常算數,亦復不能知,世尊之壽量
」,這個世尊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的是應身,應身住世八十年,他的報身、他的法身無量壽,真無量不是假無量。「今
經云能於一念,住無量劫,此即《
華嚴
》事事無礙法界十玄門中之十世隔法異成門
」。十世是講時間,過去三世、現在三世、未來三世,這叫九世,再加上根本的一世,十世。十世隔法是從眾生妄想分別當中產生的幻覺。如果沒有起心動念,都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什麼叫功夫?不起心不動念,佛的功夫;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菩薩的功夫;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是阿羅漢的功夫。沒有執著就是清淨心現前;沒有分別,平等心現前;不起心不動念,那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經上用個覺字,都在經題上。
從哪裡學?不執著學。要想不執著,首先要了解事實真相,真相是什麼?它是假的不是真的,世出世間包括佛法都不是真的。這些法從哪來的?因緣生法。《中觀論》上說得好:「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這個「我」是佛,佛說的,那是空。為什麼?緣聚好像有,緣散了就沒有。聰明人不必等待緣散,緣聚的時候就曉得它是一無所有,所以他能夠在一切法裡頭不起心不動念。在自性裡面,自性裡頭沒有一法,是常寂光,所以他不起心不動念。在實報土裡面這叫一真法界,為什麼?這個裡頭現一切相,能生萬法,這些萬法都是不生不滅的,所以稱為一真。跟十法界比,十法界的相是有生有滅,剎那生滅。實報土裡頭念劫圓融,所以它沒有生滅的現象,但是它不能脫離《
金剛經
》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過這個虛妄裡頭沒有生滅相,不像十法界,十法界的相有虛妄相,很容易看出生滅。這個裡頭沒有生滅,沒有生滅,它是虛妄的,它不是真實的,它有隱現,有緣的時候現相,沒有緣的時候不現相,隱現不同,隱不能說它沒有,現不能說它真有,這是實報土,無比的微妙。
大乘佛法這重要概念,一切經裡頭常常提醒,就是虛妄。虛妄就不會執著,慢慢學著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不造業了。起心動念就造業,那什麼業?無始無明的業。還不錯,沒有分別執著,那就是現實報莊嚴土;如果有分別,那就是四聖法界;有執著,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執著上生的,最嚴重的煩惱。殊不知全是假的,自性跟自性所現全是虛妄,沒有一樣是真實,你可以受用,你不可以執著,就對了。我們說一個很淺顯的話、容易懂的話,這一切法無論是世法、佛法都不要放在心上,可以受用,就像作夢一樣,夢中可以受用,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錯了,那就造業了,業習輪迴,業就變成輪迴,那個麻煩就大了。所以學佛學什麼?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真修行,真功夫。離開境界,眼不見、耳不聽,行不行?不行。你得清淨心、得平等心,一接觸現象馬上就亂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要禁得起考驗。這個東西就是根塵接觸,你是不是清淨心?清淨心沒有染污,執著是染污。平等心呢?平等心沒動,沒有起心動念,它是平等的,起心動念就不平等了。所以不起心不動念這是定功,菩薩境界。法身菩薩他的定接近自性本定,靠得很近了,在這個時候不定什麼緣分一碰,他就開悟、就見性了。
能大師跟我們說明自性是什麼樣子,他第四句所說的「本無動搖」,本來沒有動、沒有搖晃,那是什麼?自性本定。回歸到自性本定,定功得到究竟、得到圓滿。這個時候自性起作用,那就是徹照十方三世,照見,對於遍法界虛空界,大,全宇宙,小到一毛一塵,你完全通達明瞭,而且是全宇宙,妙不可言。一塵一毛,毛是毛端,毛的尖端,這裡面有什麼?裡面有全宇宙,很不可思議,宇宙沒有縮小,微塵裡面的宇宙沒有放大,外面的活動它裡面有。《
華嚴經
》上告訴我們,普賢菩薩有神通能入微塵裡面的世界,那個世界跟外面世界完全一樣,諸佛剎土裡面供佛、聽經聞法。我們這個身體多少微塵!現在說微中子,一個細胞裡面的微中子就說不盡。細胞比原子大,原子我們看不見,一個細胞我們看得見。一個原子跟微中子比,多少微中子聚在一起體積等於一個原子?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億,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體積等於一個原子。原子我們肉眼看不見,阿羅漢的天眼能看見。
沒有大小,這個概念要突破,沒有高下,沒有先後,先後是時間,就是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沒有四方四維上下,全是眾生錯覺裡頭產生的概念,這個概念不是真的,在《百法》裡面稱之為不相應行法,不相應就是假的,假中之假。要把它看破,看破就覺悟了,看破就回頭了,回頭就是見性,回歸自性了。回歸自性,我相信他們都到極樂世界去了,沒有一個不去。不管學哪一宗、學哪個法門、學什麼樣的宗教,只要見到自性本定,回歸自性,我相信都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有多大?無窮大,那個世界上沒有時間,沒有十世古今,沒有四方四維上下,自性全體起用。極樂世界的人,即使是同居土下下品人,也作阿惟越致菩薩,那就是得彌陀本願威神加持,平等的加持,慈悲到究竟圓滿的加持,讓我們都住在西方極樂世界實報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顯示出自性的大德大能、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在極樂世界圓滿看到了。
下面說,「
如《晉譯華嚴》
曰」,晉譯是六十卷《
華嚴
》,《六十華嚴》說:「
知無量劫是一念,知一念即無量劫。
」「延促同時,正與今經一味」,《
華嚴
》跟《
無量壽經
》同一個品味。「足證今經無異《
華嚴
》」,《
無量壽經
》真的就是《
華嚴
》,釋迦牟尼佛就是毘盧遮那。毘盧遮那是法身佛,名號翻成中國意思叫遍一切處。實際上遍一切時、遍一切處,無時無處不在,叫法身,它是一切萬事萬物的本體。我們常用電視屏幕來做比喻。法身,上面什麼形相都沒有,一片光明;它現相,現十法界依正莊嚴,所現的相無量無邊,無有窮盡,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所以要記住,「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句話非常重要,我們的一生在這個世間所遭遇的順境逆境、有苦有樂,統統是自己念頭變現出來的。如果沒有念頭,那就是一片光明,一片光明就成佛。成佛,恆順眾生現相;不成佛,完全是自己妄想雜念在現相,沒有一樣不是自作自受,總要搞清楚、搞明白。我們自己不造作了,不造作自己就不受。諸佛如來不造作,你看他現相,釋迦牟尼佛到地球上來,也現入胎、坐胎、出胎,從嬰兒慢慢長大,少年、青年、壯年、老年,釋迦牟尼佛八十歲圓寂。他示的相造不造業?不造業。為什麼不造業?他那個八十年,從入胎到入滅,他沒有起心動念,這叫佛。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那叫菩薩。有起心動念分別,沒有執著,他叫阿羅漢。換句話說,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有,這個人是六道凡夫。
我們修行,行是行為,起心動念是意的行為,言語,口的行為,動作,身的行為,叫身口意三業。這些行為裡頭都有起心動念、都有分別執著,所以造輪迴業。什麼時候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動念,有,因為我們不知道,妄想太微細,佛說了,八地才知道,八地以前不知道。圓教初住以上知道,那聽佛說的,自己沒證得,八地證得了。我們在這上練功,學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學不到,我們只學不分別不執著。真正做到不分別不執著,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跟實報土很近。雖然是方便土,乃至於六道眾生帶業往生的,帶業往生的人最低限度要把見思惑伏住,這個意思是說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以外都不放在心上,心上沒有,這叫清淨心現前,決定取得西方極樂世界,你有把握了,你跟阿彌陀佛相應了。
這個境界一般人可以做到,這是制心一處,把我們的心變成阿彌陀佛。功夫淺的,伏住了,煩惱確實不生起了;功夫深的,煩惱消滅了,決定不會起五種見惑、五種思惑,思是貪瞋痴慢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取得了。大勢至菩薩所說的話兌現了,他所講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在這個功夫之中,阿彌陀佛會示現給你看。阿彌陀佛會告訴你、會鼓勵你,一定告訴你,你還有多長的壽命,等你壽命到的時候我來接引你。你心就定了,等於說極樂世界已經註冊了,那上有你的名字,你決定生淨土,只要你不退轉,你功夫一直練下去。這個時候住娑婆世界那就很有意義了,為什麼?極樂世界沒有退緣,這個世界的逆緣很多,會惹你生貪瞋痴慢疑,極樂世界沒這個緣,所以極樂世界進步很慢,這個地方進步非常快速,你在這個功夫上不斷向上提升,我們相信十年到二十年你就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那個時候往生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所謂的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在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是對這種人說的,不是對我們凡夫說的,這就是說,在這個地方速度就加快了,理事都要搞清楚、都要搞明白。
「
釋尊即是毘盧,我土應身教主
」,這個我土是我們居住的這個土地,就是地球。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出現在地球上,那是應身,他為我們建立佛陀教育,我們稱他為教主。「
亦即是法身無量壽佛
」,他不迷,他的應身就是法身。為什麼?他一生,剛才說過,從出生到圓寂八十年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換句話說,雖然現身,他實際上住哪裡?他住常寂光。法身佛,我們看到他的應身,我們不知道他住在法身,住常寂光裡頭。所以,釋迦與毘盧遮那、與阿彌陀佛不一不異。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是宇宙真相。我們現在能體會到,身上一根汗毛端,身上一粒微中子,裡面都包含圓滿的法界。遍法界虛空界在哪裡?在一毛端,在一微塵。如來、法身菩薩無處不見、無時不見,我們怎能欺騙人?不可能。造作一切業,無論是善業,無論是惡業,自己不放在心上,諸佛菩薩包括這些羅漢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但看得清楚,而且看到你造業受報這些現象,他統統看出來。換句話說,他能看到過去、看到現在、看到未來。我們說他有神通、他有本能,我們今天因為有業障,本能不能現前,他能現前。
下面最後兩句,「
身及諸根,無有增減,表佛身殊妙。由於住本地法身,示現之應身即具圓滿報身德
」。這個事情我們看到了,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現在印度,經典裡面所記載的決定不是虛妄的。佛家戒妄語,所以經典字字句句都是真實事、都是老實話,能相信、能接受、能理解的人有福。圓滿報身的大德,那就是普度一切眾生,佛的應化身統統具足。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所以者何。】
為什麼?前面說出念劫圓融,這個是報身如來的德相,『所以者何』,為什麼?下面解釋:
【如來定慧。究暢無極。】
這裡頭告訴我們,一個定、一個慧,定慧都是自性本來具足的。惠能大師明心見性告訴我們,他說了五句話,第三句「本自具足」,這是慧,本自具足是智慧;第四句說「本無動搖」,那是定,自性本定。全是自性裡頭有的,只要我們心不動,念頭不搖擺,搖擺是懷疑,我們不動,不懷疑,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流出來了,它就起作用。
我們看下面註解,『
如來定慧,究暢無極
』。「
定者,禪
定」。什麼叫禪定?禪是從梵文翻譯過來的,梵文叫禪那,中國人喜歡簡單,把尾音省掉了,就翻這個「
禪
」,解釋是靜慮。靜是心清淨,清淨是定,它不是死定,它是活的。慮很難講,慮是有思想,它又不是真的有思想,真的有思想就有妄念了。起心動念伏住了,不起心不動念,這是禪定,這是如來的禪定;不分別不執著是菩薩的禪定;僅僅有不執著,這是阿羅漢的禪定。禪定的等級太多了,大分分為這個三等,聲聞所證得的、菩薩所證得的、佛所證得的,就是經題上清淨平等覺。
我們印定我們自己功夫到什麼程度,從什麼地方去測驗自己?就這一句「清淨平等覺」,這是絕對標準。你說我修的功夫再好,我心不清淨,你什麼也沒成就,你依舊是凡夫。你所得的,好的,人天福報;如果說不好的,修了不少人天福報,乃至於講經說法,但是心行裡頭貪瞋痴慢沒有真正放下,慈悲喜捨不圓滿,那就非常有可能生到天道,或者生到修羅、羅剎。為什麼?如果你還有強烈的嫉妒心、報復心,你弘法利生福報很大,當阿修羅王、羅剎王,福享盡了,果報在三途。都要搞清楚,都要搞明白。搞清楚、搞明白之後,起心動念自自然然全是阿彌陀佛,為什麼?只有阿彌陀佛能夠幫助我永遠脫離六道輪迴。就像蕅益大師所說的,哪怕是下下品往生,我也非常歡喜、非常高興。為什麼?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這還得了!
所以「
戒定慧
」,戒是清淨心,戒圓滿了,定是平等心,慧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稱為三無漏學
」。漏是煩惱的代名詞,這三樣能讓你永遠離開煩惱,斷煩惱證菩提。阿羅漢只是戒成就,定還不到家,清淨心現前,證阿羅漢果。小乘有八個位次,四向四果;大乘在十信位初信到七信,斷證的功夫跟阿羅漢相等,但是智慧比小乘人猛利。
《會疏》曰:「究謂究竟,暢謂通暢,簡異因位所得
」,簡異,簡是簡別,異是不一樣,就是現在所講的不同,不同因位所得。阿羅漢是因位,菩薩是因位,法身菩薩還是因位,只有妙覺是果位。阿彌陀佛成佛了,所以稱「無極」,究暢無極,無論是智慧、德能、相好都是究竟圓滿,暢通無礙達到頂點了。「
故經義為
」,經的意思是這麼說法的,「
佛之禪定智慧,究竟通暢,非一切在因位之大士所能得
」,包括等覺菩薩,等覺菩薩因位最高峰,再上去就成佛了,叫妙覺如來。
下面,底下一科,「
於法自在(解脫德)
」。前面講般若德,這是解脫德。
【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故。】
這才能教人。於是我們就明白了,古大德講經教學一定是有修有證,證位不高沒有關係,他有證,或者是十信位,或者是十住位,別教十住,或者是十行位、十迴向位,能給一切眾生說法。這個地方是讚歎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大家都知道,諸佛對他稱讚「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他於法得最勝自在。我們到極樂世界,在阿彌陀佛大會當中,也取這個位次,才會離開極樂世界,沒有達到這個位次,不會離開極樂世界,這就是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一定是在極樂世界。「
最勝二字,自《唐譯》
」。這是念老慈悲,重要的字句都給我們說出出在原譯本是哪一部經裡頭的,說明字字句句都是有來歷的,不是自己隨便用一個字,不可以的。
「
心離煩惱之繫縛,通達無礙,謂之自在
」。對於一切法的真相完全通達明瞭了,得大自在,這樣才能夠教化一切眾生。也有菩薩,因為他在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有什麼好處?往生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以四十八願最勝智慧自在威神加持你,你也是在念頃接受彌陀的加持,你的智慧神通道力好像跟阿彌陀佛差不多,有這樣殊勝的利益。你要是大悲心、慈悲心懇切,我有了這個能力了,看到十法界六道輪迴眾生苦,你就不忍心,立刻就下來了。下來之後,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用什麼身,完全跟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你就有應。你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你要起心動念,退轉了。阿彌陀佛本願威神有這麼強大的能量,所有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全都得佛加持,所以最勝自在。
下面,「
又不謀而運
」,為什麼?沒想,運是運作,今天講運作。「
一切無礙,謂之自在。如《
華嚴經
》中之十自在
」。這個地方統統舉出來了,這是示現在六道十法界得十種自在。第一個,「
命自在,菩薩得長壽慧命,經無量阿僧祇劫住持世間,無有障礙也」
。證果的人能做到,往生極樂世界的人能做到。生到極樂世界,沒證果等於證果,這是彌陀加持,等於證果。在十方世界教化眾生,有緣統統得度,佛菩薩就不住世了,他就入般涅槃了;還有一個有緣人還沒有度脫,他依然住在這個世間,要幫助這個人覺悟,所以他的壽命長短自在。每個人跟眾生的緣不一樣,所以與一切眾生結緣這也是學佛人必要的。你不跟他結緣,他將來受苦受難,你不能度他,佛不度無緣之人,一定跟佛有緣。結緣的心要常有,結緣這樁事情要常做,沒有東西結緣,我笑面迎人,這就是結緣,像彌勒菩薩滿面笑容,讓一切眾生看到生歡喜心,這就是結法緣。
第二,「
心自在,菩薩智慧方便,調伏自心,能入無量之大三昧,遊戲神通,而無障礙
」。菩薩有智慧,為什麼?智慧照見一切法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智慧照見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智慧照見的。因為你知道一切法的真相,所以你自然能調伏自心。調是調整,伏是伏住,順境不起貪戀,逆境不生煩惱,環境順逆都自在。人事善惡也自在,對善人、對惡人總是一律平等心、慈悲心看待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教化一切眾生。能入無量之大三昧,三昧就是禪定,大三昧就是大定。大定在哪裡?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眼見色得大禪定,不為外面色相所動,相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智慧,心裡頭如如不動,那就是大三昧,定慧等運,同時起作用,定中有慧,慧中有定。遊戲神通,能讓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沒有障礙。凡夫不行,順境起貪戀,逆境起瞋恨,那就造業了。佛菩薩不造業,連阿羅漢也不造業。這就是把戒定慧三學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戒定慧代表一切法,一切諸佛之法不出戒定慧三學,處處給眾生做好樣子,處處幫助眾生醒悟過來。
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佛法學的時候是法喜充滿。方東美先生所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享受什麼?覺悟了就有最高的享受,他不動心,不起心不動念,歷事鍊心。不通過實際生活上的磨鍊,你怎麼知道你有戒定慧?只有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你才發現你有沒有戒、有沒有定、有沒有慧。持戒目的是得定,得定目的是開智慧,智慧開了,度自己、度眾生,自他兩利。遊戲神通,而無障礙,這得大自在,彌勒菩薩就是給我們做這個代表。菩薩真慈悲,在五代後梁的時候示現布袋和尚。今天我們造像,造彌勒菩薩統統是用布袋和尚的像。見到任何人滿面笑容,無盡的慈悲,所以在佛門裡稱他為歡喜佛,心地清淨,一塵不染。
第三,「
資具自在
」。資具是什麼?資生之具,就是我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衣服、飲食、醫藥、居住的房屋、交通工具,都是我們生活必須要有的,這叫資具,得自在。「
菩薩能以無量珍寶,種種資具,嚴飾一切世界,清淨無礙
」。為什麼?心清淨,心清淨沒有一法不清淨。菩薩以無量珍寶,珍寶從哪裡來?從智慧來的,從修福來的,福慧雙修,有福才能莊嚴世界,種種資具莊嚴裝飾一切世界,現出世界清淨相。這個真正要靠真實智慧的教育才能做到。這個世界清淨無染,人人心地清淨,世間有,四聖法界就做到了,十法界裡頭四聖法界是清淨無礙。
第四個,「
業自在
」。業是造作,一切造作利人利己,不放在心上就自在了。要把自己所造作的放在心上,就不自在了,就變成業了。這個業不自在是什麼?感果,善業感三善道,惡業感三惡道,出不了六道輪迴。自在怎麼樣?雖然造種種業,什麼都造,沒有一個放在心上,所以心地清淨無染,他就得自在了。好事壞事都不要放在心上,一定要記住,好事放在心上是三善道,壞事放在心上,三惡道,你出不了六道輪迴,你往生不了極樂世界。好事壞事,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就不執著,不放在心上,即一切法那就是業自在。所以「
菩薩能隨諸業
」,他能恆順眾生,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無不自在,統統能隨。「
應時示現,受諸果報,無障無礙
」。我們凡夫看到菩薩也在造業,斷惡修善,享受的天人恭敬供養讚歎,菩薩、聲聞都在享受這些,怎麼樣?不放在心上,都變成表法了。天人的恭敬供養給人看,給別人看,做好榜樣,教眾生孝順父母、尊師重道,教眾生放下萬緣,一心向道。為世人示現的,不作國賊,不犯國制,不謗國主,不漏國稅,這是什麼?這是愛國家、愛社會,給社會大眾、給國民做一個好榜樣。受大眾的讚歎,沒有那種歡喜得意的念頭,若無其事;受了委屈,受了毀謗,或者受到傷害,決定沒有報復、沒有怨恨,也是若無其事,成就自己的忍辱波羅蜜。一切善行不放在心上,成就自己智慧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般若不著相,著相,般若就沒有了。
第五個,「
受生自在,菩薩隨其心念,能於諸世界中示現受生,無障無礙也
」。這個就是生死自在。他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眾生有感,眾生有求菩薩住世,菩薩就住世了;眾生不願意學習這個法,菩薩就走了,就不見了。正所謂「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有時候有菩薩示現,這地方眾生很苦,沒有佛法,菩薩示現學佛,真心想求,佛就來示現,佛為他一個人,他一個是當機的,其他的呢?其他的也都隨喜,全都得利益了。像釋迦牟尼佛出世,應以佛身得度即現佛身而為說法,釋迦佛旁邊一千二百五十五個弟子,那些弟子很多古佛再來、很多等覺菩薩,他們來幹什麼?來捧場的,來莊嚴道場,讓這個法會做得圓滿,讓眾生看到生歡喜心。這叫什麼?影響眾,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這就說明家和萬事興,佛有沒有障礙、嫉妒?沒有。這一類的眾生,一些眾生跟釋迦佛有緣,他示現佛身來度他,我們去敲邊鼓、跑龍套,來莊嚴道場,都來了,家和萬事興。
教化眾生不能太多了,太多了把人教糊塗了,只能跟定一個老師,只能學習一個法門。法門無量誓願學是什麼時候?開悟之後。沒有開悟之前要求定,開悟之後求慧,一定是戒、定、慧三學。首先持戒,持戒就是守規矩,不守規矩哪能成就?規矩裡頭最重要的,我常說一個孝、一個敬,這是根,這是戒律的根。沒有孝敬,什麼都學不成。印光大師常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學東西能得多少,完全在你的誠敬心,這個不能不懂。誠敬表現在待人接物是仁,中國五常裡頭所說的仁義禮智信,是仁。仁人君子,愛人,把孝敬父母、尊敬老師這個心用在對一切眾生。在佛法的五戒,不殺生,他怎麼會傷害人?那不可能。第二個是義,義就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循理。理就是戒律,自自然然不會違犯戒律,做得那麼好,做給別人看,身教,戒律是身教不是言教,要做出來。禮相對五戒是不邪淫。智相對五戒是不飲酒,這個智是權智,我們今天講的理智,反面是感情用事,不是感情用事,完全用理智。後面信,信是不妄語。仁義禮智信,這是五戒。我們把五戒十善跟五倫五常合起來看就明白了,我們應該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合格的人。合格的人是什麼?來生不失人身;做得好,生天了。所以,中國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可以保人身,可以生欲界天,欲界六層天,果報在這裡,這個好。這是示現受生無障無礙。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34。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三四集)【日期】2014/11/16【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13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七十二
頁最後一行,從第三句看起:
「
(六)解自在。菩薩勝解成就,能示現種種色身,演說妙法,無障無礙也
」,從這句看起。本經的原文是於法自在,經文是一句,「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故」。念老的註解完全引用《
華嚴經
》上的十種自在,這十種自在在本經統統具足,所以古大德有謂本經即是中本《
華嚴
》。早年,梅光羲居士給會集本寫了一篇長序,寫得非常好,介紹這部經。古來祖師大德都肯定,認為這個說法沒有錯誤,《
華嚴
》是大經,細說;本經是中本,文字的分量大幅度的縮減,而全經所說的內容跟《
華嚴
》沒有兩樣。更簡潔的是《
佛說阿彌陀經
》,這三部經其實是一部經,大本、中本、小本,小本便於受持,一般人用它來做早晚課。
所以我們過去學《
華嚴
》,用了十幾年的時間,講全經我們學清涼大師的《疏鈔》,也參考李長者的《合論》,學到初住,十信以後初住。初住學完了我們就停下來了,一共用了四千多個小時。根據當時那樣的進度,每天學習兩小時,全經大概學了五分之一,四千多個小時,估計這部經從頭到尾全部講下來需要兩萬個小時。現在這個社會,誰有這麼長的時間來聽一部《
華嚴經
》?難,太難了。《
無量壽經
》就是中本《
華嚴
》,這部經我們現在用黃念老的集註,內容非常豐富。從頭到尾講一遍,標準時間是一千二百個小時,一天講四個小時,要講滿三百天。我們這是第四次。
第四次這一次講得詳細,因為我們不趕進度。我們在全經集註裡頭,集註裡頭很多是經文,像我們這裡念的這麼一大段,《
華嚴經
》的經文,祖師大德的開示,都是最精彩的,念老統統抄在此地。不容易,讀這部集註,就等於讀了一百九十三種經論跟祖師的註疏。古大德相信,不是很古,近代,已經往生做了古人,像夏蓮公、梅光羲居士,這些人他們見到這部經,沒有不讚歎的。幾乎都肯定世尊法滅的時候,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一萬二千年之後,我們在一萬二千年當中,今年是三千零四十一年;換句話說,後面還有九千年。九千年之後,釋迦牟尼佛的法在地球上消失了,都不存在了,最後還有這部經,我們相信就是我們現在用的這部經、這個註解,再留一百年。一百年過後,這個經也沒有了,在這個時候,能夠聽到這個經,能夠念一句佛號,真信、真願意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都來接引,慈悲到極處。
這部經內容說些什麼?就是惠能大師開悟所講的五句話,稱性之談,字字句句是自性流露出來的。惠能大師開悟,也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五句。自性是什麼樣子?自性是清淨的,從來沒有染污過,「本自清淨」;「不生不滅」,它沒有生滅,它是什麼樣子?它是常寂光。雖然是一片光明,什麼也沒有,不能說它無,為什麼?它「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整個宇宙,一樣都不缺,它要缺一樣就現不出來,宇宙上能現得出來的,都是自性本自具足的。所以,佛在經上常說,心外無法,心就是自性,自性之外沒有一法。法,無論是真是妄、是正是邪、是染是淨、是善是惡,全是自性本自具足的。為我們顯現出來的一真法界,就是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我們有分,是我們自己的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是相同的,一切諸佛跟一切眾生沒有兩樣,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那個三世佛我們都在其中,三世是講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誰知道?佛知道,菩薩知道。我們對於一切眾生能不恭敬嗎?敬眾生原來是敬自己,是敬自己的性德。所以,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什麼?一體。這是所有宗教、學術都沒有大乘佛法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瞭。
佛法的教育終極的目標是什麼?這個一定要知道,終極是回歸自性,就是禪宗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念佛法門也是以這個為終極目標。目標相同,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能幫助你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無量法門亦如是。需不需要學習經教?不一定需要,學習經教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面的一種,對什麼人說的?對知識分子講的,知識分子喜歡讀書,喜歡學,就用這個方法。你看對不認識字的,沒有緣分讀書進學校的,用這個法門最好,一句阿彌陀佛。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了榜樣,他沒念過書,不認識字,他有沒有明心見性?有,你細細看那個光碟,很明顯,他不說。為什麼不說?時節因緣不相同。他如果在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出現,他就成佛,跟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出生在佛的時代,他們一般都是以等覺身分出現,像文殊、普賢、觀音、勢至,這等覺菩薩,以這個身分出現。如果他是跟惠能大師同時代,他也是祖師身分出現。但是生在今天,今天是亂世,不許可的。所以他為我們示現的老實念佛,最好的榜樣。
現在一般人,哪個人不要健康?哪個人不想長壽?哪個人不想有智慧?他給我們示現出了,念佛可以得健康,念佛可以長壽,他做給你看。一百一十二歲不需要人照顧,自己照顧自己,有時候還照顧別人。頭腦清楚,思想敏捷,心地善良慈悲,沒有怨恨、沒有惡念。看到他那個樣子,很貧苦,非常清苦,但是自在快樂。生活完全靠自己,有土就有財,土是國家的,荒地沒人開,他去開荒。真了不起,他開了十四片荒地,總面積一百多畝。一個人耕種,種糧食、種蔬菜、種水果,豐收。他沒有拿去賣,自己吃的,當然還有很多多下來的,送給窮人,哪個地方沒得吃、沒得穿的,他都照顧。一無所有,你看他雙手能生財,生財有道。有一年大概政府賑災,他多餘的糧食有一千二百多斤,統統送給政府。政府大概想買糧食救災,他不要錢,完全捐贈。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無畏布施你看救狼,把狼都感化了,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完全是性德,性裡面心性是平等的,一切眾生平等,狼能看得出來,你沒有惡念、沒有惡心。你有道心,牠遇到困難來求你幫助,還懂得感恩,第二天找了一坨野蜂蜜送給他。這些故事都非常感動人。
你問他什麼問題,他都能回答你,這是智慧,這是解自在。菩薩勝解成就,勝是殊勝,微妙殊勝。你不問他,不知道,因為他從來沒想過,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真心,真心起作用生智慧,無論什麼問題你問他,他都能給你解答。下面,這《
華嚴經
》上說的,「能示現種種色身」,確實,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演說妙法」,妙在什麼地方?契機契理,確實能幫助你解決問題。而他?他沒有著相,不但沒有著相,他還沒有動念頭。如果他動念頭,他就不是佛了,他是菩薩,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如果他是法身菩薩,跟佛一樣,不起心不動念,隨類化身,化什麼身不是自己意思,自己沒有意思,眾生心。《
楞嚴經
》上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喜歡什麼身,他自然就現什麼身,他現的身,眾生看到一定歡喜,就是眾生心裡想的那個樣子,就現那個身;給你說法,契機契理,沒有障礙。
第七個「
願自在」
,願自在就是稱心如意,我們的願不自在。「
菩薩隨願欲,於諸剎中,應時出現,成等正覺,無障無礙也
」。這個把欲望提升到最高,最高是什麼?成佛,我在這個佛剎裡面示現成佛。有沒有?有,不但有,機會太多了。釋迦牟尼佛應化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個大世界,經上常講的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單位世界有多大?我第一次到北京訪問黃念老,我們就談到這個問題。我們總認為現在科學昌明,佛講的單位世界四大部洲,地球屬於四大部洲之一的南贍部洲。這是代表,南贍部洲不止一個地球。是不是以太陽系為中心?經上講得清楚,太陽系圍著須彌山旋轉。我們的太陽系圍著什麼旋轉?它是在圍著旋轉,圍著銀河系;換句話說,應該是銀河系的核心,中心點,那個點叫須彌山。現在科學家說銀河中心點是個黑洞,黑洞是一種星體,它有很大的引力,連光都被它吸進去,這是須彌山。
銀河系的四面,決定不止一個地球有人,我們相信有人的很多。我們這是南贍部洲,好像一個小島,應該要這樣看法,才講得通。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佛的國土娑婆世界,有多少個銀河系?一千個銀河系這是一個小世界,然後一千個小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多少銀河系?十億,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億個銀河系。這是一個佛國土,於諸剎中這是一個剎,一個剎十億。所以他在哪個地方,那個地方人希望見佛,他就現佛身而為說法。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當時到這個地球上來示現,那個時候的印度人,印度人知道有佛、有菩薩,這些念念都想佛菩薩能出現,教化眾生,釋迦牟尼佛出現了。
釋迦牟尼佛怎麼出現的?現在我們這個搞清楚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因為法身是無所不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是常寂光。常寂光不生不滅,沒有任何變化,沒有生滅的現象,它就在我們面前,所以眾生心想他就現。那我們想佛,為什麼佛不現?我們的心不清淨,佛是現了,我們沒看見。我們想菩薩,菩薩也現了。所以清淨心重要,只要有幾分清淨心,就看到了,想看六道,六道的現象全讓你看到,統統在面前。哪一法能離開常寂光?沒有的,沒有任何一法能夠離開常寂光它會存在,沒這個道理。常寂光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常寂光太大太大了,無法想像,所以叫不可思議。不可思,你沒辦法想;不可議,議是言說,你說不出來。它沒有邊際,中國人講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個話怎麼他說得出來?這是佛的境界,菩薩是八地以上,八地以下說不出來。所以中國,咱們老祖宗、古聖先賢裡面有沒有佛菩薩來示現的?我們從理上講決定講得通,是佛菩薩來示現的。中國人喜歡聖人,那就應以聖人身而得度者,即現聖賢而為說法,他們講的相通。
《大學》裡面的三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說什麼?自性。明明德,以前李老師給我們講,明德就行了,為什麼還有個明明德?明明德,說明這個德不明了,迷了,明德就是自性。佛陀的教育、聖賢的教育就要恢復這個明。所以明德是個名詞,上面那個明是動詞。明德是體,是自性的本體。親民是作用,親民什麼意思?親民就是慈悲,愛心。自性裡頭第一德就是愛心,佛家講大慈大悲,中國人講仁慈,所有宗教裡面講愛。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真主愛世人,那個愛就是親民,對一切眾生平等的大慈大悲,沒有分別的。後面止於至善,那個是智慧、慈悲的大圓滿。明明德就是智慧,明德是本體、是自性,明明德是智慧,智慧、慈悲。止於至善,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和,和平,這是至善,「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整個宇宙的和諧。佛法裡面講六和,六和是至善,止於至善,家和萬事興。大乘佛法帶來的整個宇宙的和睦,這是佛陀教育最高的理念。
佛弟子覺悟了,要把這樁事情完成,止於至善。自己,三輪體空是止於至善;對待一切眾生,讓他離究竟苦、得究竟樂是止於至善,度眾生才到圓滿。離究竟苦,究竟苦是六道輪迴,你要幫助他離開六道輪迴,他就離苦了;你幫助他往生極樂世界,他得究竟樂。所以,阿彌陀佛被一切諸佛稱讚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不是沒有道理,沒有阿彌陀佛我們一籌莫展。別說我們感到困難,諸佛如來都感到困難,怎麼辦?幸虧諸佛如來當中法藏比丘真的覺悟了,真發這個大願,圓滿成就了止於至善。
止於至善怎麼來的?合情合理,現在人講合乎邏輯,他是到一切諸佛剎土裡面考察得來的。不是老師教他的,也不是自己胡思亂想的,實際上去考察,取人之長,捨人之短,成就了極樂世界。我們要把這個經、這個法門介紹給別人,這些得講清楚講明白,為什麼我們學這部經?為什麼我們連《
華嚴
》、《
法華
》大經大論都放棄,回過頭學這個?這個經是真正能做到止於至善。其他經論理論上可以做到,事上太難了,沒聽說哪一個完成的。釋迦牟尼佛成佛也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這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頭說的。這是最穩當、最可靠的一個法門,所以可以成等正覺,都沒有障礙,那其他的當然更沒有障礙了。
第八「
神力自在
」,神力是神通,「
菩薩神通廣大,威力難量,於世界中,示現變化,無障無礙也
」。像文殊菩薩變化一個乞丐幫助虛雲老和尚,虛老和尚那一年四十七歲,發願朝五台山,三步一拜,從普陀拜到五台,花了三年多的時間。這三年當中受不少苦,兩次生病,都在曠野,沒有人跡。這個時候生命交關,遇到一個乞丐,這乞丐救了他,文殊菩薩示現的。很自然、很平常,乞丐到處跑,居無定所,路上碰到了。乞丐看他一個人,出家人,這麼辛苦,三步一拜,生了病沒人照顧。他去討飯給他吃,去找些草藥幫他治病,半個多月,體力恢復,他能拜了,乞丐離開了。過了一個多月,病又復發,可能是那個病沒有從根本好,這一發麻煩了,沒想到又碰到這個乞丐,真有緣,乞丐給他調養,再恢復了。
不知道是文殊菩薩,他向他請教尊姓大名,兩次救命,救命恩人,問他住在哪裡?他說我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文吉,住在五台山,他說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他記住了,拜到五台到處打聽,有沒有文吉這個人?沒有人曉得。到寺廟裡面,拜了文殊菩薩,再問大眾,有沒有人知道有個乞丐叫文吉。你問他幹什麼?路上兩次生病都是他救的。廟裡人告訴他,文殊菩薩,他才恍然大悟。這個事情絕對不是假話,絕對不是虛老和尚去謅個謊言來欺騙我們,不可能。它寫在《虛雲老和尚年譜》裡頭,我是從《年譜》上看到的,看到這段故事,真有,《虛雲老和尚年譜》上的。
我還聽到一個,我的師母周邦道先生的夫人。抗戰勝利之後,我們學校解散了,學生各人回到原籍,我們校長他是江西人,到江西省擔任教育廳長。他在南京有房子,那個房子我曾經去過,是三套四合院。進大門是個很大的院子,樹木很多,第二個四合院是他接待賓客的地方,後面第三重是他住家的地方。師母告訴我,有一天有個和尚到她家來化緣,問他是哪裡的?他說九華山的。你來幹什麼?化緣。化什麼?五斤香油。她家裡有,不是沒有,那時候完全不相信佛教,沒給他。沒給他,這個和尚就走了。走了之後她感到非常驚訝,因為她兩重院子,那個門關著的,沒有人開門,他怎麼進來?走了之後就不見了,門還是關著,他怎麼出去的?這個事情叫她納悶了好幾年。到台灣之後住到台中,李老師常常講經,她們夫妻兩個去聽經,聽了幾個月,跟李老師學佛,很謙虛,自己稱弟子。就把這樁事情告訴李老師,李老師告訴她,那是地藏菩薩的化身。這才後悔,五斤香油沒有供養,所以天天在家拜地藏菩薩,念《
地藏經
》,感應不可思議。學佛真難得,往生的時候火化三百多顆舍利,這也讓我們同學當中許多不信佛的人都相信了,真的不是假的。
神通變化,威力難量,都是佛度有緣人,地藏菩薩在那個時候給她示現,兩年之後到台灣,遇到李老師,這個事情明白了,一生修行非常認真。老師夫妻兩個人,我們學生,全體學生,沒有例外的,對老師夫妻感恩戴德,因為他們照顧我們這些流亡學生,真的比父母照顧還周到。他自己小孩很多,擺在後面,學生放在前面,學生是第一優先。他們苦的時候,你苦什麼?父母都在,人家流亡學生沒人照顧,父母兄弟都散了,你們多幸福。有些救濟品送到學校,先分給學生,剩下來還有多的他有分,不剩下來他們沒有。老師大公無私,我們非常感念。那個時期,老師真的像父母一樣,每個老師對我們照顧都非常用心,同學比親兄弟姐妹情還要深,大同學照顧小同學,真正是叫患難之交。
第九,「
法自在。菩薩得大辯才,於諸法中,廣演說無邊法門,無障無礙也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之法,沒有你不通達的,為什麼?一切法都是從自性流出來的,你見了性,你沒有障礙了。智慧、德能、相好全是自性本具的,不能向外求。現在人都向外求,向外求就造業,看你用什麼心,你用的是善心,造善業;用的不善心,全是自私自利,就造惡業。外面這些資源好像是有,其實是假的,剎那生滅,了不可得。凡夫確實不知道事實真相,如果要曉得事實真相,他就不會做錯事。
所有物質現象,現在量子力學家證實了,統統是念頭產生出來的幻相,剎那生滅,了不可得。生滅的頻率多高?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二千一百兆,就在面前,我們茫然無知,沒有一點感觸。誰能感觸到?明心見性的菩薩可能有一點感覺,但是不清楚;真正感覺到,大乘經上佛常說八地以上。八地跟佛距離很近了,在這麼高的地位,也就是這麼深的禪定當中他才能夠看到。八地見到了,就像科學家在儀器裡面看到的,他沒有儀器看不到,八地菩薩不需要儀器,他眼睛就能看到,耳朵就能聽到。物質現象從哪裡來的?從念頭生的,證明了,這是科學家證明了,佛經說得沒錯,「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我們心(念頭)一轉,境界就轉了,那真的不是假的。
菩薩得無量辯才,辯才也屬於德能,統統是自性裡頭具足的。既然見性了,性是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由自性生,所以見性之人對於一切法沒有不明瞭的道理,不需要學,自然開悟了。人不問不知道,一問全知道了,沒有障礙。這是事實,可是今天我們給別人講,人家不相信,哪有不學就會的?天下沒有這種人。天下有,不多,你沒見過。在佛門裡面,頭一個給我們表演的,釋迦牟尼佛。我們在經典上看到,釋迦佛十九歲放棄王位繼承權,放棄宮廷榮華富貴的生活,他出家去了,他去當苦行僧去了。這個表演,大乘講的二障,第一個煩惱障,他放下煩惱障。他代表的是社會大眾裡頭數量最多的知識分子,廣學多聞,他去參學。印度是宗教之國,是哲學的王國,在那個時代,智慧、宗教,印度是世界第一。他哪一家都去學過,學了十二年,不能解決問題,把它放下了。這個放下什麼?所知障。二障放下了,放下所知障,到畢缽羅樹下去打坐,去入定,在定中,夜睹明星,大徹大悟,開悟了。
開悟之後他就教學,一生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今天結集成為經藏,流通在中國少部分。因為那個時候,貝葉經厚,分量太大,交通工具沒有,馱不動,傳到中國來的不多。玄奘大師傳的是最多的,有個馬隊替他來背經書,還是精挑細選,大概帶了一千多卷回來,不容易。這些經典,佛從哪學來的?一個都沒有,無論是大部經、小部經、論典、戒律,都是從他說出來的,沒人教他,說法自在。這個榜樣我們要記住,為什麼?智慧、德能,包括辯才,都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所以佛法的教學是啟發自性,把自性東西找出來,用不完,自性外頭沒有。自性是什麼?清淨心、平等心。清淨是小乘,平等是大乘,那個覺就是智慧,小乘開小智慧,大乘開大智慧。
佛陀教育目的就是開悟。中國古人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著重在自見。是不是老師教你?老師不必要教你。老師幹什麼?老師就是督促你,一遍一遍讀,讀到最後,意思明白了,你講給老師聽,老師點頭,對,這就畢業了。你所見到的跟老師所見到的是一不是二,沒錯,心愈清淨見得愈透徹,見得愈廣愈深。老師是學生的好榜樣,學生讀書,老師也在讀書,讀書是修什麼?修定。所以不能求解意思,一求解意思,定沒有了;定生慧,不是胡思亂想生智慧,那生不了智慧的。這種方法,佛門有,大乘有,中國老祖宗有,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來,老祖宗一接觸都歡喜,為什麼?理念相同。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入定;方法?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千遍不開悟,兩千遍,兩千遍不開悟,三千遍,定了就開悟了。小定小悟,大定大悟,徹底開悟了,那是大徹大悟。大徹大悟,全知道了,不但你這一部經,一切經全通了,任何典籍,學過沒有學過的,念過沒有念過的,全懂,一點障礙都沒有。你看釋迦牟尼佛在世,每天多少人向他請教,他給人解答,全沒學過。這個我們要知道,統統從自性流出來,妙極了。
在中國,歷代祖師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唐朝禪宗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出身樵夫,年輕小伙子有力氣,上山砍柴,這都是用勞力賺取一點生活。賣了柴,拿這個錢買一點米、糧食,回家去供養老母親,一天不工作一天就沒收入。賣柴,還有賣水,這兩種人,兩個行業現在沒有了,抗戰時候有。抗戰時候我住在福建,住在建甌,建甌是北面的一個大城,沒有自來水。水,有人專門挑水,挑水賣的,有人專門挑柴火,所以柴、水天天都需要,天天要去買。那個時候我記得很清楚,我們水跟柴火都是包給一個人,他每天送,我們需要量他每天來送,大概是一個月付一次錢。能大師是幹這個的。
他開悟了之後,他怎麼開悟的?我們不能不講到孝道,他沒學過佛,不懂佛法,孝父母。父親不在了,就母親一個,跟他母親相依為命。砍柴,賣掉之後,拿到這個錢買一點東西,趕緊回家陪母親,這是孝子,純孝。心地清淨沒有染污,沒有欲望,沒有貪瞋痴慢疑,這就是他煩惱障輕,一聽就明白。賣柴的時候,他賣到一個客棧,那個時候有客棧,不大,一個客棧最大的也不過幾個房間,招待客人。大概那個時候小客棧,能住二十個人就不錯了,住客棧的人不多。聽到裡頭有人念經,那時候的窗戶沒有玻璃,紙糊的。紙糊的,我們在鄉下的時候住茅草蓬,窗子都紙糊的,紙糊的聽得見聲音。他在外面聽,他聽懂了,愈聽愈有興趣,聽到他念完了,他就敲門,向他請教,你念的什麼東西?念得好!他把他聽的講給他聽。這個人感到非常驚訝,真能聽得懂,就問他,他說是砍柴的,賣柴的。這個人有善根。這個居士也很了不起,真正是個修行人,認識人,這個人真正有善根,馬上就發心幫助他,希望他到黃梅去接受五祖教誨,他一定會有大成就。了解他家庭環境,送他十兩銀子,十兩銀子他一年都賺不到,不可能,十兩銀子那個時候可以開個店。找一班學佛的同修照顧他老母親,告訴他,你家裡老母親我們來照顧,你放心去學道,一定能成功。這緣成熟。
他在黃梅,我們看到老實、聽話、真幹。五祖只分配他,他是砍柴賣柴出身的,你去到碓坊裡面舂米破柴,幹老本行。住了八個月,八個月我們看到,他老實聽話,他不去東張西望。廟裡頭那個時候差不多將近有一千人的樣子,很大的一個寺廟,他不東跑西跑,他就在碓坊。所以,神秀那個偈子貼在那個地方,他不曉得在哪裡,他要找人帶他去看。這就是說明他的範圍很小,他的心很定,他不東張西望。所以他心是定的,他每天幹的那個生活那就是修定,那就叫參禪。他不是在禪堂,禪堂的人未必真參,他在碓坊真參。誰知道?老和尚知道,五祖知道,他知道,其他的沒人知道。
所以五祖估計他差不多開悟了,這才宣布傳衣缽,叫大家作偈。你看,大家都看重神秀,認為神秀決定是第六代祖。他是五祖的助教,五祖,找他的人太多的時候,神秀接待,代替老和尚接待,解答問題。所以沒有一個人敢作偈,三天沒有消息。神秀也著急了,神秀自己知道大家為什麼不肯呈偈,都是為他,逼著他非要作偈不可。作出來之後又沒有把握,不好意思,好吧,看到沒有人在,貼到牆壁上,如果五祖讚歎,就出來承認是我,是我作的;如果五祖說不行,那就算了,別說話了。這個故事《
壇經
》上記得很清楚。這個偈子傳開,能大師聽到了,心裡很清楚,非常謙虛,求大家帶我到偈子那裡,我也去拜拜,種種善根。拜完之後,他說我也有首偈子,你們哪個會寫字幫助我寫。這個偈子把神秀的改了,身是菩提樹改成「菩提本無樹」,心是明鏡台,「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他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改掉了。大家這非常驚訝,五祖聽了之後趕緊找過來,拿著草鞋把它擦掉,沒開悟、沒開悟,大家平下來了。
當天下午他去巡寮,巡寮這是方丈和尚的事情,大概每半個月就是整個環境都去看一下,視察一下,這是巡寮。藉巡寮,不讓人知道,到碓坊,看到能大師在舂米,問他,米熟了沒有?他們說話,別人不知道意思。能大師說早熟了,早就熟了,還沒有篩,「猶欠篩在」,還沒有篩,篩了就圓滿了,這篩就是印證。早就開悟了,沒有人給他印證,這求印證。老和尚拿了拐杖在碓上敲了三下就走了,這就告訴他,三更來見。多少人看到,完全不曉得,只有他們兩個人心裡明白。晚上三更到方丈室,推門,裡頭沒有拴,一推就進去了。見了老和尚,老和尚非常歡喜,用袈裟把他圍起來,怕別人看見。給他講《
金剛經
》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說出五句話。這五句話說出來,老和尚說行了,不必講了,衣缽趕緊拿去,趕緊走。船準備好了,老和尚送他上船。往哪裡去?往南方去,你從南方來,還回南方去。
你看十五年,躲在獵人隊十五年,為什麼?嫉妒障礙。盛唐那個時代,中國佛教黃金時代,都有這麼大的困難,何況現在?現在不能修忍辱波羅蜜,不能吃這個苦,就不能成就。自己成就,弘法利生,都要有很大的耐心,要有善巧方便,要有智慧。一切為眾生,沒有一念為自己,心永遠保持清淨、平等;換句話說,清淨平等心生智慧,智慧能幫助你解決一切問題。
從今而後,學佛真正能夠成就,除信願持名這個法門之外,其他的都難,為什麼?要斷煩惱,還要收斂習氣。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誰能做到?不容易。
辯才無礙,自己要想學未必你能學得到。你要是真正發心,捨己為人,現在說法的人太少了,你不怕辛苦、不怕艱難,能夠忍辱、能夠忍苦,佛菩薩會加持你。弘法的人愈來愈少,要什麼人弘法?要這些人。這些人真能幫助一些苦難眾生,佛菩薩給他安排的條件都好,像海賢老和尚、海慶老和尚都是佛菩薩安排的。
第十,「
智自在。菩薩智慧具足,於一念中,能現如來之十力無畏,成等正覺,無障無礙也
」。智慧自在,智慧是自性裡頭本有的,《
華嚴經
》上說得好,我們要相信,「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德是德能,相是相好,眾生跟佛沒有兩樣。佛用阿彌陀佛做代表,阿彌陀佛無量智慧、無量功德,極樂世界無量的相好,全是自性變現的,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沒有一樣東西是外來的。於是我們得到一個總結論,修佛是修什麼?修心。可別忘掉了,不是別的,就是一個真誠的心、清淨心、平等心,它就生智慧,它就生慈悲,就生無量的善巧方便。海賢老和尚有句話說得很好,我們念佛、拜佛為的是什麼?要把自性佛拜出來、念出來,這就對了。自性佛拜出來,就是明心見性,那就成佛了。我們能不能做到?他為我們表演的,能。
我們細心去觀察這個光碟,他應該是什麼時候得功夫成片?得功夫成片就有條件往生,他就能見佛。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
楞嚴經
》上的話,「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是現在,當來是往生極樂世界。我們看現在,現前見佛,得功夫成片的就有這個感應,佛會為你現身。或在定中,或在夢中,或者就現在前面,別人看不見,你看見了,別人看不見。佛來告訴你,你修得不錯,你的壽命還有多少年,等到你壽命到的時候,我來接引你。等於說給你授記了,你自己很清楚,知道你的名字在極樂世界,好像已經註冊了。那是什麼?蓮花上有你的名字。你在這個地方發心,真信切願,七寶池中就有一朵蓮花,蓮花上有你的名字。佛來把這個信息告訴你,這你第一次見面。一般第二次見面都是你的壽命快到了,佛來跟你約定時間,有三個月,有一個月,有一個星期,他會來通知你,還有多少天,你可以準備,到時候他真來接你走。到時候是第三次,第三次是帶你到極樂世界去。所以一般往生的人,都會有三次的見面。我們在傳記裡面看到慧遠大師,慧遠大師四次,見到四次。
海賢老和尚他是接受阿彌陀佛給他的任務,這任務是表法。我們相信他第一次跟佛見面應該在二十幾歲。他二十歲出家,師父教他這個法門,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明白了也不要說話,不能說。他聽話,一生守住。這樣的稟性,具備這麼樣的條件,這個條件他統統具足,你看老實、聽話、真幹,這是稟性,真誠、清淨、恭敬這是他的德行。有這樣的條件,我相信三年功夫成片,就成就了,有功夫成片就能往生。有許許多多的人,見到阿彌陀佛,還有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走,佛很慈悲,就帶走了。所以我相信,他功夫成片肯定在二十五歲以前,他得到的。
事一心不亂應該在三十歲前後,理一心不亂應該在四十歲左右,理一心就是禪宗的明心見性,我們估計的應該在四十歲,就大徹大悟了。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賢公得到了。一天到晚法喜充滿,快樂無比,他生活在哪裡?他生活在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在現前。我們為什麼過得這麼苦?是我們放不下,放下就自在。放下,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你怎麼會不快樂?沒有一樣你不知道,天上人間、此界他方,沒有一樣不知道。四十歲圓滿成就了,要等到一百一十二歲才走,這為什麼?完全是為眾生苦。怎麼樣救他?他那個樣子就能救眾生,不用言說,完全叫你看,你看他。
我們淨宗學會在美國成立的時候,我寫了一篇緣起,緣起裡面提出五門功課,淨宗同學必須遵守的。五門第一就是淨業三福,淨業三福三條,是我們學佛最高指導原則。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頭一條人天福報。人天福報都沒有,你怎麼能成佛、怎麼能往生?往生就是成佛。所以,我們這一條前面兩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落實在《
弟子規
》,把《
弟子規
》做到了,這兩句就圓滿了;慈心不殺落實在《
感應篇
》,《
太上感應篇
》;修十善業落實在《
十善業道經
》。我叫這做三個根,儒的根《
弟子規
》,道的根《
感應篇
》,佛的根《
十善業
》,最高指導原則,沒有這三個根,怎麼修都不成功。這三個根紮穩了,再提升,「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小乘。眾戒,五戒、十善,加上《沙彌律儀》,夠了。過去李老師教導我們,還有四重戒,四條重戒,不能不遵守的。《梵網經》裡面有兩句,「不作國賊,不謗國主」,《優婆塞戒經》裡面有兩句,「不漏國稅,不犯國制」,具足這個戒就行了。然後就一句佛號,一句佛號戒定慧三學統統在其中,這是最高指導原則。
第二是六和敬,家和萬事興,「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堅持遵守這六條,家和萬事興。學三學,戒定慧三學,一句佛號圓滿具足,三學都在其中。六波羅蜜,菩薩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都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遇到境緣現前就幹。後面一條,最後的一條,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從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修十大願王也是在一句阿彌陀佛,妙極了。這個法門無比殊勝,統統在這一句佛號上。六度、十願遇到緣就要做,沒有緣不要去找,隨緣不攀緣。特別是十願裡頭前面兩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這比什麼都重要。諸佛跟如來意義不一樣,諸佛從相上說的,所以禮敬要平等,不著相;如來從性上說的,性上就有善惡,我們稱讚的他的善行,善心善行我們稱讚,不善的不稱讚,這個不一樣。至於禮敬,他是好的出家人,或者是很好的在家居士,我們稱讚他;他要不如法,不稱讚,不能不禮敬,禮敬而不讚歎。普賢菩薩教我們這招。
「
今云最勝自在,應如《
法華經
》,我為法王,於法自在
」,這是究竟圓滿的自在。「
《
華嚴
》之十自在
」,我們在此地學的《
華嚴
》十自在,「
故云最勝
」,無比殊勝。後面「
諦聽為說
」:
【阿難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註解裡面,「此下世尊許說,並敕令阿難諦聽」,就是細心聽法,「善自思維所聞義理」。末後一句,『吾當為汝分別解說』。別序到這個地方圓滿了。後面,黃念老非常慈悲,還有開示,我們下一堂課接著學習。
回索引
〉〉
135。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三五集)【日期】2014/11/17【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13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七十三
頁,最後一行:
「
別序又名發起序,蓋為發起全經正文
」。現在因為阿難尊者啟問,提出問題,世尊允許為他說明,「
演此究竟方便、最極圓頓之殊勝淨土法門
」。念老慈悲,在發起序圓滿之後,特別做一個總結,說明這一分的大意。這一分只有大經緣起一品,德遵普賢是序品,序有兩品。這個裡頭最重要的就是演此究竟方便、最極圓頓的殊勝淨土法門,這句話非常重要,向下都是這一句的解釋。我們對這部經要有認識,有真正的認識,而且有深刻的認識才會得利益。這部經上講的什麼?前面經文裡說過,它講的是三個真實:第一個真實之際,第二個真實智慧,第三個真實的利益。這真實確確實實是達到究竟圓滿,不是一般的真實,真實裡面的真實,沒有比這個更真實的。
實際是真心、是本體。本體是什麼意思?本是根本,體是能生的意思。惠能大師說過,「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真實之際能生萬法,所以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的理體叫真實之際,在哲學裡面講的本體。真實之際是講本體,只有它是真實的,它所生的萬法不是真的,那是現象,總的來說不外乎三大類:第一個是物質現象,第二個是精神現象(精神現象就是念頭、思想),第三個是自然現象。宇宙現象再多,不出這三大類。這三大類就是阿賴耶的三細相,物質現象是阿賴耶的相分,相分也叫境界相;念頭是阿賴耶的見分,也叫做轉相,為什麼?它轉變,轉變成物質;這前面還有一種阿賴耶的業相,現在科學叫它做能量。業就是動,要知道真心不動,動是妄心,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個無明就是阿賴耶識。也就是業相、轉相、境界相在剎那之間,就是極短的當中出現了,這叫迷。
用真心,不用妄心,這個人就是佛,至少也稱為法身菩薩。禪宗裡面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證得真實之際,他成佛了。法身菩薩轉無明,明心見性,轉八識成四智,他用真心,不用妄心。他住在哪裡?無明煩惱習氣沒有斷乾淨,他住在實報莊嚴土。釋迦牟尼佛的報土叫華藏世界,彌陀的報土叫極樂世界,真實之際變現出來的,它是能變,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法是所變。用現在的話來說,全宇宙,包括過去現在未來,全宇宙從哪裡來的?心現識變。《
華嚴經
》上佛說得很清楚,「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唯心所現,能現的就是真實之際。學佛終極的目標、最後的目標就是見性,見性就是回歸真實之際。回歸真實之際的人叫成佛,在華嚴稱為妙覺如來,他比等覺還高。菩薩五十一個位次,最高的是等覺,再往上去是妙覺,妙覺上面沒有了,妙覺稱為無上菩提。
人間,咱不談別的,奇奇怪怪事情可多了,上午我看到一個碟片,報導是中國湖南少數民族有一個村莊,這村莊裡面有一百多人能記得過去生中事情,多半過去生中也在這個村莊,死了又投胎又作人,現在還能回憶過去,一點都沒錯。這個問題科學不能解釋,不但中國有,外國也有很多,所以無法解釋。誰能說清楚?佛能說清楚。為什麼?佛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他曉得是真的,不是假的。而且佛不騙我們,像《
華嚴經
》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又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知道、清楚,我們每個人將來都會作佛,到那個時候你完全明白,現在你是凡夫不明白。凡夫跟佛的差別在哪裡?佛見性了,凡夫迷了自性,迷悟不同。迷失自性的人叫凡夫。迷心生煩惱,覺心生智慧。迷悟不是別人,是我們自己。佛陀的教育,終極的目標,幫助我們回歸自性,幫助我們大徹大悟,如此而已。這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
怎樣才能回歸自性?放下。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我們要會看,要會聽。他十九歲出家,放棄王位的繼承權,放棄宮廷裡面榮華富貴的生活,這個表演給我們看什麼?放下煩惱障。他為我們表法的是以知識分子,社會上絕大多數是知識分子,他示現這個身分。知識分子喜歡求學,好學多聞,他出去參學。在那個時代,印度是地球上宗教之國,學術最發達的一個地區。印度的哲學,他學了十二年,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學派,他都涉獵、都去學過,不能解決問題。什麼問題?像這些人投生,記得前生的事情,這就是問題。把求學放棄,為什麼?這種學不究竟。到畢缽羅樹下去入定,放棄十二年所學,所學的東西叫所知障。佛說障礙我們明心見性有兩大類煩惱:第一類煩惱障,第二類所知障,統統放下,入甚深禪定。禪定求什麼?禪定求智慧,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現前。大定現大智慧,小定現小智慧。阿羅漢的定現小智慧,菩薩的定現大智慧,佛陀的定現究竟圓滿的智慧。
智慧不從外來,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從法裡頭就見真心,從真心裡面明瞭一切法。能大師末後這句話說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沒有想到萬法從哪裡來的,宇宙從哪來的,從自性來的。誰的自性?自己的自性。佛的自性、眾生的自性跟我們自己的自性是一個性,所以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才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我什麼關係?一體。老子說過,「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這是什麼境界?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老子那個時候,佛教沒到中國來,佛教是漢朝時候傳來的,老子是春秋時代的人,跟孔子同個時代。那老子是什麼人?他如果不是佛,也是八地以上菩薩。為什麼?只有八地以上這個境界才現前,他才能說得出來。於是這世間稀奇事情可多了,找誰?找佛菩薩,佛菩薩知道。找別人,沒有人能給你講清楚,沒有人能給你講明白,如果有人給你講清楚、講明白,佛就不必出現在世間。他不能,為什麼?他煩惱沒斷盡,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
煩惱無量無邊,佛也把它分為三大類:第一大類叫無明煩惱,第二大類塵沙煩惱,第三大類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斷盡,清淨心現前,小定,小智慧。雖然小,它的功德可殊勝,為什麼?六道輪迴沒有了,他出了六道輪迴。菩薩禪定功夫比阿羅漢高,菩薩得平等心,我們的經題「清淨平等覺」,平等心是菩薩,禪定的功夫比阿羅漢、辟支佛深,所以智慧比他大。最後一個字是覺,覺是大覺,就是徹底覺悟,明心見性,這樣的人我們在《
華嚴經
》上稱他為法身菩薩,他住在實報莊嚴土。極樂世界確實有四土三輩九品,每個人修行程度不一樣,有等覺菩薩,有法身菩薩(就是地上菩薩),有三賢菩薩,也有人天沒有證得果位的,帶業往生的。可是這個世界特殊,這個世界跟一般佛剎土不一樣,即使是凡夫往生,生在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下下品是什麼?造作罪業的,臨命終時一心懺悔念佛往生的,帶著五逆十惡,帶這種罪業的,生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願無量功德加持他,他就變成阿惟越致菩薩。
阿惟越致是什麼意思?圓滿證得三種不退,就是法身菩薩。你看把地位一下就提升到跟佛平等了。所以淨土這個法門難信,沒有人肯相信!一身的罪業,在這一生當中,短短幾年當中,就可以修成佛,誰能相信?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每一門都要修無量劫才能達到這個境界,阿惟越致的境界,極樂世界哪有那麼便宜?這個也是我們無法解決的問題。問題雖然不能解決,你要真正相信它,那個利益你真正得到了。現在在此地,這問題我們無法解決,佛給我們講也不懂,可是如果往生到極樂世界,你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給你講,你就明白。快,見佛問題就解決,世出世間一切法再也沒有疑難的,全知道了。所以這個法叫究竟方便、最極圓頓,圓是圓滿,頓是頓超,沒有階級,圓頓到最極,它到登峰造極,再沒有一法圓頓能超過它的。它超過一切圓頓,像華嚴、法華、楞嚴都是圓頓大教,淨土超越了。無比殊勝,這淨土法門。這個法門要遇到,大福報!遇到不能往生,福報也不可思議。為什麼?不能往生是你現在,你跟極樂世界結了緣,今生不能往生,來生後世得人身再遇到佛法,往生的機會就有了。
我們這一生遇到,也是過去生中曾經修過這個法門,所以遇到之後心生歡喜。這一生能不能去?關鍵在信願,你是不是真信,是不是真想去。真願,真想去,這個世界要放下。如果對於這個世界有貪戀,還有放不下的,那就是往生極樂世界的障緣,它障礙你,你就不能去了。徹底放下,一塵不染,知道這個世界假的。《
金剛經
》上說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相包括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
金剛經
》末後一首偈說得很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勸我們,這個世界不是真的,不但六道不是真的,十法界也不是真的。為什麼?阿賴耶變現出來的,阿賴耶是個生滅法,用今天科學的術語來說,它是一種能量波動的現象。這波動頻率非常高,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有二千一百兆次的波動,就在眼前,包括我們的身體,我們一點感覺都沒有,這叫迷。迷得太深,迷得太重,學佛要破迷開悟。用什麼方法破迷?用智慧。智慧從哪裡來?從清淨心來。清淨心從哪裡來?從持戒守規矩來。佛的教誡,我聽得懂,我明瞭,我依教奉行,求什麼?求定。定就是本經經題上的清淨心,一絲毫染污都沒有,這是什麼?這是阿羅漢、辟支佛。再向上提升,不但清淨,平等了,平等是不動,動就不平等,不動,三賢以上菩薩的大定。覺是開悟,見性。
定起作用就是明瞭,一切法是自性變現的,只要你見到自性,能變所變徹底通達明瞭,這叫大徹大悟。世尊為我們表演,他在畢缽羅樹下得的定,開悟。所以這個樹,我們以後都叫它做菩提樹,是紀念釋迦如來在這個樹下入定、開悟,演說一切經教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演說的這一切經教,他從哪裡學來的?沒有,全是自性流出來的,當時沒有一個人知道,佛沒有老師。這裡頭很深的意思,告訴我們,成佛是不是要念很多經、要學很多教?不是的,那是世間法。學佛是怎麼成就的?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看得破,放得下」,這麼成就的。看破是明瞭事實真相,明瞭之後要放下。放下由淺而深,最初放下小乘的煩惱,見思煩惱。須陀洹證初果,放下五種見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放下了,他證得須陀洹,決定不墮三惡道。雖然沒有離開六道輪迴,天上人間七次往返,天上壽命到了,到人間來,人間壽命到,又到天上去,他決定不會墮三惡道,他決定不會變成阿修羅、不會變成羅剎。然後再把五種思惑斷掉,從二果就斷思惑,思惑是什麼?思惑是貪瞋痴慢疑這五個字。這五個字斷乾淨,他就成阿羅漢,超越六道輪迴。於是我們曉得六道輪迴怎麼來的?就是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見思煩惱沒有了,六道就沒有了。六道是假的,像夢一樣,夢醒過來,夢中境界痕跡都沒有。
脫離六道到哪裡去?到十法界聲聞法界去了。在十法界慢慢再提升,提升就是放下,阿羅漢見思煩惱放下,見思煩惱的習氣還有,所以在阿羅漢這個階段裡頭必須把習氣斷掉。習氣真斷掉,他超越了,他叫辟支佛,不叫阿羅漢,升級了。辟支佛要放下什麼?要放下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放下,他成菩薩。菩薩要放下什麼?塵沙煩惱習氣,有塵沙煩惱習氣。把塵沙煩惱習氣再斷掉,他在十法界成佛。十法界的佛是假的,不是真佛,天台大師叫他做相似即佛,很像,很像佛,不是真佛。真佛跟假佛從哪裡分?用阿賴耶是假佛,用自性是真佛。他還沒有見性,但是他對於戒定慧三學完全明瞭,而且都做到,所以從樣子上看,他跟真佛沒有兩樣。他要放下什麼?無明煩惱他沒放下,所以他必須把無明煩惱放下。放下之後他就成真佛,就不是相似即佛,天台叫分證即佛。為什麼有分證?因為他無明煩惱的習氣沒斷乾淨,叫分證。無明煩惱在《
華嚴
》裡面把它分為五十一個等級,就曉得不好斷。五十一個等級是習氣,無明煩惱的習氣,斷乾淨,他成佛。成佛到哪裡去?成佛,實報土沒有了,什麼現前?常寂光現前。他融入常寂光,回歸常寂光,這叫究竟圓滿佛,華嚴稱為妙覺。
這是早年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成佛的祕訣是看破放下,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再看破,看破又幫助你再放下,相輔相成,從初發心到如來地。我那個時候初學,大師善巧方便把這個道理告訴我。學佛之後才曉得,經教裡面所講的止觀,止就是放下,觀就是看破。華嚴修止觀,法華也修止觀,教下全是用這個功夫,所謂大道至簡,一點都不麻煩。淨宗是究竟圓滿的大道,比教下方便太多,教下搞多少年未必搞懂,這不需要懂,自然懂了。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了榜樣。你看早,釋迦牟尼佛,我們近代看到海賢老和尚,他一生就一句佛號,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跟六祖惠能一樣。二十歲出家,師父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還告訴他,明白了不要說,不要亂說,不能說。明白了是什麼意思?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叫明白了,在淨宗叫理一心不亂,世出世間一切法他沒有一樣不通達,沒有一樣不明瞭。
他什麼時候證得的?我叫諸位看光碟,一天看三遍,一年不要中斷(一天看三遍,一年就是一千遍),一天念一萬聲佛號,老實念下去,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學海賢老和尚。我看他的光碟,我判斷他二十五歲以前,他二十歲開始念佛,這個人老實、聽話、真幹,真誠、清淨、恭敬這是他的美德,他有這個條件,一般人不具備的,這是他成功的本錢。一般三年,念佛三年得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見佛,阿彌陀佛一定現身來告訴你、來安慰你。一般一定告訴你,你的壽命還有多少年,時候到了我來接引你,讓你生歡喜心,堅定你的信心、願心,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極樂世界已經註冊,那上有你的名字。功夫成片再繼續努力,不急著求往生;求往生,壽命不要了,佛會帶你走,佛很慈悲。海賢老和尚是想去,阿彌陀佛告訴他,你修得很好,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給大家做個好樣子,給佛弟子做個好樣子,給念佛求往生的人做個好樣子。所以他是有使命來的。像他這樣的功夫再繼續五年,肯定得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就是阿羅漢、辟支佛的境界,往生生方便有餘土。還在這個世間繼續再努力,再有個五年,他就會得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禪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什麼都知道。可是師父教他,知道了不能亂說,不能說。他做到了,他果然不說。我的看法,二十五歲之內功夫成片,三十歲之內事一心不亂,四十以內理一心不亂,他活了一百一十二歲,不是凡人,見性就成佛。見性的人是分證佛,比十法界的佛高,十法界的佛是相似即佛,明心見性是分證即佛。四十歲圓滿成就,阿彌陀佛還把他留多少年?留七十多年,一百一十二歲走的,去年一月走的,這麼長的時間都是做榜樣給我們看。
這些年當中,最近將近二十年,很多淨宗同學對於教義了解得不夠透徹,反對夏蓮居的會集本,反對黃念老的註解,反對我們修學這個法門(依照這個本子來修學),聲音之大、人數之多、時間之長,史無前例,我們沒有動搖,我們還是堅持著做。老和尚最後為我們表這個法門,我們明白了,他必須堅持到七十年以上。四十歲開悟,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一百一十二,七十二年。七十二年這麼長的時間為我們作證,證明會集本字字句句是真經,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夏蓮居老居士沒有用自己的意思加一個字進去,沒有,你找不到,他每一句、每一個字都是原譯本的經文,沒有改動,這可以相信。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不是自己意思,你看他引用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的註疏,總共一百九十三部典籍,以經來註經,以祖師開示來解經,這是智慧,這是叫人佩服,沒有話說。最後為我們證明,我們這些年來學這個本子、學這個註解沒錯。怎麼知道的?他最後的表法是看到這本書,這本書上就是講這個法,肯定會集本是真經,念老的註解沒錯,我們學這個法門沒錯。他遇到這部書無量的歡喜,如獲至寶!為什麼?阿彌陀佛告訴他,只要這本書出現,你看到了,你往生極樂世界時間到了,佛就來接你。所以他高興得不得了,拿著這本書主動請人照相,老和尚一生從來沒有主動要求人給他照相的,只有這麼一次。照完相之後,三天,他就走了,表法圓滿。
我們看到這種表法,對這個法門信心堅定,不再動搖,徹底放下,不但世間法要放下,佛法也放下。《
金剛經
》上教導我們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放下。世間一切不要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這一句佛號,念茲在茲,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這一句佛號要一句接著一句,口不念出來,心裡頭有。怎麼修?學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觀世音菩薩怎麼聞?現在我就教你,你聽你自己念佛的聲音,不要聽外面。我口不念,心念,心念有沒有聲音?有,別人聽不見,我自己聽見。自己只聽自己念佛的聲音,不管外頭的,這叫反聞聞自性。阿彌陀佛就是自性佛,阿彌陀佛就是真如本性,你修成功肯定得智慧。得什麼?首先得念佛三昧,得到念佛三昧,這個三昧起作用就是智慧,不但這一部經你通達,所有一切經你全通,你全都明白,沒有一樣你不能講。你不認識字不要緊,字可以問別人,別人常常告訴你,意思你通達無礙,符合古人所說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那個千遍是什麼作用?千遍是收心,不念你會胡思亂想,念經的時候妄念沒有、雜念不生,那就是修禪定,用讀書來修禪定。書裡頭什麼意思?在經裡面什麼意思?不要管它,它沒有意思。開悟了,無量義;沒有開悟,什麼意思也沒有。它是本體,哪來的意思?它是自性!真實之際沒有意思,起作用的時候,有人來問你,你就能講給他聽,他是菩薩你講得很深,他是凡夫你講得很淺,個個都得利益。所以法師講經要開悟才行,這個道理要懂得。完全在用心。用心是什麼?用心頭一個就是放下,經典裡頭我只要一門,我不搞太多。為什麼?多,心就亂了;一門,心是定的。把這個註解,初學的人看三十遍;把這部經,《
無量壽經
》念一千遍。一天念三遍,一年就念一千遍,三年就念三千遍,你就能講,你就有能力接引初學。這樣堅持下去,你肯定會跟海賢老和尚一樣,得功夫成片,得事一心不亂,得理一心不亂。所以這個意思很深,「
最極圓頓之殊勝淨土法門
」。
「
但以此乃超情離見
」,情是情識,最難斷的,我們叫感情。母子之情、兄弟之情最難斷,要超越。見是自己的見解,自己的想法、看法,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要把情見放下。「
不可思議難信之法,眾生情執深重,信不能及
」,為什麼不能相信?雖相信,半信半疑。從哪裡看?章嘉大師早年給我一個標準,這個經你學了,你懂得多少從什麼地方看?從你做到多少。你沒有做到,大師說你沒懂,如果你懂,哪有不做的道理?你能做到十分,你懂十分;你能做到一百分,你懂一百分;你沒有做到,你根本就沒懂。這個標準好,我這一生得受用,絕不自以為我懂了。
淨土法門,我在初學佛的時候,第一個介紹給我的懺雲法師,我在他茅蓬裡面住了半年,我半信半疑。第二個人是李炳南老居士,勸我修淨土,言辭非常懇切,我很感恩他,我還是不能接受。我學佛大概三十多年,將近四十年,我講過《
楞嚴
》,講過《
法華
》,講過《
華嚴
》。在華嚴會上,有一天突然想到,我們最尊敬的菩薩文殊、普賢,他是學什麼法門成就的?《
華嚴經
》我還沒講完,前面沒講到,《
華嚴經
》往後面翻,在《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卷看到了,文殊、普賢統統都是修念佛法門求生極樂世界成就的。我看到這個經文,寒毛直豎,怎麼會有這種事情?然後才想到經裡頭所說的,文殊、普賢二大菩薩率領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極樂世界去參拜阿彌陀佛,向阿彌陀佛求教,我這才相信了。這相信,回過頭來對李老師非常感恩,李老師過去多次勸我那是根,《
華嚴經
》上文殊這是緣,因緣具足,我接受了,我才相信。大前年我八十五歲,那個時候講《
華嚴
》,雖然沒講完,不講了,真的把大乘放下,法尚應捨,真的捨了。這一生還有餘年,專修這個法門,專弘這個法門,其他一切經我都不講,請我講經都講這個。為什麼講這個?這個法門究竟方便,最極圓頓,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個個人得真實利益。縱然你不相信,也給你種善根,種的是無上的善根,好!海賢這樣給我們一表法,我們的信心堅定,決定再不會動搖。
正因為眾生情執深重,信不能及,所以在「
發起序中,深入證信。共計五重
」,這五重念老都給我們列出來了。「
第一、世尊放光現瑞證信。第二、阿難歡喜啟問。阿難之問有兩要義:一者,阿難見佛放希有之光,必是住奇特之法、導師之行、最勝之道。但此法此行此道,必是佛佛相念,而非其他
」。這些話的意思要搞清楚,阿難是看到佛放光,光太稀有,他是佛的侍者,佛每次放光他都看到,從來沒有看到今天放的這個光,這個太稀有,心裡想著佛為什麼放光?肯定是佛佛相念。佛佛相念是真的,不是假的,沒有一尊佛不念阿彌陀佛。同樣的,阿彌陀佛也念阿彌陀佛。那什麼意思?原來阿彌陀佛是自性佛。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可以說是一切諸佛如來共同的名號。所以念阿彌陀佛所有佛全念到了。你想想阿彌陀佛這一句怎麼講法?全是從梵文翻過來的,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無量佛,無量!所以佛給我們解釋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表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無量光代表十方,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總名號,所以念它全念到了。佛的德號,這裡面包含佛的法,所修的法、所行的法、所證的法、所教的法,全部都在這一句佛號當中,你全念到了。阿彌陀佛第一個是自性佛,是自己的真如本性,把它擴充,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諸佛無量無邊功德都在這句佛號當中。所以佛佛相念才有這樣殊勝的稀有之光,這是奇特之法、導師之行。導師,能夠導引一切眾生一生成佛,這叫導師。只有這個法門,最勝之道就是淨土,信願持名往生淨土這個道,這條道路。但是此法、此行、此道怎麼完成的?佛佛相念,不是其他法門,真正是稀有之法。八萬四千法門像一棵大樹一樣,是枝葉,阿彌陀佛是樹根,找到根本,所有樹葉都在裡頭。找到樹葉,沒有找到根本,那還差很遠;找到根本,全部得到。找到枝葉,你只知道這一枝,別的枝不知道。
「
二者,阿難何能問此妙義
」,阿難看到這光,為什麼會問得出來?
「正表阿難本是德遵普賢、從果向因之大菩薩。會中純一無雜,演說圓音,今正是時。會眾殊勝,正表妙法希有。
」念老說得好,這個法門是純一無雜,淨土法門。純一是什麼?是一乘法。像《
法華經
》上所說的,「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換句話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示現在六道、在十法界,教化這一切眾生用什麼方法?就是用《
無量壽經
》這個方法。附帶說其他法門,那是對這個法門不相信的,佛才說,那些都是枝葉。如果你能夠相信、能夠理解、能夠發願,佛決定不會囉嗦。像海賢這樣的善根、這樣的福德,老和尚高明到極處,只教他純一無雜「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他念了九十二年。他什麼都不知道,就知道這一句佛號;念到一定的時候,他什麼都知道,是他不肯說。這個表法的意思很深!我們的心不能純一無雜,對這個法門接受的就很少,利益小,不是多,真實利益,雖然少,它是真實,也非常可貴。那有時間,知道了,要加深,要加大,要發大心,要發大願,希望在這一生成就,不要等到來生,那就是真信切願,念佛求生,你就成功了。
世尊在今天時節因緣成熟,也就是說這一會當中有不少的菩薩、聲聞、天人能相信這個法門,能接受這個法門,能發心求生淨土,緣成熟了。佛說這個法門比說任何一部經典都歡喜、都快樂,因為說其他的法門度一類的眾生,說這個法門普度,上至等覺菩薩,下到地獄眾生,統統得度。你才曉得這個法門真正暢佛度生本懷,歡喜到極處!像老和尚遇到《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這本書,阿彌陀佛交代他,遇到這本書,你的表法功德圓滿,佛就接引你往生,無比的歡喜、高興!在這個世間做好榜樣做了九十二年。我們看清楚、看明白,跟老和尚學習決定沒有錯,那就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可以幫助我們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幫助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究竟圓滿成佛去。
下面第三重證信,「
第三重證信,則是世尊讚歎此問之功德難思。佛說:當來一切含靈,皆以此問而得度脫。一語道破淨土法門所以興起之真因,故本品名為《大教緣起》。
」阿難問,問的功德大,不問佛不講,一問佛就得要講法。阿難是代表一類根熟的眾生,歡喜這個法門。這一個法門統攝一切法門,這個名號普含一切諸佛名號,顯示出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名號智慧不可思議,名號德能相好不可思議。阿難如果不知道,怎麼能問得出來?阿難形相上是初果須陀洹,實際上至少也是等覺菩薩應化而來的。正是大經上所說,「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釋迦牟尼佛發願到這個世界上來度眾生,一千尊佛陪著他一起來,像唱戲一樣,釋迦唱主角,他們這些人唱配角。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圓滿這無比殊勝莊嚴的法會,令一切眾生看到、聽到,沒有一個不得度的。這是大教緣起。
「
第四重,佛告阿難,如來之所以出興於世者,只為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佛應化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就為一樁事情,把真實之利帶給大家。這個惠就是布施、就是給予,這是真正的恩惠、真實的利益。「云何惠予」,用什麼方法來恩惠大家?「
唯賴彌陀願海六字洪名
」。彌陀願海是指四十八願,四十八願總歸一句名號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裡面圓滿具足四十八願,一願都不漏掉。四十八願展開就是全部的《
無量壽經
》,《
無量壽經
》展開就是全部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
》,《
華嚴經
》展開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南無阿彌陀佛全包括了。於是我們就曉得,我們的念頭什麼念頭最好?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念頭最好,世出世間找不到比這個念頭更好的念頭,找不到了。言語,什麼言語最好?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言語最好。念頭當中第一念,言語裡頭第一語,這很少人知道。真正知道的人,海賢老和尚,所以他的念佛是分秒必爭,一秒鐘可以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一秒鐘他不肯放棄,放棄那一秒鐘是雜念,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念六字、念四字都一樣,你喜歡念六字行,喜歡念四字也行,無量無邊殊勝功德,為什麼不修?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少造業障,多修一點功德,積功累德,求生淨土。你用什麼方法積功累德?念佛。
念佛的功德,海賢老和尚表演給我們看,三年一句接著一句,沒有丟失,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感得佛來送消息給你,你見到阿彌陀佛,有人見到極樂世界,信心堅定,再不會動搖。一直念下去,三年到五年事一心不亂,再三年到五年理一心不亂。所以證得理一心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大概在什麼時候?十年到二十年就畢業。畢業之後還不走,那就是受阿彌陀佛的囑咐、阿彌陀佛的拜託,你留在娑婆世界做好榜樣給初學的人看,不學的人看到你,想學了,生起信心;已經學佛的人看到你,知道怎樣修行能成就,幫助阿彌陀佛接引大眾。海賢老和尚四十歲之前成就自己,四十歲以後七十年度眾生,做好樣子給人看,他所做的都是對的,沒有一樁事情是做錯的。你看他有一樁事情,電工收電費這段故事。他感到很驚訝,為什麼這個月的電費跟上個月比多了這麼多?那當然是貪污,假帳。老和尚提出這個問題,這收電費的人沒有跟他說話,打他兩個耳光。老和尚把錢趕快掏出來給他,他要多少給他多少。這個事情他又沒做錯,旁邊人看到都不服氣,想找這個電工跟他評理。老和尚說:別了、算了,度量要大,學佛的人要能忍耐,能忍自安。這一般人不能忍受,他全能忍受。吃虧上當不喊冤枉,若無其事,也就是根本不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放在心上的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叫佛門弟子,這叫彌陀弟子。為什麼?世間假的,各人造業各人受報,絲毫不爽,何必要爭?做出好樣子給人看。我們相信這個電工回去,一定有一天想起來感覺得慚愧,對不起老和尚,那麼大的年歲,這欺負人,這個罪多重!這都是我們要好好學習的地方。
佛度眾生就用這句佛號,這句佛號意思深廣沒有邊際,因為它確確實實總攝無量無邊的法門。阿難這一問,佛就為大家演說。這個法真的「
希有難逢,如優曇花
」,不容易見到,「
當來一切眾生,全賴阿難之問而得度脫,故佛讚阿難以證信
」,這第四個意思。
「
第五重,世尊深知此實為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故曉喻眾生曰:如來覺智難量,神通無礙,定慧究暢,於法自在。世尊所說,真實不虛,萬勿輕疑,但當仰信
」。這幾句話比什麼都重要,我們能信、能接受、能依教奉行,是大智慧的人、大福德的人,為什麼?他這一生成佛了。不是大智慧、大福德肯定有懷疑,叫半信半疑,他不能夠依教奉行。他會講給別人聽,他自己做不到,什麼原因?善根福德不足。怎麼樣把它補足?老實念佛就補足,很快就補足。像海賢老和尚那樣子,一年、二年、三年就補足。為什麼?你現在真正曉得,什麼是大福德,什麼是大智慧,什麼是大因緣,南無阿彌陀佛。只要把這句佛號抓住,念念不忘,行住坐臥不離這個,很快你的善根福德因緣全補足。要修別的法門,要去補,太難太難了,你要做多少樁好事?人家做一萬件好事、十萬件好事,不如你念一聲阿彌陀佛。為什麼別人不幹?不相信。他要相信,真得到了。袁了凡先生做三千樁好事才能把命運改掉,做一萬樁好事才能延年益壽,他不知道,如果是念阿彌陀佛那更不得了,他的福報增長十倍都不止。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要能夠理解,句句是真話,佛知道。我們一定要曉得,如來覺智難量,神通無礙,定慧究暢,於法自在,佛所說的一切不能不信,不信就錯了。所以念公在此地勸我們,世尊所說,真實不虛,萬勿輕疑,但當仰信,仰是恭敬,一定要相信。我們愚痴,煩惱習氣很重,事實真相不了解,但是只要是世尊說的,我們就不懷疑。「
是乃喻示我等,佛是果覺,我是凡夫,焉可以凡夫愚昧之分別心,妄測如來聖智
」,所以「
但當信受,必滿所願。
」這個所願就是我們求生極樂世界必定能滿我們的願望,我們要相信、要接受,可不能懷疑。
底下一段,「
由上可見,經之序分,全為證信。本經小本之宗
」,小本是《
阿彌陀經
》,「
蕅益大師指為信願持名
」。世尊為我們講這個法門就這四個字,一定要相信,一定要願生淨土,一定要念佛。不念佛,你念什麼?念別的都造業,只有念佛能成佛。希望我們從此往後,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放下。我這多少年來講四弘誓願,我都告訴大家,四弘誓願我只落實前頭兩條,「眾生無邊誓願度」,我發這個願;「煩惱無盡誓願斷」,用什麼方法斷?念阿彌陀佛就斷了。阿彌陀佛裡頭沒有煩惱、沒有習氣,一心念阿彌陀佛,一切煩惱都會斷掉。賢公念佛斷見思煩惱、斷塵沙煩惱、斷無明煩惱,我相信在四十歲之前,多痛快,多稀有。二十歲到四十歲,二十年當中問題解決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不難!誰肯幹,都能得到。佛法不吝法,希望個個都成佛,沒有嫉妒障礙。
信願持名是行,這叫「
三資糧,缺一不可,而信居首,其要可知
」。信擺在第一,有懷疑就不能成就。「
序分中先說此經之本,乃真實之際
」,這是這部經的根本,乃真實之際,所以可信。「
本經之用,乃廣惠眾生以真實之利
」,信願持名的利益無量無邊際,真實的利益,所以你應該要相信。「
何謂真實之際
?」下面給我們個解釋,「
正如蓮池大師《疏鈔》中,所開口便道者:靈明洞徹,湛寂常恆;非濁非清,無背無向。大哉真體,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自性歟!
」這就是真實之際,這些話是形容,這是真心,是我們自己的真心。真心靈,我們今天講反應非常敏捷,明是智慧,洞是洞察,徹是徹底究竟,這對什麼?對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自性起作用,自性本有的,它的樣子湛寂常恆,湛寂是不動,湛然、清淨、寂滅,沒有一個妄念。我們常常介紹給同學,提醒同學,自性是什麼樣子?不起心不動念就是自性起作用。起心動念是阿賴耶起作用,阿賴耶是迷。我不用妄心,我用真心,真心是覺,本覺、自覺,靈明洞徹,湛寂常恆,它起作用就是大覺。下面還是形容這兩句話,非濁非清,濁是染污,清是清淨,它有沒有被染污?沒有。惠能大師見性,頭一句話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那個清淨就是此地非濁非清。濁跟清是相對的,沒有濁哪來的清?沒有清哪來的濁?它是相對的。自性裡頭找不到一法是相對的,沒有,所以它也沒有背也沒有向,它是一體。所以無佛也無眾生,佛是覺,眾生是迷,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迷悟。它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那是真心。佛完全明白,為什麼?所有障礙他全放下。我們今天有障礙放不下,所以沒有見到真相。我們要努力去放下,放下之後真相大白。所以大哉真體,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自性歟!無法想像,無法說明,你說不清楚,你想像不到,這就是自性。
「
故知真實之際,即當人之自性也
」。當人是我們自己,不是別人。念阿彌陀佛念誰?念自己的自性,念自己的真心,自己的真心就是阿彌陀佛。所以念佛不迷信,這個道理要懂。阿彌陀佛是我們的真心,是我們的自性,念阿彌陀佛是念自性佛,不是念他佛,他佛自佛這就是分別妄想,是一不是二。也是一切眾生的自性,諸佛如來的自性,蚊蟲螞蟻的自性,餓鬼地獄的自性,同一個自性。會產生這麼多的差別現象,都是迷悟淺深不一樣。把迷統統放下,然後就是完全相同,常寂光就現前,能融入常寂光就是成佛。下面這一句,「
何謂真實之利?《疏鈔》又曰
」,我們把這句念下去,「
澄濁而清,返背而向;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至哉妙用,亦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
《
佛說阿彌陀經
》
歟!
」《疏鈔》是蓮池大師註解《
阿彌陀經
》,註得非常詳細,完全用《
華嚴經
》來解釋《
彌陀經
》,義理很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36。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三六集)【日期】2014/11/19【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13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七十五
頁第四行,從當中看起:
「
故知真實之際,即當人之自性也
」,前面我們講到此地。現在我們接著往下看,「
何謂真實之利
」。真實之際知道了,經上講的真實之際就是自性、就是真心,也就是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本性。本性本善,本性就是自性,自性是一切圓滿,稱為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當作圓滿講。什麼是真實的利益?這部經上講三個真實,何謂真實之利?「
《疏鈔》又曰
」,都是用蓮池大師《彌陀經疏鈔》來解釋,「
澄濁而清,返背而向
」,濁,濁惡,就是染污,染污是比喻我們的煩惱習氣,能夠澄清這些染污恢復清淨心。真心本來是清淨的,從來也沒有染污過。這染污是什麼?染污是妄心,染污的根本是阿賴耶。阿賴耶是生滅法,自性不生不滅。經上所說的這些話,用相宗的話來講,實際上就是轉識成智,就這個意思。返背而向,背是違背了自性,現在回過頭來我們要向自性,向自性是用真心,背自性是用妄心。什麼人用真心?法身菩薩用真心。這以下全是用妄心,阿羅漢、辟支佛,天台家所說的三賢十聖,三賢都是用妄心,十住、十行、十迴向。初地以上用真心,這所謂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用真心不用妄心。在念佛法門裡面講功夫,功夫成片用妄心,事一心不亂還是用妄心,用得正,沒有用偏、沒有用邪;如果是理一心不亂,就是用真心,跟禪宗所說的明心見性是同一個境界。海賢老和尚一句佛號,他念到這個地位,不可思議。他能成就也就是示現給我們看,我們每個人都能成就,問題你肯不肯幹。他的方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心裡頭只有這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妄想放下了,雜念放下了。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口嘗味,乃至意知法,不受外面境界影響,不受外面境界干擾,不受外面環境染污,清淨心現前。清淨心現前,他的功夫等於阿羅漢、辟支佛;平等心、覺心現前,這個功夫等於法身菩薩,就是法身菩薩,《
華嚴經
》上所說的圓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住哪裡?住實報莊嚴土,換句話說,華藏世界,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
一句佛號,念了多少年?功夫真正得力,要從這算起,功夫不得力不算。什麼叫功夫得力?念佛的時候確實沒有雜念。念佛抓住三個重點:第一個,真正相信,沒有絲毫懷疑,有懷疑,功夫就被破壞了,不懷疑;不夾雜,夾雜就是六根會受外面六塵境界影響,不受外面境界影響,看得清楚、聽得清楚,那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雖然清楚,那個心如如不動,沒有受到外面干擾,依然是一句佛號念到底,這是三個條件當中第二個,不懷疑、不夾雜。第三個不間斷,一句接著一句,句句都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要這樣念法。念多久?不一定,上根的人像《
彌陀經
》上講的,若一日到若七日就能證得;一般中根的人,甚至於講中下根的人,十年、二十年決定得到,十年、二十年不算長。我們看海賢老和尚,他二十歲出家,師父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老實、聽話、真幹,這句佛號念了二十年。也就是說,他四十歲達到什麼境界?我們相信他達到理一心的境界,也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真實利益。理一心不亂就成佛了,禪宗所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大師講六即佛,他這個六種佛裡面,他是第五種,分證即佛,比他高的那是圓滿究竟成佛,分證即佛就是《
華嚴經
》上所說的,實報土裡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華嚴是圓教,從初住到等覺都住實報土,這是分證即佛,除了不能回歸常寂光就這一樁事情,除此之外,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究竟佛沒有兩樣。
用念佛這個方法容易成就,一生就了了,不要等來生。用其他的法門,我們常說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任何一個法門要達到這個境界都要很長很長的時間,不能用年月算,一般形容叫無量劫,有沒有誇大?沒有,無量劫是老實話。譬如用其他的法門證得初果,小乘須陀洹的地位,沒有出六道輪迴,須陀洹要出六道輪迴,他要修到阿羅漢才能超越,阿羅漢超越六道輪迴了。要多少時間?證得初果之後,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人間壽命到了生天,天上壽命到了再到人間,決定不墮三惡道,也不會到阿修羅、羅剎,不會,這叫聖人。人間壽命短,天上壽命長,這七次往返多長的時間?確實論劫算。這個法門確實是難信之法,怎麼這麼短的時間就成就了。這什麼原因?真正的原因,因是你本來是佛,這是真因,《
華嚴經
》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因就是這個。緣呢?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加持,你念,阿彌陀佛就加持你;你不念,阿彌陀佛加持你加不上,就是你沒接受。怎麼念?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我們講二十年成就,這是一般的,確實是真的,不是假的。哪個法門能跟這個法門相比?找不到,所以是真實之利。
下面兩句說得好,「
越
」,是超越、超過,「
三祇
」是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像我們剛才說的證得須陀洹果,修到成佛,經上一般說三個阿僧祇劫。阿僧祇劫是無量劫,用念佛這個方法超越了,一念就超越了,快!「
齊諸聖於片言
」,片言是一句話,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齊是平等,跟他的位次等齊。諸聖,聲聞、緣覺、菩薩,再往上面去,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可以超越諸聖跟法身大士平等,就是經上常說的阿惟越致菩薩。一念一句,「
至哉妙用」
,這個作用達到究竟圓滿,才稱為至哉,「
亦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
佛說阿彌陀經
》歟
」。這個是蓮池大師在《彌陀經疏鈔》裡面讚歎的。「
《
阿彌陀經
》乃本經之小本,故知至哉妙用,其唯本經歟!
」在淨土經典裡面,《
無量壽經
》稱大本,《
阿彌陀經
》稱小本,這部經說得詳細,《
彌陀經
》說得簡單,是說一樁事情。古人有說,本經就是《
華嚴經
》的中本,這個說法是真的,不是假的,《
華嚴
》說得詳細,是本經的細說。《
彌陀經
》是本經的略說,略說分量少,可以用來做課誦本,早晚課誦本,幾分鐘就念完了。所以《
華嚴
》稱大本,《
無量壽經
》稱中本,《
彌陀經
》稱小本,內容完全相同,只是有詳略之不同,淨土跟華嚴的關係就顯示出來了,非常密切。
「
本經之宗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宗是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稱之為宗,兩句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在我們經本第二十四品,無論是上輩、中輩、下輩,後面還有一段,慈舟大師判作一心三輩,就是無論修什麼法門,你把修學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臨命終時信願持名,一句、十句都能往生,顯示出淨土法門真實不可思議。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發菩提心圓攝信願
」,所以真信切願,念念只想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
一向專念,即是持名
」,抓住這句名號絕不放鬆。今天社會學科學的人常說的分秒必爭,我們念佛求生淨土要用這個精神。我有一秒鐘,可以念一句阿彌陀佛,這一秒鐘沒有空過,如果把佛號忘掉了,這一秒鐘空過了,那叫真可惜!這一向專念就是持名,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這就對了。「
大小兩本,同一綱宗
」,綱是修行的綱領、宗旨。「
如是妙法,三輩齊收
」,往生到極樂世界,大分有三輩,上品、中品、下品,上中下三輩,都是用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三輩是功夫有淺深不一樣。
後面說,「
遂令凡夫,頓同補處。大哉妙用,不可思議,即是本經之發心念佛
」。這個作用我們無法想像,所以非常難信,但很容易成就。難信能信,這個值得讚歎。為什麼這麼快就成就?記住我前面所說的一句話,因為你本來是佛。學佛的人要承認這句話,不要客氣,我不敢當,那就壞了,不曉得到哪一劫你才能成就,就要希望你直下承當,聽到之後,對,我就是,你這一生就能作佛。在這個世間無論幹什麼要謙虛客氣,這句話可不能客氣,這不是一般人說的,佛說的,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講的,真的是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就當作佛。所以作佛是應當的、應該的,人人都可以作佛,只要你信得過,信這個字是關鍵,不信就難了,一定要相信,能幫助我們。我們現在是凡夫,凡夫在六道輪迴出不去,雖然是凡夫,要是遇到這個法門能信,願意往生,這句佛號念念不間斷,他就成功。頓同補處,這還得了!頓是頓超、快速,立刻你跟補處菩薩相同,補處是等覺菩薩,像彌勒菩薩,他是釋迦牟尼佛的補處菩薩,他在後補。釋迦牟尼佛的法運終了之後,下面這一尊佛出世,就是彌勒菩薩,所以彌勒菩薩是後補佛。這個法門,唯獨這個法門,能幫助凡夫在一生當中跟補處菩薩地位相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凡夫修成等覺位,真的要無量劫,不止三大阿僧祇劫。所以下面稱讚大哉妙用,不可思議,即是本經之發心念佛,發心就是發菩提心,念佛就是一向專念,「
此即真實之利也
」,這個利益是真實的,這不是假的,能幫助你在一生當中,證得圓滿究竟的佛果。「
如是真實妙用,於一念頃,頓越三祇(三大阿僧祇劫)
」,一念之間就超越,頓是頓超,立刻就超越。「
一聲稱名
」,稱這一聲阿彌陀佛,「
位齊諸聖
」,齊是平等、等齊,跟誰等齊?跟法身大士等齊。「
我等幸聞
」,我們是凡夫,無比的幸運聽到這個法門。「
此真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
」,這句話是清朝乾隆年間彭際清居士所說的,他對於聽到這個法門的人讚歎說,無量劫來稀有難逢,我們遇到了。序分就到這個地方講完了。
下面我們看第二卷,正宗分。「
法藏因地第四
」,第四品。這一卷,念老將註解分為四卷,這是第二卷,第二卷從第四品到第十品。「
本卷
」,在這卷,「
詳陳彌陀因地
」,詳細為我們說明,或者為我們介紹阿彌陀佛的因地,也就是歷史,阿彌陀佛從哪裡來的,他怎麼樣修成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不知道他的原因,我們對他的信心就生不起來,對他的因緣徹底明瞭,我們的疑惑就斷掉,真相信了。所以講因地法門,怎樣「
見佛聞法
」,怎樣發大菩提心,發心之後,還用五劫的時間精勤,「
結得大願
」,這個五劫就是四十八願的由來。
「一
乘願海,六字洪名
」,一乘是講教,所謂一乘是成佛之教。佛法裡頭有一乘、有二乘、有三乘,二乘是佛、菩薩,三乘是佛、菩薩再加上阿羅漢。《
法華經
》上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由此可知,佛心平等,沒有高下,他如果不給我們說究竟圓滿的大法,他對不起我們。可是我們的根性不高,煩惱習氣太重,大法聽不懂。佛接引眾生、教化眾生,隨順眾生的根性,利根的,絕頂聰明人,佛給他說一乘法,他很快就成就了;煩惱習氣重的、罪孽深的,佛給他教小乘法,慢慢幫助他提升,幫助他消業障,幫助他長智慧,慢慢走向一乘。如果遇到這個法門,實在他是無比的幸運,他真的快速成就了,這樣的人在歷史上有,很少。哪些人是這種大法的當機者?古德告訴我們,一個是上上根人,上上根一聞千悟,他一聽就明白、就開悟了。像誰?中國有個代表的,唐朝時代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這是代表人,上上根人。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聽別人念《
金剛經
》,他一聽就懂。他賣柴,樵夫,這個行業現在沒有了,抗戰時候有。抗戰時期許多城市沒有電燈、沒有瓦斯,所以要燒柴火,有賣柴的;家裡頭要有水,水有人挑,挑水,有賣水的。這在抗戰期間,我這個年齡都親身經歷的,現在這個行業沒有了,有電燈、有自來水,所以完全靠勞力生活。
惠能那時候年輕,二十四歲,家庭非常清苦,父親過世了,沒有兄弟,獨生子,跟他老母親相依為命,他是個孝子。有一天賣柴,偶然的,賣完之後拿著錢去買一點米,回家去養老母親,偶然聽到有個人念經。古時候,那個時候的窗戶不是玻璃,玻璃隔音,紙糊的,紙糊的看不到裡面,但是聲音聽得見。裡面有人讀經,他就聽了幾句,非常歡喜,等他念完,他敲門進去,問他念什麼,他說念《
金剛經
》,他就把剛才聽的那一段意思講給他聽。這個人聽了非常驚訝,《
金剛經
》是有相當深度的經典,他怎麼能聽得懂?問他念書,沒念過書,不認識字。這個居士也很了不起,發現到這是佛經上講的上上根人,全心全力幫助他,根本不認識,勸他到黃梅,就是五祖的道場,跟五祖學習,你一定會有大成就。他家裡生活有問題,他拿了十兩銀子送給他,做安家費,找些佛友照顧他母親,讓他放心去求學,他接受了。在黃梅住了八個月,五祖把衣缽就傳給他了,立他為禪宗第六代祖。上上根人,跟讀書不讀書沒關係,跟什麼東西有關係?老實、聽話、真幹,跟這個有關係。所以要遇到是老實、聽話、真幹,上上根人。
我們真難得,真不容易,我們在這個時代也遇到上上根人,海賢老和尚,去年往生的,去年一月。往生的時候,這個老法師一百一十二歲,他也是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一生沒有讀過一部經,也沒有聽過一部經,所以他的師父,高人,認識。二十歲發心出家,這師父一看,這人是個老實人,聽話、真幹,於是傳他無上的妙法,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你看看他多老實,念了九十二年,叫不拐彎,不拐彎就是沒有夾雜任何東西,一句佛號念九十二年。我們細心去看這個光碟,你要看出門道,看出他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對我們是莫大的鼓勵,讓我們對淨宗真正斷疑生信,不再有絲毫疑惑。為我們證明,真有西方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為什麼?他見過,他絕對不是欺騙我們,而且見過不止一次。我是最保守估計他見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他在一生當中決定超過十次。也就是九十二年念佛當中,念到理一心的時候,心裡想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現前;想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現前,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平常人要念到功夫成片,你想佛,會見到佛,佛不常來,偶爾跟你見面,會透消息給你,告訴你,你的壽命還有多少年,等你壽命到的時候,我來接引你,會給你說這些話。你心就定了,念佛真有效,不是假的,佛來通知你。第二次見佛面,是你壽命快到了,佛來通知你,跟你約定時間,時間長短不定,因人而異,一般大概都是一個星期到三個月。
我早年在新加坡,新加坡居士林的老林長陳光別居士,他往生前三個月知道往生的日期,好像是八月初七。他寫八月初七、八月初七,寫了十幾個,也沒有人敢問他,就是八月初七那天走的,這三個月之前,所以知道三個月之前,他清清楚楚。實際上學佛才兩年,以前學佛那都不是真的,最後兩年是什麼?生病,不能工作,躺在床上聽我講經。我在居士林講經,講經的光碟,那時候不是光碟,錄像帶,送到他家裡,他每天看,看了兩年,發心念佛求生淨土。往生前一天找我給他做皈依,第二天他就走了。所以三個月前佛來告訴他時間,這第二次見面,第三次見面佛來接引,他往生的時候佛來帶他去。所以一般人念佛往生,肯定有三次見佛,這是楞嚴會上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憶是想佛,心裡想佛,念是口裡面出聲,憶比念重要。念佛,口念心裡頭沒有佛,是假的,不是真的;心上真有佛,口上不念沒有關係,那是真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是活在這個世間會見佛,因為你到功夫成片的時候,跟佛緣就接上了,這就是感,佛現身是應,感應道交,你能夠見到佛。到事一心不亂,到理一心不亂,你就有機會常常見佛。到理一心,真的,你一想佛,佛就現前;你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現前,真實不虛,不是假的。
這是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法,告訴我們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這部經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真經,字字句句都是佛說的,老居士沒有隨便加一個字進去,非常忠於會集的原則。會集跟翻譯不一樣,翻譯自己可以斟酌用什麼文字,會集不可以,會集,字字句句都要根據原來經典裡頭,不可以改動一個字。自古以來翻譯佛經、會集佛經,自古以來都有,有改動的,不少。這部經一個字沒有改動,為了取信於後人,希望這部經讓大家見到了不生疑惑,功德無量。第二個為我們證明,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也是真實的,不是假的,是不是念老自己意思?不是。念老有智慧,他用經來解釋經。你看每一段文字,括弧裡頭都說出來了,這是從哪部經、哪部論上節錄下來的,是某一個祖師他的開示。他總共用了一百九十三種經論,古來祖師大德的註疏,經論的部分八十三種,祖師大德開示、註疏一共一百一十種。無非都是讓後人看到這部註解增長信心,沒有疑慮,才能得真實利益,這慈悲到極處。海賢老和尚第三個證明,我們這些人這將近二十年,我們依這個經本(會集本),我們依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來學習,決定沒有錯誤。他拿著《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這本書,照相給我們作證,這照片我們掛在那邊。所以他活這麼大年歲,阿彌陀佛給他的任務就這樁事情,為大家證實這三個真實:會集本真實、註解真實、我們依照這個經本修行真實。因為我們所遇到的空前的一個災難,許多人毀謗會集本,說我們修行錯了。他老人家給我們證明,證明之後他老人家就走了,第三天就走了,自在往生,沒有病苦。他的光碟、《永思集》這篇文章,我們要把它當作《
無量壽經
》來學習,他是我們這個時代佛門弟子的好榜樣,更是淨宗法門的好榜樣,跟他學習決定不會有過錯。
這是阿彌陀佛發心,初發大心,五劫精勤,結得大願,這個大願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這麼來的。一乘願海,六字洪名,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三根普被
」,上中下三根,「
萬類齊收,積功累德,住真實慧,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於無量劫,積植德行,所發誓願圓滿成就
」。圓滿的圓滿就這一句佛號,佛號功德無量無邊無有邊際。我們要想消業障、要想積功累德,怎麼修?這個經上告訴我們,老實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積功累德,就是消除無始劫來一切業障,完全在這句佛號。沒有人相信,為什麼?無量劫來我造的罪業太重了,哪有一句佛號能消得了的?總以為要經懺、要念咒,許許多多的法門幫助你消業障。殊不知那些方法消業障都少,消不乾淨,只有一句佛號能把業障、習氣乾乾淨淨清除掉,不要再用第二種方法。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出的榜樣,他一生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除一句佛號之外,他什麼都不知道,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明心見性,真不容易!做出來給我們看,我們還能不相信嗎?
我們天天講莊嚴佛國土,拿什麼莊嚴?我們天天講的化解衝突,帶給這個世間安定和平,用什麼方法?全是這句佛號。這佛號行嗎?行。現在科學家給我們做證明,證明佛在經上所說的「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心,心裡頭最好的心,就是念佛的心,沒有比這更好的,沒有任何意念能夠跟念阿彌陀佛這個念頭相比。我們天天念這句阿彌陀佛,災難可以化解,安定和平可以現前,不但如此,還能夠莊嚴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我們給極樂世界添磚添瓦,用我們這個地方來做比喻,它那個磚就是添佛號,完全是一句佛號成就的。所以念這句佛號,就跟極樂世界有緣,就跟阿彌陀佛有緣,這是積植德行,就在今天。「
如是內容,淨土三經,唯此獨備
」。淨土有三部經,專門介紹極樂世界,除《
無量壽經
》之外,有《
觀無量壽佛經
》,簡稱為《
觀經
》。《
觀經
》是講理論跟方法,極樂世界根據什麼道理,要用什麼方法,我們才能夠往生。持名念佛是十六觀最後的一觀,方法講了十六種,最後,最後就是最重要的、最精彩的,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小本《
彌陀經
》講得很簡單,便於做早晚課。所以三經裡頭,這部經講得最詳細,可以說是淨土概論,「
故稱本經為淨土第一經
」。這是第二卷前面,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前面是序分,在三分裡面,從這以下的是正宗分,正宗分從第四品到四十二品。它也分兩科,第一科,「
正說因地
」。我們看正宗分前面介紹,「
經之正宗分,如人之身軀,心肺各臟皆備於是
」。這是佛說這三分,祖師大德給我們用人身做比喻,序分好像是頭部,一看就認識這是什麼人;正宗分是他的身體,五臟六腑;流通分好像是手足,用這個來比喻好懂,三分是一體。
「
本經以第四品至四十二品為正宗分
」。這裡面說的什麼?「
彌陀因行
」,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的狀況。「
法藏大願
」,法藏就是阿彌陀佛在因地上的稱號,法藏比丘,他的大願是怎麼來的,大願圓滿,就是極樂世界成就了。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願力成就的,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要跟他的願相應。「
極樂依正莊嚴
」,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報是環境,居住的環境、學習的環境;正報是阿彌陀佛,老師,老師是阿彌陀佛,學生,十方世界去往生的這些人,上面有等覺菩薩,下面有三惡道眾生。只要在臨終時候,造作罪業眾生真正懺悔,後不再造,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統統接引。所以極樂世界是最容易去,但是最難相信。「
極樂菩薩修持
」,都要在這邊說到,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就成菩薩。《
華嚴經
》上所說的五十一個階位,極樂世界統統都有,從初信位到等覺菩薩,五十一個階級,看他們的修行。「
邊地疑城生因
」,極樂世界有邊地,等於說預科,沒有正式階位的都在這個地方。這是什麼原因?帶著懷疑,但是真幹,存僥倖的心,如果真有極樂世界那就好了,沒有也就算了,是這麼個態度、心態,大概都是邊地疑城,所以一定要斷疑生信。怎麼斷疑?這部經幫助我們斷疑,你念得愈多,信心愈堅固。如果真正有堅固的信心,這經可以不必念,像海賢老和尚一樣,他沒有懷疑,他不需要念經,一句佛號念到底,圓滿成就。「
娑婆穢土惡苦,極樂顯現證信等
」,這些統統在這一部分,在正宗分這部分,正宗。「
故不但為全經之主體,實亦為一部淨宗妙法之綱宗。
」綱是大綱,宗是宗要,就是最主要的部分。
「
本經於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之因地修行
」,說得很詳細,「
殊勝誓願等等無邊妙法行,陳述詳盡,廣於餘經
」。一切經佛常說,但是這部經講得最詳細,專門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介紹阿彌陀佛給我們,希望我們能夠相信、能夠發願,在這一生當中橫超,不是豎出是橫超,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是佛為我們介紹這個法門最重要的目標。「
本卷內容
」,這是第二卷,第四品到第十品,「
即彌陀因地發願,與大願圓滿之經過
」。這一卷裡面,這七品經,第四到第十,我們可以把它當作西方極樂世界歷史來看。這是講歷史,講阿彌陀佛從發心到極樂世界的成就。我們搞清楚、搞明白,無論是理、無論是事,統統搞清楚才不會懷疑,懷疑是求生淨土最大的障礙。所以有懷疑一定要熟讀,「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方法妙極了。
「
經中首云,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數之劫
」。這說時間,這句話講時間,時間太長了,所以這是「
表過去之時極為久遠
」。在那個時候,「
彌陀為世饒王
」,阿彌陀佛他是個在家人,他的身分是國王。這個國王是個明君,治國是太平盛世,從別人稱讚他的德號我們就曉得,世是世間,饒是豐饒,也就是物資資源非常豐足,我們中國人講太平盛世,人民幸福美滿,國王有道、有德、有福報,人民都享他的福,這世饒王。他在世這個時候,正好世間有佛,世間自在王如來,在那個時候出世講經說法,他遇到佛,聽佛講經說法感動了,把王位捨棄,出家學道。這裡面所含的甚深的義趣,我們要能體會到,他是一個好國王,為什麼要出家?他有慈悲心、有愛心,總是希望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他真做到了,但是只能幫助他這個國家,幫助他居住的世界,不夠廣大,出家成佛,他能幫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真能幫上忙。他的事業我們看到了,他建的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多大?極樂世界跟遍法界虛空界一樣大,跟我們現在的世界重疊在一起,我們看不見。就好比我們現在看電視屏幕,這個屏幕有很多頻道,我們現在只看到一個,其他的看不見,如果我們統統看見了,這世界就不一樣。實際上我們這個屏幕裡頭,無量無邊際的頻道,無數,無量無數,誰知道?明心見性的人就知道了。如果我們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你全看到了,看到它所有的畫面一個都不漏。你要問他有多少?他告訴你無量無邊無有數字能夠形容,是真的,不是假的,然後告訴你一個總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什麼是真實的?極樂世界是真實的,它不是虛妄的。為什麼?它是自性變現的,自性沒有生滅、沒有變化。我們雖然是性所現的,但是這裡頭纏著阿賴耶,阿賴耶能變,所以十方世界都是心現識變。極樂世界只有心現沒有識變,所以它是真的,這個我們在學習經教裡頭常說,它不是假的。可是極樂世界有隱現不一樣,有緣它現,它現,不能說它有;它不現,不能說它無。不現是什麼?沒有緣,那是我們自己有煩惱、有習氣,就見不到,煩惱習氣斷掉了就見到。所以極樂世界有隱現不同,它沒有生滅,不像阿賴耶。阿賴耶,遍法界虛空界沒有離開阿賴耶,阿賴耶是生滅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那是阿賴耶,那是十法界依正莊嚴。佛對於這個講得很多,講得很清楚、很明瞭。所以世饒王遇佛出家學道,他要學佛,他要像佛一樣有智慧、有德行、有能力、有福報,普度法界一切苦難眾生。這心量擴大了,不是消極、不是逃避現實,真正令人佩服、令人尊敬。
「
法名法藏
」,這是他出家的法名,沒有出家之前,人家稱他為世饒王。「
發起宏深誓願
」,這個誓願簡單的一句話說,他希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十法界六道眾生,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離究竟苦就是幫助他們從六道十法界超越,得究竟樂到哪裡去?他就想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怎麼成就的?他向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請教。老師教他,你去參訪一切諸佛剎土,親自去看,一個都不漏,諸佛剎土裡面有善的、好的統統採取,不善的、不好的統統不要,這樣建立一個世界,是集一切諸佛世界美好之大成。極樂世界這麼來的,不是想像來的,不是阿彌陀佛的理想,也不是世間自在王的想像,不是的,實際上去考察。所以他用了多長時間?五劫。五劫考察,總結成大願,這四十八願就是五劫考察的結果。這四十八願兌現了,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所以發起宏深誓願,「
故知彌陀因地發心修行,為時實難稱計
」。這個五劫修行是他考察的時間,考察之外,發心修行,那真的時間太長了,無法稱說,沒有辦法計算。「
但更應知彌陀發願之時,已非凡夫
」,不是凡夫,是什麼?「
古德多稱此時已是地上菩薩
」。可以這樣說法,不是地上菩薩,怎麼能見到佛?所以說他是登地菩薩,講得通。「
如是則彌陀最初發心之時,更遠於此
」,早之早矣,彌陀發心功德不可思議。「
是故
」,這是念老勸我們,「
淨宗學人於此應生淨信,彌感佛恩
」。沒有他發心,沒有他認真修行,沒有他建立極樂世界,我們怎麼可能成就?我們的修行成就要無量劫,現在把無量劫縮短,短短十幾年,三、四十年時間就能成就,真正不可思議,所以感佛之恩。
「
蓋此極樂依正及持名妙法,乃彌陀無量無數不可思議劫,精勤修習之妙果
」。這一句話都說到了,阿彌陀佛多長的時間?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法想像時劫之長。這麼長時間裡面精勤,精勤是制心一處,佛末後那一句無事不辦,只要你能把心放在一處。海賢老和尚就是把心放在阿彌陀佛這一處,他能夠得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沒有別的巧妙,就是制心一處。這就是精,精就是精一,勤,勤就是不斷修習,妙果是極樂世界。他所學習的就是無量清淨平等覺,經題上這五個字。今天再用這個果覺,作我們修行的因心,「
此恩此德,匪言可喻
」。他為我們開的法門,教導我們的,這個方法是用他的果覺,他在極樂世界成佛了,怎麼成的?清淨平等覺成的。我們如何修清淨心?這一句佛號圓滿清淨;再向上提升,平等心,平等心是圓滿的真心,還是用一句佛號;終極的目標,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就是覺,還是用一句名號。這句名號不拐彎,不能忘記、不能丟失。念念都是這句阿彌陀佛,生活不離、工作不離,它不妨礙,心裡念佛,一點妨礙都沒有,一切時、一切處不離阿彌陀佛。這個法子精妙到極處,作我們因地心。此恩此德,言語說不盡。
「
再者彌陀因地久證法身
」,證法身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時間太久了。「
故此一乘願王、六字洪名、極樂依正種種莊嚴,甚至一毛一塵,無非彌陀無為法身、真實智慧之所流現
」。極樂世界好在哪裡?這幾句給我們的描繪,讓我們產生真實稀有難逢。他是久遠劫前就證得法身菩薩,這個久遠劫之前是在他為世饒王之前,世饒王這個時候他已經是,古人有說,說他是地上菩薩,那真的是久證法身。故此一乘願王,一乘願王,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圓滿在六字洪名之中,六字洪名是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裡頭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裡面是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甚至於一毛一塵,這是講極樂世界,用這個做比喻,一根汗毛、一粒微塵都是阿彌陀佛的無為法身、真實智慧裡面流出來,顯示出來的,所流所現。
「
一一皆超情離見
」,情跟見就是八識五十一心所,這些東西十方世界諸佛剎土裡面很多很多,都不能避免。像我們這個世界,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整個宇宙都是情見,情是迷惑,見是思想見解。換句話說,我們沒有看到真相、沒有見到真相、沒有想到真相,所想的、所看的都是虛妄相,跟《
金剛經
》上所說的一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把虛妄當真實,於是永遠不能脫離虛妄。虛妄是六道,虛妄是十法界。脫離六道是脫離嚴重的虛妄,還有一重虛妄,十法界,脫離六道輪迴證阿羅漢果,脫離十法界就是法身菩薩。這個法門能叫我們在一生當中,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裡面就能夠超越兩重虛妄,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往生到一真法界。「
一一皆是實相正印之所印
」,印是印證。中國古代對於這個印非常重視,外國人用簽名,中國人用印章。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是實相正印所印的,所以「
一一皆是開化顯示真實之際
」,一一就是萬法。惠能大師開悟時候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一句很重要。宇宙從哪來的?一般宗教說神造的,佛法沒有講神造的,佛法說什麼?自性是本有的,是自性變現的。只要你明心見性,你對於這個世出世間一切法,自然通達明瞭,這叫開悟,不僅開悟,而且是大徹大悟。
大乘佛法教我們,我們中國老祖宗、古聖先賢教我們,怎麼個教法?向內求,別向外求。因為外面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怎麼能求得到?應該怎麼求法?向內。所以佛家的經典叫內典,佛家的方法叫內學,不向外。為什麼?能大師說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句話說得好,自性具足什麼?具足無量智慧。有智慧自然就有知識,你的認知不會錯誤,所以智慧裡頭有知識,知識裡頭沒有智慧,這個道理要知道。怎麼個求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古人寫在《三字經》童蒙課本裡頭,「教之道,貴以專」,教要專,學當然要專,不能同時學兩樣東西,一樣一樣的來。一樣還沒學會,再學第二樣,會把你的頭腦混淆,你不能集中,你一樣都學不好。中國古人、大乘佛法,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所以教人要專,無論世出世間法都要專,希望你做專家,不要做通家。專家開悟了,自然就通了,沒有學過的東西全知道。世尊給我們做個好榜樣,他開悟之後就教學,七十九歲圓寂的,教學四十九年。他三十歲開悟,三十歲就出來教學,他講的這些經、這些論,誰教他的?他在哪裡學來的?沒有,沒有老師。雖然出來學了十二年,那個十二年學的東西一樣也沒用上,全是自性裡頭自然流露出來的,這個我們要知道。所以佛法要持戒、要修定、要開智慧。戒是手段,定也是手段,終極的目的是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時候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樣不知道。就是傳戒師告訴海賢老和尚的那句話,這句佛號一直念下去,明白了不要亂說,不能說。你看,就把他算定了,他一定開悟,那個明白了就是開悟,大徹大悟。大徹大悟怎麼樣?不可以說,不能說,所以他也一生不說,但是曾經講過,我什麼都知道。這句話不能隨便說,隨便說是大妄語,什麼都知道就是大徹大悟。他在世我絕不敢這樣講法,他走了我敢講,他真的大徹大悟,真的什麼都知道。所以一一皆是開化顯示真實之際。「
一一皆是惠予眾生真實之利。故此法門,不可思議。
」這三個真實,真實智慧、真實之際、真實利益,這部經全具足了,而且講得很細緻,這是一切大乘經裡頭的精華,在這部經裡頭。
「
下第四品,首明法藏比丘因地學道發心之因緣
。」法藏因地第四。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37。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三七集)【日期】2014/11/26【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13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七十七
頁倒數第二行,科題乙一、「
正說因地
」,在經文第四品到第八品,分為兩科。我們看下面,丙一、「
在家聞法
」,這一科分三段,第一段「
生值佛世
」。請看經文:
【佛告阿難。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有佛出世。名世間自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前天有同學問我,他說他小孩問他,阿彌陀佛的老師是什麼人?這個地方說出來了,阿彌陀佛的老師就是『世間自在王如來』。「法藏因地第四」這一品裡面,可以說是極樂世界的歷史,要從源頭來看起,時間太長了,無法想像,也無法能說得清楚。所以我們在經上看到的,無央數劫上面還加上無量不可思議,『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念老的註解,「
無央數劫。梵語阿僧祇
」,音譯,翻成中國的意思叫「
無央數
」。「
央者,盡也
」,就是「
無盡數之劫
」,沒法子計算,「
稱為無央數劫
」。括弧裡頭加了個小註,或者說「阿僧祇劫」。劫這個字的意思,「
見上品布施累劫
」,前面我們說過、學習過。
「劫為極長之時間單位,非算數所及之劫」
,有限,可以計算的,至於無法計算的就叫無央數,「
亦名阿僧祇劫
」。「
而此阿僧祇劫又復是無有限量
」,這是阿僧祇劫裡面的另一個意思,沒有限量,「
非思議所能及
」,思是想像,議是言語;換句話說,是我們無法想像,無法能說得清楚的。所以叫「
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
」,就是很長很長的時間。「
指過去之時,久遠無極
」,時間太長了,我們無法計算的。
這說時間,過去無量劫又無量劫,這個世間有一尊佛出世,名號叫世間自在王如來,下面為我們解釋。「
世間自在王
」,這五個字是從唐譯本裡面會集的。這字字句句統統有根據,沒有改動原譯本的經文,說明這是最忠實的會集,我們應當相信。「
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盡數之大劫
」那個時候,有佛出現於世間,名號稱世間自在王。「
是乃古佛別有之名號,稱為別號
」。我們知道,大乘經上告訴我們,過去無始,找不到開端,未來也無終,這是時間跟空間。在大乘教裡面佛告訴我們,時間、空間從哪來的?還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能生萬法,萬法裡頭包括有時間跟空間。
相宗入門的課本《百法明門論》,是天親菩薩將彌勒菩薩所造的大論《瑜伽師地論》,裡面將萬法歸納為六百六十種,便於學習。天親菩薩看到,還是不便於初學,對於初機,剛剛入門的,講得太複雜了、太深了,不容易理解,把六百六十法歸納為一百法,便於教學。這一百法裡面分兩大類:一類是有為法,一類是無為法。有為,有生有滅;無為,不生不滅。無為法有六種,六種裡頭只有一種真正的無為,另外五種,有為法不能收它,所以也稱為無為法。像虛空,我們這虛空看不到它生滅,它似乎是不生不滅的,列入無為當中;禪定當中的境界也是沒有生滅。有為分為,心法,起心動念;心所法,起心動念產生的作用;色法,色法是物質,心法是念頭,物質現象都稱為色法。還有一類叫不相應行法,就是它不屬於心、也不屬於心所、也不屬於色,但是與它們都脫不了關係,獨立成一法,叫心不相應。我們現在把它稱為抽象概念,抽象概念就是佛經上所說的不相應行法,有二十四種。心所法裡面有善有惡,有善心所、有不善的心所,不善叫煩惱,十一個善法,二十六個煩惱。
這都是把它歸納,歸納到最後成為一百法,學習大乘入門必須要讀的一本論,這個論,文字不多,可是註解很豐富。這是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一句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都離不開自性,自性是萬法的本體。時間、空間這抽象一類的也離不開這個本體,離開本體無有一法可得。所以他說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一句話說破了。
這個時候有佛出現於世間,真的過去無始,德號世間自在王,所以念老告訴我們,這是古佛別有的名號,稱為別號。「
世間自在
」,這分開來講的,「
常在世間而不為世間所拘礙
」。佛經上有句話說「
佛照世間相,常住自寂滅」
,這就是世間自在的意思。這句話很重要。大乘佛法裡頭,佛常常告訴我們,生佛平等,生佛一如,生是眾生,佛是證得究竟圓滿的境界,回歸自性了,回歸自性就回歸常寂光。常寂光雖然沒有一切物質現象,也沒有一切精神現象,連自然現象都沒有,佛法稱它為空寂,用這兩個字形容它。空寂不能說它無,為什麼?它遇到緣能現相,就是能大師所說的,它能生萬法。不生萬法的時候是空寂,生萬法的時候就是依正莊嚴。所以這個生跟不生是一不是二,不生不能說它無,生不能說它有,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統統是有生有滅,包括實報土。實報土現的相,它有顯有隱,現的時候我們叫顯,不現的時候叫隱,隱藏了,相不見了。它現的時候有,不現的時候是無,有跟無是一不是二。這是非常難懂的一樁事情,有跟無畫成等號,它是一體。
這個境界,就是大乘教裡面常常稱的如來法身。誰有?一切眾生各各都有,不是佛專有,佛證得了,我們都有,各各人都有,我們沒證得,我們迷了,叫迷失了自性。自性就是真心,真心是一個,沒有兩個,一切法都是真心變的。佛在經上用比喻說,好比大海,這個大海是真心,十法界依正莊嚴就像大海裡面起的水泡。水泡是浪花沖擊產生的,那個現象很短暫,浪花消失了,水泡就沒有了,你就看到大海。可是你在水泡沒有破之前,好比說迷,不知道自己是大海,以為自己是個小水泡;破迷之後恢復到大海,原來是大海。這個比喻非常生動,比喻得好,很恰當。我們看海邊的海浪,就會想起佛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包括佛、菩薩、聲聞、緣覺、六道,這十法界統統是水泡形成的。所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實報莊嚴土。
但是,實報土要跟十法界來相比,它有個不同的現象,那就是一真法界裡沒有生滅,十法界有生有滅。譬如說我們現在人法界,我們有生老病死,十法界裡任何一個人都不能避免。這是什麼?這是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能不能得到?它不能得到。為什麼?我們從幻相裡面要認識它的真相,真相它是生滅,生滅的頻率,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一秒。有這麼多次的生滅,每一個生滅是一個相,一個幻相,而且沒有兩個幻相是相同的,決定不可能。要從哪裡看?要從整個虛空法界去看,確確實實沒有兩個相同的。所以大乘經上也有說,相似相續;如果說相續,前面一個相跟後面那個相同,這才相續,不同。近處看看不出來,好像是相同,一擴大就看到不同,擴大到遍法界虛空界,就知道不同,小同大異,不是大同小異。
我們在人間,能活一百歲的人不多,這稀有。一百年這個時間在無量劫,過去無量劫、未來無量劫,這個長時間裡面它算什麼,真叫一彈指,一百年。所以,一定要認清它,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包括法身菩薩居住的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怎麼來的,我們現在總算搞清楚了。六道怎麼來的?六道從見思煩惱來的,也就是說,你有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你有貪瞋痴慢疑,這個東西變現出六道輪迴。六道裡頭有善惡,善心善行變現出三善道,惡念惡行變現出三惡道,都在你面前。一真法界沒有生滅,它有隱、它有現,它沒有生滅。我們也可以說,隱是它的滅,現是它的生,它有生滅的相,但是它沒有剎那生滅。
它的生滅怎麼來的,我們現在知道了。要脫離十法界,十法界是無明煩惱變現出來的,無明破了,十法界沒有了,一真法界出現了。一真法界是怎麼來的?無始無明習氣沒斷乾淨,現這個境界。無始無明習氣要多久的時間才能斷得了?經上告訴我們,要三個阿僧祇劫。今天我們正好講到這裡,阿僧祇劫,要三個阿僧祇劫。所以說三大阿僧祇劫就這個意思,煩惱,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斷乾淨了。斷乾淨之後就回歸常寂光,實報莊嚴土不見了。所以達到究竟圓滿,佛常常用夢境做比喻,夢有三重,夢中有夢,那夢中還有夢。我們六道是第三重,實報莊嚴土是第一重,十法界是第二重,我們六道輪迴是第三重。你看,我們見思煩惱斷了,六道沒有了,十法界現前;無始無明煩惱斷了,十法界沒有了,一真法界現前;到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斷乾淨,實報土也不見了,那時候是什麼境界?常寂光。淨土四土裡面最高的常寂光淨土,常寂光就是自性,常寂光就是本體,回歸到自性。
契入常寂光,這個時候物質現象沒有了,精神現象也沒有了,連精神現象的習氣都斷乾淨了,這是入常寂光。常寂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常寂光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回歸常寂光,就是證得究竟圓滿,華嚴經上稱他為妙覺如來。在實報土居住的那些修行人,叫法身大士,他們從華嚴圓教初住菩薩就證得,什麼時候離開實報土?到等覺。所以,他有四十一個階級,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等覺把無始無明習氣斷得乾乾淨淨,絲毫都不留,這個時候實報土不見了,常寂光現前,他就自自然然融入常寂光。
這是大乘佛法的宇宙觀,這是大乘佛法的緣起。你看迷失自性,變現出這些幻相,一重一重的夢境,這個人在夢中愈來愈深,沉入很甚深的夢境,慢慢再起來,一層一層的破,到最後又回歸常寂光。這是大循環,循環一周,現在科學家講歸零,從零出發的,最後還歸到零位,跟佛經講的很相似、很接近。佛用的是什麼方法?用戒定慧三學。戒定慧妙極了,戒能滅粗重煩惱,幫助你脫離輪迴;再用定,也就是我們經題上所說的平等心,清淨心是戒,平等心是定,用定幫助我們脫離十法界,回歸到一真法界;再用覺,清淨平等覺,再用覺把無始無明煩惱的習氣照破,然後回歸常寂光,證得究竟圓滿。
世間自在王如來,或者我們稱他作世間自在王佛都可以,這是妙覺位,在等覺之上,他在常寂光。在常寂光裡面得大自在,這個大自在從哪裡表現?從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楞嚴經
》上所說的「隨心應量」,隨眾生心,應眾生量,「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大自在,一絲毫障礙都沒有。他應化在世間,就像《
普門品
》所說,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身得度,是眾生那邊的感,常寂光裡面法身如來的應,沒有起心動念,法爾如是,他是自然的。像我們敲鐘,我們一敲它就響,敲得重聲音就大,響的時間長;輕輕敲它,聲音小,時間短,自然的。它沒有去想一想,我這敲它,它要怎樣來應,它沒有,沒有這個念頭。於是我們就明白了,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世間,住世八十年,好像跟我們生活是一樣的,他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如果起心動念,他不是佛,他是菩薩,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
我們學佛從哪裡學?就從這學,完全正確。眼見色耳聞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慧,這是觀,觀照。觀照裡面就是沒有分別執著,高級的觀照沒有起心動念,佛與法身菩薩沒有起心動念;聲聞、緣覺、三乘菩薩,別教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叫三乘菩薩,他們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真修行在哪裡修?在六根跟六塵之處修。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有覺有觀,覺是不迷,觀是明瞭,知道所有的相是幻相,是高頻率,我們用科學的話來說,高頻率振動產生的幻相。這個幻相包括了心理現象,念頭波動的現象,從念頭波動現象產生物質現象,物質是這麼來的,精神是這麼來的。佛家的術語叫阿賴耶的業相,業相是頻率,從頻率裡面生轉相,轉是能變,物質現象是所變。
所以講緣起,大乘佛法,宇宙從哪裡來的?不是一個神去造的,不是的,是緣起。緣起從哪裡來的?是從自性。自性有沒有從哪裡來?自性沒有,自性法爾如是,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到什麼時候你才真正能徹底明白了?成佛,修到如來的境界,修到妙覺的等級,就全明白了。真相大白是明心見性就知道了,那是實報土裡面四十一個位次最低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初住菩薩,不起心不動念了。不起心不動念,哪來的等級?世尊給我們所說的四十一個等級,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十,再加上等覺,四十一個位次,四十一個位次真有嗎?沒有。沒有為什麼說有?說有,因為他們習氣沒斷乾淨,是從習氣厚薄說四十一個位次。地位愈低的,習氣重,愈往上面去習氣輕,到妙覺,習氣完全斷乾淨了。無始無明習氣除了障礙你回歸常寂光之外,其他不障礙,所以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跟究竟果位,就是妙覺如來,沒有兩樣。你有能力分身變化,在十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像觀世音菩薩一樣,自在現身說法。眾生有感你就應,千處祈求千處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孤獨的,無量劫來生生世世跟我們結緣的人,也是阿僧祇數,無量無邊。所以當我們自己證得法身菩薩的果位,肯定不捨眾生,特別是有緣眾生,他歡喜跟你接近,你跟他說話他相信,這有緣;沒有緣的,你教他他不接受,他不相信,那是沒有緣分。法界無量無邊,哪個地方有緣的人遇到苦難了、遇到困難了,你就會有感應,像電腦一樣,你收到了他的信息,自自然然在他面前就化身。時間長的用應身,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住世八十年,應身。化身辦一樁事情,辦完了就不見了,時間長短不定,有人幾分鐘,有人幾個小時。甚至於像文殊菩薩,變化一個乞丐,叫文吉,照顧虛雲老和尚。受難了,他三步一拜去朝山,中途在曠野病倒了,文殊菩薩去救他,用一個乞丐的身分,讓他一點不懷疑,陪了他兩次,一個多月,化身。一個多月把他病治好了,他可以去朝山,乞丐不見了。這就是沒有障礙,這就是大自在。
王是個形容詞,在一個國家,發號施令的是國王,國王得大自在,所有人民都要聽他的號令,用這個來比喻。佛是法王,於法自在,法就是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法王在萬法當中得大自在,沒有障礙。我們學佛,最上乘法就是依據這個道理來修學。怎麼學?六根接觸六塵修不起心不動念,這是用佛的目標;菩薩降一個等級,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阿羅漢再降一個等級,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我們現在怎麼修法?把大乘、小乘合而為一,學不起心不動念這做不到,我們沒有辦法修,它太高了,我們學不分別不執著。吃飯,不分別菜好吃不好吃,不執著,這真正修行;穿衣服,不必想到什麼樣的款式、什麼樣的料子,不分別不執著。學佛在哪裡學?日常生活當中學。處事待人接物不分別這是好人那是壞人,心目當中一視同仁,怎麼看法?各各都是佛,各各都是阿彌陀佛。你真修到這樣的時候,你就極樂世界修成功了。
海賢老和尚《永思集》一定要多看。你看海慶,他挑了一桶糞,大糞,在路上走路,那個路一定不大,鄉村裡面的小道。有一個人騎了腳踏車,速度很快,把他衝倒了,他挑一桶糞,跌倒之後那個糞潑了自己一身。這個騎腳踏車是個年輕人,罵他,旁邊人來打抱不平,他就勸大家說,不是他的錯,不要怪他,是我的錯。對人、對事、對物真正做到真誠、平等、恭敬。海慶有口吃,說話說不清楚,所以他很少說話,但是念佛字字圓明,就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他念得很清楚,你不感覺得他有口吃。但是不念佛,說話的時候,你就感覺得他口吃很嚴重。
他留給我們什麼啟示?留下金剛不壞身。死了,坐缸六年多的時間,海賢是他的師兄,開缸,如果屍體要是腐爛了就火化,骨灰就入塔。把他缸打開一看,面貌如生,連衣服絲毫損壞都沒有。他修什麼?他給我們表現的忍辱波羅蜜,為我們示現的,一生以戒為師,以苦為師,這八個字他做到了。寺廟裡頭粗活、重活沒有人願意幹的他全包了,而且做得心生歡喜。他修什麼?在物質環境、人事環境裡頭他完全放下了,放下一切分別執著,放下起心動念。因為只有不起心不動念,法身菩薩的境界,他才能留下金剛不壞身,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我們看這個光碟、看這個報告要能體會到。
這個地方我們念到這一句,「
佛照世間相,常住自寂滅
」,我們不行,海賢老和尚、海慶老和尚做到了,真不容易。只有即相離相,真正見到諸法實相,寂滅,滅的什麼?起心動念沒有了,分別沒有了,執著沒有了,這叫寂滅。常住寂滅,一切時、一切處,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叫常住自寂滅。世間萬事萬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糊塗,只是一般人見不到。到他走了留了金身,我們回頭再想想他在世的時候,住世那種言行,才發現其中的奧妙。那叫真修,不是一天念多少萬聲佛號、念多少部經,不是。他們一生不認識字,從來一部經也沒念過,一次經也沒聽過,但是他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法身菩薩相應。所以這兩句話我們要特別留意,海慶、海賢一生的行誼跟這兩句話相應,相應就是世間自在的意思。
「
又《甄解》曰
」,這日本淨宗大德說的,
「以世間配般若,自在即解脫義,王是法身。三一相即
」,般若、解脫、法身這三個相即,一即是三,三即是一,「
不縱不橫,名世自在王
」。世間自在王如來圓滿證得法身、般若、解脫。「
是從涅槃三德釋佛名號
」,《涅槃經》裡面所講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用它來解釋世間自在王佛的名號。「
古代一切從屬於王,故以王喻法身德
」,古時候政治制度一切聽命於王,所以用它來比喻法身。「
一切皆從法身所流現」
,一切法自零點能量場出生,我們用今天科學的話來說,一念不覺流現,「
又一一還歸於法身,故曰王是法身
」。一切法最後都是歸零,從零點能量場流現,還回歸到零點能量場,佛法裡頭稱為自性常寂光。故曰王是法身,生滅同時,不二。
「
通達世間,屬般若德
」。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自然通達,要不要學?不要學。只要你見性了,所謂見性就是見到諸法真相。諸法真相是什麼?怎樣才能夠見得?今天科學是用數學去探測,用科學的技術、儀器觀察證實,用的這個方法,是從外來的。外來能發現,像現在科學家把物質現象,確實這個祕密,宇宙的祕密揭穿了。看到物質現象消失了,物質現象現前,看到它的生、看到它的滅。是什麼生滅產生物質現象?原來是念頭,念頭生滅產生物質現象。所以,物質現象是假的,正跟佛經上不謀而合,佛經上講的,物質現象是從心想生的。相由心生、色由心生,這個心是念頭,被現代科學證明了。念頭從哪裡來的?科學家現在還是個謎,還沒有能證得。我們相信再有二、三十年,可能把念頭從哪裡來的,這個祕密也能揭穿。
佛在大乘經上講過,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是思考,我們想問題都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的能量很大,它有五十一個心所,圓滿的。八識裡頭起作用它是第一,對外可以能緣到宇宙的邊緣,對內可以緣到第八識,這是佛在經上說的,也就是預言。現在科學家他是用第六意識,用第六意識,佛說了,對內可以緣到阿賴耶,阿賴耶三細相,業相、轉相、境界相,境界相是物質。也就是三種現象,自然現象、心理現象(就是念頭)、物質現象,科學家可以緣到,但是緣不到自性。所以他還是凡夫,他還是搞六道輪迴。要怎樣才能夠像佛菩薩一樣這麼樣自在?不能用外面那些方法,要用裡面的,裡面是什麼?戒定慧。用戒得清淨心,證阿羅漢果;用定行菩薩道,脫離十法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在這個時候,再等著破無始無明煩惱習氣,這是沒有方法能夠幫你忙的,要時間,時間久了,自自然然沒有了。要多長的時間?三個阿僧祇劫。三個阿僧祇劫,通常也叫無量壽,有量的無量。三個阿僧祇劫滿了,無始無明習氣統統斷得乾乾淨淨,這個時候實報土不見了。實報土怎麼來的?無始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習氣沒有了,實報土不見了,常寂光現前。回歸常寂光,這就證得究竟圓滿無上菩提。
所以佛教教育終極的目標是什麼?是幫助我們回歸自性。我們從迷失自性變現出六道,無始劫以來,在六道裡頭搞生死輪迴,不能覺悟,愈迷愈深,愈陷愈苦。六道苦不堪言,最苦的是地獄,但是迷在六道裡頭,肯定在地獄時間最長。只有能聞到佛法,才有這個機會脫離地獄,沒有佛法,永遠不知道事實真相,你怎麼能脫離?大乘佛法裡頭,尤其是淨宗,淨宗的方法跟原理完全相應,這就不是假的,信願持名。信願持名與「佛照世間相,常住自寂滅」相不相應?相應。念佛重要,沒有事情的時候就念佛,念出聲音、金剛持、默念統統可以,一點都不妨礙。要不念佛就是念生死輪迴,你自己不知不覺,這就錯了。要念佛,對一切世間法隨緣不攀緣,這就好。學海賢老和尚、海慶老和尚,看這個世間沒有一樣不好,樣樣都好,一切人事物沒有分別心、沒有執著心。知道,心裡清清楚楚,全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哪有不好?又何況《
華嚴經
》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不能輕視,不能小看他。自己在生活當中養成謙虛,沒有傲慢,好!
通達世間是般若,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不從外頭來的。所以只要見性了,什麼都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通達明暸。「
於世自在,是解脫德
」,在這個世間得大自在了。解脫,念謝是做動詞用,把它解開,解開什麼?煩惱、習氣。脫是脫離,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脫離實報莊嚴土。於世自在,也就是這些世間法,十法界的法,乃至於實報莊嚴土極樂世界的一切法,對自己不產生絲毫的影響,不受它的干擾。極樂世界不會被樂迷了,你在那個世界裡頭生了歡喜心,歡喜心是煩惱,喜怒哀樂愛惡欲七情,干擾。逆境裡面生瞋恚,順境裡面生貪戀,全錯了。順逆境界一切都可以受,不起貪戀,不生怨恨,這就對了。完全用一個平常心,平是平等,沒有分別就平等,常是永恆,住在平常裡頭,這大修行人,真修行人!
我們入不了這個境界,怎麼辦?這是如來,法身如來的境界,是佛法裡頭至高無上的境界。而且什麼?人人都有分,個個不無,只是迷悟不同。佛法對一切眾生沒有別的,幫助大家覺悟,覺悟了都是一樣。徹底覺悟、究竟覺悟、圓滿覺悟,就是妙覺如來。他跟眾生有緣,有緣當然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佛出現在世間就為這個,幫助眾生離苦,離究竟苦。究竟苦是什麼?是輪迴。你不出輪迴,那苦樂是暫時的,脫離不了永久,輪迴苦,不能不知道。得樂要得究竟樂,究竟圓滿的樂是西方極樂世界,跟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實報莊嚴土相比,極樂世界第一殊勝。為什麼?後面我們讀這段歷史就知道了。極樂世界怎麼來的?是世間自在王教法藏比丘,法藏比丘是阿彌陀佛的前身,教他到一切諸佛剎土去參觀、去考察、去學習。一切佛剎土裡面善的、好的,你記住,統統要,還有不善的、不好的統統不要,回來建造你的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怎麼來的?集一切諸佛剎土真善美慧之大成,它變成第一,這麼來的。所以,得究竟樂是往生極樂世界。
一切諸佛如來出現於世間教化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我們就明白了,諸佛如來存的是什麼心,唯一的,第一個念頭,希望幫助他到極樂世界去,為什麼?得究竟樂。這個意思要懂,我們要搞清楚、搞明白。為什麼我不念別的佛,我念阿彌陀佛?為什麼我不念別的經,念《
無量壽經
》?就是因為諸佛如來的心願、本懷,幫助我們離究竟苦得究竟樂,就這麼回事情。離究竟苦得究竟樂的方法,就是信願持名求生淨土。我們對這個法門不相信,不能接受,好,再用別的方法,用八萬四千法門慢慢幫助你提升,引起你興趣,但是到最後還是歸這個法門。你看《
華嚴經
》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做為《
華嚴經
》的圓滿,看到了,《
法華經
》上,龍女八歲成佛,真的是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釋迦牟尼佛的用心,釋迦牟尼佛真實智慧、真實慈悲,我們要感恩。知恩報恩,知道佛恩,如何報恩?信願持名求生淨土,就是報佛恩。我們要抓住這一點,其他全是假的。假的怎麼應付?隨緣就好,為什麼?隨緣皆大歡喜,對我們不起障礙,對別人能生歡喜心,好!我們二六時中,緊緊抱住一句佛號,於諸佛如來,特別是彌陀本願,第六品就是四十八願。
所以,念老在這裡提醒我們,「
圓攝三德,三即是一,一即是三
」,這個三德就是法身、般若、解脫,一而三,三而一。「
如∴字三點
」,這個三點是梵文,梵文這是一個字母,念伊,伊的音,∴字三點,「
不縱不橫,表涅槃真身常樂我淨之無上妙德
」。當下一念就是,念念不要丟失阿彌陀佛,念念皆是阿彌陀佛,就對了,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認識名號第一德,怎麼認識?要靠經典,這一部經就夠了。如果在這部經裡頭還有懷疑,再去讀其他的大經,我是個過來人我清楚。我學佛六十三年,早年間,懺雲法師把淨宗介紹給我,我沒有接受。那個時候有個錯誤觀念,這是老太婆教,佛大概是接引沒有知識的人,用這個法門。我們自己認為是知識分子,認為很聰明,不甘心學這個法門,心目當中所嚮往的都是大經大論。這是什麼?受方東美老師的影響。可是方老師到晚年也皈依三寶,也修念佛法門了,那是他往生之前半年的事情,他才回頭,不容易。我是從《
華嚴
》《
法華
》《
楞嚴
》這些大經裡頭回過頭來,真正認識淨土,真正知道這一句名號不可思議。絕不是這些大經,大經理論不錯,方法也好,很難修,太雜了、太多了。
底下一段,『
如來,應供……佛,世尊
』,這十號是諸佛的通號,每一尊佛都可以稱如來,每一尊佛都可以稱應供,每一尊佛都可以稱為世尊。「
一切佛同具此十號,實則諸佛德無量,故德號亦無量,今隨眾生機,節略而稱十號。
」《
華嚴
》用十代表圓滿,這個地方也是這個意思,十代表大圓滿,代表佛德。佛的德就是自性本具的德能,無量無邊,他的德號當然也是無量無邊。娑婆世界,我們地球上的眾生根機不是很高,多了就不願意接受,太煩了,喜歡簡單,簡單就說十種,稱為十號。十種,每一種裡面都包含其他的九種,這就是《
華嚴經
》上所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這是大圓滿。所以要求證,一門深入,為什麼?要清淨心才能證得,要平等心才能證得,要大徹大悟才能明心見性。於是我們知道,如來傳的是真正的大法,我們必須要真正的心,與他相應才能接受,如果我們的心是妄心、是假心,那就注定這一生不能證得。
真心是什麼?真心沒有念頭,大乘教說真心離念,那個念是什麼?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是真心,起心動念是妄心。妄心裡頭有真心,但是真心不起作用,真心起作用是常寂光,妄心起作用是六道輪迴、是十法界。我們要學大乘,必須要懂得捨妄用真,像《
楞嚴經
》上佛說的,它才會相應。起心動念就是妄心,現代的人,妄念比過去超過百倍都不止。古人有妄念,妄念少,現在隨著科學的進步,妄念也進步了,愈來愈多。換句話說,跟真如跟心性距離愈來愈遠,現在人怎麼能證得?我們不說別人,問問自己,平心而論,我有這個能量嗎?眼見色是不是真在色裡面不分別好醜,不執著邪正,能不能做到?做不到,一天到晚還是這些雜念,那就是造輪迴業。每天累積的不是淨業,是染業,愈染愈深,為什麼?對於假的當作真的。什麼是假的?身體是假的,我們為身體操多少心。
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榜樣,一百一十二歲,對身體從來沒有操過心。為什麼?他只有一個願望,每天念著往生淨土,除此一念沒有第二念。雖然常常跟阿彌陀佛見面,也常常求阿彌陀佛帶他到極樂世界去,他自己說了,阿彌陀佛不帶我去,說我修得不錯,在世間多住幾年,給世間學佛人做個好樣子。論他往生的資格,早就有了,我細細看這個光碟,我覺得他具足往生的條件應該在二十五歲左右。他二十歲出家,我相信不超過五年,功夫成片了,功夫成片跟阿彌陀佛就有感應。他有壽命不要了,阿彌陀佛會帶他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要留他在世間做個好榜樣,他到底具足什麼條件?很簡單,他有慈悲心、他有愛心,他能愛護一切眾生,這是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他真正做到了以戒為師,以苦為師。
他持戒就是這一句佛號,一句佛號圓滿一切戒律;不怕苦,願意吃苦。看到享受他不滿意,一生從來沒有看到他有不高興的時候,只有一次你看到他板著面孔。那是為什麼事情?一百一十二歲的生日,這些在家居士們在來佛寺為老人慶生,做了一桌菜。他看到很不滿意,一口也沒吃,板著面孔,這是從來沒見過的。最後他還是吃一點什麼芝麻拌麵條,很簡單。那個不願意、不希望他們這麼做法,這是持戒,以苦為師。苦在他來說歡喜,他不以為苦,看到眾生每天大吃大喝,他起他的慈悲心,那真苦,那是造業。你看他看人在一起吃飯,看到人家碗裡菜、米飯掉到地下,把它撿上來吃掉,老和尚歡喜。他說你曉得嗎?你這一粒米不願意糟蹋,一滴水不願意糟蹋,這是積多大的福德。福從哪來的?福從這來的,節儉來的,一點都不浪費。農村裡頭沒有自來水,對用水很節省,不浪費,洗臉都是用小盆,不用大臉盆。惜福,真的要學。《
無量壽經
》所說的他全做到了,全表演給我們看,我們要細心去觀察。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留意,要給人做好樣子,掉到地上不要怕髒,老和尚就這麼吃掉的。
我們知道,自性是真正的無量光、無量壽,無量無邊的德能統統不在外面,智慧不在外面,福報不在外面。德能都是自己自性本來具足的,所以是平等的,沒有哪高哪低的;顯示出不平等,那是我們迷失自性有厚有薄。羅漢、菩薩他們迷得薄,所以看起來有智慧、有德行;佛是證得圓滿。六道輪迴的眾生迷得深,不知道因果、不知道聖教,自以為是,天天造業自己不曉得。這叫可憐憫者,世間可憐沒有比這更可憐的,我們一定要知道。
人有生決定有死,不要怕死,死了以後到哪裡去,這是個大問題,這比什麼都重要,這才是人生第一樁大事。我們今天有緣遇到淨宗,遇到阿彌陀佛,這個緣無比殊勝。縱然我們造了五逆十惡的罪業,必定墮地獄,遇到這個法門還有救,只要真信切願,一心專念,分秒必爭,你的業障全消掉了,極樂世界成就了。身體是假的,當然不能糟蹋它,但是也無需要過分的去愛惜它;愛惜它,養成這個習慣,出不了六道輪迴,為什麼?增長身見。身見是五種見惑裡頭第一個,你這個身丟不掉,丟不掉是什麼?脫離不了輪迴,麻煩在這裡。身體不要了,不去想它,證須陀洹果。須陀洹果是小乘初果,雖然是初果,他是聖人,他不是凡人,為什麼?他決定不墮三惡道,天上人間七次往返,證阿羅漢,就超越六道輪迴了。凡夫身見沒破,在六道裡頭沒有超越的時間,無期徒刑,這個無期是無量劫,多可怕!
那我們怎麼辦?像我這個年歲了,住這個世間不會長久,應當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念念求生淨土,沒有別的念頭,沒有別的擔心,統統能放下。什麼時候放下?現在就放下。決定沒有一樁事情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這一句佛號,其他的不聞不問,只要把這一句佛號抓住就行了、就對了。其他的,《
金剛經
》上所說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佛法,佛法都捨掉了,非法是世間法,更要放下。
下面這一段說,「
又此十號在諸經中之開合,頗有不同,例如《淨影疏》依《成實論》合無上士與調御丈夫為一號。開佛世尊為兩號
」。「
今依
」,現在這個會集本依
《涅槃經》、《瓔珞經》、《大智度論》,無上士與調御丈夫分別為兩個號
。至於佛跟世尊,
《涅槃經》則合之為第十號
。採取《涅槃經》,「
今依《涅槃》之說
」。這是開合不一樣,意思沒有兩樣,這是說法的善巧方便。
今天時間到了,下面,下一堂我們接著來學習十種德號細說。這是以十種德號說明我們自性本具無量無邊的德能,對自己要有信心,這一生遇到成佛的機會,不要輕易放過。好,今天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38。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三八集)【日期】2014/11/27【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13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七十九
頁,倒數第六行看起:
「
以下分釋十號
」。下面是念老的註解,為我們分別介紹佛十種通號。這十種通號表究竟圓滿的性德,必須要知道,這個十號一切眾生也有,佛有,眾生都有。所以《
華嚴經
》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為什麼?從十號裡頭就明白。從事上講,諸佛如來他們的性德沒有任何障礙,完全現前,我們六道眾生迷得太久、迷得太深,雖有不能現前。甚至於說,這十條任何一條我們現前都沒有,所以變成六道眾生。如果我們把障礙除掉,讓我們的性德圓滿的顯示出來,這人成佛了。由此可知,迷悟是一念,眾生跟佛也是一念,一念覺眾生成佛,一念迷佛成眾生。這個事實真相,我們一定要認識,要能體會到。真正體會到,我們對於這一生念佛往生成佛,就有堅定的信心,就不會有絲毫懷疑。所以這個十號非常重要,我們看念老的註解。
一、排列的順序,諸經也不一定,但是一般都會把「
如來
」擺在第一。如來什麼意思?「
如者,真如也。乘真如之道來成正覺,故名如來
」。真如,什麼叫真如?「真」就不是假的,它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凡所有相包括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經上沒有說除實報土,沒有這句話,換句話說,實報土也不例外。實報土跟十法界跟六道輪迴不一樣,六道輪迴是心現,它有識變,阿賴耶識把它變化了。變成什麼?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全是阿賴耶的事情。如果我們放下阿賴耶識,那個世界就是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的特色,讓我們明顯覺察到無量壽,它所有的現象,沒有生滅這個現象在裡頭,不像十法界我們這個六道一切法都有生有滅。這個生滅,現在科學家藉著最新的科學儀器觀察到,能夠觀察到千兆分之一秒。佛經裡面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佛問,「心有所念」,這個心是凡夫心,就是我們念頭,我們起了個念頭,「幾念幾相識耶」。這一句話裡問了三樁事情,有幾個微細念頭,有幾個物質現象,有哪些精神現象(識就是精神現象,相是物理,識是心理),你看問三樁事情。彌勒菩薩回答,彈指,彈指之頃,「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三十二億乘百千,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再乘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也就是,一個念頭是三百二十兆分之一彈指,我們毫無感覺。這個現象就在眼前,從早到晚沒離開過我們,物質現象如是,精神現象如是,自然現象亦如是,它是生滅法。實報土裡頭沒有這個現象,好像它永恆不生不滅,我們看到這個樣子的。實報土裡頭只有隱現不同,有緣它現相,沒有緣相就不見了。隱的時候不能說它無,現的時候不能說它有,隱現一如,隱現不二,這才是事實真相,這叫真如。「如」是完全相應的意思,圓滿相應,究竟相應。遍法界虛空界就是真如,有現相的真如,十法界六道還帶著阿賴耶,變幻的真如。誰能見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人,他見到了。
真如,我們中國人知道,《大學》、《中庸》成書的時候,《禮記》成書的時候,佛法還沒到中國來,中國人就能說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個明德就是真如。明德的相(明德是體,真如是體),它的相是什麼樣子?親民。親民什麼意思?慈悲,愛。它的作用,止於至善。佛法講體相用,一而三,三而一,一體。所以中國古時候這些聖賢,這些老祖宗,我們從大乘教義裡頭去觀察,不是凡人,那是什麼人?我覺得是諸佛如來在中國這個地區示現。像《
普門品
》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而為說法,中國人信聖賢,所以這中國人信的是感,如來就有應,在中國示現聖賢身,在印度示現佛菩薩的身,在歐洲示現基督耶穌、摩西,現這樣的身分,全叫如來,全是真如變現的。真如變現,六祖一句話講得很明白,他老人家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整個宇宙。佛教裡面說整個宇宙,沒有說是神造的,說緣起。講得好!緣起憑什麼?憑自性,自性法爾如是。自性不生不滅,自性沒有過去現在未來,它是真的,永恆不變。它還是定的,六祖給我們透的信息,「本無動搖」,它從來沒有動過。搖也是動,沒動過,極其細微的動作它都沒有,如如不動。這是什麼?自性本定。為什麼佛教主張修定,道理就明白了,唯有定的功夫跟自性本定相應,回歸自性,這就是如來所證得的大定。定生慧,慧是對萬法通達明瞭,沒有絲毫錯誤。於是我們就知道,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統統是自性本來具足,與外面毫不相關。
我們今天都是向外求,錯了,要回過頭來向內。向內裡怎麼發現?修定。你看,不起心不動念是自性本定,這是究竟圓滿的大定,如來證得的。菩薩證得的次一等,菩薩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叫無明煩惱,像水一樣,一動它就渾濁、它就起波浪,照見的功夫就失掉了。不起心不動念是自性本定,自然開智慧。我們學經教,八萬四千法門,學經教也包含在其中,全是修定,八萬四千種修定的方法。無量法門還是修定,法門真的無量無邊,統統是修定。修定簡單的說,就是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放下執著。單單放下執著,小乘定,阿羅漢。不要小看阿羅漢,證得阿羅漢果,六道輪迴沒有了,超越六道。六道是一場夢,醒過來了,六道不見了。不見,眼前現的是什麼?現的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六道是釋迦牟尼佛的穢土,造善惡業變現出來的;四聖法界裡頭沒有善惡業,還有染淨。證得阿羅漢果,我們經題上的清淨心現前。這個境界,要跟西方極樂世界帶業往生的人,而且帶業是下下品往生,阿羅漢跟他比怎樣?不如。為什麼?阿羅漢不能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他完全憑自己修行的功夫證得阿羅漢果,將見思煩惱斷盡。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極樂世界的,都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得到阿彌陀佛無量劫修積功德的加持,能將這個往生的人立刻提升到阿惟越致菩薩,比阿羅漢高太多了。我們在這個世界想證阿羅漢,不可能,別說阿羅漢,初果須陀洹我們都沒分。為什麼?須陀洹要斷三界五種見惑。第一個身見,他真的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他確確實實把這個身當作一件衣服看待,不是我,是我所有的。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衣服髒了換一件,身體壞了換一個,它不是我。我們不行,我們認真把身體當作我。這個功夫你試試看,你能不能做到。這個功夫能做到,其他四種見惑不難斷。邊見,邊見是對立,對立放下,和諧就現前,佛法講的六和敬就圓滿。戒取見、見取見這兩個合起來,我們中國人叫成見,自以為是,某人成見很深,不容易接受聖賢教誨。最後一種叫邪見。這五樣都放下,都斷乾淨,證須陀洹果,小乘初果。你就曉得多難!
我們今天遇到這個法門,就非常格外的值得慶幸,太難得了,我們遇到了。遇到這個法門,這個法門修學容易,相信難,太難了。聲聞、緣覺不相信,三乘菩薩不相信,乃至於實教菩薩相信的也不多,諸佛如來稱之為難信之法。難信我們為什麼能信?這個答案佛在經上說出來了,我們是過去生中無量劫來多生多世修學這個法門累積的善根,而且還得諸佛如來的加持。這些諸佛如來我們過去都曾經拜過他、都曾經跟他學習、都曾經供養他,以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這個功德加持,這一生遇到能信。信心堅定,願意往生,一向專念,這一生成就,這個不能不知道。捨棄這個法門,學別的法門,那就是修積一點善根,這一生不能成就。這是老實話。試試看,把煩惱習氣斷掉,你就知道它難。
所以他乘真如之道來成正覺,像釋迦牟尼佛。真如沒有現象,性相一如,只有契入這個境界他明瞭。六道凡夫、聲聞、緣覺、權教菩薩都不知道,全迷了。真如在哪裡?真如無處不在,它是一切法的本體。我們學習常常用電視屏幕來做比喻,電視的屏幕就好比是真如,屏幕裡面現的相,那就是一真法界、十法界、六道輪迴,那是畫面。畫面沒有離開屏幕,屏幕沒有離開畫面,我們在看畫面的時候,真妄一體。但是會看的人看到真,真相就是屏幕,屏幕上一無所有,它所現的相是假相,剎那生滅。生滅的頻率,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百二十兆次的生滅。一秒鐘我們能彈幾次?有人告訴我,可以彈七次,我相信,再乘七,二千一百兆次,一秒鐘。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我們怎麼會曉得?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哪一個生滅是我?不可得,根本就沒有我的存在。相續相,我們看的現象全是相續相,我們不知道相續相,以為是真的。相續是相似相續,不是完全的,就是這一個念頭,它裡頭現的相,現的相是整個宇宙,第二個念頭也是整個宇宙,但是第一個相跟第二個相並不完全相同,大同小異。我的看法是小同大異,這真的,不是假的,念念不可得。所以,佛在《
金剛經
》上才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是我們現前面對的現相,現相從哪裡來的?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我們自性有別業有共業,別業共業本來是相通的,因為我們現在有執著、有分別,它不通了。分別執著放下,自然就通了,智慧開顯,諸法實相至少一半見到了。還有一半必須到妙覺如來的果位,才完全通達,所以這叫如來。
下面又有一個意思,
「又如諸佛安穩道來,此佛亦如是來,更不去後有中,故名如來
」。後有是六道輪迴的現象,更不去後有,他不在輪迴當中,他超然了,這叫如來。第三個意思,這都是佛在經上常說的,「
如諸佛而來,故名如來
」。今佛如同古佛之再來,這句話是真話。我們現在能體會到,自性總是感應,眾生有感它自然就應。感的人有念頭,也就是說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應的人沒有,不但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也沒有。所以叫乘如實道而來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得自在,沒有絲毫障礙,幫助眾生、成就眾生,把眾生送到極樂世界,這是圓滿功德。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諸法的生起,第一個起心動念,從起心動念生分別心,從分別心裡面生執著心,一個比一個嚴重。世間法裡頭沒有這種講法,唯獨佛有,所以佛一定要出世。如果有人真要講的跟佛一樣,佛又何必多事,就不需要應了。只有佛能講得清楚、講得明白,除佛之外,沒有人能把它徹底講透徹、講明白的。佛的隱顯是自在的,雖有隱顯,沒有起心動念,這個一定要知道,所以叫如來。
「
又《合贊》曰:《涅槃梵行品》曰:云何名如來?如過去諸佛所說不變。云何不變?過去諸佛為度眾生說十二部經,如來亦爾,故名如來。
」十二部經,是說佛說經總共使用十二種不同的體裁,如同長行、偈頌,這是文字上的差別,因此十二部經代表佛一生所說的一切經教。佛來到世間是來說法的,這一點不能不知道。同學們出家了,出家為什麼?出家為教化一切眾生而說法的,這就對了。哪一尊佛不說法,哪一尊菩薩不說法,哪一尊羅漢不說法?找不到。這些人到世間就是一個使命、一個願望,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是佛的本懷,這是佛的本願,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用什麼方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教學。我們現在叫教學,佛經上的話叫說法,「今現在說法」。無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只是教學的手法不一樣,統統都在說法。或是言教,或是身行,身體做出榜樣給他看,讓他覺悟,他來問的時候,給他講清楚、講明白,身行言教。諸佛如來包括阿羅漢,他們有沒有辛苦?你們想想看有沒有?答案是沒有。為什麼沒有?他沒有身見。我們有苦,為什麼?有身,執著這個東西是身,這才有苦。他沒有身,沒有身哪來的苦?所以他沒有苦。你別看海賢老和尚好像一生很辛苦,他一點苦都沒有,身見破了。所以他每天那麼歡喜,那麼快樂,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還有辛苦,還有勞累,那都是因為有身,身見沒破。身見破了,不知道疲勞,這些煩惱疾病痛苦全沒有了。所以今佛來了,菩薩來了,亦如是,稱他作如來。
「
又《會疏》曰:如來義有三:謂法身、報身、應身
」,統統是如來。有這個現象,有這個事實,千萬記住,無論是應身、報身、法身,都沒有起心動念,妙就妙在此地。他說他起心動念,那是舞台表演,給我們這些人看的。如果他把真實相告訴我們,我們不敢相信我這一生會成佛。為什麼?看到他多生多劫修行成功了,我沒有修那怎麼會成功?所以他給我們現身,給我們說法,一定應我們的根性,我們是上上根,他用上上法;我們是普通的根,他用普通法;我們是下根,他用下法。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我們是小學程度,佛就是小學老師;我們是中學程度,佛就是中學老師;我們是研究所的程度,佛就是博士班的老師。我們有分別,他沒有分別,我們有起心動念,他沒起心動念。
下面《
金剛經
》裡頭說得好,「
《
金剛經
》云: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此法身如來也。
」法身在哪裡?法身遍一切處,法身遍一切時。所以現身說法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都在眼前,沒有過去未來,沒有此界他方,也就是說時間空間全沒有了,就在當下。這是講真話,這不是說假的。
下面
《轉法輪論》
裡面說,「
第一義諦名如,正覺名來。此報身如來也
」。報身如來在哪裡?到極樂世界就看到了。極樂世界,我們在同居土、方便土、實報土所看到的阿彌陀佛,全是報身如來,我們有機會可以見到。你看,第一義諦叫如,諦是真實,第一真實,不是第二,完全講的是自性。自性是第一義諦,能生萬法,有二有三就不能生,一太重要了,一門深入,一向專念。我們能守住一,這個一是任一,不是獨一,任何一個法門你能夠守住,一生守住不改變,沒有不成就的。這成就什麼?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這叫如,第一義諦叫如。正覺叫來,他的覺悟是正確的,沒有錯誤。為什麼?完全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從外學來的,外面學來的知識,不叫智慧,這是本性,本來具有的智慧現前。所以此報身如來也,在極樂世界看到。
下面
《成實論》
,這小乘經,「
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名如來。此應身如來也。
」釋迦牟尼佛所示現的,是這個境界,乘如實道。如實道就是第一義諦,如實道就是法身,從法身變現出應身,應化身。諸菩薩亦如是,菩薩在實報土,有緣的眾生跟他有感他就有應,他從實報土來,應化身相來教化眾生。住世時間久暫完全是感應,眾生感應的時間長,他住世時間就久;眾生學一個階段不耐煩了,不想學了,他就走了,示現滅度。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住世八十年,我們一般講他八十歲過世的。世尊出世的時候跟我們說過,當時人壽平均是一百歲,他提前了,八十歲就走了。應該得度的(就是機感相應),凡是成熟的都成就了,至少也是阿羅漢。證得羅漢,證得菩薩,大部分的,善根成熟的,都往生到極樂世界,他度化這個事情圓滿,這一個階段圓滿了,示現入般涅槃。這是應身如來。
「
又天臺《壽量品疏》
」,天台是智者大師,對大師的尊稱不稱名,也不稱字,也不稱他的號,稱他居住的地方,他住在天台山。「壽量品」是《
法華經
》裡面的一品,他有《法華經文句》,就是《
法華經
》的註解,智者大師所作的,現在留在《大藏經》裡面。《壽量品疏》裡頭有說,「
如者,法如如境,非因非果,有佛無佛性相常然。遍一切處而無有異為如
」。這解釋得很清楚,什麼叫如?法如如境,如如就是這個樣子,這個樣子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它沒有因果,它沒有生滅。這個要怎麼講?我們才能有一個概念。一定要懂得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一彈指,也就是三十二億百千我們乘出來,三百二十兆。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個念頭,每一個念頭都現相,現全宇宙,整個宇宙,不是現局部的。像我們看電影幻燈片一樣,每一張幻燈片都是跟整個屏幕相應的,不會是一半,不會是一部分。每一個念頭都是一個完整的宇宙,但是每一個念頭的裡面,那個宇宙並不完全相同。我們看到很小的範圍,好像是一樣的,今天跟昨天沒有什麼改變,你看整個地球就不一樣,你再看銀河系更不一樣,再看大千世界那差別太大了。所以我說叫大異小同,不是大同小異,大異小同,這真的,一點都不假,我們才能看得懂這個意思。法如如境,這個境界就是這樣的,沒有因果,它是念頭變現出來的。而且時間太短了,一秒鐘裡頭,它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我們根本就無法想像。因為我們才動一個念頭就三百二十兆個波動,一秒鐘是二千一百兆次,你看多快速。每一個波動現象是一個宇宙,完整的,每一個念頭都不相同,構成現前這個畫面。我們生活在其中,完全不知道,不是佛用這個善巧方便給我們說明,我們不能相信。沒有今天科學家給我們做證明,我們的信心不踏實,還有懷疑,不是我們境界。
我今天看到科學報告,納米相機可以能捕捉千萬分之一秒,那麼短的現象能捕捉到。所以我相信,十年之後,不要到二十年,宇宙奧祕第二個會被科學家揭穿,那就是念頭是什麼。物質是什麼明白了,跟佛經上說的一點沒錯。現在第二個,念頭是什麼?物質是念頭變現的,念頭是什麼?科學家再有十年的努力,應該可以搞清楚。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凡夫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的極限,對外可以了解整個宇宙,對內可以能夠緣到阿賴耶,阿賴耶三細相,業相、轉相、境界相,緣不到自性。也就是說,他不能明心見性,他要明心見性,他就是佛菩薩,他只是一個科學家,了解事實真相,不得其用。學佛的人不用科學儀器,用禪定功夫,用放下的功夫。徹底放下,人在禪定當中,能證得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德相,像《
華嚴經
》所說的。佛法是教我們親身證得,得受用,受用就是法身、般若、解脫。解脫是大自在,沒有障礙,在遍法界虛空界隨時隨處都可以現身。現身還是沒有起心動念,對方起心動念,順著對方的念頭現身說法,不隨順自己,隨順自己沒有念頭,真妙,妙到極處!所以應化身,像釋迦牟尼這是個好的樣子,他沒有因果,他不造業。我們有因有果,有因有果就造業。沒有因果,不造業。
下面說,「
有佛無佛性相常然
」,有佛是現,無佛是隱,隱現一如,性相不二,常然,它就是這個樣子的。「
遍一切處而無有異為如,不動而至為來
」,他來現身,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叫來。這是智者大師在《
法華經
》給我們解釋如來,說得好!「
指此為法身如來也
」。「
蓋佛有法、報、化三身,故如來之釋亦有法、報、應(即化)之異
」,應就是化身。「
具如《會疏》所釋
」,《會疏》是日本淨宗大師《
無量壽經
》的註解,他說,「
一、無來去者為法身」
。法身沒有來去,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是法身。「
二、正覺於第一義諦、真如實相如是而來,是為報身
」。他從哪裡來的?他從實報土來的。「
三、乘真如實相之道而成正覺,如是而來,是為應身
」。釋迦牟尼佛在我們地球上所示現的,應身如來。「
諸釋皆可依《會疏》之說,而知其意。
」上面這些解釋統統可以依照《會疏》,《會疏》說的這三種,我們了解這個名相的概念,它是自性流露出來的。
自性隨緣不動,緣有勝有劣,最殊勝的是實報土法身菩薩。這個一定像阿彌陀如來,在極樂世界所現的身是從常寂光裡面流露出來的。常寂光就是真如,常寂光就是實相,常寂光是一切法的理體,這裡頭有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一切眾生個個相同,沒有例外的,所以生佛平等。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稍稍有這個概念,對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大智大德大能會生起信心,不再懷疑了。如果有懷疑怎麼辦?疑一定要斷掉,為什麼?它會障礙我們往生。斷疑生信的方法無過於經教。經教有人講,好;沒有人講,念,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意思自己見到,障礙就沒有了。這第一個號意思。
接著看第二,「
應供
」。
《大論》
是《大智度論》,《大智度論》裡面說,「
佛諸結使除盡
」,用我們現在科學的話來講,回歸零點能量點,零點能量點就是真如自性。結使是煩惱的代名詞,總的來說,不外乎前面我們所說的,起心動念叫無明煩惱,分別叫塵沙煩惱,執著叫見思煩惱,煩惱無量無邊,歸納起來不外乎這三大類。真正修行人,就是在現前境界相當中,把煩惱放下。眼見色不起心不動念,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你要到極樂世界去,決定生實報土。如果不能,他還會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菩薩,生方便有餘土。如果妄想分別執著全有,這是六道凡夫,生凡聖同居土。不過我們一定要知道,不能小看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為什麼?雖然是下下品往生,到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本願(就是四十八願)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句話可不得了!你的地位雖然不高,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跟法身菩薩沒有兩樣。不是你證得的,阿彌陀佛加持你的,加持管用,不是不管用。所以你就有能力到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跟你有緣的眾生,你跟法身菩薩一樣,可以現身說法去度他們,有這個能力。有能力到十方世界去拜佛,佛一定會接受你,你是阿彌陀佛的學生,諸佛看到都另眼相看,特別歡喜。你供佛修福,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想去就去,想回來就回來,得大自在。這是我們夢寐以求而求不到的,到極樂世界心想事成,所以不能不去。佛所有煩惱都斷盡了,「
得一切智慧
」,圓滿的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不是讚歎的話,這是事實真相,「
故應受一切天地眾生供養。以是故佛名應供。
」應供就是應該接受供養,為什麼?為眾生種福。眾生沒福,到哪裡去修福?供養三寶是大福報,這一點不能不知道。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每天修的福慧在我們這個世間無量劫也辦不到,在極樂世界天天辦到。我們對於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不再迷惑,真正會發心,早一天往生,早一天成就。往生就是成就,憑什麼成就?就憑這一點,福慧雙修。在這個世界哪一天才能圓滿?在極樂世界天天圓滿。
「
又《淨影疏》曰
」,這是我們中國法師,隋朝時代淨影寺的慧遠法師,他為《
無量壽經
》有註解,叫《無量壽經義疏》。他說,「
證滅相應,故名為應
」。滅是滅煩惱,證是證得自性本有般若智慧現前,應有這個意思,這叫應。「
又證滅故,合應供養,故云應供。
」因為他有證、他有滅,證就是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自在現前;滅,滅三種煩惱,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滅掉,這個時候應該接受供養。供養如來得無量無邊的福報,不能不知道,所以叫應供。「
又《會疏》曰:萬行圓成,福慧具足
」,跟上面意思差不多,上面講證滅相應,此地說萬行圓成,圓滿成就,福慧具足,具足也是圓滿的意思,「
應受天上人間供養,饒益有情,故號應供。
」在中國,大的寺廟每年有舉行供僧,千僧齋,供養一千個出家人,請他們來應供,就是中午請他們吃飯。這一千個人裡頭很有可能,如果家裡修供養的人真誠,如理如法,會有佛菩薩、阿羅漢來應供。供齋的人應該把每一個來應供的出家人都看作真佛、真菩薩,這個功德無比殊勝。
下面第三個德號,「
等正覺,梵語三藐三菩提
」,這完全是音譯的,具足的說,「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無,「
耨多羅為上
」,這就是阿耨多羅是無上,三翻成正,藐翻成等,菩提翻成覺,等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等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菩薩因行圓滿而成等正覺
」,菩薩在因地,佛是成果了,所以佛在果地,菩薩因行修圓滿,他就成佛,成等正覺是成佛。「
舊譯
」,新舊是在唐朝,玄奘大師以前的都稱為舊譯,玄奘大師建立譯場,稱為新譯,這個新舊是這麼分法的。「
舊譯為無上正遍知
」,正是正確,沒有錯誤,遍知就是什麼都知道,遍法界虛空界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就這個意思。
「
《維摩經肇註》
」,肇是僧肇大師,鳩摩羅什大師的弟子,他說,「
阿耨多羅,秦言無上
」。那個時候中國也是在分裂的時候,這個秦就是姚秦,鳩摩羅什大師在中國翻經的那個時代。「三
藐三菩提,秦言正遍知
」。這是舊譯,翻作無上正遍知,玄奘大師所翻的是無上正等正覺。梵文是相同的,兩位大德翻的不一樣,但是意思上都通。僧肇大師說,三藐三菩提,秦言正遍知。「
道莫之大,無上也
」。這個道是佛所證得的道,就是真如自性,真如自性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無上。「
其道真正
」,其道真又正,「
無法不知,正遍知也
」。這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現前,確確實實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決定不是學來的。這一點我們要細心去體會,對於古人教學的概念、教學的方法,我們才會歡喜接受。譬如現在學校科目很多,廣學多聞;佛法不是的,佛法教你一門,一生就搞一門,不能搞兩門,跟現在完全相違背,我們走哪個路子?走現在的路子是佛學,不是學佛,把佛的經典都變成一種玄學、變成知識,甚至於講它是神學,是文化裡頭很有限的一部分。
我們搞了這麼多年,漸漸的明白、接受了,佩服得五體投地。佛法的修學,目的是教你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是成佛。所以佛陀這個名詞要用現在的話說,在佛陀教育裡面,它是最高的學位,再沒有比這個更高的了,像現在博士學位。每一個人都應該拿到,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你迷失了自性。佛法是平等法,一切法都是自性變的,所以一切法跟自己是一體。為什麼不能成佛?你不承認,你不相信自己是佛,不相信自己有無量智慧,不相信自己有無量德能,不相信自己有無量相好,你都不相信。你要相信了,極樂世界是你的老家,往生極樂世界是回老家。我老家樣樣現成的,一樣都不缺乏,回到老家之後,你才真正有能力、有智慧、有道行,去幫助十方諸佛剎土裡面苦難眾生。你知道那些苦難眾生跟自己一樣,自己現在破迷開悟了,那些眾生還在迷,還不知道開悟。他跟我們有緣,我們有責任應該要去幫助他,而且是無條件的去幫助他,就像諸佛菩薩幫助我們,無條件的。我們幫助別人也是無條件,真誠的愛心,無量的智慧德能相好,接引眾生,真是無法不知。
末後一句,「
又《淨影疏》曰:正者,理也。於理窮照」
,括弧裡頭說(即徹照於理體),理體就是自性,完全明白了,一絲毫迷惑都沒有,「
故云遍知
」。你看你一見性,你要知道這個好處,我用一門見性,見性之後全明白了,不必要學的,完全通達。為什麼?這是你的本能,你完全回歸自性,完全恢復本能。你要不相信的話,你好好回頭想一想,釋迦牟尼佛是我們一個好榜樣,他一生所說的這些經典,我們在《大藏經》裡看到了,他從哪裡學來的,誰教他的?沒有。雖然早年頭,十九歲離開家到外面參學,印度所有宗教、所有學派,他都去學習過,而且學習非常認真。學了十二年覺得怎麼樣?覺得沒用處,不能解決問題,所以放下了。這個示現用佛學的術語來說,十九歲離開家庭,放下煩惱障,七情五欲;三十歲不再參學、不再學習,統統放下,放下所知障。二障放下,他在菩提樹下入定,豁然大悟,就能給我們講十二部經。十二部經自己通的,沒人教他,他能講。那些外道都聽不懂,他以前參學的那些宗教、那些學派,對他所說的都不能完全通達。那些人也學,把它當作一種知識來學習,為什麼?不開悟。為什麼不開悟?方法不對,一定要一門深入才會開悟。同時涉獵很多門,你學雜了、學偏了,所以你只能學到知識,你智慧沒有開。智慧是什麼樣子?智慧是不用的時候心地清淨,一塵不染,起作用的時候,別人來問,你沒有不能回答的,而且都回答得非常巧妙,啟發人的智慧,這不一樣。我們對這些地方要特別留意,培養我們自己的信心,對佛的信心,釋迦牟尼佛決定不會騙人,句句話都是實話。實話就是從真實心中流露出來的言語,沒有通過思想,他不用阿賴耶、不用末那、不用意識,轉八識成四智,他用的是什麼?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大圓鏡智就是大覺,平等性智就是轉末那識成就的,妙觀察智就是清淨心,轉第六意識成就的。轉阿賴耶,用經題上的話來說就是覺;轉末那,平等;轉第六意識,清淨。自性本自具足,不從外來。
我們要把佛教再興旺起來,要從這裡興,沒有幾個真正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佛法興不起來。達摩傳到中國來的禪,一定要到第六祖惠能大師,不認識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從這個地方發揚光大。往上五代都是單傳,都是傳一個。在今天,學習有一定的困難,大家不相信佛所說的,把佛(釋迦牟尼)也看成一個普通的人,智慧比人稍微高一點,而不能承認他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就難了。難到極處,佛法在這個世間滅掉了。這是末法時期,末法一萬年已經過了一千年,這是第二個一千年,四十一年。我們必須從這個老方法真幹,用自己來做實驗,我就一門深入。我們這個一門,實際上還是兩門,但是兩門是一門,那就是一部《
無量壽經
》、一句佛號。以一句佛號為主,不以經為主,經幫助,助修,佛號主修。
我們發心幫助這個苦難的世界,我們用什麼幫助?學習《
群書治要
》。學習來做什麼?把它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奉獻給這個時代的地球上的居民,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我們奉獻給他們,幫助大家建立共識,目的是希望化解世界的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諧,帶給眾生幸福美滿的生活。自己一心一意求生淨土,沒有第二個願求。為什麼?往生到淨土才是究竟圓滿,我們要發這樣的心,要立這樣的志。《
群書治要
》是分我們一點心,不怕,我們用一句佛號把它彌補過來,放下書本的時候,阿彌陀佛就現前,不礙事。早晚要拜佛、要念佛、要經行。經行我講散步,現在人講運動,畢竟這是個身體,身體需要運動,需要活動,活就要動,不動就不能活了。拜佛是動,繞佛是動,我們有這兩樣就夠了,這兩種運動就夠了,時間愈長愈好。那我們這一生沒有白來,世間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徹底放下。我們的依靠是誰?阿彌陀佛、諸佛如來。我們起心動念、言行舉止,佛菩薩知道,常寂光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真幹,佛真加持,這一定的道理。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不能不知道。
下面第四,「
明行足
」。明有很多種的解釋,此地略舉幾種。第一個,「
《大論》曰:宿命、天眼、漏盡,名為三明。
」宿命是知道自己過去生中,無量劫來生生世世,在輪迴,在六道,在十法界,在行菩薩道,全都清楚。這是什麼?證得究竟果位的人他知道。第二天眼,他沒有空間的障礙,也沒有時間的障礙,能看到過去無量劫,也能看到未來無量劫。漏盡,漏是煩惱的代名詞,漏盡就是我們常說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放下,沒有了。不但沒有,連習氣也沒有,叫真漏盡。都是妙覺如來所證得的,這個叫三明,三明六通。
《會疏》與《淨影疏》說法相同,「均謂明即三明。
」這個明就是前面所說的三明。
第二段,「
但《淨影》又謂:明是證行,證法顯了,故名為明。
」這個意思是說,明是你現前所證得的,行是行為。你在一切法裡頭,這個法就是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所生的萬法,你沒有一樣不明瞭,沒有一樣有障礙。你對這些法,體相作用,因緣果,理上事上,沒有一樣不通達,沒有一樣不明瞭,這叫明。這個明的意思跟前面說的是一樣,它說得更清楚,說得更深入。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39。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三九集)【日期】2014/11/30【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13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八十一
頁,第三行最後一句看起:
「
二、但《淨影》又謂:明是證行,證法顯了,故名為明。是說較深。
」這是佛的十種稱號第四個,「
明行足
」。念老為我們蒐集了經論,來給我們說明這個尊號的功德。前面說過佛的十種通號,就是名號,十種通號,從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這些名號都是說明我們自性本有的德行,這十個號可以把自性功德圓滿都包括了。
自性的智慧德能沒有邊際的,真實是沒有法子想像,沒有法子能說得出來,能說也是略說,讓我們有個概念。到什麼時候全明白?大徹大悟就明白了。佛陀的教育是真實究竟圓滿的教育,他教什麼?就是教我們要回歸自性。大乘經上常說,「心外無法」、「一切法從心想生」,只要你能夠明心見性,你什麼都知道,見性就明白了。為什麼?一切法是自性變現的,這個是對佛法有研究的人都知道。佛法是無神論,這個一定要知道。因為所有宗教都要立一個造物主,宇宙從哪來的?神造的,在佛教裡頭沒有。佛教說宇宙從哪來的?是自性變的。自性在哪裡?自性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自性是什麼?自性是自己的真心,不是別人。
所以宇宙從哪來?自己造的,每個人自己造的。怎麼造的?念頭造的,你有念你就在造作。這個念純淨純正,那就是自性的本來面目。如果有起心動念,自性就迷了,迷得很淺,不嚴重,所以它現出的境界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不是從外頭來的,是我們純正純淨的念頭變現的,大乘經上說得很清楚;如果從起心動念再生起分別,這就迷得比較重了,這個境界是阿羅漢的境界,他有分別;如果再有執著,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有,那就是六道輪迴的境界。六道裡面的眾生統統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這種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叫妄心,它不是真心。
真心,六祖惠能大師說得最簡單,也很明白。他講了五句話,第一個,「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所以真心是清淨的,真心沒有染污。被染污的是妄心,這個一定要曉得,那不是真心。第二個,第二句他說「本不生滅」,真心沒有生滅的現象,永遠沒有生滅。它在不在?在。在哪裡?就在現前,我們肉眼看不到,我們耳朵聽不到,我們的念頭也想不到,六根對它都不起作用。它在我們現前,它無處不在,它無時不在,它沒有時間空間的維次。我們就知道了,科學家講空間維次從哪來的?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空間維次就沒有了。這個道理我們要能夠慢慢體會到,這是很深的問題。佛教修學它最終極的目的,教我們明心見性,也就是回歸自性。我們從自性生出來的,最後還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叫做成佛。但是要知道自性是本有的,所以大乘經裡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個個都是,只是他迷了,他不認識。雖然他不認識,他並沒有失掉,他自性在,只是迷而不覺,他不用真心,他用妄心。
學佛,佛家講修行,行是行為,行為很多,無量無邊,不出三大類。第一個是念頭,念頭是心的行為,妄心,不是真心是妄心,思想是屬於心的行為;言語是屬於口的行為;動作是屬於身的行為。行為再多不出這三大類,叫身語意,這三大類全都包括了。行為錯誤,不正,把它修正過來叫做修行,所以修行是修正錯誤的行為。錯跟對的標準是什麼?標準是自性,自性的性德,絕對的標準,自性清淨,自性沒有起心動念。我們如果是在生活當中,眼見色看得清楚,耳聞聲聽得清楚,沒有起心動念,這就是佛。所以佛在哪裡?佛就在現前。你能真正做到,見色聞聲、嗅香嘗味,六根在六塵上起作用真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這叫如來;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叫菩薩;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人叫阿羅漢;如果三個都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那就是六道眾生。
由此可知,佛家講修行證果,與研究教理有沒有關係?沒有關係。不認識字,不懂教理的,能不能成佛?能。只要他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起心動念,他就成佛了。於是我們就明白了,去年往生的,南陽來佛寺的這個老和尚,海賢老和尚,他不認識字,他沒有念過書,他達到什麼境界?我看他的光碟、看他的《永思集》,我判斷他,他成佛了,他到最高的境界了。他用什麼方法?一句阿彌陀佛。諸位要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不可思議。這一句佛號,師父教給他的,教他就念這句佛號,一直念下去。他念了九十二年,二十歲出家,念了九十二年,他一百一十二歲往生的。你看往生多自在!給我們表演。世間人免不了生老病死,他生有苦,我們都有生苦,生苦忘掉了,但是老有苦、病有苦、死有苦。老和尚往生極樂世界,沒有老苦,一百一十二歲不要人照顧,自己照顧自己,身體健康,頭腦靈敏,一點不迷惑。沒有生病,沒有病苦,走的時候,真就走了,沒有死苦,這個難得,這不是騙人的。
這個小廟三個人,達到這個境界。頭一個往生的他媽媽,他媽媽八十六歲那一年,一定要回老家。老和尚勸,勸了好多次,不行,非回家不可,那只好順著她的意思,陪她回老家去。到老家幹什麼?把女兒叫來、姪女兒叫來,這是親生的骨肉統統叫來,然後就把她請來。來了之後,老太太親自下廚房包餃子,包完餃子,一家團圓,歡歡喜喜。吃完之後,她在椅子上一坐,腿一盤,告訴她家人,我走了,這一句話她真走了。才曉得她這個自在往生是給她女兒、給她姪女看的,你親眼看到你才相信,你不是親眼看到就不相信,那麼樣自在。也沒有念過書,也都不認識字,一生沒有讀過一部經,沒有聽過一次講,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事一心不亂、念到理一心不亂。
我估計他三個人統統是理一心,理一心的境界就是禪宗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到這個境界,所以他來去自如,想多住幾年不妨礙,不想住就走了。說走就走,沒有一切障礙、沒有一切苦痛,表演給我們看,為我們作證轉。念佛九十二年,一句佛號念到底,一切時、一切處佛號在心裡頭沒有斷掉。心裡面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真是清淨心、平等心,念念是佛號,念念是覺悟。
阿彌陀佛是梵語音譯的,什麼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就是無量覺。無量智慧,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明瞭,叫無量覺。為什麼能明瞭?因為自性本有的。智慧不在外頭,外面沒有智慧,外面學來的是知識,從內裡面往外顯現出來的是智慧。所以智慧從定功流出來的,定愈深智慧就愈大。小智慧是從清淨心流出來的,我們這經題好,「清淨平等覺」,清淨心是阿羅漢證得的;平等心是菩薩證得的;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佛證得的。佛、菩薩、阿羅漢是佛陀教育三個學位的名稱,這個一定要知道。佛是最高的學位,好比現在學校的博士,菩薩是碩士,阿羅漢是學士,是三個學位名稱,人人都拿得到,沒有一個人拿不到的,所以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佛陀教育終極的目標是成佛,成佛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你才有能力教化眾生。眾生遍滿法界虛空界,我們人道能接觸的是非常小的一個範圍,我們見不到的、聽不到的、接觸不到的不知道有多大,無量無邊。你成阿羅漢、成菩薩就知道了,到成佛能普度眾生,學佛是幹這個的。
佛陀教育,因為佛陀他確實是教育,他不是宗教,他不是迷信。我的老師桐城方東美先生,我跟他學哲學,方老師是咱們桐城派方苞的第十六代,我們的關係是小同鄉。我跟他學哲學,他給我講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給我講的是「佛經哲學」。我那一年二十六歲,我感到非常驚訝,我說佛教是宗教、是迷信,它哪裡會有哲學?老師告訴我,你年輕,你不了解。他說,「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在這個單元講完,我完全接受了。
佛經哲學要怎麼個學法?他老人家告訴我,兩百年前中國的寺院庵堂,就是佛教的道場,出家人個個都是有大學問,他們什麼都通達、什麼都明瞭,真正叫善知識,好老師。他說現在不行了,這兩百年到今天,他們不學經教,不研究這些東西了,慢慢變質,變成為死人服務。所以它不是宗教變成宗教了,你也不能說它不是宗教,為鬼神服務,不是為人服務,是為鬼神服務去了,錯了。我們要真正研究學問,大學問,在哪裡?在經典。老師告訴我,意思也就是教我這些東西不要去問出家人,他不知道,他真不知道,他把佛教全搞錯了,我們要理解,為什麼?沒人教了。
我們上一代,我們當學生的時候,上一代還有幾個好老師。真正有修有證的是真正好老師,我們所看到的,是有修沒有證果,也算不錯了,他讀經,他研究經教。可是現在有許許多多,根本就不知道經教,完全學一些儀規、儀式,經教只會念,什麼意思不懂,這不行。但是我們這種年齡還遇到幾個,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經的人;黃念祖老居士,我們晚年碰到了,他講《
無量壽經
》,在國內,在國外我也講《
無量壽經
》,我們兩個人同樣用一個本子,在全世界就兩個人,再找不到第三個,所以我們一見如故,無量歡喜。
我們往後能不能成佛?能,這個決定肯定。為什麼?學佛法不要老師可以。剛才講了,只要你放下,真正放下了,自自然然就通了,這個妙極了!就是要你放下。你看《
華嚴經
》上,講菩薩的階位,就好像我們在學校念書,小學,一年級、二年級到六年級,中學,初中、高中也是六年級,六個級別,大學有四年級,研究所再上去。佛法從最初第一個階級,到最高的五十一個,那就五十一年級,它分成十信,從一到十,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五十個,上面有等覺,等覺再上面,再上面成佛了,叫妙覺,一共五十二個位次。這就是一年級、二年級,到五十二年級,從哪裡分的?定功,定功的深淺不一樣。十信定功淺,雖然淺,也了不起,為什麼?這裡頭包括阿羅漢、辟支佛,還要包括別教迴向菩薩,比我們高明太多了。
所以學佛為的是什麼?方老師告訴我,「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句話很讓人動心,我被他這句話引過來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難,是不是真的?真的,我做證明,我從二十六歲接觸之後,這六十三年過的日子,人生最高的享受。享受什麼?清淨、平等、覺悟。這個享受不是有身分、有地位、有財富,不是,與這個毫不相關,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多自在、多快樂!妄念沒有了,雜念沒有了,我們還沒有斷乾淨,跟一般人比,我們沒有了,我們還有習氣,見思煩惱的習氣。可是習氣起現行,我們決定控制得住,就是不會把它放在心上,不會發作出來,喜怒哀樂。儒家講中庸之道,決定不會過分,恰到好處,他就能收斂,不像一般人,他不能收斂。這是人生真正的享受,對於一切事理看得清楚、看得明白。
我們有願心想幫忙,如佛願一樣,佛為什麼出現在世間?來教化眾生只有一個目標,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佛菩薩出現在世間就為這樁事情,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法,就表這個。你細細去觀察,這老和尚一生,一百一十二年,細心去觀察,你看上三十遍、五十遍,你就會有悟處,看出門道出來了。智慧從哪裡來的?清淨心生的,平等心生大智慧,大徹大悟是圓滿智慧。智慧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從外來。智慧是從定生的,為什麼?自性本定,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所以佛法修學重視禪定,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修什麼?都是修禪定,定才開慧。初學的人從戒律,守規矩開始。學戒,學戒的目的是得定,得定的目的是開智慧,所以開智慧才是真正的目的。佛陀是教育,不能搞錯。
我們再回頭看看,中國人講的宗教,中國宗教兩個字怎麼講法?佛教完全符合。宗的意思有三個,主要的,第一個,第二個重要的,第三個尊崇的,尊重、崇尚,有這個意思;教也有三個意思,教育、教學、教化。宗教這兩個字連起來,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要用這個意思來對佛教,完全符合。所以我們回過頭來再去看其他宗教,我覺得其他宗教沒有佛教這麼圓滿。佛教用中國宗教來說,那百分之百的,而其他的沒有百分之百,大概有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二、三十有。佛教講得圓滿,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我們來學什麼?是學求自性的智慧,是求把真心顯示出來,妄心放下。真心顯露,這就是佛,這就是菩薩。真心裡面有智慧沒有煩惱,有清淨沒有染污,這能不學嗎?能解決一切問題,連生死問題都能解決。
像來佛寺三個,海慶法師;海賢的媽媽,代表在家居士;海賢自己,一百一十二歲,這三個人,生老病死四種苦,他只有生苦,他沒有老苦、他沒有病苦、他沒有死苦;他沒有求不得苦,為什麼?他一切放下了,生活非常簡單,沒有求不得;沒有怨憎會,人家欺負他、侮辱他、毀謗他、打他,他都能忍受,罵不還口,笑咪咪的,打不還手,得大自在,心裡面清涼自在。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真相瞭如指掌,他自己說的,他沒有不知道的,他說我什麼都知道,什麼都知道就是大徹大悟。只是師父交代他,師父了不起,師父要不是這個境界,說不出這個話來。師父教他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明白了,那個明白了就是開悟了,開悟之後怎麼樣?不能說,不能指手畫腳。他記在心裡,縱然開悟了他也不說。
釋迦牟尼佛開悟了說,說出這麼多的經論,這些經論從哪來的?誰教他的?這是給我們的信心,做出模範給我們看,真實智慧裡頭自然流露出來的。釋迦牟尼佛十九歲,捨棄王位繼承權,捨棄宮廷豪華的生活,這叫放下煩惱障。他給我們做一個表演,代表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喜歡學習,廣學多聞,所以在當時,印度是世界上宗教之國、哲學之國,哲學家太多了,他一個一個都親近了。學了十二年,放棄了,為什麼放棄?不能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放棄了,到樹下去入定(畢缽羅樹),在樹下入定的時候開悟了,這棵樹以後我們稱它為菩提樹。
一開悟之後,他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馬上就教學,在鹿野苑度五比丘,講《阿含經》。他七十九歲過世,講經教學整整四十九年,所以經上說,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就是講這樁事情。老人家一生沒有建過道場,道場在哪裡?道場在樹下。過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像游牧民族一樣。人還不少,一千多人,加上在家居士,大概有二、三千人,這麼大個團體,每天都是在教學、都是在學習、都是在研究討論,討論的結果完全落實在生活,其樂無窮。這是釋迦牟尼佛。這些建築那是以後的事情,後人搞的,佛陀在世沒有。他學生當中有十六個大國王,佛陀那個時代,大概在中國周朝時代,跟周朝差不多,印度也是沒有統一,部落,部落的酋長就是國王。
中國大江南北八百諸侯,在歷史上記載的八百多個國家,大家尊周為天子,為什麼?周的政治辦得最好。周國家有多大?方圓一百里。商湯方圓七十里,周比它大一點,一百里,能夠讓那麼多的諸侯對他尊敬,都聽他的話,所以那不是政治統一,那是文化統一,倫理道德統一,都遵守周天子。到戰國大家不聽了,周朝後代也沒有像文、武、周公那麼大的德行。英國湯恩比對這段歷史很熟悉,他說我們二戰之後,地球上這些國家就跟春秋戰國一樣,二戰之前,地球上主權國家還不到一百個,二戰之後,居然有一百四十多個,他說這不是好現象。為什麼?主權國家太多,很容易引發戰爭,為了自己的利益。現在戰爭,就怕到最後變成核武戰爭,所以他天天在想著,如何能像秦朝那個統一,那真正是行政上就統一了。中國,從統一到今天還是大一統,這個是湯恩比非常佩服的,在整個歷史的長河裡頭,維持統一局面達到兩千多年,只有中國,秦統一之後到今天還是統一。歐洲羅馬雖然統治一千年,亡國之後再不能統一了。所以他說,能統一全世界的是誰?中國人,中國人有統一的智慧、有統一的理念、有統一的方法、有統一的效果、有統一的經驗。說得好!他又說了,今日之世界統一成一個國家,不是靠武力,用武力的話會毀滅,是什麼?文化。他把全世界的文化分成十幾類,非常讚歎中國文化,在所有文化裡最優秀。是什麼原因?他讚大乘,大乘跟中國文化出發點是一個,都是從自性做出發點。自性是人性,所以人是教得好的,壞人、惡人都能教好。
我們過去在湯池做實驗,三、四個月就把這個小鎮人教好了,良心喚出來了,不好意思做壞事了。湯池時間雖然不短,證明兩樁事情,第一個證明,人性本善,一點沒錯,人性本善在佛法裡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證明這一點;第二個證明,人是很好教的。要怎麼教法?老師要真做到。老師自己沒有做到教別人,那是騙人,那收不到效果。我們在湯池教什麼?就教三樣東西,《
弟子規
》、《
感應篇
》、《
十善業道
》。我們把這三種東西統統融合起來,體現在《
弟子規
》裡頭,表面上看到這是一部《
弟子規
》,實際上《
弟子規
》裡頭有《
十善業道
》、有《
太上感應篇
》。《
太上感應篇
》是道家的,《
十善業道
》是佛法的,儒釋道三個東西揉合在一起,教成功了。三個月人的良心發現,不好意思做壞事情,社會上犯罪率大幅度的降低,離婚就很少了,它真能解決問題。如果我們錯誤了,把它當作是封建的東西,應該說淘汰了,那就太可惜了。中國這一套東西,一定要知道那是智慧,不是知識。知識是可以淘汰的,智慧不是的,智慧永恆不變。
中國傳統是智慧,你們很冷靜去想想,五倫過了時候嗎?五倫是關係,人跟人的關係,父子關係、夫婦關係、君臣關係,君臣,今天領導跟被領導的關係,兄弟關係、朋友關係,這個能不要嗎?如果統統不講就不要了,社會就亂了,那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社會就亂了。用什麼來收拾?沒有辦法,多少人天天在想,想不出方法來。中國老祖宗東西現成的擺在那裡,它真能解決問題。五倫是關係,這個關係不是哪個人發明的,不是哪個人創造的,是自然的,可以說這是大自然的規則,所以稱為道。
五常是德,五常是什麼?人能夠順著這關係,盡自己的義務,這就是德,只有五個字,仁義禮智信。仁者,首先教我們要愛人,我們愛自己,用愛自己的心去愛別人。不但愛人,還要愛動物,還要愛植物,還要愛山河大地,把愛心展現出來,這是中國人,這是真正的人,人應該是這樣的,絕不能夠破壞大自然。現在人不愛大自然,人也不愛人。人不斷的在學習,從小就學習,中國教育我不知道,我在外國住了多年,外國人教小孩,幼稚園一年級就教競爭。
九一一事件之後沒多久,那個時候我住在澳洲,昆士蘭大學校長找我,跟他們和平學院的教授們舉行一個座談會,邀我參加。我去了,他們問我,怎樣解決衝突?我就告訴他,我說解決衝突像什麼?像大夫治病,特別是中國中醫,先要把病源找到,對症下藥,才能收到效果。那你們今天只看到衝突,沒有看到衝突根源在哪裡。他們問我,你以為根源在哪裡?我說根源在家庭。這他們沒想到的。家庭衝突?是,今天離婚率多少,這不就是夫妻衝突嗎?夫妻衝突引發的是父子衝突、兄弟衝突。他在家裡面從小就和人衝突了,他到社會上,他怎麼能跟人不衝突?哪有這個道理!競爭提升是鬥爭,鬥爭提升就是戰爭。今天戰爭是核武生化,是沒有輸贏的,那是人類愚痴到極處,自己毀滅自己,集體自殺,不就是這樣嗎?
我說更深的衝突,比家庭還要深。他們感到很驚訝,還有更深的?我說有,是本身的衝突。在中國人講,本性跟習性的衝突,本性是善的,習性不善。這個他們很不好懂,這個翻譯不好翻,我就舉個例子,利害當前,這個利是我要還是給別人?大家都說我要。我說馬上衝突起來了,你們這十幾位教授,個個都要這個利,利益就在此地,你們不互相打架了嗎?怎樣才不衝突?想別人,利在此地,把這利送給別人,就不衝突了。能送呢?愈送愈多,這妙極了。財富從哪來的?財布施得來的。聰明智慧哪來的?法布施得來的,布施就是送給別人。健康長壽從哪裡得來的?無畏布施得來的。佛教給我們,你用這三種布施,你所得到的是財富、智慧、長壽。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給我,我行了六十三年了,真的,一點不假,這三樁事情果報都現前。我在出家時候一無所有,到現在也是一無所有,但是怎麼?樣樣不缺,真的得大自在。
老師教我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沒道場,好!有道場操心,有道場有群眾,你要管人、要管事、要管錢。我什麼都沒有,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你說多快樂。老佛爺聰明,他這個樣子我看懂了,這才叫大自在!我比他還自在,為什麼?他每天講經教學,圍繞著有上千人聽;我現在講經常常沒有人聽,我就對著電視機。而電視機傳播全世界,哪裡都能收聽得到。你說這個多自在,不需要跟聽眾見面,也不需要認識,也許他認識我,我不認識他。這就叫人生最高的享受,享受是沒事,無事,無事才是享受,有事可忙了。誰做得到?每個人都做得到,一點都不假。我感謝老師,我天天念著老師,沒有老師,哪有今天這麼自在!
我的壽命說實在話也沒這麼長。我家三代都短命,我的祖父四十五歲過世的,我的一個伯父,我伯父大概大我父親十歲,也是四十五走的,我父親也是四十五走的。別人小時候給我算命,過不了四十五歲,我相信。我四十五歲那年生了一場病,一個月就好了。好了以後,第二次生病七十九歲,那個時候我正在北京,住在旅館裡,在旅館住了四天,病就好了。我有感覺,壽命該到了,我延壽那麼長了。結果病好了,好了我回到香港,住了兩個星期養養身體,就恢復講經。一生沒進過醫院,感冒有的時候有,小病,大病沒有,總而言之,都不妨礙我講經教學。對佛的話要相信,佛法入門最難的是信,是信心。真正有信心,真正聽話,真正真幹,利益太多了,好處太多了!
現在中國、外國,研究量子力學的人很多,這個東西確實能夠揭穿宇宙的奧祕,過去認為不可能解決的問題,現在都有可能。但是他們所發現的,都沒有超越佛法,也就是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講清楚、就講明白了。他們的報告提出來之後,跟佛經一核對,一點沒錯,他們感到非常驚訝。你要真正懂得就不會感到驚訝,他發現的事實真相,佛給我們講的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而且佛不用科學儀器、不用數學,完全用禪定,用戒定慧,用戒定慧所看到的真相,跟今天量子力學家發現的完全相同。所以老師當年告訴我,佛法是高等哲學,現在我這六十年來肯定了,佛教是高等科學。我有一個想法,二十年之後佛教不屬於宗教,它屬於科學、屬於哲學,都是哲學、科學裡面高等級的。
所以明前面講過了,通常講明,三明,宿命、天眼、漏盡。這三種,宿命是你知道過去世,知道自己的過去世,阿羅漢能知道自己過去五百世;那你要是成了菩薩,過去無量劫都知道,知道自己也知道別人,別人生生世世幹些什麼全曉得,所以你跟他說法契機,一說他就相信。天眼,觀察沒障礙,能夠看到不同維次空間。這個東西科學家曉得了,還沒做到。佛法做到了,證得初果,也就是說佛法這個學校裡,小學一年級,你的天眼、天耳就比一般人強。一般人隔著這個牆壁看不見,你能看得見,跟再遠距離的人通信息,天耳通了,不需要用手機。天眼通了,不需要用屏幕,直接就能看到,至少在這個地球上沒有問題。這是什麼?初果。二果,大概在太陽系沒有問題。三果,可能在這個銀河系裡頭沒有問題,都能觀察到,所以它真有作用。
這就是我們一般講的神通,神通是本能,佛法說本能,人人都有。我們的智慧本能跟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只是他們沒障礙,統統顯示出來了。我們有障礙,障礙就是煩惱、雜念、貪瞋痴慢、妄想分別執著,障礙,這個東西統統放下就通了。於是我們就曉得,海賢老和尚用的方法,這是大乘佛法裡最妙的方法、最高明的方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心裡面除一句阿彌陀佛,什麼都沒有,道心真正清淨、真正平等,什麼都通了。照見,不問你不知道,問你什麼都知道,隨問隨答,沒有思考的。我想想怎麼答覆你,沒有,想想那屬於知識,智慧裡頭沒有想想的,照見。
今天這一段《淨影》,《淨影疏》裡頭引用經文,「
又謂:明是證行
」,明是明瞭。如果你沒有證得,你怎麼能明瞭?所以它有證法顯了這個意思,所以叫做明。佛法是科學,為什麼?佛法講證,拿證據來,沒有證據不算數,你沒有證得。佛法講四個階層,第一個相信,第二個理解,第三個你把它落實,第四個證明了,沒有證得不算是真的,證得才是真的。海賢老和尚這一句佛號,我們問他,他有沒有見到阿彌陀佛?有沒有見到極樂世界?如果沒有見到他是假的,不能算數。他真的見到了,這是感應。在什麼時候?念佛念到功夫成片,阿彌陀佛就會給你送信息來,讓你信心、願心增長,你不會退心。告訴你消息,等於說是在極樂世界已經報名、已經註冊了,等到我們這個世間壽命到了的時候,佛一定來接引你。
一個念佛人,往生到極樂世界,像《
楞嚴經
》上所說的,「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見多少次?至少三次,現前見佛。當來是到極樂世界,那不用說了。我們講現前,功夫成片的時候,佛來送消息給你,這第一次;第二次的時候,是你壽命快到了,一般人都在命終前一個月到三個月,他送信息給你,讓你還有這一段時間料理後事;第三次是他來接引你帶你走,至少三次見佛,你一點都不懷疑。海賢老和尚,他功夫成片在什麼時候?我估計他大概在二十五歲左右。他二十歲開始念佛,一般三年到五年,一定到這個地位,那佛就告訴他了,他年輕而且修得很好。再加上三、五年的功夫,三十歲前後,我估計他得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相當於阿羅漢,生方便有餘土。他還沒走,老和尚,這是老佛爺阿彌陀佛囑咐他,在人間多住幾年,做一個好榜樣給學佛人看,尤其是給念佛人看,囑咐他住世,什麼時候走聽阿彌陀佛安排,這一住住到一百一十二歲。
最後遇到這本書,《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這部書出現了。他看到了非常歡喜,像是盼望很久的寶貝,這一下得到了,無比歡喜,趕快穿袍搭衣,拿著這書照相。原來是什麼?這是最後一個表法。這個表法之後,你看,三天,阿彌陀佛帶他走了,歡歡喜喜。他對於什麼時候走清清楚楚,就是什麼時候佛來接他,一點都不懷疑。他走的時候是晚上走的,應該說是清晨,夜晚十二點以後,十二點以後是第二天的清晨,他是這個時間走的。走的這一天,白天他還工作了一天,他給我們示現的是農夫,種田的,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是個農民。一百一十二歲還在農田裡幹活,整地、拔草、澆水,幹了一天。到黃昏的時候,人家還跟他講,天快黑了,可以收工了。他跟人說,快幹完了,幹完了我就不幹了,那天晚上走了。這就是顯示趙州老和尚所說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表演給大家看,可以不幹了,不幹還是很認真的幹一天,真正是所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走的是晚上走的,那天晚上也特別,但是沒有人警覺到。老和尚晚上拜佛、繞佛、念佛,通常都是不打法器的,不動法器的,只燒香。這天晚上他敲引磬,拜佛、繞佛、念佛都敲引磬,廟裡面幾個住眾都睡覺了,他還在拜。等到他們睡醒起來,再看老和尚,老和尚走了。這給我們做證明,證明阿彌陀佛真有,極樂世界真有,四十八願是真的不是假的。真正想求往生,一句佛號就夠了,佛法不礙世間法,在世間無論做什麼工作都不妨礙,心裡頭念阿彌陀佛就行了。有工作的時候,全心全力去做工作,把佛號放下,工作完了之後佛號提起來,真念佛人,真能往生。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所以他有智慧,他看東西比別人看得清楚,道理在此地,他沒有染污。古人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當局什麼?他有思,他有想。旁觀的人沒有,沒有利害得失,所以看得清楚。學佛,佛教給我們,永遠做一個局外人,你就清楚,時時刻刻保持清淨平等覺。
《淨影疏》的解釋意思比較深,我們再往下看。
「蓋《
華嚴
》一經唯是信解行證。若於行法顯了明證,如是方為明也。
」這一句是黃念祖老居士他給我們解釋的,他來解釋,還是用《
華嚴經
》來解釋《淨影疏》。《
華嚴經
》上全經講的四個字,也就是全部經文分為四大科,講信、講解、講行、講證,所以它是圓滿法輪,沒有到證果不圓滿。證的什麼果?證的是法身菩薩,生實報莊嚴土。這個證,要不起心不動念才能證得,起心動念不行。我們的修行,六根在外面六塵境界上,起心動念當然有,那個太高了,我們做不到。分別執著要愈淡薄愈好,一年比一年淡薄,到最後一個月比一個月淡薄,那你就決定得生淨土。要放下,知道這個世間一切所有都是虛幻的,不是真的,《
金剛經
》上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可別當真,才能看出真相。如果我們有分別、有執著,有名利夾雜在裡頭,那就是造業。善的業三善道果報,不善的業三惡道果報,很可怕,這個要提高警覺。
菩薩念念為一切眾生,沒有一個念頭為自己,這什麼?這不造業,這叫淨業,自己完全放下了,絕對沒有名聞利養的想法。在這個世間如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苦,究竟苦是六道輪迴,所以幫助眾生脫離六道輪迴,這叫離究竟苦;幫助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那叫得究竟樂。這個功德跟諸佛如來是平等的,沒有比這功德更大的。幫助一個人功德就不得了,要幫助幾十個人、幾百個人、幾千幾萬人,那個功德跟佛就平等。所以有機會要做。
今天蓋寺廟,花那麼多錢埋在土地上,不值得。應該幹什麼?建電視台。建一個電視台,請法師天天來講經說法,全世界都聽到。這個功德,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跟你相比,不但人間不能相比,天上的天王也比不上你。好!我們要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今天要幫助這個世界,就跟湯恩比所說的,湯恩比說的話我們很感動,他說的真話。如何能夠防止這個世界第三次世界大戰,怎麼防止法?那就是真正從教育下手。我在國外,認識國家的領導人不少,但是沒有深交。關係比較深的是陸克文先生,他澳洲總理一屆沒做滿就下去了,他辭職就不幹了,我們倒是很談得來的。
建一個電視台,每個宗教有二、三個頻道,全天二十四小時不斷的去傳播。這個裡頭,各個宗教經典都有人在講解,都有人在指導修行,這個多好。所以辦一所宗教大學,培養各個宗教的傳教師,就用電視台對全世界來播講。宗教教育內容主要講什麼?對於普世教育不外乎三種,倫理、道德、因果,不外乎這三種。提升到上一層,那就是科學跟哲學。有些宗教屬於神學,在佛教是哲學跟科學。所以佛教,我的老師教我的時候,就不承認它是宗教。
但是現在佛教,在社會上至少有六種不同的形式。第一種,釋迦牟尼佛的教育,看不見了,我們這麼多年走這個路子。第二種,變成宗教了,經懺佛事、法會,搞這個了,這是宗教。第三種,學術,在大學裡面開課。我在早年還教了四年,文化大學教了四年,變成學術,學術的佛法。以後又出現到,還有企業的,像連鎖店一樣,在世界上到處都有它的分店,但是沒有講經教學,都是帶著信徒懺悔、拜拜,搞這些事情。另外一種,還有旅遊的佛教,專門做觀光旅遊的。我都不反對。末後一個,邪教,那是錯誤的,打著佛教的招牌不幹好事,滿足他個人的企圖。這個現在雖然得一點好處,未來的果報很可怕,必定是三途。所以六種不同的形式都叫佛教,我們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我們學什麼。
當年我的老師章嘉大師告訴我,你首先得認識釋迦牟尼佛,不要把路走錯了,這個非常重要。我學佛六十三年,講經教學五十六年,也就是我學了七年出家,出家就教學,教佛學院,在台灣各地方講經。由台灣走到國外,第一站是香港。
念老為我們舉《
華嚴經
》,《
華嚴經
》總的來說,就是講四樁事情,信、解、行、證,每個字都有相當大的分量,特別是解、行、證佔很大的分量。如果說於行法顯了明證,要修行,唯有行才能證,沒有行不能證。到明證,這就是明行足裡面明的意思。這第二種說法。
第三種說法,《涅槃經》上的,
《涅槃經》第十八卷
,經文上說,「
明者,名得無量善果
」,這還是行證上所得的。「
善果者
」,什麼是善果?「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就成佛了。這善果不是指別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每個學佛人所追求終極的目標。全是原文,梵文音譯的,可以翻,為什麼不翻?尊重不翻。這一句翻成中國意思叫無上正等正覺,阿翻作無,耨多羅翻作上,三翻作正,藐翻作等,那個三又是正,菩提翻作覺,無上正等正覺,所以可以翻的,這個不翻是對它尊重。我們學佛終極的目標,是要恢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是自性圓滿功德,它不是從外頭來的,也不是我們修來的,自性裡本有的,只是把障礙去掉。去什麼障礙?這個要去最麻煩的一個障礙,就是起心動念。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睜開眼睛會看,看什麼都看得很清楚,沒有起心動念,這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樣樣清楚、樣樣明瞭,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大乘佛法最高的境界,所以心在定中。
我們達到這個定難,這個定用什麼方法修?八萬四千法門,統統都是修這個,無量法門也是修這個,所以《
金剛經
》上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任何一個法門都能夠修得到,就看各人根性。我們這一般根性,尤其在現代的社會,最方便的法門無過於念佛。海賢老和尚,來佛寺這三個人給我們做的榜樣,他母親跟他的師弟海慶,統統都是一句佛號。沒有念過經,沒有聽過教,一句佛號念到底,他真念成功了,有這樣輝煌的成就,告訴我們是真的不是假的。而且是現前,不是過去,我們現在人應該要向他學習,這個意思多深!最後這個表法圓滿,他就走了。
我們非常感恩,最後的表法是什麼?是跟我們有關係。第一個證明,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我們現在用的經本是真的,不是假的;第二個證明,黃念祖的集解,註解,這個註解是正確的,沒有錯誤;第三個證明是我們這些人依照這個本子、依照這個註解來修行的沒有錯,讓我們放心。因為這些年來,對這個本子、註解批評的人太多,讓很多人聽到之後都退心,都改學別的法門去了。老和尚來為我們表法,讓我們的心定下來,難得!對我們現前的人有大恩大德。我們今天還有經做依靠,他就一句佛號,這是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不如他,他能信。我們要從經教裡頭找到許許多多根據才會相信,他不要,師父一講他就相信,這個我做不到。
我在最初的時候,懺雲法師把淨土介紹給我,我沒有接受,那時好像我三十、三十一歲的時候,沒接受。以後李老師又很多次的介紹,至少有五、六次,我也沒接受。我跟他學《
華嚴
》、學《
楞嚴
》、學《
金剛經
》,這是在李老師會下主修的課程。《
華嚴
》的分量大,《
楞嚴經
》我記得好像講過七遍,《
金剛經
》講的遍數比較多,《
法華經
》講過一次大意。《
華嚴經
》講過兩次,兩次都沒講完。最後講的,講得很詳細,細說《
華嚴
》,這個經給我們,其味無窮。我講到「初住品」就停下來了,全經大概五分之一用了四千多個小時,所以我那時一估計,這個經講完需要兩萬個小時。哪個學校課程有兩萬小時的?大乘經真是了不起。我到八十五歲,把《
華嚴
》停下來,專講《
無量壽經
》,就專講這個本子,也就是專講黃念祖老居士集註。集註內容非常豐富,他引用的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等於我們學了這一部,好像學了一部小藏經。
所以無量善果是無上正等正覺,「
是說最深
」,這個意思講得深。「
蓋以得無上正等正覺為明也
」,這個明只有一個人證得,妙覺。等覺沒有證得,等覺有五十一個菩薩,第五十二才證得,究竟圓滿的法身如來,這才稱明。「
今釋本經
」,來解釋我們這部經,「
以《涅槃》之說為妥
」,《涅槃經》就是此地講的,這個地方講的,這是最妥當的。
「
又行足者,《涅槃經十八》曰:行名腳足
」,就是我們兩隻腳。
「腳足者,名為戒慧
」,這是戒定慧三學。「
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名為明行足也」
,這就是說這個足就是戒定慧。我們修戒定慧,證得無上菩提,這叫明行足。這個說法說得深,確確實實只是妙覺才能證得,符合本經的教義、宗旨。
「
《淨影疏》同之
」,《淨影疏》裡面也是用《涅槃經》上這個解釋。「
疏曰:龍樹說,戒定慧等,名之為行
」,行是修行,修行的標準就是戒定慧。戒有止作兩種,止是禁止,譬如說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這是止,不准做的;另外還有什麼?還有行的,就是你一定要做的。菩薩戒多半都是作持,譬如聽經,這個地方有法師講經,講經的講堂四十里之內的,在古時候你能夠走得到,走到這邊來聽經,聽完了回去。如果你不來聽經就犯戒了,為什麼?菩薩擁護道場。哪怕是個初學的小法師來講經,你這個老居士、老人都要來聽經。為什麼?做影響眾,讓聽經的這些人看到,這些人都坐在這,大概講得不錯,讓他們生起信心、生起恭敬心,做影響眾。現在交通方便,換句話說,開車應該在一小時之內,應該要來聽經,超過一小時的可以不來。這是一類。戒律有這麼兩大類。這是講行法。「
此二(明與行)
」,空慧,明與行,空慧,「圓具」,圓是圓滿,具是具足,圓滿具足,這叫足。所以這個足是比喻,比喻明跟行,智慧跟德行圓滿具足,這是足這個字的意思。
「
又《會疏》稍異
」,這都是日本淨宗古大德,他們《
無量壽經
》註解上所說的,「
行足者,謂身口意業,真正清潔。於自願力一切之行,善修滿足,故號明行足
」。這個意思也好,身口意,戒定慧,真正清淨。跟自己的願,自己的願,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跟這個願力,行願具足,行中有願,願中有行,這樣善修滿足,稱為明行足。
「
五、善逝
」。什麼叫善逝?「
善者好也。逝者去也
」,所以善逝「
又名好去
」。
《大論》是《智度論》,《智度論》
裡面講,「
好去者,於種種諸深三摩提(即正定),無量諸大智慧中去
」。修的這個智慧,修的這個大定,完全向著智慧。種種諸深三摩提,這是正定。種種,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無論是哪一種法門,都修到正定。怎麼樣得定?就是放下。所以修行重在放下,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放下執著,讓自己的清淨心現前,戒成就了;平等心現前,定成就了。戒跟定成就之後,就會引發智慧現前,自性的般若智慧自然現前,智慧現前,一切法的真相完全通達明瞭。
所以這是佛陀,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人明心見性的方法。這種方法傳到中國來之後,我們中國的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這就是教學的理念跟方法。所以中國儒家老師教學,要學生有沒有慧根,講求什麼?悟性,這個重要。悟性很高,思惟敏捷,這種人將來會有大成就。那就要在根上下功夫,養成習慣,古人所謂的「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把他的習性用最好的方法培養,像本性那麼樣的善良。道家亦如是,儒家對於名利沒有捨得乾淨,它畢竟還是世間法,道是出世間法,道可以說是完全捨棄了,比儒家的捨得還要多,所以那個地位比儒還高。
佛是講得圓滿,它是世法跟佛法完全圓融在一起,真的作用廣大。每一樁事情都能做,他做的不是為自己,利益眾生,斷惡修善,斷一切惡,修一切善,為眾生不為自己。不為自己就是出世間,出世法,做種種事情幫助人離苦得樂,這是世間法,世出世間圓融了,世間不妨礙出世間,出世間也不妨礙世間,圓融了,妙極了,真得大自在。從它的迴向就具體可以看到,迴向裡頭沒有為自己,迴向眾生、迴向菩提、迴向自性,多妙!
無量諸大智慧中去。「
如偈說
」,下面偈子說,「
佛一切智為大車
」,比喻好像大車,「
八正道行入涅槃
」。這個車在哪裡?在八正道。八正道通入般涅槃的,般涅槃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它這個車是向著無上正等正覺,所以這好去,去的好地方,這個地方太好了。
又《合贊》曰
:「
善者,最初發心。逝者,大般涅槃。如來不捨最初發心,得大涅槃,是故如來名為善逝。
」這是如來給我們做榜樣,初發心就成佛道,發心就成佛了。這《合贊》講了,如來不捨初發心,他成佛了,是故如來名為善逝。「
是均以入涅槃為善逝
」,這就是回歸自性。佛教教學最後的目的是回歸自性,現在量子力學家講的零點能量點,如何能夠回歸到零點能量點,那就圓滿了,佛法是真正達到這樣的境界。
「
又《會疏》曰:善逝即妙往之義也。謂以無量智慧,能斷諸惑,妙出世間,能趣佛果故。是以趣佛果為善逝。與上說亦無實異。至於佛無來去,云何名好去?
」這個問題問得好。
《淨影疏》曰:
「
佛德圓滿,更何處去,而言好去,雖無去處,非不能去。如劫盡火,雖非所燒,非不能燒,故得云去。
」這個意思也說得非常好,佛確實在那個境界裡面,所有的相對的都不存在,哪有來去?可見得這個說法是方便法,是讓我們這些人,還沒有學成佛道的,在中途走路的,提醒我們。佛確實來無所從來,去無所從去,《
楞嚴
》說得好,「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就是好去的真正的意思。有沒有執著?沒有,心裡面痕跡都沒有。佛說這個現象叫法爾如是,比自然還要自然,一切法本來如是。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索引
〉〉
140。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四0集)【日期】2014/12/1【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14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
三百八十二
頁第六行,從「
六、世間解
」,從這看起: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
又譯知世間
」,另外一個翻譯翻作知世間。『世間解』,這兩種翻譯合起來看,意思就很清楚。下面念老引
《甄解》
,這是日本的淨宗祖師,他說:
「世間者,名為五陰。解者名知。諸佛世尊善知五陰,故名世間解。
」諸佛如來他們對於五陰了解得最透徹,五陰是世間的奧祕,科學家認為宇宙的奧祕。五陰是什麼?色受想行識,世間一切法離不開五陰,五陰是世間法的元素。它究竟是什麼?科學家用了四百年的時間,在最近的二十年,把這個色搞清楚了。色是什麼?物質,受想行識是心法,心理,色法是物理,物理這個問題現在解決了。物從哪裡來的?物從念頭生的,受想行識都是念頭。這個念頭是心法,心理,心理學專門研究這個東西,現在科學還沒有正確的答案,我們相信科學再有十年、二十年,非常有可能把這個問題揭開了。這是宇宙的奧祕,一個物理、一個心理,還有一個自然現象,科學把宇宙歸納為這三大類。
佛法也是講這個三大類,名稱不一樣,佛教稱物質現象為色法,心理現象稱心法,色法跟心法。阿賴耶三細相還有一個,色法、心法從哪裡來的?業相來的。業是什麼?業,用今天的科學來說,波動現象。宇宙之間這個波動從哪裡來的?現代哲學與科學都在追蹤這個現象,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業相是從一念不覺產生的,叫無明,佛家講無明煩惱就是指的這個。從無明煩惱生轉相,轉相就是受想行識,從受想行識生出物質現象。
誰把這些事情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陀,大乘經上常說八地以上,八地菩薩、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八、九、十、等覺這四個位次是菩薩最高的位次,往上去就成佛了,往上去叫妙覺。諸佛世尊都是證得妙覺,所以他善知五陰,不但知,知上加個「善」知,他這個知得太巧妙了,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這個善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他徹底了解,也就是了解世出世間一切法的根源,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就是波動現象,一定要知道,自性是不動的,本無動搖,六祖能大師見性的時候告訴我們真心不動。妄心是動的,一念不覺是妄心,妄心變現出世間;如如不動的那是出世間。世間有有情世間、有無情的世間,在我們佛門裡面稱之,六道是世間,十法界是世間,一真法界實報莊嚴土是出世間。如來對世出世間都明瞭,所以方東美先生告訴我們,佛法是世間最高的哲學。今天我們也明白了,不但是最高的哲學,也是最高的科學、究竟圓滿的科學,這叫世間解。
《淨影疏》,
隋朝遠公大師的解釋,「
世間解者,是化他智
」,這個智慧它起的作用是教化眾生。「
善解世間,名世間解
」,跟前面《甄解》裡面說善知五陰,這裡講善解世間,是一個意思。
《會疏》又說:「謂世間出世間因果諸法,無不解了,故名世間解。
」這個意思更明顯了。世間跟出世間究竟真相如何?世間的真相是指十法界依正莊嚴,出世間是指實報莊嚴土,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佛知道,所以佛是大哲學家、大科學家。
下面是念老為我們總結,綜上三種解釋,「
故世間解者,乃化他之聖智
」,真的是大智慧,究竟的科學、究竟的哲學,「
謂如來如實知世間與出世間種種因果諸法
」。這叫世間解,我們一般講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在這裡我們一定要清楚,這是自性本有的德能,明心見性就證得。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入定,開悟了,證得了。六祖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裡頭聽講《
金剛經
》,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開悟,證得了,世出世間法一切全通達了。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世間解是德能,佛用這個德號來教化九法界的眾生。
下面第七,『無上士』。「
士者,人也。人中最勝,名無上士
」。這幾句話,在古人讀起來一點問題沒有,現在人都不懂了。士者,人也,士是什麼人?中國古代把我們社會分成四大類,叫士農工商,士是讀書人,用現在話說知識分子,這個在社會上地位最高,受人尊重。其他的,士下面農夫、工人,最後是商人。農、工都要靠勞力生活,商人是販賣圖利。在大眾當中,大概在過去,擁有財富的是商人,但是商人排列在最後,為什麼?說他不勞而獲。但是在佛法裡面講,人在社會上,他有過去世,他有未來世,功名富貴有因果關係,命裡沒有,用什麼方法也得不到;命裡有的,到時候自然就來了,攔也攔不住。佛教傳到中國,把這個問題為我們解決了,如果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以為富貴是憑自己頭腦、憑自己的技巧可以能夠獲得,在佛法、在中國聖賢教誨裡面都不承認。
特別佛講得清楚,世間人希求的富貴、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這世間人求的。一直到今天,今天世間人大概只有這種欲望,我要錢、我要聰明智慧、我要健康長壽。佛告訴我們,這三種都屬於果報,果必有因,因是什麼?因是布施。他命裡有財富,這個不假。我們香港首富李嘉誠,他有個顧問,是個看風水算命先生,前幾年過世了,以前常到我這兒聽經,陳老。陳老告訴我,李嘉誠先生三十歲的時候,他是潮汕人,潮州那邊人,到香港來做生意,經商,他們兩個碰到了。碰到,這個陳老看相、算命、看風水一把手,他就看到李嘉誠,給他算命。然後問他,你自己心裡頭想擁有多少財富你就滿足了?李嘉誠告訴他,我能有三千萬我就滿足了。陳老告訴他,你命裡的財庫是漫出來的,財庫平平的就不得了了,你這是漫出來的,你將來是香港首富。所以李嘉誠就一生照顧他,等於說是把他當作顧問,大小事情都向他請教。陳朗,前幾年過世的,好像三、四年前。命裡有,他命裡財庫太多了,漫出來了;換句話,他無論做什麼生意都賺錢。你跟他同樣去做,可能你蝕本,他賺錢。「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不要勉強。
佛教人,你要想發財,你沒有財,財布施,有多少就布施多少,愈施愈多,真的。我命中財庫空空,李嘉誠財庫是滿的,我的財庫裡頭空的,一文也沒有,那一生要過貧窮的生活。章嘉大師教我一定要修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那個時候我沒錢,生活都非常艱難,大師問我,一毛錢有沒有?沒有問題;一塊錢有沒有?還可以。他就告訴我,你就從一毛一塊開始修布施,要有布施的心,常存布施的心,有多少布施多少。我聽話,我真照幹,果然沒錯,真的愈施愈多。老師教我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生從事於教學,開悟之後就教學。教學是三種布施都有,你用你的體力、用你的精神、用你的時間,這叫內財布施。內財布施的功德比外財布施的功德還要殊勝,能得外財,很殊勝。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真有效果。
我的壽命不長,很多算命看相告訴我,過不了四十五歲,我相信,一點都不懷疑。沒有學佛之前,我相信好像有遺傳,我家裡,我記得的,我祖父四十五歲過世的,我伯父,我父親的哥哥,大我父親十歲,也是四十五歲走的,我父親也是四十五歲。所以我自己在那個時候,出家學佛了,就把壽命定在四十五歲,四十五歲以後沒有了。怎麼辦?求生淨土,真正念佛求生淨土。四十五歲那年,我講經十二年,壽命延長了。那年害了一場病,那是我一生最嚴重的一場病,一個多月才好。我那個時候準備往生,我也不找醫生,我也不吃藥。我那個時候想著,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命到了,找醫生幹什麼?所以我只是念佛求生淨土。當時有四個同學照顧我,台灣大學一個、政大一個、師範大學兩個,他們抽出時間輪流來照顧我,一個多月好了。
第二年,參加一個法會,遇到甘珠活佛。甘珠活佛跟我也很熟,他是章嘉大師的學生,是密宗一個好的上師,我很佩服他。他告訴我,他說淨空法師,我們在背後都是討論、談你。我說說我什麼?說你這個人很聰明,經講得不錯,聽眾很多,可惜的是沒有福報,又短命。我說這個事情當面說可以,我完全承認,我了解,我沒有忌諱。大師說,現在你不一樣了。怎麼不一樣?你這十二年講經功德,你的壽命延長了,你的壽命很長,你的福報很大。全是講經功德,我沒想到,我講經沒有求長壽,也沒有求財物,也沒有求,什麼都沒求,自然的。經上講的一點都不錯。
海賢老和尚這次一表法,我心裡很清楚,我這一生全是阿彌陀佛照顧的、阿彌陀佛安排的,順境逆境都是來成就我的。所以我什麼都能接受,順境沒有貪戀,逆境沒有怨恨,都歡喜;無論什麼人,都是我的善知識,都是幫助我、成就我。我們對世法一無所求,唯一想求的就是天天祈求阿彌陀佛來帶我到極樂世界。我比不上海賢老和尚,海賢老和尚見阿彌陀佛至少十次以上,我這一生當中只有一次,真有,不是假的。我這一次是在七十九歲,七十九歲那年。所以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六道輪迴真有,到你自己親自見到,你完全相信,再不懷疑了。這個時候要提高警覺,世間財色名利、五欲六塵現在你面前,你要是一動心,就退轉了,非常可怕。怎麼辦?一句阿彌陀佛能夠把它抵住,念念阿彌陀佛,我們就能夠如如不動。再想到經上教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對於虛妄的境界決定不理會它,不生歡喜心也不生怨恨心,保持清淨平等覺就對了。時候到了佛一定來接引我,心就安了,心就定了,這比什麼都重要。
士是讀書人,知識分子,知識分子裡面最高的叫無上,這是稱佛陀。佛陀是知識分子裡頭至高無上,人中最勝,沒有人能跟他相比,稱無上士。「
《涅槃經》曰:如來者,名無上士。譬如人身,頭為最上,非餘肢手足等也。佛亦如是,最為尊上,非法僧也。
」這底下說三寶,法比不上佛,僧也比不上佛,佛法僧三者佛最上,取這個意思。「
又曰:有所斷者,名有上士。無所斷者,名無上士。
」阿羅漢還有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還沒斷,他還要斷,他有所斷。佛陀連無始無明煩惱都斷乾淨了,所以他無所斷,這稱為無上士。我們現在有斷,我們現在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一樣也沒斷掉。我們現在的一點功夫,就是憑這句佛號,煩惱起來的時候,這句佛號能把它伏住、把它控制住,不讓它過分的發作,我們只有這點功夫。這一點功夫,證果不可能,往生行。臨命終時,最後一聲是阿彌陀佛,不是煩惱起現行,他就能往生,叫帶業往生。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得到阿彌陀佛來接引,所以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
「
《會疏》同上二說
」,跟上面這兩個意思都相同,
「疏曰:業惑淨盡,更無所斷,於三界天人凡聖之中,第一最上無等,故號無上士。」
這二個意思都包括了。你看,三界天人凡聖當中,凡是凡夫(六道凡夫),聖是聖人,聖人裡面包括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在這些人當中,縱然是菩薩,無明煩惱還沒斷,他還有斷,成佛了就斷乾淨了。所以成佛才是第一最上無等。
「
又《智度論》曰:涅槃法無上。佛自知是涅槃,不從他聞,亦將導眾生令至涅槃。
」涅槃是梵語,古時候翻譯的翻作滅。滅什麼?滅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統統都滅盡,這叫涅槃。所以涅槃法無上。小乘的涅槃叫偏真,它還有上,大乘涅槃無上,大乘必須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是真實的涅槃。涅槃也翻作圓寂,圓是圓滿,寂是清淨寂滅,圓滿的清淨寂滅,這是無上法。佛自知,證到這個境界自己曉得,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表演的,祖師大德給我們示現的。後面這句很重要,不從他聞,不是別人教你的,是你自己證得的,自己開悟了,其義自見。這個其代表萬法,一切法的真相自然明瞭,不需要去問別人。
在中國,宗門、教下歷代都有契入這個境界的人,他們多數要找一個善知識給他做證。像六祖惠能大師,他確實自己知道入這個境界了,還要請五祖給他做證明,有沒有錯誤。五祖給他講《
金剛經
》,六祖不認識字,當然是講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明白了,說出五句話,這五句話讓五祖給他印證。第一句,這五句非常非常重要,我們雖然沒有見性,我們聽了很有受用。第一句「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是沒想到,沒有想到我的自性本來清淨。有沒有染污?沒有,從來沒染污過。染污的是意識,意識是妄心,妄心有染污,真心沒有染污。學佛,佛教我們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用妄心造業。妄心有善惡,真心沒有善惡,沒有善惡才叫真善、叫本善,中國老祖宗說本性本善,《三字經》上說「人之初,性本善」。這個本善永遠沒有失掉,縱然墮地獄,本善還存在,還沒有失掉。所以,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從哪裡看?從本善,從本性上看是佛,從真心看,不要看他的妄心,妄心是假的。要相信自己本來清淨,我們只要把染污清除出去,把它放下,清淨就恢復了,就起作用。起什麼作用?生智慧,不生煩惱。
第二句說「本不生滅」,所以一定要知道,自性就是真心,是真正的自己,真正自己是不生不滅的。身不是自己,身有生滅。那什麼沒有生滅?靈性沒有生滅,而不是靈魂。靈魂跟靈性差不多,但是不一樣,靈魂是迷,靈性是覺悟;那個迷是生滅法,悟是不生不滅。我們必須自己搞清楚、搞明白,要在日常生活當中讓它起作用,這真學佛。
第三句「本自具足」,別向外求,外面沒東西,無量的智慧本自具足,無量的德能也是本自具足,無量的相好,像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統統是本自具足。佛教導我們不向外找,向內。用什麼方法找?用戒定慧。持戒,目的是什麼?目的是得定,一定要知道。有些人持戒,覺得自己很不錯,看到別人沒有持戒,笑話別人,拿著戒律去量別人,那叫造業。他能不能得定?不可能。為什麼?他心都在外面飄,他怎麼會得定?持戒的作用完全搞錯了,拿著戒律天天去批評別人,你說他造業多重。愈是戒律好的人心愈定,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充滿了智慧。海賢老和尚那就是真正持戒的人,他只有讚歎別人,他沒有批評過別人、沒有毀謗過別人,這是真正持戒的人。定的目的是什麼?定的目的就是開慧,就是大徹大悟。到什麼樣程度的定功就開悟?定是什麼?怎麼修法?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動念是如來的定,究竟圓滿的大定;不分別不執著,菩薩的大定;只有不執著,阿羅漢的大定。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還有自己讚歎自己,毀謗別人,這人有沒有持戒?沒有。他要是持戒,那戒律全破掉了,哪來的戒?持戒的人心清淨、染污少,他雖然持戒,他的染污比一般人還嚴重,搞錯了!
早年,道宣律師跟窺基大師的一個故事,是很能啟發人的。道宣,唐朝時候律宗初祖,南山律宗開山祖師,律祖,持戒精嚴,感動天人供養。他每天日中一食,日中的時候天人送飯來給他,天人送供。窺基大師是真正有德行、有學問、有智慧,外號人家稱他三車法師,用現代的話說,他是高幹子弟出家的。他的叔父尉遲敬德,是唐太宗的大將,像現在元帥,貴族出身的。玄奘大師叫他出家,看中他,他說我出家,生活那麼苦,枯燥無味,我不願意出家。那要怎樣才能出家?他想了半天,我提出三個條件,第一個他要金銀財寶,我要帶一車金銀財寶;第二個他要帶一車書,喜歡讀書;第三個是要帶一車美女,伺候他。玄奘大師都答應、都同意了,沒法子,就出家了。所以號稱為三車法師,這是人家送的,笑話他的。
剛好有一天從終南山經過,距離道宣律師的道場很近,順便去看看他。窺基法師來了,正好,這個雖然是名氣很大,法相宗的祖師,到山上來看他,讓他來看看天人供養我,來表演給他看看。上山來接待,到吃飯的時候,天人沒來。窺基大師離開了。到第二天天人中午送供來,道宣律師就問他,昨天中午為什麼你沒來,沒送供來?他說昨天大乘菩薩在山上,滿山都是護法神,我進不來。道宣法師聽了流汗,慚愧,自己懺悔。
這個故事是對於學戒律的人一個啟示,學戒律決定不能輕慢人。不管這個人有沒有德行,都不可以輕慢,為什麼?持戒要把傲慢斷掉。貪瞋痴慢疑這五種煩惱,所謂地獄五條根,一定要把它斷盡。怎麼會可以有這種念頭?要去考考別人,要在他面前誇耀自己持戒精嚴,要來表演這個。這都屬於貢高我慢,都是錯誤。持戒的人心清淨平等,沒有染污,沒有動搖。我們供佛,供佛最重要的供具是一杯水,沒有香花、沒有燈都可以,一杯水最重要,水代表什麼?代表心。水要乾淨,代表清淨心;水平沒有波浪,代表平等心。清淨心、平等心,這是戒的成就。我們要想想,我們的心清淨沒有?還有是非人我,不清淨;還有高下,不平等。不清淨、不平等,這個戒是白修了,哪有這種道理!
在我們現代,學戒律的果清法師我很佩服他,為什麼?他沒有這些毛病。他對初學,初學不懂戒律,他沒有輕慢心。為什麼沒有輕慢?他沒有學過,沒有學過就不能責備他。這是什麼?這叫慈悲。自己怎麼辦?做好榜樣給他看,這是教化他,教化沒有貢高我慢的念頭在裡頭。像海賢老和尚,真正是持戒精嚴,他沒有著持戒的相,但是他心地清淨平等,那就是戒成就。這個道理要懂,不懂的時候,學戒律,不知不覺造更重的罪業,那錯了。在中國古時候,一個讀書人懂禮,不明禮,還有貢高的習氣,你的書就白讀了。
下面他舉
《大智度論》
,這一段我們把它念一念,「
涅槃法無上。佛自知是涅槃,不從他聞,亦將導眾生令至涅槃。如諸法中,涅槃無上,眾生中佛亦無上。復次,持戒、禪定、智慧教化眾生,一切無有與等者,何況能過,故云無上。
」無上是沒有法能夠超過他的。佛菩薩用什麼教化眾生?戒定慧三學,持戒,這是戒律,禪定、智慧,佛用戒定慧三學。釋迦牟尼佛身行、言教。後世,特別是我們現前,現前到哪裡去找善知識,找個好老師?持戒、修定,講經教學是智慧。智慧從哪裡來的?從禪定裡來的。定從哪裡來?定從戒來的。於是我們就曉得,沒有戒就沒有定,沒有定就沒有慧,他只有妄想,他沒有智慧。這一條我們就學到此地。
再看下面第八條,『
調御丈夫
』。
《淨影疏》
裡頭說:「
能善調伏眾生,名調御丈夫。
」都是幫助眾生的,眾生煩惱習氣很重,你如何調理、如何降伏?佛有非常善巧方便調伏眾生,這叫調御丈夫。
《合贊》
裡頭說:「
自既丈夫,復調丈夫,故號佛為調御丈夫。
」自己是大丈夫,大丈夫是對有德行的人的尊稱,自己成就了,然後幫助別人。別人也是丈夫,這就是《
華嚴經
》上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看,佛教化眾生有沒有敢輕視眾生?這個心態好,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今天在凡夫位,只是迷失了自性,變成凡夫,你看他的本性,本性是如來、本性是佛。這就是自既丈夫,復調丈夫。佛教化眾生,教化的對象,佛眼是平等的。凡夫心中是有高下,佛高高在上,望塵莫及,所以生起恭敬心。佛在上面看下面,下面各各都是佛,只是一時迷惑,生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要幫助這些人永遠離開虛妄。煩惱是虛妄,六道、十法界是夢影,佛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要認識夢幻泡影,不要執著夢幻泡影,你才能在夢幻泡影裡面去度眾生。這些眾生本來都是佛,佛眼當中他現在還是佛。這個,教化眾生的人有這種心態,這是菩薩,他覺悟了。
為什麼學生對老師要恭敬?對老師恭敬,不是老師要求他恭敬。你要對我恭敬,你不恭敬我就不教了,不是這個意思。聖教,聖賢教學,心理的教學最重要的是要真心,真誠心起作用就有恭敬,真誠裡頭決定有恭敬。恭敬心你才能得受用,你才能懂,真聽懂了、聽明白了。沒有誠意,耳邊風,沒聽懂,你不能接受,老師就不教你了。真正有恭敬心,印光大師常說,「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這個經教字字句句有無量義,那要用什麼?用最深沉的恭敬心,你全都得到了。
為什麼六祖大師聽五祖講《
金剛經
》會開悟,我們這些人念《
金剛經
》,有人念一輩子也沒開悟?六祖的根性跟我們這些根性有差別嗎?說真話,沒差別。沒差別,為什麼他聽不懂,他不能契入?恭敬心失掉了。恭敬心的反面就是傲慢,有些人這些傲慢他自己不知道,你要說他傲慢,他不高興,而且什麼?他不承認。這個事實太多了,我們見得太多了,遇到太多,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聖學,聖賢的學術,中國傳統文化是聖賢教誨,《四庫全書》是聖賢幾千年累積下來的成就。這是法寶,這是真實智慧,留給後人,後人憑什麼來接受?憑真誠恭敬。印祖說,一分誠敬你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你得十分利益,萬分誠敬你得萬分利益,你能得多少完全看你自己用的是什麼心,這個重要。
我們看下面的文,還是接著這個,是《合贊》裡頭說,「
若具四法,則名丈夫
」。這個註解裡頭說得好,要具足下面所說的四法,「
何等為四:
」第一「
近善知識」
,親近善知識;第二「
能聽法
」,具足真誠恭敬,專心聽法;第三「
思惟義
」,聽了之後有所啟發,真聽懂了;最後,「
如說修行
」。你聽懂了,要落實在生活上,要落實在工作上,要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你真做到了。這四個條件,來佛寺的三個念佛往生的人,他們都做到了,這稱為丈夫。「
又《會疏》曰:謂具大丈夫力用
」,力是能力,用是作用。大丈夫是誰?諸佛如來,我們對佛尊稱為大丈夫。他的力用是什麼?是教學。「
而說種種諸法,調伏制御一切眾生
」,一切眾生根性不一樣,所以佛能說一切不一樣的法門,度不相同根性的眾生。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佛有八萬四千法門,來幫助你斷煩惱,成就你的定慧。「
令離垢染,得大涅槃
」,垢是污染,能離,恢復清淨心,小乘得偏真涅槃,大乘還要離更微細的垢染,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那就得如來所證的大涅槃。
下面有個問答,「
或問:女人等亦應化度,何以獨標丈夫
。」女眾,無論在家出家,有講經、有教學教化眾生的,為什麼經上獨稱丈夫?
《智度論》
說:「
若說丈夫,二根(同具男女二者之根)無根(天閹)及女盡攝,故說丈夫。
」所以這個地方講的丈夫,包括女眾在內,不是專指男眾。女眾穿袍搭衣登台講經,現大丈夫相。所以念老在後面總結說,「
蓋謂名為丈夫,則可概攝婦女、無根及二根等人
」,所有的人都包括在其中,不分男女。
下面第九,『
天人師
』。「
《淨影疏》曰:能以正法近訓天人,名天人師。
」六道裡頭,唯有天道、人道善根深厚,容易接受佛菩薩的教誨。另外三道比較困難,畜生愚痴,餓鬼業重,地獄那是極苦,佛菩薩在那裡面只能度有緣,有緣是什麼?善根深厚。在世的時候有意無意造作重罪而墮落在三途,不容易接受。我們不要講六道,就用人間來講,在人間遇到好的老師、善知識講經教學,畢竟真正來學習的人少,更多的人不見不聞。道場就在面前,他不去,他也不來聽,講經道場就在隔壁,他就不來。喜歡來聽經的,他要坐幾個小時的車才能到,他還是要來。過去,我們年輕時候跟李老師,李老師講經教學一個星期是一天,星期三。每個星期三晚上講經,從台北來的、從高雄來的,是專門來聽經的,聽完了,他們坐火車就回去了。這麼遠的距離他都不捨棄。老師是一個星期講一次,他可以連著來聽,一堂課不缺。如果天天講,他沒有那麼多時間,可能缺課。缺課,他興趣就提不起來。所以老師的善巧,我一個星期講一次,你一定會把時間安排好,不妨礙你聽經。老師在台中三十八年,三十八年如一日。
我們那個時候智慧沒開,智慧要開了我就勸老師,有辦法,老師可以天天講經。講不同的經,星期一講《
華嚴
》,星期二講《
法華
》,星期三講《
無量壽經
》,喜歡聽哪一部經的,每個星期他都來聽,他就會接上;要什麼經都喜歡,你天天來。這個樣子,佛法就會比往年更為興旺。經真的要天天講、天天聽,雖然不同的經,宗旨決定是一樣的,都是幫助人破迷開悟,這是每部經共同的宗旨。所以,能以正法近訓導天人兩道的眾生。
「
《會疏》曰:所有天上人間、魔王外道、釋梵天龍,悉皆歸命
」,歸命就是皈依,
「依教奉行,俱作弟子,故號天人師
」。確實,世尊當年在世教學,我們肉眼看到的是凡夫,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有天人、有鬼神,還有魔王外道,這個魔王是指他化自在天,有梵天、有天龍八部,這些大眾他們都來聽,所以稱為天人師。「
又《合贊》曰:諸佛雖為一切眾生無上大師,諸眾生中,唯天與人能發無上大菩提心,是故號佛為天人師
。」這是單就發大心的人,六道裡頭,只有天、人能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成就眾生的心,要以清淨平等,沒有執著、沒有分別,對一切眾生平等看待,這叫大菩提心。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佛陀教育的目的,是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苦從哪裡來的?從迷來的,不了解事實真相,把事實真相想錯了、看錯了,於是說錯了、做錯了,這一身的業障,業障就是這麼造成的。如果你把它看清楚、看明白,你就可以不造業。
業有善惡,善業三善道的果報,惡業三惡道的果報,六道是我們自己心起心動念變現出來的,自作自受。如果了解事實真相,行善,不著行善的相,心上沒有,心上只有阿彌陀佛,把行善的相忘掉了;斷惡,也不著斷惡的相。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雜念都沒有,什麼妄想都沒有,這是決定得生極樂世界。淨土法門念佛往生,從這個地方建立的。求生淨土是無上菩提心,為什麼?生到極樂世界就作佛去了,穩穩當當,不會退轉,一生成就。再沒有比這個法門更直接、更穩當,而且成就這麼高,找不到了。所以稱佛為天人師。
末後一段,第十,『
佛世尊
』,是把佛跟世尊合起來。「
《成實論》等
」,小乘論,「
開為兩號,以佛為第九號,世尊為第十號
」。「
今依《涅槃經》
」,這個地方,集註是依《涅槃經》,《涅槃經》把佛、世尊合成一個,第十號。「
佛者覺也。自覺、覺他與覺滿
」,自覺、幫助別人覺悟,而自覺跟覺他都做到圓滿這就成佛了。自覺、覺他沒有圓滿是菩薩,圓滿就稱為佛。「
又《合贊》曰:佛者名覺,既自覺悟,復能覺他。譬如有人覺知有賊,賊無能為。
」這裡《合贊》有個比喻,這是比喻這個覺的用意,迷是不知道。譬如有小偷,大家都不認識他,不知道他是個賊,賊就容易得手,他來竊取財物。如果知道他是個賊,他不敢下手,為什麼?有人東西丟了,人家一定肯定這是賊。不但他不敢下手,他還來當警察,為什麼?別人要竊盜的時候會賴到他頭上,所以他會照顧別人。這個比喻很有味道。
「
又佛名知者。如《智度論》曰:佛陀,秦言知者
。」秦言就是中國話,因為那時《大智度論》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羅什大師那時候居住的地方是秦國,姚秦的時代,所以稱為秦言。知過去,知未來,也知現在,佛有智慧,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他統統知。這裡舉一個例子,眾生數跟非眾生數,佛都知道眾生有多少、非眾生有多少。「
有常、無常等一切諸法
」,什麼是有常,什麼是無常,自性有常,萬法無常,佛全知道。「
菩提樹下,了了覺知,故名為佛陀
」。所以佛陀真的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又佛一切智慧成就故,過去、未來、現在,盡不盡、動不動,一切世間了了悉知,故名為佛陀
」。都是說明佛這個字。佛這個字從梵文音譯過來的,在中國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字來翻,因為它的意思很多。所以用音譯,然後再加以註解。佛這個字,有智慧、有覺悟,有這個意思,智有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覺有自覺、有覺他、有覺行圓滿,所以用這些話來解釋。又佛一切智慧成就故,過去、未來、現在,盡不盡、動不動,一切世間了了悉知,這一切世間整個宇宙,在佛法稱為法界虛空界,故名為佛陀。
「
世尊梵名薄伽梵
」,音譯的,「
圓備眾德,為世欽重,故號世尊
」。世是世間,尊是尊重,或者是尊貴,或者是尊敬,世間人尊重他、尊敬他。為什麼?他是個有道德的人,不但有道德,圓備眾德,他具備一切道德,所以世間人非常尊重他,稱為世尊。
《成實論.十號品》
裡頭說,「
如是九種功德
」,這個九種功德是指前面九號,九種名號,他統統具足,「
於三世十方世界中尊」
。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十方:東南西北、四維上下,這就是整個宇宙都包括了。在整個宇宙裡頭,一切眾生遇到佛都會尊重,所以稱為世尊,世間最值得尊敬的人。
「
又《智度論》以佛為第十號,以世尊為具十號尊德之總號
」,佛是第十號,《大智度論》,世尊是另外的。具足前面十號,用世尊做一個總結,這個總結就是尊敬。我們現在在很多場合,前面開場白裡頭,一定有很多參與的有身分、有地位的,我們都稱尊敬的某某人,尊敬的某某人,這就是世尊的意思,它是總號。「
與此開合稍異,義無不同
」,經上有開一號為兩號,有合兩號為一號,意思大致相同。
十號我們學過之後,我們看底下,「
住世度眾
」。這佛號是佛的德、是佛的能,他的道德、他的能力具足圓滿教世智慧德能。你看他:
【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時為諸天及世人民說經講道。】
這句話,我們學佛同學,無論在家出家,要常常記住。諸佛如來、菩薩、羅漢他們在世間幹什麼?就是時時刻刻為六道眾生說經講道,他們就來幹這個的。有用言語的,有不用言語的,不用言語是做榜樣,做出來給你看。海慶老和尚、海賢老和尚他不是用言語,他用身行,他把《
無量壽經
》上理、事點點滴滴完全落實在生活上。你看他的生活,就是《
無量壽經
》,你看他工作、看他處事待人接物,把《
無量壽經
》表現在身上,我們要能夠體會得到,要能夠看得出來。九十二年所表演的,活的《
無量壽經
》,活活潑潑。所以我看到他的光碟之後我非常讚歎,太難得了!我說這個光碟就是《
無量壽經
》,是《
無量壽經
》的總結。總結在生活上,總結在工作裡頭,總結在處事待人接物,總結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可思議!
在這個時候出現,世尊的法運往後還有九千年。我們是末法時期,末法一萬年,我們是第二個一千年今年四十一年。往後九千年,地球上的眾生靠什麼來得度?就靠這部經。為什麼?這部經簡單、容易,真容易修成。但是這部經是最難相信,特別是今天科學時代。難為來佛寺這三位菩薩為我們示現,為什麼?不是示現,你跟他講,沒有人相信,他不相信。做出來給你看,特別是表演沒有八苦。我們這個世間人誰沒有八苦?生老病死,誰能逃得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多苦,還有五陰熾盛。他們三個人沒有,這八苦他們一條都沒有,這就是什麼?佛法教學的目的。佛法教學目的,幫助我們離苦得樂,離什麼苦?八苦,沒有;得樂,真得樂。老和尚無論在什麼時候你看他笑咪咪的,一團歡喜,所以男女老少、出家在家,見到他沒有不生歡喜心的。一百一十二歲自己照顧自己,不需要人伺候,我們這個世間人,七老八十就需要別人照顧了,沒人照顧不行。這叫離苦得樂,從這兒看,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些事情,世間貧富貴賤都不能免,淨土法門統統給你免了。老和尚他們是身教,比言教的效果更大。我們天天在講經教學,言教,要有身教的人來做證明,大家相信,這問題才能解決。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
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時為諸天及世人民說經講道
』。這裡一開頭我們就看到,下面,「
見《漢譯
》」。「
彼佛住世宏法共四十二劫
」,這個時候人民福報大,為什麼?壽命長。佛告訴我們,我們地球上的人,壽命最長八萬四千歲,最短的時候十歲。經上有個說法,人壽最少的時候是十歲,每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就到頭了,不能再加了;八萬四千歲以後,每一百年減一歲,又減到十歲,這一增一減叫一個小劫,一個小劫這麼長的時間。所以人壽,地球上人壽最長八萬四千歲。這個地方,世間自在王佛在世教授就四十二劫,釋迦牟尼佛在世間教學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這個世界這一會無比殊勝莊嚴,人壽這麼長,佛講經教學的時間久,長時薰修容易開悟。
我們要記住,佛弟子盡可能的去學講經,說經講道,這是我們的本分,在家人也要做。李炳南老居士在家人,夏蓮居老居士在家人,黃念祖老居士也是在家人,真正菩薩、大德。出家人應該說經講道,在家人有這個能力也要參與說經講道,報佛恩、報眾生恩。自己做不到,現在科技發達,我們講經教學錄成的光碟、做成的隨身聽,成本很低,有聲音、有文字。一個道場,每天到時候我們就來放,播放,歡迎大家來聽,一起學習。當中有一個人來發心解答問題,就是領眾薰修,指導大家修行,自己不必講。但是要能做一個好的指導,自己必須把這個經至少要聽三十遍。聽三十遍聽熟了,別人一問你就知道,你就曉得怎麼解答,引起大眾學習的興趣。要幹,我不會沒關係,我把這光碟先聽三十遍,然後就可以跟大家分享。放這光碟大家一起看,一起分享,非常有受用。我們這次,今年我們已經做了這個實驗,很成功。所以我們有個經學班,我們是二、四、六,一個禮拜三次,一次兩個小時,大家提出心得報告,共同分享。星期天、一、三、五這四天我們學經,我在這裡講。往後講經的人愈來愈少,光碟會起很大的作用,希望每個道場,每位法師、大德講經統統留下光碟。光碟好好的整理,將來都是教材,佛學院的教學肯定是以這個時代的光碟做為基礎。
不但佛法,世間教學我也有這個感觸,二十年之後大學裡頭還有老師嗎?我的看法是有根據的,這一百年來,滑坡,學術文化走下坡,一代不如一代。我們上一代,李老師跟我來比的時候,我們就差很遠,距離很大了。我們的老師跟上一代比,印光大師、圓瑛法師、諦閑法師,那也差很大一截。這樣下去是一代不如一代,我們下一代跟我們比又有差距,這怎麼辦?真有問題。所以,將來光碟會起很大作用,真正好學的人不能離開光碟。光碟需人代替、引導,有人來協助它,做為光碟的助教,做為同學的教練。
丟掉這麼久,恢復也要時間,不可能很快能恢復,不可能,總得要一百年。一百年,社會一定要安定,社會不安定,一點辦法都沒有,社會一定要安定。希望這個社會,我們大家能覺悟,不要追求財富,要追求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要肯定祖宗比我們有智慧,我們不如祖宗。孔子的《論語》、孟子的七篇,二千五百年前寫的,現在有沒有一個人能寫得出來?沒有,這真的不是假的。怎麼能藐視古人?要肯定古人有超然的智慧,為什麼?他們見性了。他們為什麼能?他心清淨,他沒有五欲六塵,他沒有分別執著,他跟心性、跟真心是通的。所以,從真心裡頭流露出來的,真實智慧,超越時空,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我們這輩子要沒有一點成就,不能夠把古聖的絕學傳下去,我們怎麼對得起祖宗?怎麼對得起後代?承先啟後的大事我們要承擔起來,不承擔也得要承擔,沒話說。要學佛陀,長時間為人民說經講道,這能救社會、能救國家、能救世界。我們終極的目標是求生淨土,但是活一天幹一天,報佛恩。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回頁首
〉〉
【編註】歡迎轉載流通,功德無量!本檔未經精確校對可能有所錯漏,煩請告知修正,以利更多同修大德!
【E-mail】
anita399646@hotmail.com